首页 / 正文

清流党之外交观

同、光之间,清流党之势最盛,实有左右朝野舆论之权。

一时尊王攘夷之论,靡漫于全国,凡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之不遗余力。党势既盛,遇事则挟其鸱张虚矫之气,以鼓动多数无识之徒,为之后盾。朝廷于和战大计,往往为所劫持,实数十年来外交失败之原因,而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诸役之所由酿成也。兹录清流党言论逸事数则,以供外交家之参考焉。

李文忠之督畿辅也,凡有造船购械之举,政府必多方阻挠,或再四请,仅十准一二,动辄以帑绌为言。其甚者,或且谓文忠受外人愚,重价购窳败之船械而不之察。故文忠致刘丹庭书,有云:“弟之地位,似唐之使相,然无使相之权,亦徒唤奈何而已。”按其实,则政府齮龁之者,非他人,即翁同龢也。同龢本不慊于文忠,因乃兄同书抚皖时,纵苗沛霖仇杀寿州孙家泰全家,同书督师,近在咫尺,熟视无睹。

及为人参劾,上命查办,文忠时为编修,实与有力焉。然亦公事公办,并非私见也。同书由是革职遣戍。同治改元始遇赦,归而卒。然同龢因此恨文忠矣。使见文忠有大功于国,使非恭王知人善任,恐亦将以罪同书者罗织而罪文忠矣。所以光绪初年,北洋治海陆军,皆文忠竭力罗掘而为之。及甲午之败,文忠有所借口,而政府犹不悟也。当时朝士无不右翁而左李,无不以李为浪费,动辄以可使制梃挞秦楚之坚甲利兵为言,顽固乖谬,不达时务,众口一词,亦不可解。至因优伶杨三之死,而为联语云:“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昌言无忌,不辨是非如此。

所以梁鼎芬以劾文忠革职,同年故旧皆以为荣,演剧开筵,公饯其行。至比之杨忠愍之参严嵩,其无意识之举动,真堪发笑。可见当时朝士之昧于时局,绝无开通思想也。

甲午之年,京曹官同声喧詈马建忠,竟有专摺奏参,谓马遁至东洋,改为某某一郎,为东洋作间谍。盖以马星联之事,而归之马眉叔者。星联字梅孙,浙江举人,癸未以代考职事革捕,而遁至东洋。建忠号眉叔,江苏人,候选道,其时实在上海为招商局总办。言者竟合梅孙、眉叔为一人,可笑孰甚。至谓文忠为大汉奸,眉叔为小汉奸,观御史安维峻劾文忠一疏,无一理由。此等谏草,实足为柏台玷。而当时朝野上下,且崇拜之,交誉之。及获罪遣戍,大侠王五为之备车马,具糇粮,并在张家口为之赁居庐,备日用,皆不费安一文,盖若辈皆以忠义目安也。闭塞之世,是非不同,无怪其然。故有与文忠相善者,不曰汉奸,即曰吃教,反对者则人人竖拇指而赞扬之。若执孟子“皆曰可杀”一语,则文忠死久矣。所以然者,文忠得风气之先,其通达外情,即在同治初元上海督师之日。不意三十年来,仅文忠一人有新知识,而一班科第世家,犹以尊王室攘夷狄套语,诩诩自鸣得意,绝不思取人之长,救己之短。而通晓

洋务者,又多无赖市井,挟洋人以傲世,愈使士林齿冷,如水火之不相入矣。光绪己卯,总理衙门同文馆忽下招考学生令,光稷甫先生问某太史曰:“尔赴考否?”某曰:“未定。”光曰:“尔如赴考,便非我辈,将与尔绝交。”一时风气如此。

某君之随使泰西也,往辞祁文恪,文恪叹曰:“你好好一世家子,何为亦入洋务?甚不可解。”及随星使出都,沿途州县迎送者曰:“此算甚么钦差,直是一群汉奸耳。”处处如此,人人如此,当时颇为气短也。郭嵩焘之奉使英伦也,求随员十余人,竟无有应者。岂若后来一公使奉命后,荐条多至千余哉?

郭后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罪致讨,并焚其轮,郭噤不敢问。邵友濂随崇厚使俄也,同年公饯于广和居,睢州蒋缓珊户部亦在座,竟向之垂泪,皆以今日此宴,无异易水之送荆轲也,其愚如此。曾惠敏返国后,朝士亦多以汉奸目之。读近世中国外交史,及薛曾郭三星使之书牍,未尝不太息痛恨于书生之误国也。

《莼乡谩录》云:“李伯行为日本钦使时,一日开茶会,其随员查益甫者,见西人送茶与西妇,盖素识者也,查亦贸然送一盘与一妇,妇见系华人,勉受之。未及接得,查忽缩手,又不与之,大笑而去。及跳舞时,查一人独自乱跳,西人为之捧腹。

又王某为日使时,横滨领事为黎庶昌,与学生监督林某,同赴日皇之宴会。二人不欲食西菜,乃相语曰:“惟水果尚为可口。”两人乃各饱吃柿子多枚,以至满手满脸,狼藉不堪,人皆捧腹。及至入园食物时,因椅少,惟妇人有坐位。有一妇因起身接物,二人者即于其后拖其椅以自坐,妇未及知,复坐致倾跌于地。杨某为比使时,比国适开博览会,杨将中国小脚鞋及烟具等种种恶陋之物,送往陈列,且自以为得意。任满回国,适与考察宪政之五大臣同舟,一日大餐时,杨忘其所以,以辫盘旋于额,各西人皆顾之而笑。端午桥欲告之,而恐其不悦,乃询曰:“足下刚由厕所来乎?”曰:“否。”曰:“吾见公之辫盘于额,以为从厕所来耳。”杨乃自觉,急除之下。

又尝自题小照云:“大有武乡侯气象。”又好作诗,同人莫不笑之。

张某为英国钦差,常亲自上街买小菜,其使馆中房屋一切,龌龊万状,不堪入目。其大厅一间,所谓宴会之处也,卧榻设于斯,饭间设于斯,厨房亦设于斯。自汪伯棠接任后,英人云:“日来始得瞻仰贵馆之丰采”云云。其平日无一客到可知矣。

崔国因之鄙陋,全国人皆知,然未得其详。吾国人见轻于外人,崔实为罪魁。当其家眷盗酒馆之手巾,为西人搜出后,因此钦使为盗之风声,遂传于环球。上亦知之,故惩以革去二品顶戴之罪。其在英时,夫人专为全馆上下诸人洗衣,而收所洗资,其裹脚带飘飏于使馆门前,英人见白色长带随风荡漾,以为中国有何丧事,使人来探问,始知为脚带也,西报中为照片揭载之。又不自开火食,惟附食于翻译李一琴之处,每见酒瓶、荷兰水瓶等,必拾而藏之。使馆中人,往往以空瓶及绳索橘皮等置之门外,以待崔来,崔见即拾去。置之不已,崔则拾之不已,且毫不知倦。察其色,似喜不自胜者,真可怪已。

许某使比时,偶与妇人之老者同座,则置之不理。而专使译人与少妇攀谈,少妇多厌之,翻译极以为苦。笑话怪象极多,不能尽述云。

钱钦使念劬云:“十年前随某公使为参赞时,初莅法国,包定火车头等厢房一间。夜分,公使忽腹泻,如决三峡,满裤淋漓。公使一时性急,乃以指甲抓剔裤间之粪,而弹之有声,于是满车皆作星星之粪点。及钱醒,始告之,钱自解一裤,易其污者,掷之车外。又取他物,抹去所弹之粪点,忙乱至天明,不能复睡。报纸未得喧传,实赖此半夜擦抹之功。更幸系包定一舱,舱内无外人,否则不可设想矣。”

又云:“吾国驻美某公使,避暑来法。适值某公爵夫人开筵会,钱为之介绍入座。汤毕,侍者捧鱼一大盘由厨房出,香味扑鼻,盖某河中最难得之鱼。主人正在演说此鱼之美及厨司烹调之得法,座客正作朵颐之想,捧鱼者首至公使手侧,以待公使之取鱼。公使初未之知。时适喉中痰满,呼咯一声,回首欲吐于地,不意不偏不倚,正落鱼盘之内,座客大哗。公使逃席去,钱亦抱惭不置云。”

外洋公司轮船,凡在一二万吨以上者,其大小便所,悉男女有别,不得错乱。吾国有某某参赞者,随某公使往欧洲。参赞貌白皙,好修饰,因之未留须。一日欲入厕,推门入,则先有人在,见其面洁如玉,唇朱如樱,乌辫垂垂,纱衫宛宛,疑为女子之误入男厕也,为之殷勤握手,携入女子厕中。不意女厕中,有一妇识其为中国参赞员也。不禁大笑。乃为之语曰:

“君是吾辈同类耶?抑闻贵国有所谓宦官者,与女子相似,君毋乃是耶?且欧洲女子,近求选举权而不可得,而支那女子,竟得为外交官,吾辈当开会欢迎矣。”参赞大窘,数日不敢入厕。至使署后,急为留须,今已于思于思,非复如前日之妩媚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脱脱
  殿阁词林记卷八·廖道南
  卷八十·班固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赵琰传·魏收
  曲江公萧遥欣传·李延寿
  元载传·刘昫
  ●宋人轶事汇编卷九·丁传靖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陈纪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560)·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司勋部·佚名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蒋廷黻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众水类五言古太子状落日望水     【梁】刘孝绰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复此沦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防光寒乌逐查漾饥鹈拂浪翔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乡榜人夜理檝櫂女

  • 列传第九十五·刘昫

    ○刘玄佐 子士宁 士干 李万荣附董晋 陆长源 刘全谅  李忠臣李希烈 吴少诚 弟少阳 少阳子元济附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二·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睦亲○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己亥上以盛暑赐书在京

  • 第九○谕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一·佚名

    新竹知县范,对庄书朱呈玉发给谕戳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新竹县正堂、随带加二级范为谕饬承充事。案据户粮税总书朱琛禀称:「缘本邑清理田赋案内,奉宪饬,设立庄书,以便稽查逃粮、

  • ●郑氏史料续编卷六·佚名

    ·二四五、右都督蘇明殘揭帖(順治十五年正月三十日到)欽授右都督蘇明為感激皇恩、恭陳末議、俯賜陛見、以盡忠悃事:職漳人也,與兄茂窮居海表,逼受偽職。苦失身於匪倫,欲向化而無階。乃於順治十三年五月內,兄茂以疑被戮

  • 三国志补注卷三·杭世骏

    编修杭世骏撰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崔琰 琰声姿髙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语林曰匈奴遣使人来朝太祖令崔琰在座而已捉刀侍立既而使人问匈奴使者曰曹公何如对曰曹公美则美矣而侍立者非人臣

  • 丑闾传·宋濂

    丑闾字时中,蒙古族人。元统元年(1333)登进士第。历任京畿漕运副使,出任安陆知府。至正十二年(1352),蕲州人曾法兴起义,袭击安陆。丑闾募兵数百人进行抵御,败义军前队。在丑闾出城追击时,法兴军又自他门入城,放火烧城,使军民溃

  • 宁宗本纪·宋濂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名叫懿王..质班,是明宗的第二子。母亲是八不沙皇后,为乃蛮真氏。当初,武宗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为明宗,次子为文宗。延..年间,明宗被封为周王,出居于朔漠地区。泰定帝登极,遂使正统偏离。天历元年(1328),文宗入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雨雪情形事窃照云南入冬以来未得足雨少觉旱 燥於十

  • 卷二十五·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五晋胡峤陷北记【按胡峤陷北记已见欧阳修五代史内其所记亦多荒诞失实未可为据今以原书所有姑仍其旧附存之】晋同州合阳县令胡峤居契丹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

  • 王观英·周诒春

    王观英 字方书。年二十七岁。生于广东香山。父尊庄。业商及农。未婚。初学于武昌文华大学。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民国二年。得矿师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民国三年。得冶金师及硕

  • 大道下·尹文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

  • 春秋阙如编卷五·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僖公【中】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公作霣】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谷作鶂】退飞过宋都宋以石鹢之异来告故书于防石陨鹢退非人所为祸福轻重或关天下天道不可以知知则谨录其事示人君当纠省而已星自天而陨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一章 论常道·林语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语译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也不是经常不变的

  • 第三卷·佚名

    生死品第二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舍漏。初舍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观思惟。修心正住。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初如是观。根尘相对。迭相因缘。一切世界。无始以来。生死轮转。

  • 庾子山集·庾信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

  • 痎疟论疏·卢之颐

    温病类著作。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由 (或子繇),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之颐幼承庭训,敏悟过人,学有根砥。邑志载: 复著《纲目博议》 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明

  • 怪房客·程小青

    那头发花白的老妇刚才在霍桑书室中的那只专供来客的安乐椅上坐定,忽又跳起身来。伊举起了两只干瘪皱皮的手,在空中画符似地乱摇了一会,又气息琳琳地说话。 “先生,我怕极了!我当家的在纱厂里做工;一天不做,一天不活,实在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