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字景山,河间人。早岁起家掌故枢府,不数年,遂长其幕,遽坐废。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乌蛮,寻升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佩虎符,兼管军万户,悉其见闻为《云南志略》四卷,三年而报使,因以其书上之,即移病归乡里卒。景山于书,酷好《老子》,独 
- 						 			  ◎食货四   ○俸秩   官必有禄,所以养廉也。元初未置禄秩,世祖既位之初,首命给之。内而朝臣百司,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史胥徒,莫不有禄。大德中,以外有司有职田,于是无职田者,复益之以俸米。其所以养官吏者, 
-   ○百官四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诸族之事,遇吐蕃有事,则设分院往莅之,有大征伐,则会枢密院议之。院使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 
-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大学士李春芳再上求退 上温旨慰留不允○升南京礼部右侍郎秦鸣雷为南京礼部尚书○起原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瀚巡抚陕西升抚治郧阳右佥都御史汪道昆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赵 
-                     宁宗嘉定十二年【己邜】春正月戊辰朔召董居谊自四川制置召赴行在奏事聂子述为四川制置使以新利州路安抚使除代董居谊也庚辰金人攻湫池堡守将石宣拒退之甲申攻白环堡守将董炤拒退之戊子攻成州沔州 
- (明)朱明镐 撰○宋史孝宗帝纪帝纪之谬莫过孝宗姑举大臣之书薨者言之干道六年既书辛次膺薨淳熙八年复书辛次膺罢淳熙元年二月既书虞允文薨淳熙八年八月复书以敷文阁学士虞允文为兵部尚书淳熙五年七月既书李显忠薨淳熙八 
- 这里第二位的名人乃是陈独秀。他是蔡孑民长校以后所聘的文科学长,大约当初也认识吧,但是他进北大去据说是由于沈君默(当时他不叫尹默,后来因为有人名沈默君,所以他把口字去了,改作尹默,老朋友叫他却仍然是君默,他也不得不答应 
- 咸阳王元禧字思永,太和九年(485)所封,并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等职。文明皇后要皇子皇孙们到安静的地方设立学校就读,选派具有忠信品德而又博闻多识的学者给他们当老师,以培养成才。孝文帝让他的几个弟弟掌管京都 
- 耶律题子,字胜隐,北府宰相兀里之孙。擅长射箭,又擅长绘画。保宁年间,担任御盏郎君。九年(977),奉命出使汉,详细地向汉陈述两国通好的长久之计,汉主刘继元对他特别礼敬尊重。统和二年(984),率兵与西边详稳耶律速撒一道讨伐陀罗 
- 公鼐,字孝与,蒙阴人。曾祖父公奎跻,是湖广副使。父亲公家臣,是翰林编修。公鼐考取万历二十九年(1600)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升任左谕德,担任东宫的讲官。晋升为左庶子,称病回乡。光宗登基,召见并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 
-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太祖时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王祜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祜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 
- △劝受世利品中尔时菩萨。过是夜已,於晨朝时。正著衣服。从般茶山。安庠而行。至王舍城。为乞食故。观诸阴等苦空无常。欲求无馀大涅槃故。视地一寻。调伏诸根。所染著处。皆悉除断。不令点污。复作是念。我今乞食。无 
- (嗣法小师)善果集兄三佛师双峰蹉脚。浴汤热沸。慧光灿发。甘心恶辈瞋怒。忍铠十重。齩不破铁酸馅。吞得下栗棘蓬。歙溪玉振。潭水金舂。今把遗编付棃枣。搏桑夜半日即红。前大乘 密山敬 拜题 
- 家住卷心菜田边的年轻太太认识了会做各种美味佳肴的兔子,为了免除下厨的劳累与麻烦,她要求兔子每天为她提供饭菜,为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兔子受到的挫折与挑战更大……在寒冷的冬天,年轻的画家屋里没有暖炉,冻得直发抖,而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约出于唐宋间。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二、第十两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从残存两卷体例,可知原书每卷三品,每品列举归礼四十位天尊、四大真人之名号。全书三十 
-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 
- 十二卷。元汪泽民、张师愚合编。汪泽民,字叔志,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延祐五年 (1318)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川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后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调济南路兖州知州。至正三年(1343),召为国 
- 亦称《毗尼心》。佛教律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本书以《四分律》为主,结合《十诵律》、《五分律》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佛教戒律的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学戒法第一;师徒法第二;众僧法第三;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