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其大旨终以胡传为宗。汪氏自称:“《春秋》传注无虑数十百家。至子程子始求天理于遗经,作传以明圣人之志,俾大义炳如日星,微辞奥旨,了然若视诸掌。胡文定公又推广程子之说,着书十余万言,然后圣人存天理,遏人欲之本意遂昭焯于后世……元统甲戌,教导郡斋,讲劘之暇,因阅诸家传注,采摭精语疏于其下,日积月羡,会萃成编。”汪氏认为,“《春秋》一事之笔削,一言之增损,一字之同异,无非圣心精微之攸寓,而酌乎义理之至当。如殊会一也,而会王世子则书‘及以会’,以卑会尊之辞也,所以尊储君也;会吴则书‘会以会’,以此会彼之辞也,所以外裔夷也。同盟一也,而新城鸡泽独于公会诸侯之下书某日同盟盖新城乃赵盾主盟而鸡泽单子与盟,故皆书目以采同盟之上,所以谨其渎君臣之分而异之也。楚成使宜申献捷、战泓、围宋皆贬书人,所以贱僭窃;而会盂书爵于陈蔡郑许曹君之上,以着其争霸之实,盖不书爵则疑非楚君。昭公失国,会陵、如齐、如乾侯,其返虽不告庙,皆书公至,所以存君;而必系居于郓,盖不言居郓,则疑于复国。通诸二百四十二年,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诸如此者,遽数不能终。”可见其臆度不下胡氏。此书之惟胡氏为宗,前人已有讥之,如明陈霆《两山墨谈》讥其此以鲁之郊祀为夏正,又以周之烝尝为周正,是其迁就《胡传》,不免骑墙之证,明初胡广奉敕编《五经大全》,于《春秋大全》一书几乎全抄袭此书,有明二百余年之科举,于《春秋》则宗此书。此书撰成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现存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原序
(3)先儒格言
(4)凡例
(5)引用姓氏
(6)卷首上
(7)卷首下
(8)卷一
(9)卷二
(10)卷三
(11)卷四
(12)卷五
(13)卷六
(14)卷七
(15)卷八
(16)卷九
(17)卷十
(18)卷十一
(19)卷十二
(20)卷十三
(21)卷十四
(22)卷十五
(23)卷十六
(24)卷十七
(25)卷十八
(26)卷十九
(27)卷二十
(28)卷二十一
(29)卷二十二
(30)卷二十三
(31)卷二十四
(32)卷二十五
(33)卷二十六
(34)卷二十七
(35)卷二十八
(36)卷二十九
(37)卷三十

猜你喜欢
  仪礼注疏·郑玄
  管子·管仲
  新论·桓谭
  东西均·方以智
  朱子语类·黎靖德
  公孙龙子注·谢绛
  经学理窟·张载
  南询录·邓豁渠
  一贯问答·方以智
  茅氏近思录集注·茅星来
  大学衍义补·邱濬
  春秋释例·杜预
  竹窗随笔·祩宏
  大学本旨·黎立武
  四书留书·章世纯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一·李延寿

    于栗磾(孙劲 六世孙谨 谨子寔 寔 子顗) 仲文寔(弟翼 翼子玺翼弟义) 宣敏于栗磾,代人也。少习武艺,材力过人,能左右驰射。登国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与宁朔将军公孙兰,潜自太原,从韩信故道,开井陉关路,袭慕容宝于中山。道武后至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张廷玉

        宋晟 薛禄 刘荣 朱荣 费瓛 谭广 陈怀蒋贵 任礼 赵安 赵辅 刘聚   宋晟,字景阳,定远人。父朝用,兄国兴,并从渡江,皆积功至元帅。攻集庆,国兴战殁,晟嗣其职。既而朝用请老,晟方从邓愈克徽州,召还,袭父官。累进都

  •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十一年·佚名

    (丙辰)十一年清大正七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九〉一日。〈陰曆丁巳十一月十九日〉行啓于總督官邸,託新年祝賀轉奏。○詣德壽宮,王妃隨詣,上表裏于太王殿下。○宗戚、貴族及本職高等官謁見于德壽宮。新年問

  • 第十一章 17·辜鸿铭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辜讲提到自己的四位学生,孔子说:“一个(柴,姓高,名柴,字子羔。以尊老孝亲著称)简单明了,一个(曾参)反应迟钝,一个(子张)华而不实,一个(子路)大大咧咧。”

  • 第三十五卦:《晋卦》·佚名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白话】《晋卦》象征长进:就像才干出众的公侯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不仅赐给他许多车马,而且在一天之内多次接见他。《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白话】《象辞》说:“阳

  • 卷二十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五宋 王昭禹 撰夏官司马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

  • 无限与具足·钱穆

    在美学上,有无限与具足之两型。在人生理想上也该有此两型。西方人想像人生,常若一无限。中国人想像人生,则常见为具足。时间为生命之主要因素,请即就双方对时间观念之相异处作证。 西方人想像时间,殆如一直线,过去无限,将来

  • 佛说诸行有为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言。苾刍。一切行迁流。如幻不实。不得久住。无有定相

  • 卷六·彭绍升

    居士传六竟陵文宣王传竟陵文宣王萧子良者。字云英。齐武帝第二子也。宋顺帝昇明三年为会稽太守。督五郡。封闻喜公。自孝武时徵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齐既受禅。文宣尽陈其弊。请罢之。建元二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七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摄颂曰。二钵二织师  夺衣并急施阿兰若雨衣  回僧七日药畜长钵过十日不分别学处第二十一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苾刍。由贪

  • 毗尼母经卷第五·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尔时佛在波罗奈。五比丘往白世尊。听诸比丘畜何等药。佛言。听诸比丘畜陈弃药。乃至流离亦听畜。治病药有四种。中前服药不得中后七日终身服也。中后药中前亦得服之。不得终身畜也。中后

  • 序·善一如纯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以九年面壁。独契真机。只履西归。原无多说。至於立雪断臂之徒。悉皆直参上乘。一心相印。又何语之足录乎。虽然自佛法入中国。已有四十二章。即卢老出东瓯。亦着谭经妙论

  • 八阵合变图说·龙正

    一卷。明龙正撰。龙正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 《图说》,刊于蜀中。此书首述八阵号令,并附八阵图。次述八阵变例。内外之

  •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佚名

    简称《本际经》。据唐释玄嶷《甄正论》云:「《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现《正统道藏》本仅残存此经第二卷〈咐嘱品〉,收入太平部。另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着录,敦煌遗书中有唐代《本

  • 伐檀斋集·张元凯

    诗别集。明张元凯著。十二卷。张有“伐檀斋”,取《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义,因又以为集名。卷首有万历六年(1578)王世贞序。卷末附有“伐檀集诸名家赠答诗”一卷。有旧抄本及《四库全书》本。

  • 秦朝野史·黄士衡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8回。黄士衡著,孙毓修校订。商务印书馆(上海)1917年5月初版,铅印本,平装4册。该书从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写起,至西汉建立(公元前206年)为止,实为秦朝历史演义。其内容大体与史实相符

  • 书传辑录纂注·董鼎

    六卷。元董鼎撰。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书传辑录纂注》又称《书集传辑录纂注》、《尚书辑录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称:“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