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礼通考

二百六十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着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着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味经窝刊本。

《五礼通考》全部章节目录

(1)目录
(2)序
(3)凡例
(4)卷首第一
(5)卷首第二
(6)卷首第三
(7)卷首第四
(8)卷一
(9)卷二
(10)卷三
(11)卷四
(12)卷五
(13)卷六
(14)卷七
(15)卷八
(16)卷九
(17)卷十
(18)卷十一
(19)卷十二
(20)卷十三
(21)卷十四
(22)卷十五
(23)卷十六
(24)卷十七
(25)卷十八
(26)卷十九
(27)卷二十
(28)卷二十一
(29)卷二十二
(30)卷二十三
(31)卷二十四
(32)卷二十五
(33)卷二十六
(34)卷二十七
(35)卷二十八
(36)卷二十九
(37)卷三十
(38)卷三十一
(39)卷三十二
(40)卷三十三
(41)卷三十四
(42)卷三十五
(43)卷三十六
(44)卷三十七
(45)卷三十八
(46)卷三十九
(47)卷四十
(48)卷四十一
(49)卷四十二
(50)卷四十三
(51)卷四十四
(52)卷四十五
(53)卷四十六
(54)卷四十七
(55)卷四十八
(56)卷四十九
(57)卷五十
(58)卷五十一
(59)卷五十二
(60)卷五十三
(61)卷五十四
(62)卷五十五
(63)卷五十六
(64)卷五十七
(65)卷五十八
(66)卷五十九
(67)卷六十
(68)卷六十一
(69)卷六十二
(70)卷六十三
(71)卷六十四
(72)卷六十五
(73)卷六十六
(74)卷六十七
(75)卷六十八
(76)卷六十九
(77)卷七十
(78)卷七十一
(79)卷七十二
(80)卷七十三
(81)卷七十四
(82)卷七十五
(83)卷七十六
(84)卷七十七
(85)卷七十八
(86)卷七十九
(87)卷八十
(88)卷八十一
(89)卷八十二
(90)卷八十三
(91)卷八十四
(92)卷八十五
(93)卷八十六
(94)卷八十七
(95)卷八十八
(96)卷八十九
(97)卷九十
(98)卷九十一
(99)卷九十二
(100)卷九十三
(101)卷九十四
(102)卷九十五
(103)卷九十六
(104)卷九十七
(105)卷九十八
(106)卷九十九
(107)卷一百
(108)卷一百一
(109)卷一百二
(110)卷一百三
(111)卷一百四
(112)卷一百五
(113)卷一百六
(114)卷一百七
(115)卷一百八
(116)卷一百九
(117)卷一百十
(118)卷一百十一
(119)卷一百十二
(120)卷一百十三
(121)卷一百十四
(122)卷一百十五
(123)卷一百十六
(124)卷一百十七
(125)卷一百十八
(126)卷第一百十九
(127)卷第一百二十
(128)卷一百二十一
(129)卷一百二十二
(130)卷一百二十三
(131)卷一百二十四
(132)卷一百二十五
(133)卷一百二十六
(134)卷一百二十七
(135)卷一百二十八
(136)卷一百二十九
(137)卷一百三十
(138)卷一百三十一
(139)卷一百三十二
(140)卷一百三十三
(141)卷一百三十四
(142)卷一百三十五
(143)卷一百三十六
(144)卷一百三十七
(145)卷一百三十八
(146)卷一百三十九
(147)卷一百四十
(148)卷一百四十一
(149)卷一百四十二
(150)卷一百四十三
(151)卷一百四十四
(152)卷一百四十五
(153)卷一百四十六
(154)卷一百四十七
(155)卷一百四十八
(156)卷一百四十九
(157)卷一百五十
(158)卷一百五十一
(159)卷一百五十二
(160)卷一百五十三
(161)卷一百五十四
(162)卷一百五十五
(163)卷一百五十六
(164)卷一百五十七
(165)卷一百五十八
(166)卷一百五十九
(167)卷一百六十
(168)卷一百六十一
(169)卷一百六十二
(170)卷一百六十三
(171)卷一百六十四
(172)卷一百六十五
(173)卷一百六十六
(174)卷一百六十七
(175)卷一百六十八
(176)卷一百六十九
(177)卷一百七十
(178)卷一百七十一
(179)卷一百七十二
(180)卷一百七十三
(181)卷一百七十四
(182)卷一百七十五
(183)卷一百七十六
(184)卷一百七十七
(185)卷一百七十八
(186)卷一百七十九
(187)卷一百八十
(188)卷一百八十一
(189)卷一百八十二
(190)卷一百八十三
(191)卷一百八十四
(192)卷一百八十五
(193)卷一百八十六
(194)卷一百八十七
(195)卷一百八十八
(196)卷一百八十九
(197)卷一百九十
(198)卷一百九十一
(199)卷一百九十二
(200)卷一百九十三
(201)卷一百九十四
(202)卷一百九十五
(203)卷一百九十六
(204)卷一百九十七
(205)卷一百九十八
(206)卷一百九十九
(207)卷二百
(208)卷二百一
(209)卷二百二
(210)卷二百三
(211)卷二百四
(212)卷二百五
(213)卷二百六
(214)卷二百七
(215)卷二百八
(216)卷二百九
(217)卷二百十
(218)卷二百十一
(219)卷二百十二
(220)卷二百十三
(221)卷二百十四
(222)卷二百十五
(223)卷二百十六
(224)卷二百十七
(225)卷二百十八
(226)卷二百十九
(227)卷二百二十
(228)卷二百二十一
(229)卷二百二十二
(230)卷二百二十三
(231)卷二百二十四
(232)卷二百二十五
(233)卷二百二十六
(234)卷二百二十七
(235)卷二百二十八
(236)卷二百二十九
(237)卷二百三十
(238)卷二百三十一
(239)卷二百三十二
(240)卷二百三十三
(241)卷二百三十四
(242)卷二百三十五
(243)卷二百三十六
(244)卷二百三十七
(245)卷二百三十八
(246)卷二百三十九
(247)卷二百四十
(248)卷二百四十一
(249)卷二百四十二
(250)卷二百四十三
(251)卷二百四十四
(252)卷二百四十五
(253)卷二百四十六
(254)卷二百四十七
(255)卷二百四十八
(256)卷二百四十九
(257)卷二百五十
(258)卷二百五十一
(259)卷二百五十二
(260)卷二百五十三
(261)卷二百五十四
(262)卷二百五十五
(263)卷二百五十六
(264)卷二百五十七
(265)卷二百五十八
(266)卷二百五十九
(267)卷二百六十
(268)卷二百六十一
(269)卷二百六十二

猜你喜欢
  礼记·戴圣
  韩非子·韩非
  东西均·方以智
  尚书集传或问·陈大猷
  续焚书·李贽
  政论·崔寔
  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
  安得长者言·陈继儒
  张子语录·张载
  论语学案·刘宗周
  中庸辑略·石墪
  癸巳孟子说·张栻
  论语点睛·智旭
  牧鉴·杨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459_1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

  • 晦庵·唐圭璋

      晦庵,僧人。   满江红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   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费心神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一九五一年春。某日下午。地点 荣昌厂的经理办公室。人物 黄庆元 于大璋 李定国 冯二爷 马师傅梁师傅 管清波 唐子明 钱掌柜 丁翼平丁小苹 张乐仁 周廷焕 刘常胜〔幕启:荣昌铁工厂的经理办公室,布置

  • 卷二·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嘉善曹庭栋编东观集魏野字仲先陜州人母梦引袂于月中承兔而生嗜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凿土屋方丈曰乐天洞弹琴其中歌啸自得性不喜巾帻见賔客惟纱帽白衣出则跨白驴真宗闻之累徴不起遣使图其

  • 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姚思廉

    萧颖达,兰陵兰陵人,齐光禄大夫赤斧第五子也。少好勇使气,起家冠军。兄颖胄,齐建武末行荆州事,颖达亦为西中郎外兵参军,俱在西府。齐季多难,颇不自安。会东昏遣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太守,道过荆州,密敕颖胄袭雍州。时高祖已为备

  • 列传二十三·薛居正

    马郁,其先范阳人。郁少警悟,有俊才智数,言辩纵横,下笔成文。乾宁末,为府刀笔小吏。李匡威为王镕所杀,镕书报其弟匡俦。匡俦遣使于镕,问谋乱本末,幕客为书,多不如旨。郁时直记室,即起草,为之条列事状,云可疑者十,词理俊赡,以此知名。

  •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刘若愚

    神庙登极十龄矣。时冯太监保掌司礼监印兼掌东厂,其仆徐爵号"小野",颇通文理,达事情。冯与江陵张相公居正,内外同心,翌戴冲圣,自新郑高相公拱退后,凡江陵在外之相业,圣母圣庙之眷注,皆冯纳约自牖之验也。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徐乾学

    宋纪九【起着雍摄提格正月尽上章执徐闰十二月凡三年】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丙戍朔不受朝羣臣诣閤贺己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修太祖实録直学士院汤恱等修江表事迹 是月命使十七人分治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七七 寄谕各督抚查办违碍书籍卽行具奏·佚名

    一七七 寄谕各督抚查办违碍书籍卽行具奏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五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萨<载>、安徽巡抚裴<宗锡>、江西巡抚海<成>、两广总督李<侍尧>、广东巡抚德<保>、浙闽总督锺<音>、浙江巡

  • 志卷第九 高丽史五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三。○五行五曰土土居中央生万物者也。 而莫重于稼穑土气不养则稼穑不成金木水火 之而为异为地震为雨土时则有夜妖时则有  之 

  • 有凤来仪:凤兮凤兮·胡兰成

    有凤来仪:凤兮凤兮我二十岁那年,九月父亲去世,十月家里喜事,这依丧礼是不可以的,但贫家凡事不易,已是父亲都备办好了,遗言要如此。初时因宓家山娘舅做媒人传话传得不好,玉凤的父亲又小气,许多误会,後来是得女家媒人芦田王少彭妥

  • 卷六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三明 俞汝楫 编冕服备考乘舆以下冠服考古定冠服制洪武元年十一月甲子诏定乘舆以下冠服之制先是上即位之初权宜创置服御之制未遑详定至是命礼官及诸儒臣

  • 卷四十八祀典一·冯煦

    各坛庙凡祀典有通祀、专祀之分。通祀者,直省群祀之谓;专祀者,本省专祠之谓。分列如左。社稷坛顺治元年定直省府州县祭社稷坛,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雍正二年奏准祭社稷坛,府称府(灶)[社]之神、府稷之神,在州县则称州县。据

  • 論衡校釋卷第十一·黄晖

      談天篇   五經通義曰:(事類賦一。)「鄒衍大言天事,謂之談天。」按其實皆瀛海神州之事。本篇亦言地形,而胲曰「談天」,因鄒氏耳。   儒書言:「共工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淮南原道篇高注:「共工,以水行霸於伏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二·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 大鉴下第十九世 天童密庵杰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松源崇岳禅师 姓吴氏,生於处州龙泉之松源,故因以为号。自幼卓荦不凡,未尝嬉戏。年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首谒灵石妙公,继见大慧於径山

  • 卷第四·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四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四上 (赞悬谭二十唱四十五偈)。 忏悔根本无明愿成就始觉(作两上)。 直叹佛 粤若稽古。觉王光宅法界自受用土。佛佛道同。妙色灵心。湛尔常住。不可得而思

  • 西藏风俗记·沈宗元

    清末民初沈宗元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