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字履道,号匊溜生,又号东皋生,吴人。幼家徙无锡,居市上,未尝与群儿戏,自知弄笔砚。稍十四五,择从文学高等游,俄而才思大进,举州皆惊。游吴门,士大夫名能文章者,莫不希得砥一先诣为己增价。至弱冠,尤盛于诗。每东西浙燕享,四方饯集 
- (明)王恭撰○七言絶句二乔图双娥娇掩为谁颦反被荣华误却身回首东呉何事业野烟寒水更愁人登西石岩不与口占狂客登山逸兴新欲同清兴愧无因此身得似同林鸟飞去飞来不属人画马图淮泗云空苜蓿齐圉人牵出踏青泥金舆不恋西池赏 
-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旃蒙赤奮若(乙丑),凡八年。   明皇帝景初二年(戊午、二三八年)   春,正月,帝召司馬懿於長安,使將兵四萬討遼東。議臣或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帝曰:「四千里征伐,雖云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也。」帝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乙巳命固山贝子毓山滟昆、奉恩镇国公载迁、守护东陵。  ○命贝子溥伦、管理乐部事务。记注  ○以青海辅国公罗普桑端多布为札萨克图汗部落副将军。  ○丙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鹿 
- 忠义传(臣)等谨案唐以后忠义大率死事者居多其有义烈彪炳万死一生虽未陨身志轻授命者并依史例登之闲有子孙事迹无可析传 旧史所附亦仍其例辽史无忠义门兹从列传采辑金元忠义间有散在列传中者今皆表而出之以从其类若其居 
-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四乾隆二十一年冬十一月戊申谕定边右副将军兆恵晓谕众厄鲁特等防守游牧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据兆恵奏接到派兵防范哈萨克之防随传哈萨克锡喇尼玛吞图布等派兵二千名前赴军营防议防 
- 汉纪孝武皇帝纲 辛卯,三年,秋,以田千秋为大鸿胪。族灭江充家。目 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上颇知太子皇恐无他意,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 
-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 
- 齐家之要一重妃匹谨选立之道闗雎【诗三百篇之首】后妃之徳也闗闗雎鸠【闗闗和声雎鸠王鸠挚而有别之禽】在河之洲【洲水中可居处】窈窕淑女【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君子好逑【好亦善也逑匹也】参差荇菜【参差长短不齐之 
- 宋 苏轼 撰商书汤誓第一伊尹相汤伐桀古之君臣有如二君而不相疑者汤之于伊尹刘德之于诸葛孔明是也汤言聿求元圣与之戮力而伊尹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其君臣相期如此故孔子曰伊尹相汤伐桀太甲不明而废之思庸而复之君 
- ◎感通篇第六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后魏西凉府檀特师传释檀特师者,一名慧丰,不知何许人也。身虽剃染,率略无检制,饮酒啖肉,语嘿无常。逆论来事,后必如言。居于武威,肆意狂逸。时宇文仲和为刺史,请之入州,历观厩库,乃云:“何意 
-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子)二释不觉义二。初总明不觉依觉故无实。二别示不觉虚妄相。(丑)今初】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真如)本觉。 
-   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就中有三。一明中有形状。二明眼等九门。三明入胎门。且第一明中有形状者。论云。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  此一业引故  如当本有形  本有谓死前  居生刹那 
- 	续传灯录卷第十二目录	大鉴下第十三世	·	法云秀禅师法嗣五十九人	·法云惟白禅师	·保宁子英禅师	·仙岩景纯禅师	·广教守讷禅师	·慈济聪禅师	·白兆圭禅师	· 
-  亦称《文山全集》。别集名。 南宋文天祥撰。20卷。《四部丛刊》本。此集卷1至 卷2为诗、词,卷3为对策、封事、内制,卷4为表、 笺、疏,卷5至卷6为书,卷7至卷8为启,卷9为 记、序,卷10为题跋、赞、铭、辞、说,卷11为讲  
- 陆子既闻性命之学于圣师,四方之士,有就陆子而参道者。坐而与之言,不契,往复与之辩。 
- 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