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忠义传

(臣)等谨案唐以后忠义大率死事者居多其有义烈彪炳万死一生虽未陨身志轻授命者并依史例登之闲有子孙事迹无可析传

旧史所附亦仍其例辽史无忠义门兹从列传采辑金元忠义间有散在列传中者今皆表而出之以从其类若其居官立朝名节暴着与夫出

身存亡系一代终始死事一节不足以尽之如唐之颜真卿段秀实宋之文天祥之类则仍依旧史系之列传焉

唐 【一】

○唐一

夏侯端

  刘感

堂达

吕子臧【马元规】

  王行敏【卢士叡  李玄通】

  罗士信

张道源【楚金

  李育德【李公逸

  张善相】敬君宏【吕世衡】

李安静

  高叡【仲舒】

安金藏

王同皎

  

李憕

卢奕

张介然【崔无诐】

夏侯端

刘感

常达

吕子臧 【马元规】

王行敏

罗士信

张道源 【张楚金】

李育德 【李公逸  张善相】

敬君宏 【吕世衡】

李安静

高叡 【高仲舒】

安金藏

王同皎

李憕

卢弈

张介然 【崔无诐】

△夏侯端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仕隋为大理司直大业中高祖讨贼河东表端为副端邃数术密语高祖曰玉床摇帝坐不安晋得岁真人将兴安天

下者其在公乎但上性沈忌宜早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之引入卧内与语极欢擢秘书监李密之降端请

假节招谕关东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毫汴降于王世充道塞无所归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

端去端乃杀马宴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

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纔三十余人 【通鉴作五十余人】 遂东走撷■〈豆〉豆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

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唯杞州刺史李公逸固守勒兵迎端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

官耶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旄怀之置刃于竿间道走宜阳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无复人状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

危困状帝悯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贞观元年卒

△刘感

刘感岐州凤泉人武德初以骠骑将军戍泾州为嶭仁杲所围粮尽杀所乘马啖士而煮骨和木屑自食城垂陷长平王叔良救之贼乃解

与叔良出战为贼执 【按新旧书叔良传皆云仁杲扬言食尽遣高摭人伪降叔良遣感帅师赴之大战百里细川感为贼执是叔良未曾出

战也】 还围泾州令感约城中降感绐诺至城下大呼曰贼大饥亡在朝暮秦王数十万众且至勉之无苦仁杲怒执感理其半土中驰射之至

死詈益甚贼平高祖购得其尸祭以少牢赠瀛川刺史爵平原郡公封户二千谥忠壮诏其子嗣封爵赐田宅焉

△常达

常达陕州陕人仕隋为鹰击郎将尝从高祖征伐命为统军拜陇州刺史时嶭举方强达败其子仁杲于宜禄川举遣将仵士政绐降达不

疑士政伺隙劫之并其众归贼举指其妻谓达曰识皇后乎答曰彼瘿老妪何所道举奴张贵又曰亦识我否达瞋目曰若乃奴耳贵忿拔刀逐

之赵宏安为蔽捍乃免仁杲平帝见达劳日君忠节正可求之古人为执士政杀之赐达布帛三百段终陇西刺史

△吕子臧 【马元规】

吕子臧蒲州河东人隋大业末为南阳郡丞高祖入京师遣马元规慰辑山南独子臧坚守元规遣士讽晓子臧杀之及炀帝己弒帝更使

其壻嶭君倩赍诏谕子臧子臧发丧讫然后送款拜邓州刺史封南阳郡公武德初朱粲新衄子臧率兵与元规并力将击之谓元规曰贼新败

上下惶阻一战可禽若迁延其众稍集致死于我不可当也不纳子臧诸以所部兵独进又不许俄而粲得众复张元规婴城子臧扼腕曰谋不

见用坐公死矣贼围固会霖雨城坏或劝其降子臧曰我天子方伯且降贼乎乃率麾下赴敌死俄城陷元规亦死元规安陆人

△王行敏

王行敏并州乐平人隋末归高祖拜潞州刺史迁屯卫将军刘武周入并州寇上党取长子壶关刺史郭子武懦不支帝遣行敏驰往既至

与子武不叶贼围急储待空乏会有告子武谋反遂斩之州民陈正谦出粟千石济军由是人自奋贼乃去行敏又败实建德兵于武陟武德四

年督兵徇燕赵与刘黑闼战厯亭破之既而释甲不设备为黑闼所掩缚致麾下终不屈贼遂斩之时死事者又有卢士叡李玄通

卢士叡

李玄通

卢士叡

卢士叡客韩城隋乱结纳英豪高祖与之旧兵兴率数百人上谒汾阴又使兄子谕降剧贼孙华与刘宏基败隋将桑显和于饮马泉累擢

右光禄大夫为瀛州刺史黑闼遣轻骑破其郛士叡拒战众见亲属系累乃溃士叡为贼禽欲使说下城堡不从见杀

李玄通

李玄通蓝田人为隋鹰扬郎将高祖入关率所部自归拜定州总管为黑闼所破爱其才欲为将不听囚之故吏有饷饮馈者遂纵饮谓守

者曰吾能剑舞可借刀守士与之曲终仰天太息曰大丈夫抚方面不能保所守尚何视息耶乃溃腹死帝为流涕擢其子伏护大将军

△罗士信

罗士信齐州厯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士信怒

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盼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纔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抗须陀乘之

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服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其阵法后须陀

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李密署总管俾讨王世充身被重伤见获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得密将邴元真等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

来降 【通鉴士信有骏马世充兄子欲之世充夺以赐士信怒会世充遣士信寇谷州士信遂降】 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师次

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询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诈言自东都来奔罗总管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

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遗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遣士信据守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

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旧书作年二十通鉴考异云士信始从张须陀击王薄等时年十四若死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四年于时王

薄未为盗年二十则在大业十二年是岁须陀死按通鉴载击王薄事在大业九年城陷被执在武德五年则死时二十三岁也年皆不合今姑

从新书而附议之】 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东都平葬之北邙以报德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张道源 【张楚金】

张道源并州祁人名河以字行年十四居父丧以孝称尝与客夜宿客暴死恐主人忽怖卧尸侧至曙乃告徒步护送还其家高祖兴署大

将军府户曹参军使守并州京师平遣抚慰山东下燕赵累封范阳郡公守赵州为窦建德所执会建德寇河南闲遣人诣朝请乘虚捣贼心胁

即诏诸将率兵引接贼平还拜大理卿时何稠得罪籍其家属赐羣臣道源曰祸福何常安可利人之亡取其子女自奉仁者不为也更资以衣

食遣之拜绵州刺史 【旧书寻转太仆卿厯相州都督】 卒赠工部尚书谥曰节道源虽官九卿无赀产比亡余粟二斛族孙楚金有至行与

兄越石皆举进士州欲独荐楚金固辞请俱罢都督李绩叹曰士求才行者也既能让何嫌皆取乎乃并荐之累进刑部侍郎仪凤初彗见东井

上疏陈得失武后时厯秋官尚书爵南阳侯有清槩然尚文刻当时亦少之为酷吏所构流死岭表

△李育德 【李公逸  张善相】

李育德赵州人祖谔仕隋通州刺史世富于财家僮百人天下乱私完械甲婴武陟城自保人多从之遂为长剧贼来掠不能克隋亡与柳

燮等归李密密为王世充所破以郡来降即拜陟州刺史兄厚德被贼执使招育德阳许之得不死贼帅段大师囚厚德守以兵阴得其驩乃与

州人贾慈行谋逐贼慈行夜登城呼曰唐兵登矣厚德自狱拥羣囚噪而出斩长史众不敢动大师缒城走即拜殷州刺史厚德省亲留育德以

守引兵拔贼河内堡三十一所世充怒悉锐士攻之城陷犹力战与三弟皆殁时死节者又有李公逸张善相公逸与族弟善行居雍邱以才雄

为众所归始附王世充策其必败乃献款高祖因其地置杞州即拜总管封阳夏郡公以善行为刺史世充遣其弟将徐亳兵攻之公逸请援未

报因使善行守身入朝言状至襄城为贼逻送洛阳世充曰君越郑臣唐何哉答曰我于天下惟闻有唐贼怒斩之善行亦死帝悼惜封其子襄

邑县公善相襄城人大业末为里长督兵迹盗为众附赖乃据许州奉李密密败挈州以来诏授伊州总管王世充攻之屡困贼遣使三辈请救

未报会粮尽众饿死善相谓僚属曰吾为唐臣当效命君等无庸死斩吾首以下贼可也众泣不肯曰与公同死愈于独生城破被执骂贼见杀

高祖叹曰吾负善相善相不负吾乃封其子襄城郡公

△敬君宏 【吕世衡】

敬君宏绛州绛人累功厯骠骑将军封黔昌侯以屯营兵守玄武门隐太子之死左右解散其车骑将军禡立与巢王亲将谢叔方率兵攻

玄武门殊死鬬君宏挺身出或曰事未可判当按兵待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呼而进皆战殁诏赠君宏左屯卫大将军世衡右骁卫将军 【

新书于本传下附载冯立谢叔方二人事实按君宏世衡以战殁入忠义立叔方既归太宗无缘并传今但载其缘起余并删】

△李安静

李安静尚书詹事纲之孙天授中为右卫将军武氏革命羣臣皆劝进安静独无所请及收系狱来俊臣问状安静曰以我为唐旧臣杀之

可也若诘其状吾谁欺俊臣遂诬杀之会昌中录忠臣后乃赠安静太子少师 【按安静传新书原附于其祖李纲传后今改列忠义】

△高叡 【高仲舒】

高叡京兆万年人隋尚书左仆射颎孙也举明经稍迁通义令有治绩人刻石载德厯赵州刺史平昌县子圣厯初突厥默啜入寇叡婴城

固守攻益急长史唐波若谋应贼叡觉之力不能制自经不死为虏执使降谕诸县不肯遂见杀赠冬官尚书谥曰节诏诛波若籍其家子仲舒

通故训学擢明经为相王府文学王器重之开元中累官中书舍人 【据旧书增辑】 与同僚崔琳为宋璟苏颋所礼常语人曰古事问高仲

舒时事问崔琳何复疑终太子右庶子

△安金藏

安金藏京兆长安人在太常工籍睿宗为皇嗣禁人私谒惟工优给使得进俄有诬皇嗣异谋者武后诏来俊臣问状左右畏惨楚欲引服

金藏大呼曰公不信我言请剖心以明皇嗣石反也引佩刀自剚腹中肠出被地眩而仆武后闻大惊舆致禁中命高医纳肠褫桑皮紩之阅夕

而苏后临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尔之忠也即迢停狱睿宗乃安神龙初母丧葬南阙口营石坟地本卬燥泉忽涌流庐侧李冬有华犬

鹿相扰本道使卢怀慎上其事诏表阙于闾景云时迁右武卫中郎将玄宗追思忠节下制褎美擢右骁卫将军爵代国公诏镵其名于泰华二

山卒配飨睿宗庙庭大厯中赠兵部尚书谥曰忠中和中擢其远孙敬则为太子右谕德

△王同皎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长安中尚中宗女安定郡主拜典膳郎桓彦范等诛二张遣即东宫迎太子请曰逆竖反道显肆不轨诸将与南衙执

事刻期诛之须殿下到以系众望太子曰上方不豫得无不可同皎曰将相毁家族以安社稷柰何欲内之鼎镬乎太子尚犹豫同皎即扶上马

从至玄武门斩关入兵因奏太后诛易之等状帝复位擢右千牛将军封琅邪公主进封公主同皎驸马都尉迁光禄卿神龙二年复与张仲之

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谋须武后灵驾发伏弩射杀武三思会延庆妻乃宋之愻外妹之愻子昙得其实密语三思冉祖雍亦以其谋告三思

三思遣悛上急变言同皎欲拥兵阙下废皇后帝殊不晓大怒斩同皎于都亭驿籍其家同皎且死神色自如仲之延庆皆死憬遁入比千庙自

刭谓人曰比千古忠臣神而聪明其知我乎可悬吾头国门见三思之败也后太子重俊诛三思睿宗立诏复同皎官爵谥曰忠壮诛祖雍悛等

先是许州司户参军燕钦融再上书斥韦后擅政且逆节已萌中宗召至廷扑杀之又博陵人郎岌亦表后及宗楚客乱被诛至是俱赠谏议大

夫备礼改葬赐钦融一子官同皎子县尚永穆公主生子潜字宏志幼庄重不喜儿弄以帝外孙补千牛元和中擢累将作监吏有籍名北军辄

骄惰不事者悉奏罢之监无公食而息钱旧皆私有至潜取以具食遂为故事迁左散骑常侍拜泾原节度使至镇缮壁垒构高屋偫粟兵利而

严遂引师自原州踰硖石取蕃将一人斥烽侯筑归化潘原二垒请复城原州度支沮议故原州复陷穆宗即位封琅邪郡公更节度荆南疏吏

恶榜之闾里杀尤纵者分射三等课士习之不能者罢故无冘军太和初检校尚书左仆射卒于官赠司空 【新书此下有吴保安传按忠义

传所载皆死节之士保安笃友谊与忠君死事不同今改入独行传】

△李憕

李憕并州文水人父希倩神龙初右台监察御史憕少秀敏举明经高第授成安尉 【旧书作咸阳尉】 屡调长安尉宇文融括天下田

表假监察御史厯迁给事中力于治有任事称明簿最下无敢绐失李林甫意出为河南少尹天宝初除清河太守举美政迁广陵长史民为立

祠赛祝以捕贼负徙彭城太守封酒泉县侯连徙襄阳河东并兼采访处置使入为京兆尹杨国忠恶之改光禄卿东京留守安禄山反玄宗遣

封常清募兵东京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缮城垒绥励士卒将遏贼西锋擢礼部尚书禄山薄城下常清兵皆白徒战不胜辄

北憕收残士数百裒断弦折矢坚守人不堪鬬达奚珣降贼 【新书不载达奚珣降贼今据通鉴增】 憕约弈吾曹苛国重寄虽力不敌当死

官部校皆夜缒去憕坐留守府弈守台城陷禄山执憕奕及官属蒋清害之诏赠司徒谥忠懿河洛平再赠太尉憕十余子江涵沨瀛等同遇害

唯源彭脱源八岁家覆俘为奴转侧民间及史朝义败故吏赎出之代宗闻授河南府参军迁司农主簿以父死贼手常悲愤不仕不娶绝酒荤

惠林佛寺者憕旧墅也源依寺居阖户日一食祠殿其先寝也每过必趋未始践阶长庆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荐之穆宗下诏褎其

父忠子孝以源守谏议大夫赐绯鱼袋河南尹遣使者持诏书袍笏即赐又赐绢二百疋源顿首受诏即附表谢辞吐哀悫一无受寻卒敬宗时

擢憕孙为河南兵曹参军彭擢明经第天宝中选名臣子可用者自咸宁丞迁右补阙从天子入蜀后憕数年卒有孙景让景庄景温别传

△卢弈

卢弈黄门监怀慎少子也与兄奂齐名天宝初为鄠令积功擢给事中拜御史中丞自怀慎奂及弈三居其官清节似之时传其美俄留台

东都兼知武部选安禄山陷东都吏亡散弈前遣妻子怀印闲道走京师自朝服坐台被执将杀之即数禄山非徐顾贼徒曰为人臣者当识逆

顺我不蹈失节死何恨临刑西向再拜骂贼不绝口肃宗诏赠礼部尚书 【按旧书作玄宗闻而悯之赠兵部尚书】 谥曰贞烈子杞别有传

杞子元辅字子望少以清行闻擢进士补崇文校书郎拜左拾遗厯抗常绛三州刺史课尝最召授吏部郎中进累兵部侍郎为华州刺史卒元

辅端静介正能绍其祖故厯显剧而人不以杞之恶为累云

△张介然 【崔无诐】

张介然猗氏人本名六郎性慎愿长计划始为河陇支郡太守王忠嗣皇甫惟明哥舒翰踵领节度并署营田支度等使入奏称旨请得列

戟故里许之翰荐为少府监厯卫尉卿禄山反授河南节度采访使 【按旧纪以介然为东留太守河南节度采访使新纪贼陷陈留执太守

郭纳张介然死之则是纳为太守介然以节度统其事耳】 守陈留陈留据水陆居民孳伙久不知战介然到不三日贼己渡河旬有六日城陷

初有诏购贼首而暴诛庆宗状禄山入陈留见诏书抚膺大哭杀陈留降者万人以逞血流成川斩介然于军门 【按旧书载玄宗赠介然工

部尚书】 以伪将李廷望为节度使守陈留禄山己拔陈留则鼓而前无敢抗中宿攻荥阳太守崔无诐率众乘城与官属皆死贼首以伪将武

令珣戍焉无诐京兆长安人本韦后外家始娶萧至忠女至忠败被贬久乃为益州司马善杨国忠引为少府监守荥阳诏赠礼部尚书谥曰毅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艺文二·张廷玉
  卷十·本纪第十·柯劭忞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卷一百十六·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七十二上·郝经
  一四○二 贵州巡抚额勒春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章冲
  ·中元约·丁曰健
  卷九十一·雍正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一百七·佚名
  卷五十五·纪昀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通判·唐圭璋

      沁园春   寿太守李宗丞   贺白文章,英卫规模,簪缨世家。更襟怀,芳润光风齐月,笔端奇伟,春藻天葩。课最严城,升班清禁,蔽芾棠阴人竞夸。争知道,富恩波衮衮,万顷无涯。   清辉庭桂方花。映潋滟仙杯浮紫霞。庆云龙风虎,

  • 施乘之·唐圭璋

      清平乐   元夕   风消云缕。一碧无今古。欲坏上元天不许。晴了晚来些雨。   莫言冷落山家。山翁本厌繁华。试问莲灯千炬,何如月上梅花。

  • 文苑诗格·白居易

    旧题唐·白居易撰 ○创结束为诗创须入意,解题目,然后放旷辞理。若为大诗,十六字一度结束。若为小诗,首末辞理相解,末句一时束,不难创意。○依带境为诗实在对属,今学者但知虚实为妙。古诗云:&ldqu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十二月   ○崇禎三年十二月   三年庚午十二月乙巳朔嘉定伯周奎援例乞給贍地七百頃併隨從尉軍三十名   帝諭向緣東事倥偬履畝增賦豁寢無日久軫朕懷乃邇來邊患靡寧軍興益急戶部諮奏再三請於每畝除

  •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十九 江宁织造曹寅奏为婿移居并报米价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家奴赍摺子回南,伏闻圣体全安,下慰亿万苍生之望,凡属臣民,无不欢忻舞蹈,庆祝无疆。 再,梁九功传旨,伏蒙圣谕谆切,臣钦此钦遵。 臣愚以为皇上左右侍卫,朝

  • 汉纪四十五 孝质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6)·司马光

    汉纪四十五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1]夏,四月,庚辰,令郡、国举明经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朔,命兵部:“自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至今,在外年深军官升调在京者,皆以绮帛赐之。” 夜,有大星自天市垣流至骑官没。 丁巳,命礼部清理释、道二教。敕曰:“佛本中国异教也,自汉

  • 目录·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諡纪彚编目録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功令会典事例【近日事例附】卷二諡法卷三諡法卷四尊諡帝后卷五尊諡皇妃諡六字卷六尊諡皇妃諡四字卷七尊諡皇妃諡二字卷八尊諡东宫

  • 第十 谋篇 2·王诩

    【原文】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①一数也。夫仁人轻货②,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

  • 治本第十一·尉缭

    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本篇把发展耕织和“使民无私”作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治国的根本问题,它认为治国的办法是精神感召,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竭民财。54、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

  • 九峰诠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诠。生刘氏。吉州安福人也。童子便弃家。师事思禅师。思为剃落。受具足戒。闻长沙慧轮禅师道价。思一见之。时马氏窃据荆楚。与建康接壤。诠年二十余。结友冒险造焉。会马氏灭。刘言有其地。以王逵代刘言领其

  • 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夜叉授记品第十尔时复有八亿夜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悦皆得称心。生希有心得未曾有。知佛世尊智慧无尽最尊最胜无所罣碍不可思议。复更得闻法门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根本律摄二十卷(或十四卷)  百一羯磨十卷  尼陀那目得迦十卷  大律摄颂五卷  杂事摄颂一卷  尼陀那摄颂一卷  有部苾刍戒经一卷  有部苾刍尼戒经一卷  右已上八经四十三卷

  •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大苾刍众五十万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余烦恼。安住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辨。舍诸重担得大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缘由行相也。周遍无生即是其缘。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

  • 长沙药解·黄元御

    本草类著作。清黄元御撰。四卷。元御有《素问悬解》已著录。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四首。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

  • 青蛙骑手·老舍

    儿童歌剧。作者老舍。载《老舍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剧作通过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揭露剥削者压迫者的丑恶灵魂。剧中主角青蛙骑手是一个貌丑艺高、心灵美好的男子,他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