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

汉纪

孝武皇帝

纲 辛卯,三年,秋,以田千秋为大鸿胪。族灭江充家。

目 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上颇知太子皇恐无他意,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上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纲 壬辰,四年,春正月,帝如东莱。

目 上欲浮海求神仙,群臣谏,弗听;会大风晦冥,海水沸涌,留十余日乃还。

纲 雍县无云如雷者三,陨石二,黑如黳。

纲 三月,帝耕于巨定。还,至泰山,罢方士候神人者。

目 上耕于巨定。还,幸泰山,修封禅,祀明堂。见群臣,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纲 夏六月,还宫。

纲 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目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阀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然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先是,桑弘羊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募民壮健敢徙者诣田所,垦田,筑亭,以威西国。”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击车师,虽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自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教民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每耨辄附根,根深能风旱。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之。

纲 癸巳,后元元年,秋七月,地震。

纲 杀钩弋夫人赵氏。

目 燕王旦自以次第当为太子,上书求入宿卫。上怒曰:“生子当置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果有争心。”乃斩其使。是岁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七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光,去病之弟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顷之,帝闲居,问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纲 甲午,二年,春二月,帝如五柞宫,立弗陵为皇太子,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崩。

目 二月,上幸五柞宫,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日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乃立弗陵为皇太子。明日,命光、日及上官桀受遗诏,辅少主,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皆拜卧内床下。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进止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纳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日长子为帝弄儿,其后壮大,自殿下与宫人戏,日适见,遂杀之。上怒,日具言所以。上为之泣;而心敬日。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廐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又明日,帝崩。

纲 太子弗陵即位。姊鄂邑长公主共养省中,光、日、桀共领尚书事。

目 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欲收取玺。郎不肯授,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纲 三月,葬茂陵。

纲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方。

纲 追尊钩弋夫人为皇太后,起云陵。

孝昭皇帝

纲 乙未,孝昭皇帝始元元年,秋七月,大雨,至于十月。

纲 燕王旦谋反,赦弗治;党与皆伏诛。

纲 以隽不疑为京兆尹。

目 不疑为京兆尹,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多所平反,母喜笑异他时;或无所出,母怒,为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纲 九月,车骑将军秺侯金日卒。

目 初,武帝以日捕反者马何罗功,遗诏封为秺侯。日以帝少,不受封;及病困,光白封之,卧受印、绶;一日薨,谥曰敬。日两子赏、建,俱侍中,与上卧起。赏奉车,建驸马都尉。

纲 闰月,遣使行郡国,举贤良,问民疾苦。

纲 冬,无冰。

纲 丙申,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

纲 三月,遣使振贷贫民种食。秋,诏所贷勿收责,除今年田租。

纲 丁酉,三年,冬十月,遣祠凤皇于东海。

纲 戊戌,四年,春三月,立倢伃上官氏为皇后,赦。

目 霍光女为上官桀子安妻,生女,年甫五岁,安欲因光内之宫中;光以为尚幼,不听。盖长公主私近子客丁外人,安说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言于长主,以为然,召安女入为倢伃,遂立为后。

纲 秋,令民勿出马。

纲 以上官安为车骑将军。

纲 己亥,五年,春正月,男子成方遂诣阙,诈称卫太子,伏诛。

目 有男子乘黄犊车诣北阙,自称卫太子。诏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曰:“昔蒯聩违命出奔,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上与大将军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谊者。”由是不疑名重朝廷。廷尉验治,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有故太子舍人谓曰:“子状貌甚似卫太子。”方遂利其言,冀以得富贵。坐诬罔不道,要斩。

纲 庚子,六年,春,诏问贤良、文学,民所疾苦。

目 谏大夫杜延年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示以节俭,然后教化可兴。”桑弘羊难,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于是盐铁之议起焉。

纲 苏武还自匈奴,以为典属国。

目 初,苏武既徙北海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单于使李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谓曰:“足下兄弟皆坐事自杀,太夫人已不幸,妇亦更嫁矣,独有女弟、男、女,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自苦如此!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人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矣!”及是,匈奴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于是与汉和亲,乃归武及马宏等。于是陵置酒贺武曰:“足下扬名匈奴,功显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官属随武还者九人。既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三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纲 秋七月,罢榷酤官。

目 罢榷酤,从贤良、文学之议也。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

纲 辛丑,元凤元年,秋七月晦,日食既。

纲 八月,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上官桀、安等谋反,皆伏诛。

目 上官桀父子为丁外人求封侯,霍光不许。长主以是怨光,而桀、安亦惭。燕王旦自以帝兄不得立,常怀咎望。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桀、安、弘羊皆与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擅调益幕府校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而立燕王。驿书往来,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旦以语相平,平曰:“左将军素轻易,车骑少而骄,臣恐其不能成,又恐既成反大王也。”旦不听。安果谋诱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会盖主舍人父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素谨,畏事,乃移病卧,以告杜延年;延年以闻。九月,诏捕桀、安、弘羊、外人等,并宗族悉诛之;盖主、燕王皆自杀。

纲 冬,以韩延寿为谏大夫。

目 文学魏相对策,以为:“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发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乃擢义子延寿为谏大夫。

纲 以张安世为右将军,杜延年为太仆。

目 大将军光以朝无旧臣,安世自先帝时为尚书令,志行纯笃,乃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自副焉。又以延年有忠节,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安世,汤之子;延年,周之子也。

纲 癸卯,三年,春正月,泰山石立;上林僵柳复起生。

目 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僵柳自起生,有虫食柳叶曰:“公孙病已立。”符节令眭弘上书,言:“大石自立,僵柳复起,当有匹庶为天子。当求贤人,禅帝位,以顺天命。”坐设妖言惑众,伏诛。

纲 甲辰,四年,春正月,帝冠。

纲 丞相千秋卒。二月,以王䜣为丞相。

纲 夏五月,孝文庙正殿火,帝素服,遣使作治。

纲 遣使诱楼兰王安归杀之。

目 楼兰王安归数遮杀汉使;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王,王谢服。介子还,谓大将军光曰:“楼兰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白遣之。介子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介子与坐,饮醉,谓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遂斩其首,驰传诣阙,县北阙下。立其弟在汉者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封介子为义阳侯。

纲 乙巳,五年,夏,大旱。

纲 冬,大雷。

纲 丞相䜣卒。

纲 丙午,六年,冬十一月,以杨敞为丞相。

纲 丁未,元平元年,春二月,有流星大如月,众星皆随西行。

纲 夏四月,帝崩。大将军光承皇后诏,迎昌邑王贺诣长安。六月,入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目 帝崩,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群臣欲立之。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大将军光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光即日承皇后诏,迎昌邑王贺诣长安邸。

贺,昌邑哀王髆之子,素狂纵,动作无节。武帝之丧,游猎不止。中尉王吉谏曰:“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又非所以进仁义之隆也。夫广厦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休则俯仰屈伸以利形,专意积精以适神,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福禄臻而社稷安矣。且诸侯骨肉,莫亲大王,于属则子,于位则臣,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恩爱行义,孅介有不具者,于以上闻,非享国之福也。”王赐吉酒脯,而放纵自若。郎中令龚遂,忠厚刚毅,有大节,见王游戏无度,涕泣行,叩头曰:“臣数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说。夫国之存亡,岂在臣言哉!愿王内自揆度。大王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王之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王终不改。及征书至,发书驰赴,王吉戒王曰:“大王以丧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无有所发!大将军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闻,愿大王事之、敬之。”王到霸上,使遂参乘,至广明东都门,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王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门,遂复言,王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大王宜下车,乡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六月,受玺、绶,袭尊号。

纲 葬平陵。

纲 昌邑王有罪,大将军光率群臣奏太后废之。

目 昌邑王淫戏无度,大将军光忧懑,以问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张安世图计。王出游,光禄大夫夏侯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缚胜属吏。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鸿范传”。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

既定议,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延年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于是议者皆叩头曰:“唯大将军令!”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太后乃幸未央承明殿,盛服坐武帐中,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令王起,拜受诏;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送至邸。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国除,为山阳郡。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杀二百余人,唯中尉吉、郎中令遂得减死。师王式系狱,当死,使者责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无谏书。”亦得减死论。

光以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夏侯胜用尚书授太后,迁胜长信少府。

纲 秋七月,迎武帝曾孙病已入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目 初,卫太子纳史良娣,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男、女、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狱。故廷尉监丙吉受诏治狱,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胡组、郭征卿令乳养,日再省视。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使者夜至狱,吉闭门不纳,曰:“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使者不得入,还,以闻。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

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付之。后有诏掖庭养视。时掖庭令张贺尝事卫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欲以女孙妻之。贺弟安世为右将军,辅政,怒曰:“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勿复言予女事!”时暴室啬夫许广汉有女,贺以家财聘之,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上下诸陵,周遍三辅,以是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及是,吉奏记光曰:“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而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决定大策。”七月,光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遂上奏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授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皇太后诏曰:“可。”光迎曾孙入未央宫,见太后,即皇帝位。侍御史严延年劾奏:“大将军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然敬惮之。

纲 丞相敞卒,以蔡义为丞相。

纲 冬十一月,立皇后许氏。

目 公卿议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人,不宜君国;岁余,乃封为昌成君。

中宗孝宣皇帝

纲 戊申,中宗孝宣皇帝本始元年,春,大将军光请归政,不受。

目 诏有司论定策安宗庙功,大将军光等皆益封。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及昌邑王废,光之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纲 夏四月,地震。

纲 凤凰集胶东,赦,勿收田租赋。

纲 追谥戾太子、戾夫人、悼考、悼后,置园邑。

目 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皇帝后,承祖宗之祀,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故皇太子谥曰戾,史良娣曰戾夫人。”皆改葬焉。

纲 召黄霸为廷尉正。

目 霍光既诛上官桀,遂以刑法痛绳群下,由是俗吏皆尚严酷,而河南丞黄霸独用宽和为名。上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迫,闻霸持法平,乃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纲 己酉,二年,春,大司农田延年有罪,自杀。

目 昭帝之丧,大司农僦民车,延年诈增僦直,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御史大夫田广明谓杜延年曰:“春秋之义,以功覆过。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愿以愚言白大将军!”延年言之,光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因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谢田大夫晓大司农,通往就狱,得公议之。”广明使人语延年,延年曰:“幸宽我耳,何面目入牢狱!”遂自刎死。

纲 夏,尊孝武皇帝庙为世宗,所幸郡国皆立庙。

目 诏曰:“孝武皇帝躬仁义,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皆曰:“宜如诏书。”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纲 庚戌,三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妻显弑皇后许氏。

目 时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成君,道无从。会许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疾。显谓衍曰:“将军素爱成君,欲奇贵之。今皇后当免身,若投毒药去之,成君即为皇后矣。事成,富贵共之。”衍即捣附子,赍入长定宫。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太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后有人上书告诸医侍疾无状者,皆收系诏狱。显恐急,即具语光曰:“既失计为之,无令吏急衍!”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奏上,光署“衍勿论”,显因劝光内其女入宫。

纲 葬恭哀皇后于杜陵南园。

纲 夏六月,丞相义卒。以韦贤为丞相,魏相为御史大夫。

纲 以赵广汉为京兆尹。

目 初,广汉为颍川太守。颍川俗,豪杰相朋党。广汉为缿筒,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咎怨,奸党散落,盗贼不得发。由是入为京兆尹。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闾里铢两之奸皆知之,其发奸摘伏如神,京兆政清。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纲 辛亥,四年,春三月,立大将军光女为皇后,赦。

纲 夏四月,地震,山崩二郡,坏祖宗庙。帝素服避殿,诏问经学及举贤良、方正之士。

纲 以夏侯胜为谏大夫,黄霸为扬州刺史。

目 上以地震,释胜、霸而用之。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威仪,或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谓曰:“先生建正言,无惩前事!”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太后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

纲 五月,凤凰集北海。

纲 壬子,地节元年,春,有星孛于西方。

纲 冬十二月晦,日食。

纲 以于定国为廷尉。

目 定国为廷尉,乃迎师学春秋,备弟子礼。为人谦恭,虽卑贱皆与钧礼。其决狱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纲 癸丑,二年,春三月,以霍禹为右将军。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卒。

目 大将军光病,车驾自临问,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愿分国邑封兄孙山为列侯。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光薨,谥曰宣成。赐葬具如乘舆制度;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

纲 夏四月,以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目 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今新失大将军,宜显明功臣以镇藩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车骑将军安世,忠信谨厚,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上乃拜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纲 凤凰集鲁,大赦。

纲 以霍山为奉车都尉,领尚书事。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

目 上思报大将军德,乃封光兄孙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魏相因许广汉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今光死,子复为右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猜你喜欢
  1932──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壬申·郭廷以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佚名
  第一○四卷 艺术 五·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纪昀
  凡例·佚名
  张衡传·李延寿
  严震传·刘昫
  翟守素传·脱脱
  史可法传·张廷玉
  汤宗传·张廷玉
  卷之九十六  馬端肅公三記上 西征石城記(明)馬文升 撰·邓士龙
  四·钱穆
  ●皇朝通典卷四十八·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三·彭定求

        卷603_1 【过洞庭湖】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卷603_2 【登渭南县楼】许棠   近甸名偏著,登城景又宽。半空分太华

  • 卷一百六十一·徐世昌

    许庚身许庚身,字星叔,钱塘人。同治壬戌进士,由中书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谥恭慎。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三年膏雨颂声驰,敬展先臣述德诗。故里尚留何武爱,前徽兼触阮咸思。渊源累世龙门远,清白相

  • 卷七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八宋齐丘宋齐丘字子嵩世爲庐陵人父诚爲洪州副使遂家焉吴时累官右仆射平章事李昪代吴以齐丘爲丞相同平章事寻出爲镇南军节度李璟嗣位召爲中书令显德末放归缢死集六卷今存诗三首陪游凤

  • 列传第十七 张纂 张亮 张耀 赵起 徐远 王峻 王纮·李百药

    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乾太守。纂初事尔朱荣,又为尔朱兆都督长史。为兆使于高祖,遂被顾识。高祖举义山东,刘诞据相州拒守,时纂亦在其中。高祖攻而拔之,以纂参丞相军事。纂性便僻,左右出内,稍见亲待,仍补行台郎中。高

  • 第七册 天命三年五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七册 天命三年五月至十二月五月十七日发兵。十九日,攻克法纳哈花豹冲、三岔等大小共十一城,驻军该地。是夜夫诸贝勒、大臣选率精兵,远离大营,对营各自立寨,分队着甲驻守。二十日,招服松山屯城。其周围四城因招之不降,乃攻

  • 卷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九乾隆二十六年春正月壬寅恩免甘省满汉各营办解马匹预借银两上谕大学士曰甘省连嵗承办军需兵民俱为出力其民间应征钱粮已节年蠲免而昨嵗雨旸时若穑事大丰闾阎谅纾拮据惟满汉各营厯年

  • 第四章 平克烈乃诸部·冯承钧

    漠北诸部至是或降或灭,仅余若干塔塔儿部落未平。帖木真遣军讨之,以此部为世仇,命尽歼灭,勿遗一人。帖木真败乃蛮后,欲进击札木合。已而见王罕受札木合降,颇不悦。一日语王罕曰:“我之附君,犹沙漠中之白翎雀,冬夏皆居北地;至汝其

  • 卷二十四·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四宋 彭百川 撰元佑党事本末下元佑八年十一月先是吕大防欲用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要范纯仁同书名进拟纯仁曰上新听政谏官当用正人畏倾邪不可用大防素称畏

  • 卷十二·曾巩

    周郑王,名训,世宗长子。显德六年六月,封梁王。世宗崩,即皇帝位,明年,正月,六军拥戴太祖,而王逊居西邸,封国于郑。建隆三年,王徙房陵。开宝六年,薨,年二十一。知制诰张澹请谥曰&ldquo;恭皇帝&rdquo;,陵曰&ldquo;顺陵&rdquo;。周自辛

  • 爱民第十二·佚名

    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治阴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刚俗弊。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

  • 卷二十八·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士丧礼第十二之三厥明灭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绞紟衾二君襚祭服散衣庶隧凡三十称紟不在算不必尽用注曰紟单被也衾二者始死敛衾今又复

  • 西域第四十六·桓宽

    【题解】本篇大夫就上篇文学驳斥&ldquo;兵据西域&rdquo;之策而加以反驳,认为&ldquo;兵据西域&rdquo;,使&ldquo;西域之国,皆内拒匈奴&rdquo;,这就好像砍断了匈奴的右臂,并说伐宛以后,匈奴&ldquo;折翅伤翼,可遂击服&rdquo;。只

  • 卷第一(此卷印咒有二十九)·佚名

    陀罗尼集经卷第一(此卷印咒有二十九)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一卷于大部卷第一(佛部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五千人俱。摩诃迦叶。优噜毗罗迦叶

  • 卷上·书玉

    大忏悔文略解卷上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释解此忏悔。大分开三。初题目。二。集人。三。入文[○甲]今初。大忏悔文大者。大乘之法也。谓拣去权小。特发大心故。忏悔者。乃万行之初机。解脱之根本。入道之要门

  • 应斋杂著·赵善括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善括著。全集以奏议书启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说:“宋人奏议,多浮文妨要,动至万言,往往晦蚀其本意。善括所上诸札,率简洁切当,得论事之要,如论纷更之弊,纠赏罚之失,皆深中时弊。”其词与辛弃疾

  • 书舟词·程垓

    词别集。南宋程垓撰。一卷。垓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绍熙间尚健在,去苏轼之卒几近百年,历来以为系东坡中表兄弟,误。其词集初成于绍熙五年(1194),有王季平序。《书录解题》作一卷,传本或作

  • 义丰集·王阮

    宋诗别集。1卷。王阮撰。《四库全书总目》说“今其文集未见,所存仅诗一卷”。刘克庄曾序其诗,《后村集》卷23载《王南卿文集序》,谓其诗“高处逼陵阳(韩驹)、茶山(曾幾)”,岳柯《桯史》卷1所载《王义丰集》称“阮所作

  • 人天宝鉴·佚名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