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杨维祯下寄韩李二御史同年扬子十年官不调岂无词赋列时髦青冥远隔新持斧雨露犹同旧赐袍共喜诸公当北道却容独客卧东皋斗牛清夜能回首一道丰城剑气高 
-  烏古論先生令軍民服元氣  乙卯,妖人烏古論先生因閹豎白上,乞在城軍民皆服元氣,不費官糧,可以經久抗敵。右丞仲德知其妄,乃奏:「昔田單守即墨,以一賤卒充天命,師動靜必咨。至於退燕軍而復齊七十餘城,事固有以權詐成功者,況用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庚子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等朕每日听政、必于辰刻中御门闻部院奏事大臣每日于黎明时齐集午门外久候、方始入奏迨奏毕、复各归署理事无乃过劳朕观大臣内有年及六旬者 
-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古者史官,近于卜祝,实典记言记事之任,至汉司马迁以官太史令而修《史记》,犹为能举史官之职者。其后则史官分为二途:其一则仍称太史,职掌天时星历,一如明清两代之钦天监正,而无与记言记事;其一则以别职来知史务,或另设著作起居之 
- 塔本,伊吾庐人。因好宣扬别人的好处,故又称之为“扬公”。其父名宋五设托陀“,托陀”是其国王赐他的称号,意思是“国老”。塔本最初随太祖讨平蒙古诸部。以后随军围攻燕,征讨辽西,攻克平滦、白靅诸城。蒙古军士滥杀人民,塔本 
-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三十八恩赉七【赏兵三】镇守山西太原等处地方副将管总兵官事【臣】马见伯谨题为吁恳代题叩谢天恩事据蒲州营目兵李在荣等呈称钦惟我皇上至仁如天大德如地疉沛恩赏薄海咸沐生成之化屡蠲租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 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朔,以鲁道为国子监助教,赐袭衣、靴袜。道,思南人,初授宣慰司经历,宣慰使田大雅荐于朝,特召为助教。 金吾后卫所镇抚傅让从征云南还,赐织金文绮三匹,帛如之。让,友德之子也 
-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贝州贼王则据城反。以明镐为河北安抚使。则,涿州人,初以岁饥,流至贝州,自卖为人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贝、冀俗尚妖幻,相与习为《五龙》、《滴泪》等经及诸图谶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则之与 
-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 
- 卫灵公第十五灵公问陈章文事武备相资爲用此正不足难夫子而曰未学尝闻见军旅非所以爲训而礼让乃所以爲国也子路愠见仍是其言不让之意岂知道与德虽世之通术君子不可必也廉与贞乃世之穷术君子所可固也 薛方山曰子路衣敝 
-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五宋 李明復 撰昭公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謝湜曰齊高發伐莒莒未服故齊侯伐莒宋華亥向寜華定自宋南里出奔楚謝湜曰書自宋南里出奔楚罪宋不能討賊也三卿自陳入宋南里今又自宋南里奔楚逆臣暴 
-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般若波羅蜜多品第七   [二]如來智慧仁 爲一切世閒 令求遠離苦 是故智慧生。   [三]真如及世間 今說此二法 知佛真如 
-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四(出因果经)尔时菩萨以慈心力。于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于诸法中禅定自在。悉知过去所造善恶从此生彼。父母眷属。贫富贵贱寿命长短。及名姓字皆悉明了。即于众生 
- 新小说魂游记,称是意大利人格梅恩作,震旦人傲骨译。自认为厌世主义,而言得其思想于佛学,得其实验于电学。此其人事,要为愤世嫉俗者流所托。其笔墨颇可喜,其幻想所根据者,未脱流俗见解,寡学无识,剽窃为词,固当如是耳。其曰:见佛家 
-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九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宋上宋太祖。姓赵。名匡胤。宣祖第二子。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岁丁亥。生於洛阳夹马营中。有神光满室。异香经宿不散。长入洛。至延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枕柱础昼寝。有僧见赤蛇入 
-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癸酉临济大师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示灭距明万历元年癸酉历七百又七年矣和尚降生东震旦国古扬州无锡苏氏苏氏宋着族和尚曾大父隐居兰泥乡谱阙不能考父老皆称为白云尖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