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随机推荐

  • 第一出·李开先

    【西江月】(末上白)秋月照穷今古,春花开满楼台。春花落尽更还开,秋月年年长在。惟有浮生若梦,须知逝水难廻。得时欢笑且衔杯,镜裏朱颜易改。【鹧鸪天】一曲高歌劝玉觞,开收风月入吟囊。联金辍玉成新傅,换羽移宫按旧腔。诛谗佞

  • 卷二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四高适部落曲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琱戈蒙豹尾红斾挿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赠杜二拾遗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听法还应难【一作说】寻经剩欲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一五言律诗十二方扬金山虚阁疑无地琳宫别有天江空万籁发僧定一灯悬七泽吞呉楚孤峯自嵗年乗风兴不浅高眺已泠然呉丕显题襟江楼缆解春江晓帆悬碧树秋开千里月近槛一江流草色迎芳渡歌声逐去

  • 卷六十·表第二·交聘表上·脱脱

        ◎交聘表上   天下之势,曷有常哉。金人日寻干戈,抚制诸郡,保其疆圉,以求逞志于辽也,岂一日哉。及太祖再乘胜,已即帝位,辽乃招之使降,是犹能蒸虎变,欲谁何而止之。厥后使者八九往反,终不能定约束,何者,取天下者不

  • 卷二十五 宪宗·王夫之

      〖一〗  礼何为而作也?所以极人情之至而曲尽之也。古礼之佚不传者多矣,见于三礼者,唯丧礼为略备,达于古今,无不可繇也。然而犹有阙焉,时之所不然,事之所未有,情之所不生,礼之所未及也。于是而后儒折中论定之道,有可参酌以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古今列女传卷二·解缙

    明 解缙等 撰周列国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

  •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文王类论文王圣德日新之效大学或问此段因问周邦惟新之命而言文王新德之功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余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

  • 卷二十八·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十疆理书第四卫地緫说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居河淇间封轸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扵相土之东都以会王搜其后

  • 提要·陈耀文

    【臣】等谨按经典稽疑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人万厯庚戌进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此书取汉唐以来説经之异于宋儒者分条辑载上卷为四书下卷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先儒专门之学各有师承非同臆说耀文欲存诸经古训但当采郑

  • 卷六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三钱塘程川撰礼四统论诸説五经中周礼疏最好诗与礼记次之书易疏乱道易疏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説一片【黄防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

  • 佛说人本欲生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国法治处。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到佛。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

  • 中国危机之救济·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开封人民会场讲── 一 中国危机之现状    甲 白赤帝国主义之压迫    乙 内战频仍下匪祸天灾之密集    丙 立国术穷与生产基溃    丁 思想混乱与风俗偷靡   二 中国危机之

  • 第三品 普行者品·佚名

    第七十一 婆蹉衢多三明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域之大林重阁讲堂。尔时,有婆蹉姓之普行者,定居在普行者园之耶伽芬多利伽。是时,世尊晨着衣,执持衣钵,入毗舍离城行乞。尔时,世尊有[此念]:&ldquo;于毗舍离

  •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佚名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符咒灭魔之法。内载北帝大魔王及八方魔王隐讳、「玉清金玄百神内咒隐文」一条

  • 蓬山密记·高士奇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

  • 因明正理门论本·佚名

    梵名Nya^ya -dva^ra-tarka-s/a^stra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玄奘译。又称正理门论本。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系诠释因明论理之规则,一一论述能立、似能立、现量、似现量、比量、能破、似能破、负处等义旨。本书

  • 众事分阿毗昙论·佚名

    尊者世友造,宋求那跋陀罗,菩提耶舍共译,十二卷。与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同本异译,但有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