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

宋 滕珙 撰

文王类

论文王圣德日新之效

大学或问

此段因问周邦惟新之命而言文王新德之功

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余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盖民之视效在君而天之视听在民君德既新则民德必新民德既新则天命之新亦不旋日矣

论文王敬止之义

大学或问

此段谓圣人之心无一毫之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

曰引文王之诗而继以君臣父子与国人交之所止何也曰此因圣人之止以明至善之所在也盖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是以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则所止之善不一故爲人君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仁爲人臣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敬爲人子则其所当止者在于孝爲人父则其所当止者在于慈与国人交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信是皆天理人伦之极致发于人心之不容己者而文王之所以爲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者亦不能加毫末于是焉但众人类爲气禀物欲之所昏故不能常敬而失其所止惟圣人之心表里洞然无有一毫之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止者莫非至善不待知所止而后得所止也故传引此诗而厯陈所止之实使天下后世得以取法焉学者于此诚有以见其发于本心之不容己者而缉熈之使其连续光明无少间断则其敬止之功是亦文王而已矣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正此意也

论文王望道未见之义

文集读余隐之辩李公常语下

此段谓孟子此句是与上文视民如伤爲对

望道而未之见古人多通用此句与上文视民如伤爲对孟子之意曰文王保民之至而视之犹如伤体道之极而望之犹如未之见其纯亦不已如是愚意谓然不审隐之以爲如何

武王类

论武王封康叔之辞

大学或问

此段谓康诰是武王之书

曰康诰之言作新民何也曰武王之封康叔也以商之余民染纣汚俗而失其本心也故作康诰之书而告之以此欲其有以鼔舞而作兴之使之振奋踊跃以去其恶而迁于善舍其旧而进乎新也然此岂声色号令之所及哉曰孔氏小序以康诰爲成王周公之书吾子以武王言之何也曰此五峰胡氏之说也盖尝因而考之其曰朕弟寡兄者皆爲武王之自言乃得事理之实而其他证亦多小序之言不足深信于此可见然非此书大义所关故不暇致详当别爲读者言之尔

文武类

论文武事商伐商之义

答陈安卿【淳】

此段谓此等处正夫子所谓未可与权者

问曰泰伯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尝因是而推设使文王当武王之时则革命之事亦爲之否乎武王处文王之地则事商之礼亦如文王否乎窃恐此处皆繋乎天不由乎人使天果欲有爲则亦不容文王不欲爲天果未欲有爲则亦不容武王必欲爲圣人之心廓然大公如衡之平彼此一无所偏惟其来而顺权以应之耳初何容心预安排指拟于其间文王武王易地则皆然不审是否【此非本章正义但欲因事变以观圣人心耳】张氏谓一日天命未絶则爲君当日天命絶则爲独夫天命絶否视之人情而已不审一夫之心未解还得爲天命犹未絶否抑许大公天下之命岂偏在一夫上到此则圣人用权之地惟几微义精者乃可以决之自不容以常法论也

文公答曰详考诗书则文武之心可见若使文王漠然无心于天下敛然终守臣节即三分之二亦不当有矣然此等处正夫子所谓未可与权者食肉不食马肝未爲不知味也

再论文武事商伐商之义

答范伯崇

此段谓文王惟知以臣事君武王是应天顺人

尝谓文王之事纣惟知以臣事君而已不见其他兹其所以爲至德也若谓三分天下纣尚有其一未忍轻去臣位以商之先王德泽未忘厯数未终纣恶未甚圣人若之何而取之则是文王之事纣非其本心盖有不得已焉耳若是则安得谓之至德哉至于武王之伐纣观政于商亦岂有取之之心而纣防有悛心武王灼见天命人心之归已也不得不顺而应之故曰予弗顺天厥罪惟均以此观之足见武王之伐纣顺乎天而应乎人无可疑矣来书【云云】固不多争但此处不容有毫髪之差天理人欲王道伯术之所以分其端特在于此耳来书以谓文武之心初无异旨固是如此但恐此处不分明即所谓无异旨者乃是一时差却耳孟子论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文王是也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武王是也此亦止爲齐王欲取燕故引之于文武之道非谓文王欲取商以商人不悦而止而武王见商人之悦而归已而遂往取之也如言仲尼不有天下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岂益伊尹周公仲尼皆有有天下之愿而以无天子荐之与天意未有所废而不得乎直是论其理如此耳凡此类皆须研穷体味见得圣人之心脱落自在无丝毫惹绊处方见义理之精微于日用中自然得力所谓知至而意诚也盖几微之间众理昭晰虽欲自欺而不可得矣至此方可说言外见意得意忘言不然止是鑚故纸耳

再论文武事商伐商之义

答徐元聘

此段谓文武之心皆无私意视天与人而已

文王无伐纣之心而天与之人归之其势必诛纣而后已故有肃将天威大勲未集之语但纣恶未盈天命未改文王犹得以三分之二而服事纣使文王未崩十二三年纣恶不悛天命已絶则孟津之事文王亦岂得而辞哉以此见文武之心未尝不同皆无私意视天与人而已

猜你喜欢
  贵速第四十三·佚名
  卷二·曾恬
  理学类编卷五·张九韶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九·王顼龄
  宙合第十一·管仲
  卷四十一·王天与
  卷二·朱熹
  卷十四·张尔岐
  第31章 阳货篇第十七(2)·孔子
  卷十九·王志长
  一个人的生活·梁漱溟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入楞伽经卷第八·佚名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三调六十三体,起四十四字至四十六字菩萨蛮三体又名重叠金、子夜歌、菩萨鬘、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 采桑子三体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丑奴儿、罗敷媚 后庭花四体又名

  •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

  • 续只麈谭卷下·胡承谱

    拆道字乾隆庚戍万寿恩科进士一百零二名江南三十名安徽中十名会元朱文翰徽州歙县人大儿先声与中三十九名先是未揭晓时同人集翟公树编修寓斋公树出一道字问安徽进士可中几名先声大言曰定中十名且得会元而自身亦应与焉同

  • ◎异想天开之掘金谈·李定夷

    京师有某甲者,称驻京英国使馆地点,向为某亲王府第。某甲曾瘗白镪二十四万两于地下,窖藏深固。今其地皮为使馆所占据,其地下窖藏,尚完全为其所有权,要求英使许其在使馆中指定地点,自行掘出。英使以其言近荒唐,断不能即行允准,刻

  • 孔谦传·薛居正

    孔谦,庄宗同光初年,任租庸副使。孔谦原是州中能干的小吏,远从天..十二年(915),皇帝平定魏博,会计都委托给他管理。孔谦能曲意服侍权贵要人,为他们效劳。皇帝把钱财事务交给他,他设法收敛搜刮,七八年间,军储充足。皇帝在邺城即

  • 论科举·梁启超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騃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

  • 卷一百六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二 朱批安修德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协理清查江苏钱粮事务监察御史【臣】安修德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黔末庸愚荷蒙 圣恩不

  • 卷二十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二十九宋 宋敏求 编皇太子册太子赦景云元年册皇太子赦开元三年册皇太子赦开元二十六年册皇太子赦立成王为皇太子德音贞元二十一年册皇太子赦元和四年册皇太子赦元和七年册皇太子赦长庆二年

  • 二柄第七·韩非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

  • 詩經卷之二  朱熹集傳·朱熹

      邶一之三。邶·鄘·衛、三國名。在禹貢冀州、西阻太行、北逾衡漳、東南跨河、以及兗州桑土之野。及商之季、而紂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紂城朝歌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以封諸侯。邶·鄘不詳其始封。衛

  • 提要·冯继先

    【臣】等谨按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巻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録觧题载其书所列国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呉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崇文总目谓其以官諡名字裒附初

  • 卷三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三上【戊子】庄王四年【在位十有五年子僖王立在位五年子惠王立】庄公名同桓公世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庄何以不书即位谷梁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是也然所谓不

  • 卷三十四·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四宋 魏了翁 撰防服经传七朋友无亲皆在他邦则免朋友皆在他邦免归则已注谓服无亲者当为之主每至时则则去冠代之以免旧説以为免象冠广一寸已犹止也归有主则止也主若防小则未止小记曰大功者

  •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三论曰。学十二种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转异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胜生定胜分别。六顺法分别。七补特伽罗分别。八下中上

  • 进呈奏疏·纪荫

    续藏经 宗统编年清 纪荫编纂宗统编年进呈奏疏江南常州府武进县祥符寺(臣)僧(纪荫)谨奏恭惟皇帝陛下。道涵天地。德贯古今。睿智亶聪。谟训蔚虞周之盛。皇猷允塞。文章焕羲禹之隆。两仪之内。无物不仰赖生成。三教之

  • 崔亭伯集·崔駰

    汉代诗文别集。1卷。崔骃(字亭伯)著。原本10卷,后散佚。今传本为明代人辑,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计收赋、著述、笺、箴、铭、颂、议、论、杂文、诗歌等凡40篇。其赋3篇,皆小赋。而著述《达旨》则篇幅较长,颇似

  • 太上肘后玉经方·卢道元

    道家养生学著作。唐代卢道元编。《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道家均著录。编者卢道元,《道藏》作遵元,盖形近而误。首有宝历乙未 (按宝历无乙未年,当为乙巳,825年) 自序,述此方传授始末,谓昔日高士巢居子师事

  • 紫团丹经·佚名

    古代内丹术书。宋紫团道人撰。一卷。作者力主通过内修,运炼精、气、神而成丹药,以益寿延年。全书分为《金丹秘诀》、《古仙秘方》、《偃月玄金篇序》、《神室炼养金丹》、《采红雪炼为阳丹》、《采取阴阳真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