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弥陀经疏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等四种。(三)论不退转义。(四)叙偏赞之心,引用随愿往生经之说,谓若十方皆有净土,众生之心则便慢缓;若唯显示一处,心即殷重,故独赞西方。(五)略述体性,净土以佛及菩萨之唯识智为体。(六)叙述部类多少,宗趣所明。(七)判释本经文义。

《阿弥陀经疏》全部章节目录

(1)阿弥陀经疏
(2)阿弥陀经疏跋

猜你喜欢
  佛说阿弥陀经·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念常
  菩萨本生鬘论·佚名
  象头精舍经·佚名
  入楞伽经·佚名
  彻悟禅师语录·彻悟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佚名
  甘露陀罗尼咒·佚名
  三弥底部论·佚名
  智炬陀罗尼经·佚名
  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受十善戒经·佚名
  法界宗五祖略记·续法
  拈八方珠玉集·佚名
  本生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康伯·唐圭璋

      康伯字长卿,弋阳人。生于绍圣四年(1097)。登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二十七年(1157),自吏部尚书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1159),右仆射。三十一年(1161),左仆射同平章事。金主亮南侵,力赞抗敌。隆兴元年(1163)罢相,除少保、观文殿大学

  • ◆袁学士桷(清容居士集)·顾嗣立

    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

  • 一小幅的穷乐图·徐志摩

    巷口一大堆新倒的垃圾,大概是红漆门里倒出来的垃圾,其中不尽是灰,还有烧不烬的煤,不尽的是残骨,也许骨中有髓,骨坳里还粘着一丝半缕的肉片,还有半烂的布条,不破的报纸,两三梗取灯儿,一半枝的残烟;这垃圾堆还比是个金山,山上满偻着

  • 卷三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五张浚咏红叶题诗事 【题拟】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通

  • 论《悔与回》·闻一多

    梦家:在自己作不出诗来的时候,几乎觉得没有资格和人谈诗。诗如今做出了(已寄给志摩先生了),资格恢复了,信当然也可以写。《悔与回》自然是本年诗坛最可纪念的一件事。我曾经给志摩写信说:我在捏着把汗夸奖你们——我的两个学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六·汤球

      威蕃錄   彭城王紘以肅祖明皇帝好佛。手畫形像。經歷寇難而此堂猶在。宜成作頌。蔡謨云。今發王命。稱先帝好佛。于義有礙。文選頭陀寺碑文注。   譙閔王承字士敬。為湘州刺史。中宗謂承曰。湘州南楚險固。在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宣德十年十一月戊辰朔日有食之○镇守狭西都督同知郑铭言先奉敕于狭西各王府及军民之家借马助边即今民力烦劳难以并取切见隆德县地方草场楚府及黔国公家牧放马匹尚多宜从借给从之○己巳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巫凯等曰比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八雍正五年六月上谕五十道初一日奉上谕近有不法匪类造作讹言一人煽惑衆口喧腾以致人心惊惶良民受累如京城之讹传挑选秀女赐西洋人浙江之讹传海宁屠城此等邪说不可枚举此必奸恶之

  • 增订版补记·钱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来多瞑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 神僧传卷第八·朱棣

    地藏释地藏。俗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支属也。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于时落发出家。涉海徒行振锡观方。至池阳睹九子山。心甚乐之。乃径造其峰而居焉。藏尝为毒螫(音拭)端坐无念。俄有美妇人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

  • 法镜经序·佚名

    夫心者众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异名。祸福分流。以身为车。以家为国。周旋十方。禀无倦息。家欲难足。由海吞流。火之获新。六邪之残。已甚于蒺藜田之贼鱼矣。女人佞等三魅。其善为而信置。斯家之为祸也。尊邪[病-丙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延寿

    夫真如一心。平等法界。众生不了。妄受沉沦。今悟此宗。欲入圆觉位。于六度万行庄严门中。以何法助道保任。速得成就。答。若论庄严。无非福智二业。于六波罗蜜中。前五是福德业。后般若是智慧业。前五福德业中。唯禅

  • 苦炼·尤瑟纳尔

    《苦炼》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四十余年,尤瑟纳尔漫长的创作过程也堪称一部人生的炼金术。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泽农出生于布鲁日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他从未谋面的生父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年轻教士,为了远大前程的召唤,断然割舍

  • 词余丛话·杨恩寿

    近代戏曲论著。3卷。杨恩寿著。辑入光绪年间长沙杨氏家刻“坦园丛书”。又见《重订曲苑》、《增补曲苑》。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1959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版)选录。卷首有光绪三年(1877

  •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故能久安其位,甚为

  • 禅行法想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