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教义

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别于天台四教仪而称大本四教义。《四教义》即是智顗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义》文开七重,一、释四教名,二、辨所诠,三、明四门入理,四、明判位不同,五、明权实,六、约观心,七、通诸经论。在释四教名中有五意,即: 一、正释四教名,二、核定,三、引证,四、科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在辨所诠中有四意,即: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在明四门入理中有五意即: 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乘观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门不同。在明判位不同中有六意,即: 一、约三藏教,二、约通教,三、约别教,四、约圆教,五、约五昧,六、约经论多少。在明权实中有三意,即:一、明权实,二、明格位,三、明兴废。在约观心中,就四教为四意。在通经论中,对诸经论及此经论为二意。《四教义》可谓会萃十二分教之大成,与《维摩经所说经玄义》相比较,虽然开章次第不同,但是不应以文义差别而崇彼废此,二者参照,有助于研习四教义义旨以及智顗学术思想的变化。 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注释书有:四教义私记一卷(证真)、四教义资持记十二卷(皎空)、四教义笺录一卷(本纯)等。

《四教义》全部章节目录

(1)四教义卷第一
(2)四教义卷第二
(3)四教义卷第三
(4)四教义卷第四
(5)四教义卷第五
(6)四教义卷第六
(7)四教义卷第七
(8)四教义卷第八
(9)四教义卷第九
(10)四教义卷第十
(11)四教义卷第十一
(12)四教义卷第十二

猜你喜欢
  尊上经·佚名
  生经·佚名
  梵女首意经·佚名
  大般泥洹经·佚名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佚名
  成实论·佚名
  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佚名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佚名
  坚牢地天仪轨·佚名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义净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佚名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佚名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佚名
  华严不厌乐禅师语录·道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高翥·唐圭璋

      翥字九万,号菊磵,馀姚人。孝宗时游士。有信天巢遗稿。   秋日田父辞   二首   啄黍黄鸡没骨肥。绕篱绿橘缀枝垂。新酿酒,旋裁衣。正是昏男嫁女时。   又   当妇挼蓝旋染裙。大儿敲葛自浆巾。新摘摘,笑欣欣

  • 丙卷·梁启超

    南宋词〈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念奴娇〉 野塘花落此南渡之感。〈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贺新郎〉 绿树听啼〈贺新郎〉调以第四韵之单句为全首筋节,如此最

  • 卷二·王昶

    铁铉一首 莫璠二首 李祯一首 王直一首 徐有贞一首赵迪一首 戴琏一首 商辂一首 聂大年三首 王越一首张宁一首 汤允勣一首 李东阳一首 姚绶一首 沈周一首桑悦一首 章懋一首 吴宽一首 王鏊一首 吴洪一首

  • 御选金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七七言古诗二厐铸雪谷晓装图溪流咽咽山昬昬前山后山同一云天公谈笑玉雪喷散为花蕋白纷纷诗翁瘦马之何许忍冻吟诗太清古老奴寒缩私自语作奴莫比诗奴苦木僵石老鸟不飞山路益深诗益奇老奴忍笑怜翁

  • 宋史全文卷十三下·佚名

    宋哲宗三庚午元祐五年春正月乙酉,范祖禹言:『臣闻报国之忠莫如荐贤。今有札子四道,其一曰经筵阙官,宜得老成之人。韩维风节素高,奸邪畏之。若召维以经筵之职,物论必大以为惬。其二曰苏颂近乞致仕。颂博文强识,详练国朝典故。

  •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月庚寅。谕军机大臣等、长江水师。前经彭玉麟按年巡阅。以资整顿。现在沿江各营。诚恐不无懈弛。着派李秉衡驰赴长江上下。周历查看。仿照彭玉麟巡阅章程办理。该前督向来办事认真。不辞劳瘁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四·徐紘

    (明)徐纮 撰刑部右侍郎段君墓志铭  杨士奇宣德九年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右侍郎段君卒于南京家素贫佥都御史呉君敏德既经纪丧事礼部尚书胡公源洁以闻上为悼叹赐祭命有司营葬于是呉君使人北京需葬铭而胡公以属士奇呜呼段君

  •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佚名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觅遗书,叠经奏蒙圣鉴。兹臣督同所属,实力体访,设法

  • 史记疑问卷上·邵泰衢

    钦天监左监副邵泰衢撰焚书以后古史无征幸迁之记得以传述史通谓其多杂旧闻时采异说或违经与理不符互见瑕瑜每竒豪富致使愚者讹雅人遗诮不可谓非白圭之玷也班氏曰甚多疏略或有抵牾先黄老退处士羞贫贱其是非颇谬于圣

  • 陈规传·脱脱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1194)中词赋科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三年(1215)十一月,上奏章称:“参政侯挚开始因都西立功,得到越级任用,于是自己请求镇守安抚河北。陛下就让他掌理政事,大概想激励他感恩尽力报效。不

  • 第二十六章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钱穆

    唐代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结束了古代的社会。其政府组织和科举制,则开创了后代的政府。但后两者亦各有其流弊与缺点。 一、政权之无限止的解放科举制让人自由应考,即是广泛的开放政权。此制度容易引起士人充斥

  • 噩梦 全文·王夫之

    噩梦序 教有本,治有宗,立国有纲,知人有道,运天下於一心而行其典礼,其极致不易言也。所可言者,因时之极敝而补之,非其至者也。如衡低而移其权,又虑其昂;虽然,亦有其平者。卑之勿甚高论,度其可行,无大损於上而可以益下,无过求

  • ●牧鑑卷之十·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接人四(三)◆接人四(三)流移四之九(共十二條)背叛四之十(共十六條)異端四之十一(共十三條)異類四之十二(共十五條)○流移四之九(共十二條)緜曰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畝鴻鴈曰鴻鴈于飛集于中澤

  • 哀公·哀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滕子来朝。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

  • 卷四百六十·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发菩提心已经几时。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

  • 卷八·佚名

    △菩萨雲集妙胜殿上说偈品第十之二尔时善慧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妙哉佛世尊,无量诸如来。离害心解脱,自度能度彼。正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无量无数劫,积德故见佛。诸行空无实,凡夫谓真谛。一切无自性,皆悉等虚

  • 佛性论 第四卷·世亲

    佛性论 第四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辩相分第四中无变异品第九复次无变异义应知。离有六义。合则成三。离有六种者。一无前后际变异。二无染净异。三无生异。四无转异。五无依住异。六无灭异。言无前后际

  • 卷五十六·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六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药山看经。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师曰我祇图遮眼。曰某甲学和尚得也无。师曰。汝若看。牛皮也须穿。 长庆棱云。眼有何过。 报慈遂云。且道长庆会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