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学士明善(清河集)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侨寓淮南,仁宗居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延佑间,改礼部尚书,擢参议中书省事,复入翰林。岁终,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读学士,进翰林学士。至治二年卒于位,年五十四,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文敏。复初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诣,吴伯清称其文脱去时流畦径,而追古作者之遗。马伯庸亦谓公文刻而不见其迹,新而必自己出。蔚乎其华敷,鐄乎其古声,倡古学于当世,为一代之文宗者,柳城姚燧暨公而已。初,复初在江西金陵,每与虞伯生剧论,相得甚欢。至京师,乃复不能相下。真人吴闲闲与复初交尤密,尝求作文。既成,谓闲闲曰:伯生见吾文,必有讥弹,为吾治具,招伯生来观之。明日,伯生至,复初出文问何如?伯生曰:公能从集言,去百有余字,则可传矣。复初即泚笔属伯生,凡删百二十字,而文益精当,复初大喜,乃欢好如初。伯生亦尝谓复初文章发扬蹈厉,藐视秦汉云。 

跋南岳寿宁观碑后 

题息斋墨竹图 

题天冠山 

寄直夫 

寄翰苑诸公 

书湖广省中壁 

京师送玉虚宗师还山 

送湖南李直夫宪使 

送董慎斋左丞讨贼 

次韵危虚室过居庸 

谒先主庙二首 

祖孝子求母诗 

介春堂 

○跋南岳寿宁观碑后 

朱陵灵台天柱巍,太虚空 【一作宝。】 洞绿烟扉。上馆赤帝朱鸟飞,祝融宅南参与 【一作为。】 旗。羲娥两曜愁蔽亏,象纬冷逼嗟位迷。四观燕吴与秦齐,恒嵩泰华孰崇卑。五气顺布百志熙,流祥阜物宣后祇。雨风露雷岂其私,惠尔下土尸者谁。中有异人餐玉 【一作赤。】 芝,夜眠秋霞昼天倪。衣以青云裳白霓,风车八极参 【一作骖。】 两螭。七十二峰足幽栖,琳宫贝阙辉陆离。潜光炼魄如婴儿,大丹入咽无渴饥。谁其思之吴宗师,神变倏忽方张施。泠然御风渺何之,太君岁晏嘉予期。千秋万岁受鸿厘,星图景运永以丕。手持芙蓉朝紫微,旋飙天阖此来归。彰灵答贶达尔垂,磨崖镌我《瑶华碑》。 

○题息斋墨竹图 【并序。】 

己酉秋,玄卿道提举求赋墨竹诗。走笔快书,子昂、仲宾见之,当大笑其狂也。 

玄卿口哦子昂诗,手持仲宾墨竹枝。此诗此画真两奇,似为玄卿写幽姿。日光不下云扃暗,元气歘忽寒人肌。枫林青青少陵梦,无乃泽畔逢湘累。楚江小月晃初夜,淇园苦雨秋竹迷。二妃弹瑟泪如雨,幽壑龙潜春欲飞。天路迢遥独后来,黑雨挟风山鬼啼。老气盘空根彻泉,地灵上诉玄冥悲。摩挲老眼久知画,恍然吾与□物移。挥杯三叫我非狂,墨渖翻江江竹辞。 

○题天冠山 

仙翁昔住天冠山,夜呵鬼神卫炉丹。丹成飞去杳不还,药池丹井犹山间。翩翩学子鸣 【一作风。】 佩环,华榱巨丽青云端。思玄寻躅果安访,鹤归月落前溪湾。 

○寄直夫 

岳云低接使君舟,湘水无波桂树稠。井冽自涵千古月,弦清谁写一帘秋。青枫路暗空多梦,白雁天遥不见愁。闻说匡庐当税驾,策勋殊未到沧洲。 

○寄翰苑诸公 

苍烟绿树满汀沙,负手行吟日又斜。江水有时穷地脉,海云何处是天涯。生前几醉尊中酒,梦里曾乘海上槎。惆怅怀人重回首,晚风吹尽紫薇花。 

○书湖广省中壁 

鼎湖龙去欲无天,臣抱乌号泪作泉。四海重瞻尧日月,万年长履禹山川。恩波浩荡沾民物,文运休明属圣贤。窃禄四朝无寸补,何堪西掖进经筵。 

○京师送玉虚宗师还山 

句曲山高奠楚氛,神仙初祖大茅君。遥天归鹤盘秋月,幽壑潜蛟吟夜云。丹鼎神光松桂室,酒壶春色涧溪芹。一从待诏西清阁,石发梳香得梦闻。 

○送湖南李直夫宪使 

君去湖南我上京,思君欲见又芜城。沧波留月能归海,江雁拖云不到衡。一代豪华谁远识,百年惊畏护灵名。好来不作男儿事,有水可渔山可耕。 

○送董慎斋左丞讨贼 

负剑先驱意气闲,也胜局蹐着儒冠。古来每说从军乐,此去不辞行路难。使节再临民志定,兵锋一举贼心寒。书生奋力效驰逐,要写功名久远看。 

○次韵危虚室过居庸 

一山万里限中原,神凿居庸百二川。峰势陡回愁障日,地形高出欲扪天。风沙漠漠龙庭远,云物沉沉鸟道穿。眼底兴亡谁解写,石琴秋水学冰弦。 

○谒先主庙二首 

合散扶倾老益坚,荒祠重过为凄然。君臣洒落知无恨,庸蜀崎岖亦可怜。一县山阳尧故事,三年章武魏长编。锦官羽葆今何处?半夜楼桑叫杜鹃。 

一军南北几扶伤,长坂安行气已王。豪杰尽思为汉用,江山初不假吴强。两朝元老心虽壮,再世中兴事可常。寂寞永安宫畔土,争教安乐似山阳。 

○祖孝子求母诗 

冷月酸风夜,长年闻哭声。母今犹在隶,儿亦欲无生。岐路固多阻,人神孚至情。相逢还细认,悲喜此时并。 

○介春堂 

真常真人若冰雪,大年夜食清溪月。谁知袖里閟初阳,散作玄元春满堂。髯龙宵吼石坛秋,老竹风生翻陆江。天籁已沈群妙集,隐几嗒然今坐忘。云扃不钥瞰虚白,挥谢万象俱行客。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彭定求
  卷之六·高启
  ●千金记目录·沈采
  楔子·佚名
  鲤跳·徐志摩
  抱怨·闻一多
  五集目录三·乾隆
  卷一百三·王奕清
  卷八十一·陈焯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四·黄庭坚
  李元膺词作鉴赏·佚名
  卷十·韦应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游子蒙·唐圭璋

      待考。   满江红   春玉苍山,屏星暖、佳辰难得。看柳眼梅金,全似海沂春色。和气欢声俄尔许,祥烟瑞霭今何夕。是风流、儒雅黑头公,悬孤日。   福不尽,贵无敌。愿岁岁,见华席。捧霞觞称寿,寿如南极。见说蟠桃正发,柔

  • 第九歌 我十七十八正要偷·刘半农

    我十七十八正要偷,哪怕你爹娘咽勒脚跟头。 大麦上场壳帐打,韭菜逢春匡割头。

  • 卷四十五 【歌颂铭谣谚谶谜杂语】·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五 【 歌颂铭谣谚谶谜杂语】侯官陈衍辑元初童谣元谶法服歌诀滨州民歌马氏铁券谶信州路谶嘲洪起畏皇舅墓谣井字谜用字谜大明寺水隐语颂程雪楼无名状宁都州民歌宣城民哭邑令雷州民歌浮梁民谣太仓谣至治

  • 卷四十一·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十一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和陶渊明诗引 【子由作】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无所嗜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黄士衡

    话说汉王固守荥阳,拒住楚兵。荥阳西北有一山,名曰“敖山”。前临黄河,秦时于山下置有大仓,贮积无数米谷,名曰“敖仓”。汉王因遣周勃据了敖仓,筑成甬道一条,直达河边,遣兵往来运取仓谷,以供城中兵食。萧何又将关中粮食,遣人由水

  • ●郑氏史料续编卷八·佚名

    ·二九五、福建巡撫劉漢祚揭帖(順治十六年三月初一日到)欽差提督軍務巡撫福建等處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漢祚謹揭為彙報投誠事:順治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據駐守同安副將施琅報:有偽援剿前鎮左營左翼遊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突厥叛唐唐髙宗麟徳元年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初李靖破突厥迁三百帐于云中城阿史徳氏为其长至是部落渐众阿史徳氏诣阙请如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上召见谓曰今之可

  • 刘昶传·魏收

    刘昶,字休道,刘义隆第九个儿子。刘义隆在世时,刘昶被封为义陽王。其兄刘骏为征北将军、徐州刺史、开府。等到刘骏的儿子刘子业继父爵位,子业昏愦狂妄、肆无忌惮、暴虐成性,残害自己亲属,他怀疑刘昶另有野心。刘昶听说,十分惊

  • 元明善传·宋濂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其祖先大概是拓跋魏的后裔,居住在清河的到明善已是第四世了。明善资质颖悟,读书过目不忘,学习诸经都能理解,而对《春秋》更为深刻。二十岁游吴中,文章名声卓著。由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县学正

  • 刺复第十·桓宽

    大夫曰为色矜而心不怿,曰:“但居者不知负载之劳,从旁议者与当局者异忧。方今为天下腹居郡,诸侯并臻,中外未然,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风而未薄。是以夙夜思念国家之用,寝而忘寐,饥而忘食,计数不离于前,万事简阅于心。丞史器小,不足与谋

  • 提要·阎若璩

    【臣】等谨案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徙居山阳康熈已未荐举博学鸿词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晋魏以来絶无师説故左氏所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之初其书始出乃増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徳明据

  • 卷十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四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鄘一鄘通典云卫州新乡县西南三十二里有鄘城即鄘国○孔氏曰王肃服防以鄘在纣都之西孙毓云据鄘风定之方中楚丘之歌鄘在纣都之南明矣○一统志鄘城在河南卫辉府城东

  • 卷二百四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十田猎上蕙田案田猎之礼起于皇古传曰古者圣人举事必反本五谷者以奉宗庙养万民也禽兽多则害稼穑故田猎以共承宗庙示不忘武备因以为

  •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会中有一菩萨。号曰明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

  • 卷第十五(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五(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初受戒法上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过去有王名曰郁摩。有四庶子。一名照目二名聪目三名调伏象四名尼楼。聪明远达并有威德。第一夫人有子。名曰长生。顽薄丑陋

  • 字鉴·李文仲

    辨正文字的字书。元代李文仲撰。凡五卷。李文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馀未详。据卷首颜尧焕、于文傅、张楧、唐咏涯、黄潜等人所撰叙文云,李文仲伯父李伯英曾撰《类韵》三十卷,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出发,训释文字假借用法,该

  • 名义考·周祈

    明人周祈撰。成书于万历十一年(1583)前。凡十二卷,天部、地部各二卷,人部、物部各四卷。条目浩博。主要阐述得名之由。如卷三“朝阳夕阳”条:“《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盖山东迎日,故曰朝,山西送日,故曰夕,非旦暮

  • 陈秋岩诗集·陈义高

    诗别集。元陈义高著。二卷。 陈义高,字宜父,号秋岩。然以往多认为他名宜 甫,故《四库全书》等均题为“陈宜甫撰”。据焦 竑《国史经籍志》称其有《秋岩集》一卷,然原集 久佚无传。此集乃从《永乐大典》中辑其诗若干 首,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