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

李白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栏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一作公】醉似泥鸬鷀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一作拨】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一作少】妾笑【一作醉】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gui头【一作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一本此下有谁能忧彼身後事金凫银鸭葬死灰二句】清风朗【一作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猨夜声

南都行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顔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揺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东风已緑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嫋娜拂绮城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劒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勅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妬杀人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寜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顔如玉赵女长歌入彩云燕姬醉舞娇红烛狐裘兽炭酌流霞壮士悲吟寜见嗟前荣後枯相翻覆何惜余光及棣华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一作流】射东海三峯却立如欲摧翠厓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元丹丘歌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賖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衆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隂晴後雪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猨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白毫子歌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一作雪】朝餐石中髄小山连緜向江开碧峰巉岩緑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緑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厓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余桂树愁杀人

梁园吟

我浮黄云【一作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濶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揺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一作何用孤高比云月】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緑池空余汴水东流海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歌且謡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晩

鸣臯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若有人兮思鸣臯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氷龙鳞兮难容舠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厓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玄猨緑罴舔【同餂】舕【同演】崟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羣呼而相号峯峥嵘以路絶挂星辰於岩?送君之归兮动鸣臯之新作交鼔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扫梁园之羣英振大雅於东洛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寡鹤清唳饥鼯嚬呻?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隣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於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於风尘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鸣臯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厓山居【河南府陆浑县有鸣臯山】

忆昨鸣臯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着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一作石】道緑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一作公】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臯絶世尘鸣臯微茫在何处五厓峡【一作谿】水横樵路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劳劳亭歌【在江寜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横江词六首

人道【一作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一作一月】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於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一作楚】水东连【一作流】杨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一作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一作日】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暎水揺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沈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东山吟【土山去江寜城二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 一作醉过谢安东山作东山吟】

携妓东土山【一作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後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僧伽歌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徧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浄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铁柱【一作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予落魄江淮【一作湖】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懴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一作白云歌送友人云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君今还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水上女萝衣白云早卧早行君早起】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锺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一作吹唇虎啸凤皇楼】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扣劒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沈?阳井谁歌玉树後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一作皓】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鈎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一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後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几上肉洪鑪不铸囊中锥笑矣乎笑矣乎甯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猨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皇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

猜你喜欢
  诗学源流考 全文·鲁九皋
  第三幕·老舍
  第四折·佚名
  《词综》(卷一)·朱彝尊
  序·庾信
  卷93 ·佚名
  卷六十四·朱彝尊
  卷八 茕斋歌诗四十一首·李白
  卷四百二·曹学佺
  卷四十六·郭元釪
  卷四十四·陈邦彦
  御选明诗卷七十五·康熙
  华岳词作鉴赏·佚名
  99.唐诗绝句杂说·施蜇存
  卷五·朱昆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张德瀛

    ○唐昭宗词唐昭宗菩萨蛮词,据新五代史暨中朝故事,是帝次华州,登城西齐云楼,望京师所作。其卒章云:“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寇盗充斥,越在草莽,故其言凄怆如此,非复汉高大风之曲矣。[沉存中云:“词凡三章,墨

  • ●唐宋大曲考·王国维

    大曲之名始见于蔡邕女训曰琴曲小曲五终则止大曲三终则止【太平御覧卷五百五十七】而详于宋书乐志志曰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下列大曲十六一曰东门行二曰折杨栁行三曰艶歌罗敷行四曰西门行五曰折杨栁行六曰煌煌京洛行七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六秦州见勅目【勅一作除】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逺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乾元二年秋秦州作】大雅何寥濶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二子陞同日诸生困一经文章开

  • 酬燕公出湖见寄·张说

    赵冬曦纶綍有成命,旌麾不可攀。 湘川朝目断,荆阙夕波还。 果枉东瞻唱,兴言夕放闲。 携琴仙洞中,置酒灉湖上。 芳景恣行乐,谪居忽如忘。 聚散本相因,离情自悲怅。 鸾翮非常戢,鹏天会昭旷。 永怀宛洛游,曾是弹冠望。

  • 卷二百三十 列传十七·赵尔巽

      武理堪子吴拜苏拜苏拜子和讬 武纳格子德穆图齐墨克图 阿什达尔汉苏纳固三泰固三泰子明阿图明阿图子赛弼翰瑚什布瑚什布子穆彻纳鄂莫克图喀山喀山子纳海安达立绰拜布丹孙达哩 吉思哈弟吉普喀达吴巴海 康喀勒从兄子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正统十一年春正月己巳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御奉天殿受之并受正旦朝贺礼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庚午文武百官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辛未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正统十一年三月戊辰朔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马愉奏父士贤老病乞赐归省 上许之命有司给驿马廪饩并家人脚力口粮○下户部尚书王佐右侍郎储懋刑部尚书金濂右侍郎丁铉马昂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右副都御史丁璇程富于锦

  • 第三六六同立合约字咸丰七年六月一二二○五--二·佚名

    中港闽粤总局联庄合约同立合约字,内外庄闽粤总理叶廷禄、温腾芳、保正林定元、锺捷和、徐振福,暨各庄正副、殷铺户等,为遵谕联庄,以保地方事。窃得中港乃通港大路 上通淡水、新、艋,下通大甲、府、鹿,

  • 第四七乙牌示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新竹知县施,为三皂头役姚景充任,县牌示知钦加同知衔、署新竹县正堂施为悬牌示知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关责成。查三皂头役蔡昆,前在吞霄误公,业经示革在案。兹据皂、快总头役洪忠、许来佥称:「

  • 卷一·胡仔

    孔子之先宋人也,武王克商,以商遗民,封纣之子武庚以奉汤祀,及武庚以管蔡叛,成王命周公诛之,以纣之庶兄微子启为商后,封于宋。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愍公共立。愍公共卒,弟

  • 卷九十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一 朱批董象纬奏摺 直隶古北口总兵官【臣】董象纬谨 奏爲钦奉 上谕事【臣】於本年十二月瞻仰 天颜?聆 圣谕尔所属曹路南峪沟砍伐木植此

  • 卷五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三宋 徐天麟 撰食货四钱币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黄金一

  • 卷六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三经解第二十六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皇氏侃曰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於礼

  • 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

    文章总集。26卷。曾国藩编纂,孙雍长校点。选录先秦以来经史百家散文。体例与姚鼐《古文辞类纂》相近,共分论著、词赋等十一类,每类以六经冠其首。《古文辞类纂》有取材过狭之弊,不选六经、《左传》、《国语》、《孟子》

  • 白云集·许谦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白云先生。著有《白云集》、《

  • 庚巳编·陆粲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明陆粲撰。十卷,今存《纪录汇编》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以上二种均十卷)、《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三种均四卷)、 《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

  • 耳新·郑仲夔

    笔记。明郑仲夔著。八卷。作者自序云为生平经历之所述,“耳涉之而成新,殊不忍其流湮而遁没也,随闻而随笔之。”书中有不少明末史事,如魏忠贤之成败,周顺昌、黄尊素、杨琏之死难等记述,褒贬爱憎亦寓其间,可供治史者参考。还有

  • 大波·李劼人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