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尚书克恭(房山集)

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之房山。初仕为省郎,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为御史,官至刑部侍郎卒,追赠刑部尚书,谥文简。彦敬好作墨竹,画山水,初用二米法。写林峦烟雨,晚更出入董北苑。每不轻于着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前,杂取缣楮,研墨挥毫,乘快为之,神施鬼设,不可端倪。赵松雪诗有「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之句。卒后购其遗墨者,一纸率千百缗。自号「房山老人」,因皆称曰高房山。为诗不尚钩棘,自得天趣。柳道传尝谓高公画入能品,故其诗神超韵胜,如王摩诘在辋川、李伯时泊皖口舟中,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其画中题句如:「木落秋宇空,天寒远山静。」「峭寒留剩雪,暮影入浓云。」「云气外无出路,水声中有人家。」「冷光湿翠相抟处,曾向庐山月下来。」「青山万迭云无屋,中有仙人问站台。」具有妙思,故并录之。 

至正己亥四月廿二日宿翠峰禅室登留云阁数日与净莲公 

岳阳楼 

题管夫人竹窝图 

题怡乐堂为赠善夫良友 

仿老米云山图 

松涛轩题画为邓善之 

静观阁早兴寄怀善之先生 

种笔亭题画 

过京口 

过信州 

过弋阳 

拍洪楼 

□□□□ 

满目云山楼 

即事 

赠英上人 

题道院二首 

无锡山中留题 

夜山图 

赵子昂为袁清容画春景仿小李 

○至正己亥四月廿二日宿翠峰禅室登留云阁数日与净莲公 

米老天机清,梦入烟云窟。山河大地影,玻瓈镜中出。任自选胜场,莫浪翻墨汁。今于西湖滨,割取南半壁。 

○岳阳楼 

九水汇荆楚,一楼名古今。地连衡岳胜,山压洞庭深。宿雁落前浦,晓猿啼远林。倚阑搔白首,空抱致君心。 

○题管夫人竹窝图 

云梢露叶秋声古,万玉丛深翠蛟舞。此君拟结岁寒盟,拄笏相看立烟雨。过雨山窗斜映日,带烟霜节总宜秋。冻雷迸出千崖翠,勒此高歌傲素侯。 

○题怡乐堂为赠善夫良友 

君家华堂号怡乐,已见檐楹佳致作。时张图画翫江山,晴敞窗棂咏风月。有书教子知义方,有席延宾酬斚觞。天壤不知更何乐,松门醉倚看斜阳。 

○仿老米云山图 【一作《秋山暮霭图》。】 

青山半晴雨,遥 【一作色。】 现行云底。佛髻欲争妍,政恐勤梳洗。 

○松涛轩题画为邓善之 

春雨欲晴时,山光弄烟翠。林间有高人,笑语落天外。 

○静观阁早兴寄怀善之先生 

君官近九列,我画将二米。不虚五年别,胜进各如此。 

○种笔亭题画 

积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巅。扁舟入苹渚,浮动一溪烟。 

○过京口 【以下七首见《水村图卷》。】 

北来朋友不如鸿,几个西飞几个东。多少登临旧台观,阑干闲在夕阳中。 

○过信州 【一作《题阳台道中》。】 

二千里地佳山水, 【一作「好耕桑」。】 无数海棠官道傍。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王士熙云:房山乐府有云:「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绝句云:「无限飞红随马足,春光更比路人忙。」大有唐人意度。】 

○过弋阳 

雷声驱雨过山西,山腹云根似削齐。日暮牧儿归不得,料应白水涨前溪。 

○拍洪楼 

仰有岚光俯有溪,轩窗初不计东西。云峰两岫安排定,松竹林林自整齐。 

○□□□□ 

山腰涧曲绕短垣,百怪老树龙蛇蜿。山翁有时抱琴至,雪霁月明开此轩。 

○满目云山楼 

溪头白鹭来相安,溪上红桃雨打残。满目云山为谁好?一川晴色上楼看。 

○即事 

古木阴中生白烟,忽从石上见流泉。闲随委 【一作屈。】 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 【大德八年夏五,还自江西。过虎丘,舟中子敬携此卷见示,俗客以恶酒相挠情况,构诗不成,遂书途中所作,少答雅意。房山高克恭。】 

○赠英上人 

为爱吟诗懒坐禅,五湖归买钓鱼船。他时如觅云踪迹,不是梅边即水边。 

○题道院二首 

绿阴无际压苍苔,为爱幽深手自栽。风月早知烦耳目,不教春笋过墙来。 

草色琅玕逼两楹,早阴才过午阴清。斜阳又送西轩影,一就移床待月生。 

○无锡山中留题 

山深自昔无车马,道在何曾畏虎狼。祇恐闲人来看竹,淋漓醉墨污新墙。 

○夜山图 

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一片江山果奇绝,却看明月似寻常。 

○赵子昂为袁清容画春景仿小李 

春林如染缀溪容,几处幽居倚碧峰。不是两翁情话久,白云深杳未能逢。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七十五·彭定求
  刘守·唐圭璋
  胡仲弓·唐圭璋
  解人颐 陶情集·钱德苍
  第十出 解纷·李渔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第三十六回 病女郁莲英惜才 杀差寇云龙遇救·萧晶玉
  卷八十九·王奕清
  卷428 ·佚名
  卷74 ·佚名
  卷六 茕斋歌诗三十三首·李白
  卷六十二·陈元龙
  卷四百九十一·佚名
  卷四十六·查慎行
  游次公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羣玉诗后集目録·李群玉

    巻一仙明洲口号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送隐者归罗浮献王中丞赠元复中秋广江驿示韦益九日越台中秋越台防月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石联句伤友法性寺六祖戒坛东湖【二首】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湖阁晩晴寄

  • 原序·王安石

    唐百家诗选原序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於世也予自弱冠肄业於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於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於唐有惊人语者悉罗於选中於是心惟口诵几欲

  • 96.六言诗·施蜇存

    我国初民时代的诗歌都是四字一句,最早的如《尧民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等谣谚,皆见于古书所引。《诗经》是周代诗的结集,全是四言诗了。大约到战国后期,南方的楚国人歌唱四言诗的时候,在句中或句尾加上一个和声

  •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八·乐二·张廷玉

        ◎乐二   ○乐章一   洪武元年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庞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乘云驾风。顾南

  • 卷十一 本纪十一·赵尔巽

      ◎高宗本纪二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帙,命减刑。癸未,命庆复进剿瞻对,为李质粹声援。辛卯,赈江苏铜山、安徽宿州等州县饥。甲午,朝鲜入贡。李质粹进攻灵达,班滚之母赴营乞命,仍纵归。上饬其失机。谕庆复督兵前进

  • 一四一六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收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佚名

    一四一六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收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查《通鉴纲目续编》,自乾隆四十八年奉旨令各省挖改抽缴后,节据各督抚每年收缴,陆续解京,俱经臣等于年底交进销毁。本年据广东、福建、

  •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第四十七·班固

    (盖宽饶,诸葛丰,刘辅,郑崇,孙宝,毋将隆,何并)【原文】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陽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

  • 拓跋窟咄传·李延寿

    拓跋窟咄在昭成皇帝去世以后,苻洛因为他年长,逼他迁往长安。苻坚以礼相待,教他读书。因内乱,便跟着慕容永东迁,慕容永委任他当新兴太守。刘显失败以后,派他的弟弟亢瞛等前来迎接窟咄,进而入侵南部边界,于是各部落发生骚动。道

  • 吕祖泰传·脱脱

    吕祖泰字泰然,寿州人,吕夷简六世孙,寓居在常州的宜兴。性情通达,崇尚义气友谊,学问广博。遍游江、淮地区,交结当代知名人士,得到钱物有时分给他们携带离去,毫无吝啬之气。饮酒至几斗不醉,议论时事无所忌讳,听说的人有的掩耳而走

  • 于谦传·张廷玉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那年,有个僧人见他有奇相,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考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与皇上对答时,于谦吐字宏亮流畅,皇上为之侧耳倾听。顾佐任都御史时,对待属下非常严厉,却唯独礼

  • 第二十节 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梁启超

    时加里波的方闻故乡尼士被割于法,愤怒填膺,往往窃叹曰:“不图今在故国,乃反为外国人。”深不满于加富尔(著者按:前第十八节所记加里波的在国会痛骂加富尔及撒王出为调解之事实,在1861年南北意大利全统一之后。前误据他书录入

  • 總序·佚名

    世祖惠莊大王實錄世祖惠莊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諱瑈,字粹之,世宗莊憲大王第二子,母昭憲王后沈氏,以永樂丁酉誕于本宮。宣德戊申六月丁酉,初封晋平大君,後改封咸平,又改晋陽,又改首陽。娶贈領議政府事

  • 十九  非攻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1),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

  •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七一)中阿含王相应品蜱肆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尊者鸠摩罗迦叶游拘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诣斯和提。住彼村北尸摄和林。尔时。斯和提中有王名蜱肆。极大丰乐。资财无量。

  •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太虚

      佛法中修学的道场,向来可有二种:一种是佛世时代的祗园和竹林精舍等,佛常聚集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或百万人俱,在那里谈经说法,坐禅行道,等于现在的丛林。还有一种是阿兰若,亦作阿兰那,金刚经所谓:‘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是

  • 维摩经略疏卷第九·智顗

    佛道品今明此品略用三意通释。一明此品来意。二释此品名。三入文解释。初明此品次观众生品来者。前品正明通相入空。正成问疾品通教从假入空。调伏界内有疾菩萨。兼成室外为国王长者说法。已如前说。今此品次明通相从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宋录是时迦丁比丘告众会曰汝等静听吾今所说。初中竟语如佛所说言无违错。当来之世当有恶变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说之来事大恐。好当勤加修精进业。吾蒙佛恩今得安隐。汝等出家宜顺佛教。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 龙虎元旨·佚名

    龙虎元旨,原不题撰人。据篇末跋文称:东岳董师元于贞元五年(789)受丹法于罗浮山隐士青霞子,开成五年(840)传授成君。可知此篇当出于晚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论文及七言歌诀七首,论述外丹药物及法度火候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