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明善传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其祖先大概是拓跋魏的后裔,居住在清河的到明善已是第四世了。明善资质颖悟,读书过目不忘,学习诸经都能理解,而对《春秋》更为深刻。二十岁游吴中,文章名声卓著。由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县学正。

后来征召为枢密院属官,当时董士选为院佥事,对待他像宾客、朋友一样,不敢以属官对待他。士选升为江西左丞,又征召他为省的属官。当时赣州刘贵反叛,明善随士选统兵讨伐,擒三百人,明善对一些牵连的一律从轻惩处,使一百三十人免于死刑。有天,将佐说:“应该多杀俘获的叛逆,死了的应戮尸示众,以振军威。”明善坚决争辩,认为朝廷的军队,应奉行先帝的惩罚,这些人是小丑跳梁,杀大头子就可以了,百姓有什么罪。所以后来才得到赣、吉两地民丁十万人,有司企图从中得利,而明善请求焚烧反叛者名册以灭其迹,于是二郡百姓安宁无事。

升明善为南行台属官。不久授枢密院照磨。后又迁职中书左曹的属官。当初明善在江西时,张王宣为该省参政,明善有匹骏马,但是很瘦,张王宣借来骑用,时间长了,马养得肥壮起来,王宣非常喜爱,给三十斛米作为酬谢。后来王宣倒台,江浙行省清查其家产,金谷簿中写有“米三十斛送元复初”,不说是酬谢马的钱,明善因此判罪免职。很久以后,才有人为他辩白这件事,恢复省属官之职。

仁宗在东宫时,首先提拔他为太子文学。即位后改任翰林待制。参知编修《成宗实录》、《顺宗实录》,升翰林直学士。诏令他节录《尚书》经文,译其涉及政治者献上。明善推荐宋代忠臣集贤直学士同译润色。书编成后,每上奏一篇,帝一定称赞,并说:“二帝三王之道,要不是你,我不可能知道。”兴圣太后受尊号后,廷臣请求赦免罪人,明善说“:多次赦免,不是好人之福,宽容过失就可以了。”

奉旨去山东、河南救灾,当时彭城、下邳各州连着几十个驿站,人饿马死,而官府不下达文书赈济借贷,明善用二千锭分给百姓,并说:“我擅自命令,就是犯罪也不推辞。”回来后修编《武宗实录》,又升翰林侍讲学士,参预讨论科举、服色等事务。

延..二年(1315)开始进士考试,任明善为考官;廷试时又为阅卷官,所取士后来多为名臣。又改任礼部尚书,整饬孔氏宗法,使宣圣五十四世孙思晦袭封衍圣公。此情上报后,帝认为可以。提拔为参议中书省事,不久,入翰林为侍读,授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又召入集贤任侍读,讨论扩充庙制,升翰林学士,修编《仁宗实录》。英宗亲自到太室祭奠,礼官送上祝册请署御名,帝命明善三次代帝签名,对他关怀之深厚,当时无人能相比。至治二年(1322)卒。泰定年间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号文敏。

明善早就以文章自豪,到晚年造诣更深,有文集流行于社会上。

当初在江西、金陵时,常同虞集进行激烈争论相互切磋。明善说“:虞集整理诸经,只选朱熹所定,自汉以来先儒曾对经书尽心尽力,但考释很不广博。”虞集也说“:凡文辞能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就可以了,一定要像明善说的‘像雷霆那样震惊,像鬼神那样灵变’然后才行,这不是性情端正的表现。”两个人原相处很好。到京师后,各不相让。董士选到江浙中台行省,两人一块送他到门外,士选说:“伯生以教导为职责,应该早回,复初可以再送我一程。”集回去了,明善送到二十里外,士选下马入旅舍,备置菜肴,与明善同饮,士选举杯嘱咐说:“士选以功臣之子,出入台省,对国家没什么补益,只求得几个好的士人,被朝廷使用,像复初和伯生,以后一定会显赫,但也难免被人挑拨离间。复初是中原人,仕途上会受到重用;伯生是南方人,将被复初摧折。现在饮下我这杯酒,希望你不要像这样。”明善接过酒杯,跪着饮干后起立说“:确实像您说的,且不说以后,现在已有缝隙,请您再赐一杯,我终身不敢忘您的话。”饮完第二杯就告别了。

真人吴全节与明善交往密切,曾求明善做文,明善对他说:“伯生见了我的文章一定会讥笑,我很想知道他说什么。成季为我准备,请伯生来看,如已镌刻石上就不好办了。”第二天虞集来了,明善拿出文章给集看,集说:“你能按我的话,删去一百多字,就可以了。”明善立即将笔蘸好墨,嘱集修改,共删一百二十多字,文章更加精当。明善大喜,于是二人和好如初。集每见深明经书的人士,也把明善的话告诉他们。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二·柯劭忞
  卷九十五 志七十·赵尔巽
  越绝卷第九·袁康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五·焦竑
  卷三·戴冠
  卷之八十九·佚名
  第一卷 尊孔·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纪昀
  七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三·王世贞
  ●皇朝通典卷四·佚名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仪制一一·徐松
  200.李纲守东京·林汉达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漫叟诗话 全文·佚名

     一、句 法   前人评杜诗云:"'红豆①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余谓词曲亦然:李景②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③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云"如

  • 安阳集钞·吴之振

    韩琦夜合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以矫时之常。所爱夜合者,清芬逾众芳。叶叶自相对,开敛随阴阳。不惭历草滋,独擅尧阶祥。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茸茸红白姿,百和从风飏。沉水燎庭槛,薰陆纷缨裳。弥月固未歇,况兹夏景

  • 赵嘏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官渭南尉 。痒七律,笔法清圆熟练,时有警句, 有《渭南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

  • 读礼通考卷三十四·徐乾学

    丧服五受服丧服记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六升以其冠为受受冠七升【注衰斩衰也或曰三升半者义服也其冠六升齐衰之下也斩衰正服变而受之此服也三升三升半其受冠皆同以服至尊宜少差也 疏自此至篇末皆论衰冠升数多少也以其冠

  •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四 吴臣 孙邵 顾雍【子邵 邵子谭 承 雍孙荣族人悌 殷礼】步隲【子阐 周昭李肃】 诸葛瑾【少子融】 孙邵字长绪北海人也伟

  • 辛彦之传·魏徵

    辛彦之是陇西狄道人。 祖父辛世叙,西魏凉州刺史。 父亲辛灵辅,北周渭州刺史。 辛彦之九岁时父亲去世,他不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广泛涉猎经史之书,与天水的牛弘志同道合,爱好学习。 后进入关内,在京兆定居。 周太祖器重他,召引

  • 韩延徽传·脱脱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韩梦殷,历任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在少时便才德出众,燕帅刘仁恭觉得他奇异不凡,征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与冯道同掌祗候院,又授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刘守光为军帅时,延徽被派来我国访问

  •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商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於天道应变而不穷辩於万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隂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

  • 解老第二十·韩非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

  •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梁启超

      今以农夫言之,中国许人买卖田产,故人各得小区之地,难于用机器以为耕,无论农学未开,不知改良。而田主率非自耕,多为佃户,出租既贵,水旱非时,终岁劳动,胼手胝足,举家兼勤,不足事畜,食薯煮粥,犹不充饥,甚者鬻子以偿租税,菜色褛衣,其

  • 卷九十一·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四【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唐徳宗建中四年五月初行税间架除陌钱法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军屯魏县神防永平

  • 卷十七·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七聘礼第八之三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饔音雍注今文归或为馈】正义郑氏康成曰变皮弁服韦弁敬也牲杀曰饔生曰饩存疑敖氏继公曰韦弁即爵弁也其服纯衣纁裳

  • 达摩笈多译·佚名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给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疏。又究此四下。第四无作四谛。文中亦三。初总明。言非唯但空者。拣上无生但显空义。便为真实正是所宗。二今了下别示四相。阴入皆如者。前云即空。今云即如理已别矣。又言无苦可舍非是空故。无有可舍今体即如。如外

  • 续通志·纪昀

    《续通志》,顾名思义,是衔接《通志》的一本综合史料而成的史书。清乾隆三十二年时官修。后经纪昀等校订,共640卷。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献县人,举进士、授侍读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主持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