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元膺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

近人赵万里辑有《李元膺词》一卷,凡九首。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李元膺词作鉴赏

本篇小序表明词首是意提醒人们及早探春,无遗后时之悔。然而,词有所本,唐杨巨源《城东早春》云:“诗家清景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旧意新调,此词自有可喜之处。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过尽,梅发柳继,词人巧妙地把这季节的消息具体化一个有池塘的宅院里。当雪云刚刚散尽,才放晓晴,杨柳便绽了新芽。柳叶初生,形如媚眼,故云:“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这两个字状物写情,活用拟人手法,意趣无穷。与柳色“相映远”的,是梅花。“一点梅心”,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

盖柳系新生,梅将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样一味地喜悦,而约略有些哀愁,“约略颦轻笑浅”。而这一丝化微笑中几乎看不见的哀愁,又给梅添了无限风韵,故云“更风流多处”梅不柳。

“一年春好处”句,即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挽合上片,又开下意:“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小艳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来,“浓芳”二字则下启“百紫千红”。清明时候,繁花似锦,百紫千红,游众如云。“花正乱”的“乱”字,表其热闹过火,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它较之“烂熳”一词更为别致,而稍有贬意。

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风一半”。这春意阑珊之际,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篇终申明词旨:“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里不仅是劝人探春及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盖春寒料峭,虽不如春暖花开为人喜爱,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饮得上了脸,也就寒意尽去了。

●茶瓶儿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李元膺词作鉴赏

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那位女子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金缕衣》,当时流行的一支曲子。

上片意境静中见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娴静妩媚而善歌的女性形象。

下片写今日此时重寻去年踪迹,同是那庭院深处,海棠花下,飞花片片,然而那位脉脉含情,风姿飘逸的佳人却已“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携手处”即是去年相会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美妙的春光只能使词人感到无限怅惘。

接下来,词人将笔轻轻宕开,去写眼前景物。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象是要追逐着骀荡的东风远去。这些景物,都大可寻味。落红之飘零,杨花之飞舞,历来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而且,那“乱红飞絮”,也令人联想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连同那梦一般温馨的回忆,都随着春光远去了。

这里词人以写景代替了抒情,而情景中,词意含蓄深蕴耐人深味。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冷斋夜话》说:李元膺丧妻,作《茶瓶儿》词,寻亦卒。盖谓词人虚构了一个传奇般的“人面桃花”式的故事,寄寓了对亡妻的悼念与人去楼空的哀怨。这类传奇虽未必确有其事,但词人真挚深婉之情却是词中真味。

猜你喜欢
  石孝友·唐圭璋
  王珪·唐圭璋
  ●卷八·潘德舆
  春秋诗话卷之四·劳孝舆
  卷二十六·陈廷敬
  凡例·钱澄之
  第一幕·老舍
  荆溪林下偶谈卷二·吴子良
  卧庐词话·周曾锦
  沧浪集卷二·严羽
  卷六十二·徐世昌
  巻十三·袁表
  卷三百四十六·曹学佺
  徂徕诗钞·吴之振
  丹渊集补钞·吴之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士榖·唐圭璋

      士榖,武经大夫。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四代孙。见宋史卷二百二十八,宗室世系表十四。   醉蓬莱   春寿府   正春风初雨,梅蕊飘香,雨馀晴昼。箫鼓声中,麝烟喷金兽。幕府宾僚,杜诗韩笔,竞吐奇争秀。共指乔松,同瞻峻岳,

  • 第四折·杨显之

    (净扮驿丞上,诗云)往来迎送不曾停,廪给行粮出驿丞。管待钦差犹自可,倒是亲随伴当没人情。小可是临江驿的驿丞。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驿干净。大人敢待来也。(孛老上,云)老汉崔文远的便是,自从

  • 吕碧城·龙榆生

    吕碧城字圣因,安徽旌德人。光绪九年(一八八三)生。姊妹三人,并工文藻。碧城与长姊惠如兼善填词,早岁为樊增祥所激赏。中年去国,卜居瑞士雪山中,专以扬佛法为务。然兴之所寄,不废倚声。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始经美

  • 卷一·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一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四十八首 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遶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巳云莫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延兴门外作 芳草五陵道美人金犊车緑奔穿内水红

  • ●序言·何刚德

    余曩有课孙草之作,意虽不专属课孙,而究限于范围。举凡世事之推迁,人情之变幻,语焉殊未及详。回忆七十年来,身世所经历,耳目所接触,几如云烟过眼,渺然而无可捉拿。夜窗默坐,影事上心,偶得一鳞半爪,辄琐琐记之,留示家人。自丁巳迄去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纪昀

    列传宋 【二十三】○宋二十三傅潜【张昭允】王汉忠 王能张凝 魏能陈兴许均 李重贵 呼延赞刘用 耿全斌 周仁美田绍斌杨琼钱守俊徐兴 王杲白守素张思钧傅潜王汉忠王能张凝魏能陈兴许均李重贵呼延赞刘用耿全斌周

  • 卷二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二南朝宋袁粲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早卒粲幼孤祖豹哀之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显荣而愍孙饥寒不免母王氏躬事纺绩以供朝夕愍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洵为吴郡拥敝衣读书

  • 卷五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宁宗时袁说友上言臣仰惟皇帝陛下聦明仁孝得於天资历数攸归神器有托承太皇之命旨遵圣父之诏音嗣守丕图抚临万?天地开

  • ●皇朝通典凡例·佚名

    一杜佑通典八門由食貨以訖邊防本末次第具有條理續通典因之我朝制度典章因革損益盡美盡善載在大清會典者實有以酌時會之宜立質文之準若禮制則有大清通禮皇朝禮器圖式樂制則有聖祖御製律呂正義皇上御製律呂正義後編兵制

  •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五·陆世仪

    天道类问西法地在天中四围俱有生齿海水周流于地其说似不可信然与古浑天所谓天形如卵者正相合地在空中虽是荒唐然云大气举之似亦有此理如何曰此说不但我辈难信即传其学如李之藻者亦疑之葢天气轻清地形重浊轻清上浮重浊

  • 法禁第十四·管仲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冶矣。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

  •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欧阳竟无

    東,宜黃歐陽漸之子也。生三歲,以目視日而不 ,入裡社廟,視土偶人崢嶸而不惕,薄暮居空院,承塵走鼠,落其鼻,大聲誦咒。山中無可學,拾芋栗而已。其姊梁,年十七,歿江南,東乃于是歲辭家而至寧。是時,陳真如愛護之甚至。轉展寧滬間,入學校

  • 万善先资集卷二·周梦颜

      因果劝(下)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海内操觚之士,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

  • 光赞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四意止。何谓四意止?内自观身,不与身俱,亦不想念、亦不得身。观于外身,不与身俱,亦不想念、亦不得身,于是安详调御其意。观于世间无明愁戚,

  • 五母子经之二·佚名

    吴优婆塞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飞行变化。四者自知宿命。所从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不空译)·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毗舍离大林重楼阁。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众多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以念具慧知我弃舍寿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三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嗔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即应为说不净观法。嗔

  • 重订诊家直诀·周学海

    诊法著作。清周学海撰,二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 已著录。本书融汇《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书有关脉学内容,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上卷有: 脉象总义、指法总义、主病总义三篇。下卷有: 二十四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