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

话说汉王固守荥阳,拒住楚兵。荥阳西北有一山,名曰“敖山”。前临黄河,秦时于山下置有大仓,贮积无数米谷,名曰“敖仓”。汉王因遣周勃据了敖仓,筑成甬道一条,直达河边,遣兵往来运取仓谷,以供城中兵食。萧何又将关中粮食,遣人由水道陆续漕运到来,贮在敖仓接济。遇有士卒死亡,萧何并挑选壮丁从军,以补其缺。汉军粮食、士卒两不缺乏,皆系萧何之力。

汉王虽然身在前敌,心中却常挂念关中,时时遣使回到关中察看动静。使者见了萧何,又无紧要言语,只说是:“大王见丞相日夜勤劳,特遣使者前来慰劳。”萧何见说,以为汉王真心感他,惟有谦言逊谢。后使者来了数次,都是如此,萧何尚不觉得,旁有萧何之客鲍生,窥破汉王意思,便对萧何说道:“大王栉风沐雨,亲临战阵,而君安坐关中,两相比较,劳逸迥殊。今大王反不时遣使前来慰劳,此乃有心疑君。君身处嫌疑之地,必须如此如此,方可固结王心。”萧何闻鲍生之言,方始明白。遂依言将兄弟、子侄能持兵交战者,悉数遣往军前效力。汉王果然大悦,因此遂不生疑。

楚兵攻打荥阳,数月不下,范增心想一计,对项王道:“欲破荥阳,先须侵夺汉兵粮食,彼兵食尽,不攻自破。”项王依言,遣部将钟离昧前往劫粮。钟离昧奉命,领兵到得甬道两旁伏定。等候汉兵运粮将到,伏兵齐起,立将甬道攻破,截断去路,两下交战一阵,汉兵众寡不敌,大败而退,所有粮车均被楚军夺去。早有败卒报知汉王,汉王大惊!下令多派车队前往保护。无奈甬道甚长,楚兵处处可以埋伏,节节可以攻取,一连数次,汉兵粮草多被楚兵劫夺。荥阳城中兵食,渐渐接济不及。汉王心中忧虑,便想出一种缓兵之计,遣人前往楚营,面见项王,欲与议和,请项王将荥阳以西之地,割归汉王,两下各自罢兵。项王连年争战,久已厌兵,今闻汉王请和,便欲依允。范增连忙阻道:“汉王被困荥阳城中,食尽救绝,旦夕可破,势在危急,所以求和。今我若轻易放过,难得如此机会,必致后悔无及。”项王遂依范增之言,辞绝汉王使,催督兵队,将荥阳城团团围住,四面攻打。

汉王见项王不允议和,便召郦生问道:“有何良策,可以胜得楚国?”郦生答道:“昔日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虽然取得天下,不灭前王之后。今秦为无道,侵灭六国,使其子孙无尺寸之地。大王若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之君臣百姓,定皆感恩慕义,愿为臣妾。如此,则大王可以南面称霸,楚国便当敛衽来朝,不敢抗拒。”汉王称善!也不与他人商议,立命有司铸造六国国王之印,督促工匠,克期完工。欲遣郦生赍印,前往行封。

一日,汉王方在用膳,恰好张良由外走进。原来张良素来多病,此次又病了数日,今日稍愈,方始入内,所以铸印之事,一毫不知。汉王看见张良,忽记起郦生之计,便呼道:“子房速近前来,有事商议。近日有客为我筹一胜楚之计,如此如此,不知子房意下如何?”遂把郦生言语,照述一遍。

张良听了,不觉大惊失色!急说道:“谁为大王出此计策?此策若行,大事去矣!”汉王听了错愕,急忙问道:“是何缘故?”张良走近前来,借着席前之箸,在案上逐一指画,说道:“昔日汤武伐桀纣,所以封其后代者,因自料能制其死命之故!今大王岂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况天下豪杰之士,抛弃亲戚坟墓,不远千里来从大王,其心皆望得有封地。若立六国之后,更无余地可封诸人,诸人惟有各归其国,事其故主,更有何人辅助大王取得天下?且楚国不强便罢,若仍如今日之强,彼六国之王,又皆转而服楚,大王安能强使从汉?故此计若行,必失天下!”汉王听说,心中大悟。此时含饭在口,不及咽下,连忙吐出,大骂郦生道:“竖儒,几乎误我大事!”急命左右传令将印销毁。

汉王既不用郦生之计,见楚兵攻城,日夜甚急,便又向陈平问计。原来陈平自从初见汉王,便拜都尉,已为诸将所忌。及汉王兵败彭城,陈平从至荥阳,周勃、灌婴等与之不睦,遂向汉王谮道:“陈平虽然貌美,不过如冠上之玉,外面好看,中间并无所有。且闻其居家时,与嫂私通,初事魏王,得罪逃奔楚国。后事项王,又不称职,始来归汉。大王授以尊官,令其护军,恩宠已极,陈平自应尽忠报答。乃据臣所闻,陈平反大受贿赂,勒索诸将金钱,钱多者得好处;钱少者得恶处,此真反复乱臣,愿大王留意察之。”

汉王听了,心中不免生疑。记起陈平系魏无知引进,便唤无知近前,告以周勃等言语。因问:“陈平果有此事否?”无知直答道:“有之!”汉王道:“既有此事,汝何以说其人甚贤?”无知道:“臣所称为贤者,系指才能而言。今大王所说,乃指德行,设使有人德行甚好,然于大局成败并无裨益,大王肯用之否?今楚汉相争,臣故进智谋之士,但求其计可利国家·180·而已,此等琐屑之事又何必疑?”汉王见无知说得有理,便命退去。汉王唤陈平问道:“吾闻先生两事魏、楚,皆无终局,今又来从吾游,想先生平日或未免有惹人议论之处?”陈平答道:“臣前事魏王,言不见听,臣故辞去;继事项王,见项王所信任者,非其宗族,即妻之兄弟,此外虽有奇才之士,不能任用。因闻大王善能用人,故特慕义相投。臣只身远来,若不受金,无以度日,设使臣计有可采之处,愿大王用之。若一无可采,则大王所赐之金,原物具在,臣当封还府库,免官归里。”汉王听了,连忙谢道:“吾乃戏言,聊试先生,幸勿见怪!”于是复加厚赐,升为护军中尉,诸将尽归监护。诸人见汉王如此宠爱陈平,遂皆不敢再言。

汉王受困荥阳,终日劳心军务,不得休息。因对陈平叹息道:“似此战争纷纭,天下何时可定?”陈平答道:“项王素性恭敬爱人,廉节之士多归之。然吝惜赏赐,以此众心不服。大王待人傲慢少礼,廉节之人不肯来投。然大王能以爵、邑与人,故贪图功名之人,亦多归汉。若能去己之短,取人之长,天下指日定矣!但就现势而言,楚国亦有可图之处。项王心多疑忌,轻信谗言,左右忠直之臣,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数人而已。今大王若能轻弃数万斤之金,贿通楚人,广布流言,行反间之计,使彼君臣自相疑贰,必生内乱。然后举兵攻之,楚兵可破。”汉王大以为然,立命支出黄金四万斤,交付陈平,说道:“此款可作为反间之用,但求计策有效,不问作何用处。”陈平奉命收了黄金,自去行事。未知陈平计策有无效力,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五·选举四·脱脱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赵尔巽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纪昀
  通志卷一百九十三·郑樵
  卷五·傅恒
  卷十九 食货志五·黄遵宪
  王皇后传·欧阳修
  阿合马传·宋濂
  卷二百十二上·雍正
  卷八十五·赵汝愚
  卷十三·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波外乐章卷四·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内家娇雁早辞南,鱼迟到海,书短恨长谁寄。随风絮转,因雨菭生,误却年年花事。到处玉觞断酒,经时钿筝移字。任画屏、螙损香桃更瘦,重写无自。 病里。春寒妨午睡。梦醒也忘归计。沮孤帆天际。闹古社神雅,乱

  • 第四歌 郎关姐来姐关郎·刘半农

    郎关姐来姐关郎,钥匙关锁锁关簧。钥匙常关三簧六叶襄阳锁,姐倪常关我情郎。襄阳,亦作相思。

  • 御选明诗卷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宗藩诗【宗室】周定王橚元宫词大安楼阁耸云霄列坐三宫御早朝政是太平无事日九重深处奏箫韶春日融和上翠防芳池九曲似流杯合香殿外花如锦不是看花不敢来东风吹绽牡丹芽漠漠轻隂防碧纱向晓内园

  • 李百药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作为一个由隋入唐的名门子弟,李百药(565—648 )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杨勇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

  • 从征实录·杨英

    延平王户官杨英撰□□□□□□□户部主事杨英为辑造先王实录事,谨将永历三年己丑九月陈策从王,十月初一日蒙录用,□永历十六年壬寅五月先王宾天□,凡所随从战征事实,挨年逐月,采备造报,以□□□。永历三年己丑(一六四九)九月,藩

  • 卷五十一·佚名

    正月十二日(乙亥),上谕内阁曰:恒瑞自台湾带兵赴援,观望迁延,种种玩误;又妄行奏请添兵,张大贼势。若治以摇惑军心之罪,即应按军法立斩;岂福康安曾经屡次出兵,而于行军纪律尚未之知?幸而朕于剿捕事宜,先机筹画,早命福康安前往督办;恒瑞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十二月。壬午朔。皇太后遣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后。  ○升江西袁州参将孙加印、为浙江衢州副将。广东广州水师右协参将吴文猷、为河南协守开封副将。福建福州水师署副将韩尚亮、为江西南赣右

  • 忠贞录附录·李维樾

    奉常黄公传黄养正瑞安人名蒙号志彀以字行父潮光官国子学正为卓公敬门人敬死靖难潮光为着年谱行状并収其遗像嗣后养正持之乞刘忠愍传养正自幼岐嶷聪慧善楷书七嵗随父赴京永乐中引见授中书舍人朝廷碑刻宫殿坊扁多其所书

  •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卷二十·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防小雅 【谷风之什】序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疏【正义曰作谷风诗者刺幽王也以人虽父生师教湏朋友以成然则朋友之交乃是人行

  • 提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宋朱子撰案论语自汉文帝时立博士孟子据赵岐题词文帝时亦立博士以其旋罢故史不载中庸说二篇见汉书

  • 佛说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佛告阿难言。有陀罗尼名曰妙色。乃是三世诸佛同共宣说能与众生作大利益。若复有人闻是陀罗尼。生难遭想发勇猛心。读诵受持供养恭敬。是人理世获大福聚。昼夜

  • 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多罗那他

    这里有一些其他致疑之点,表现在某些自负明敏的人们身上,他们想研讨真言乘有没有另外一种发生的情况。总起来说,一切经部续部各有缘起。所以,真言的发生情况诚然不同于经的发生情况,难以缕述,但是反正经续二者并不是有地域、

  • 交错的场景·松本清张

    中篇小说。作者松本清张。「我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即使死了也不会。」 一切死亡必有冗长的回音,一切记忆不会随时间归零。那些曾经再也寻不回的真相,那些枉死者的憾恨,从未随死亡消散。凶手保有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狂

  •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撰。此书仅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录十三条。

  • 寓意编·都穆

    一卷。杂著。明代都穆撰。是书记其所见书画名迹,及当时收藏名氏,共六十条。所论书画墨迹,皆属精要。所载“颜鲁公《争座位帖》”、“薛尚功摹《钟鼎款识帖》”,足资鉴别。其中有仅录书画品名和都氏未曾见者,或间受他人亲见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佚名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