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鲍溶诗集卷二

壮士行

西方太白髙壮士羞病死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沙鸿嘷天末横剑别妻子苏君执节归班超束书起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章华宫行

烟渚南鸿呼晓羣章华宫娥怨行云十二巫峯仰天緑金车何处邀云宿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顔青春岂无一人似神女忍使黛蛾常不伸黛蛾不伸犹自可春朝诸处门常鎻

倚瑟行

金舆传惊防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因知髙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髙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泉宫一闭秦国防牧童弄火骊山上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自张廷尉

辞辇行

汉家代久淳风薄帝重防行极荒乐青娥三千奉一人班女不以色事君朝停玉辇诏同载三十六宫皆盼睐不惊六马缓天仪从容鸣环前致辞君恩如海深难竭妾命如花轻易絶愿陪阿母同小星敢使太阳齐万物周末幽王不可宗妾闻上圣遗休风五更三老侍白日八十一女居深宫愿将辇内有余席回赐忠臣妾恩泽一时节义动贤君千年名姓香氛氲渐台水死何伤闻

巢乌行

乌生防子林萧条雄乌求食雌守巢夜愁风雨巢倾覆常见一乌巢下宿日长雏饥雄未逥雌乌下巢去哀哀野田春尽少遗谷寻食不得饥飞来黄雀亦引数青雀雀飞未逺乌惊落既分青雀噉尔雏尔雏虽长心何如将飞不飞犹未忍古瑟冩哀哀不尽杀生养生复养生呜呜啧啧何时平

姑苏宫行

姑苏宫九层金台半虚空雕楹璇题鬭皎洁中有妖姬似明月西见洞庭秋镜开水华百里盘宫来越王采女能水戱仙舟如龙旌曵翠羽葢晴翻橘柚香玉笙夜送芙蓉醉归帆平静君无劳还从下下上髙髙

悲哉行

促促晨复昏生死同一源贵年不惧老贱者伤乆存朗朗哭前歌绛旌引幽魂来为千金子去卧百草根黄土塞生路悲风送回辕金鞍旧良马四頋不入门生结千嵗念荣华及百孙黄金买性命白刃酬一言宁知北山下松栢侵田园

元日早朝行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徳在天斗建东东方嵗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揺晴空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夀一声出千峯文昌垂彩礼乐正太白下直旌旗红旌旗不断春风前直如朱绳非尔妍

秋懐五首

促促生有涯营营意无限无限意未伸有涯生已晩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老如影随人时若车下坂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逺凉风日萧条亲戚长在眼多忧知无奈圣贤莫能免客鸟投本枝生生复深浅

其二

秋晓客迢迢月清风楚楚草虫夜侵我唧唧牀下语流年白日驰防愿不我与心如缫丝纶展转多头绪凭觞散烦襟援瑟清夜拊回感帝子心空堂有烟雨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有余哀何况二十五

其三

九月夜如年幽房劳别梦不知别日逺夜夜犹相送玉牀暗虫响锦席寒泪冻明镜失旧人空林误归凤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一念皎皎时幽襟非所用

其四

金气白日来疎黄满河闗平居乏愉恱况复身险艰一意思乡苦一望客人还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在山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

其五

龙荒变露色燕雁南为客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物生春不畱年壮老还迫天机杳何为长夀与松栢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援琴怅独立髙月对秋堂美人逺于月徒望空景光坐忆执手时七起凄凉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日逺迷所之满天心暗伤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庐山石镜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緑萝就玉兔再与髙鸟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白日乘防霞翩翩对容髪我图辨鬼魅信美畱烟阙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如其终年照可化黄金骨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

倾景安再中人生有何常胡为少君别风驭峩眉阳结我千日期青山故人堂期尽师不至望云空烧香顾慙有限身易老白日光怀君屡惊叹支体安能彊往闻清修箓未防服食方瑶田有灵芝眼见不得尝玉壶贮天地嵗月亦已长昔用壶中景东溟又堪伤寄言赤玉箫夜夜吹清商

述徳上太原严尚书绶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天王委管籥开闭秦北门顶戴日月华沾濡雨露恩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青塜入内地黄河穷本源风云侵气象鸟兽翔旗旛军人歌凯旋长劒倚昆仑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樵客天一畔何由拜旌轩愿请执御臣为公动朱幡岂令羣荒外尚有辜帝恩愿陈田舍歌暂息四座喧条桑去附枝薙草絶本根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

山中懐刘修

松老秋意孤夜凉吟风水山人在逺道相忆中夜起春光如不至幽兰含香死响象离鹤情念来一相似月斜掩扉卧又在梦魂里

塞下

北风号蓟门杀气日夜兴咸阳三千里驿马如饥鹰行子久去乡逢山不敢登寒日惨大野隂云若飞鹏西北防秋辈麾幢宿层层匈奴天未防战皷长登登汉卒马上老繁缨空丝绳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送僧南游

且攀隋宫栁莫忆江南春师有懐乡志未为无事人

猜你喜欢
  卷八百零九·彭定求
  林式之·唐圭璋
  第十九出 义举·李渔
  楔子·张国宾
  弹词注序·杨慎
  海韵·徐志摩
  蓝山集巻三·蓝仁
  卷三百七十一·陈思
  卷一百八十·曹学佺
  卷一百二十一·陈廷敬
  卷九十二·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三十九·康熙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朱隗
  宋词鉴赏辞典·前言·佚名
  补注陶渊明集緫论·李公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395_1 【冰柱】刘叉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   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缕,   鬓发蓬舥。雀惊鼠伏,

  • 杨再可·唐圭璋

      待考。   喜迁莺   腊天初晓,庆五色瑞云,华轩呈绕。紫府真人,丹台仙伯,合降世间荣耀。彩笔素题,篇翰未减,家声词藻。秀眉宇,俊丰标阀阅,声名都好。   富贵长欢笑。此际锦堂,移下蓬莱岛。妙舞蹁跹,清歌宛转,两行翠娥燕

  • 卷一 前赵录·崔鸿

      刘渊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

  • 卷之六·佚名

    戊戌春正月庚子朔○庚戌张士诚元帅栾瑞降初江阴石牌民朱定者贩盐无赖武断乡曲与石桥富民赵氏有隙集众相攻击定乃降元授江阴判官寻复为盗元遣江浙参政纳麟哈剌讨之定穷蹙闻张士诚据高邮乃遣人导士诚兵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五·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五己未绍兴九年春正月大赦赦文畧曰乃上穹悔祸之期而大金报许和之约割河南之境土归我舆圗戢宇内之干戈用全民命 张浚在永州上疏言燕云之举其鉴不逺金自宣和以来挟诈反覆倾我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纪昀

    文苑传元○元胡长孺【之纲 之纯】 熊朋来 戴表元牟应龙 郑滁孙【陶孙】 陈孚杨载【杨刚中 李桓 】 刘诜【龙仁夫 刘岳申】吴师道陆文圭【梁益】 陈旅【程文 陈绎曾】李孝光胡长孺 【胡之纲 胡之纯】熊朋来

  •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各赏苹菓四个、圆菓三个、石榴五个。英廉、程景伊、嵇璜、金简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一·阿桂

    七月己巳明亮舒常奏言【臣】明亮带兵前抵木池即防同舒常将绰斯甲而与贼毗连道路逐一筹计查达尔图山梁自东北以至西南横亘数里贼于头敌山觜坚立四碉聨以石墙深挖濠沟俱至丈余实为至险至坚之地由北迤逦而去直至俄坡相连

  • 吴贞毓传·张廷玉

    吴贞毓,字元声,宜兴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服侍唐王时担任吏部文选主事。事败,拥立永明王,升任郎中。永明王驻全州时,提升他为太常少卿,仍然掌管考选官员的事务。后来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随驾到肇庆,升为户部尚书。广州

  •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六刑考【二】刑制顺治十八年二月圣祖仁皇帝御极定校尉干连词讼不服拘提之禁兵部议覆巡城御史徐越条奏校尉干连词讼不服拘提应令承审衙门移关该卫提究如有其亲属冒称校尉名色者巡城

  •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公羊高

    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豹、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贬。曷为贬?为杀世子偃师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大夫相

  • 卷三百二·佚名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之五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布施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 答罗普悟问(五则)·太虚

    问一:自归依后即研究教理,尤与唯识之教契应。每日晨起静坐,调身、调息、调心者约三数年,近益勇于修证,于念佛、修密、参禅似均不大相应,于观照唯识及于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照确甚契应。惟友人多以念佛修密为可靠而相劝勉,余

  • 佛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佚名

        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啰巴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金刚场。尔时如来神力如持。金刚手身成金刚已。即日入金刚三摩地。是时金刚手。承佛神力及一切如来诸菩萨等加持力故。金刚忿怒说此最妙金刚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昙旷

    沙门昙旷撰夫广阐宏宗是资畅辩。委陈众义必藉累论。是以至觉谈经菩萨制论。教门广辩章疏繁兴。杜彼耶师坦兹正道。[這-言+(厂@火)]张智海崇峻义山。遐布慈云普垂法雨者也。余以冥昧滥承传习。初在本乡切唯识俱舍。后

  • 桃花女阴阳斗传·佚名

    内封题“绣像阴阳斗法传”,左右栏分题“周公擅卜神通卦”、“桃花女破解压魂符”。此书传世刻本均为坊刻,最早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联益堂刊,内封题“桃女阴阳斗传”。凡四卷十六回,是清代某无名氏约在道光前后问世的一

  • 汉书·班固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

  • 近代笔记过眼录·徐一士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