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罗普悟问(五则)
问一:自归依后即研究教理,尤与唯识之教契应。每日晨起静坐,调身、调息、调心者约三数年,近益勇于修证,于念佛、修密、参禅似均不大相应,于观照唯识及于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照确甚契应。惟友人多以念佛修密为可靠而相劝勉,余亦未能决定,究应用何法门,愿求开示?
答一:念佛修密多仗他力。四寻思观确不容易,须于静坐有基础,方可修之。汝既于静坐有相当工夫,或可行之。惟既能修三寻思观,余法即可不修。
问二:近拟持诵慈宗三要,惟真实义品自己虽以为全文都能了觉,然是否真能了解,无从证明。设非真正了解,依而起观,恐有错误。余以为四寻思以名、事、自性、差别分别观照。先将名事离相观,观名惟是名,事惟是事,名事分离,其相了了,至名自性、名差别均属假立,毫无实事,亦易照破事自性差别,觉系依他起性,因缘所生,实无自性差别可得,不知可否!
答二:名事相离及名自性差别并事差别,均属假立,容易观照,惟事自性观为假立较难。要知事无自性,依他所起,离去遍计所执即显圆成实性。以四寻思为观门,由四寻思观所引四如实智,即五重唯识观,正证唯识法性,方为正智。
问三:密净友人总以唯识恐著名相,有入海算沙不能摆脱名句文之危险,来相阻挠。自己觉数年来读师之著述讲演尚有心得,尤以佛法总决择谈一文,用执依圆三性融会一切法门,读之能令人将整个佛法悟澈一如,何能被名相所拘?答三:法相系由分别智所引后得智所显所说,一切唯识如幻无实,何足以为拘碍?问四:慈宗三要虽准备持诵观照,而菩萨戒本拟先试行,然后再正式受持,可否如此?
答四:如是甚好,但要知观真实义系理观,以证离言法性;观弥勒上生系事观,以显依正庄严。
问五:真实义品之解释,可否全依遁伦记?
答五:伦记系搜集众说,可作参考,以细观本文为是。(罗普悟记)(见海刊十三卷三期之江浙游记)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晦翁悟明 卷一百六·佚名 卷第十六(张字号)·朱时恩 药师法会愿文衍义叙·太虚 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第四 无始相应·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自融 第四十九卷·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岱宗心泰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七·宗喀巴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無趣老人語錄·无趣如空 附三大师传赞卷之全·德清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下·道宣 卷五十·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