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鲍溶诗集卷一

古意

女萝寄青松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鴈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车贤皎日不留景良辰如逝川愁心忽移爱花貌无归妍翠袖皓珠粉碧阶封緑钱新人易如玉废瑟难为寄谢蕣华木荣君香阁前岂无揺落苦贵与根蒂连希君旧光景照妾薄暮年

萧史图歌

霜绡数幅八月天防龙引凤堂堂然小戴萧仙穆公女随仙大归玉京去仙路迢遥烟防重女衣清净云三素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露痕烟迹渍红貌疑别秦宫初断肠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防仙歌

轻轻蒙蒙龙言鳯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杳杳黙黙花张锦织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青毛仙鸟衔锦符谨上阿母环起居王母书始知仙事亦多故一隔绛河千嵗余详玉字多喜气瑶台明月来堕地冠剑低昻舞蹈频礼容尽若君臣事愿言小仙艺名姓许飞琼洞阴玉磬敲天声乐王母一送玉杯长命酒碧花醉灵扬扬笑赐二子长生方二子未及伸拜谢苍苍上兮皇皇下

李夫人歌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防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露散愁方士

水殿采菱歌

宫鸦呌赤光潮声入宫宫影凉火华啼露卷横塘金堤四合宛柔扬美人荷裠芙蓉装柔荑萦雾棹龙航采莲一声吴态长青丝结眼捕鸳鸯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北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氷揺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因逰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

霓裳羽衣歌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有时怨别无所惜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五声冩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栢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闲旋众彩随聨聨珍珠贯长丝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鸾凤有声不见身出宫入征随伶人神仙如月只可望瑶华池头几惆怅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寓兴

念来若望神追往如话梦梦神不无迹谁使烦心用鲁圣虚泣麟楚狂浪歌凤那言阮家子更作穷途恸

逰山

白道行深云云髙路弥细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栢嵗

隋宫

御街多行客行客悲春风楚老防代人种田炀帝宫零落池台势髙低禾黍中

懐仙二首

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徘徊扶桑路白日生离恨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阆峯绮阁防千丈【一作昆仑九层防千丈】瑶水西流十二城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懐逺人

逺道在天际行客如浮云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秋至汉水髙南音何时闻瑶草难逺寄西风气氤氲常恐山岳逰不反鸾凤羣无厌坐迟人风惊斯文

懐尹真人

万里叠嶂翠一心浮云闲羽人杏花发倚树红琼顔流水杳冥外女萝阴荫间却思人间世多恐不可还青鸟飞难逺春云晴不闲但恐五云车山上复有山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我乡山川遥秋晩空景促天明共霞散日落依鸟宿主人逃名子鹤发卧空谷野言得真风山貌宜古服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秋窗照疎萤寒犬吠落木朝隐畱此处一防天边宿今忆见此时添悲览止足迟迟清夜昼幽路出深竹笑谢万户侯余将耻干禄

感怀

宿心不觉逺事去劳追忆旷古川上懐东流防时息门前青山路眼见归不得晓梦云月光过秋兰蕙色

经秦皇墓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冬火焚树哀哉送死厚乃是弃身具死者不复知回首汉文墓

将归旧山畱别孟郊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防许衣服常着新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畱辞杜贠外式方

东风吹旅懐乡梦无夜无惭见君子堂贫思上归途海岳泛念深防尘复何须婆娑不材木屈曲无弧恻恻奉离尊承懽独向隅时当凤来日孰用鸡鸣夫回首九僊门皇家在玉壶慙非海人别泪下不成珠

长城

防公虏生人北筑秦民寃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源城成六国亡宫阙防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飜乘髙惨人神寒日易黄昏朽木贯折铁沙中自有言万嵗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蔡平喜遇河阳冯判官寛话别

一事东军正四年相逢且喜偃兵前看寻狡兔翻三窟见射妖星落九天江上栁营回鼓角河阳花府望神仙秋风萧瑟醉中别白马嘶霜雁呌烟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防囬入市鲛绡女终嵗啼花山鹧鸪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就中静事防宵话何惜双轮访病夫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一·彭定求
  阮逸女·唐圭璋
  第四出 访姨·周履靖
  第二折·李寿卿
  卷232 ·佚名
  卷三十五·梅鼎祚
  起造一座墙·徐志摩
  卷一百六十二·陈思
  卷二十三·佚名
  卷六 七言律·佚名
  评诗格·李峤
  刘湾诗鉴赏·佚名
  虚舟集巻二·王偁
  竹斋诗集巻三·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 卷二 编年诗(起天宝八载冬,讫肃宗至德二载春)·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页七三)  天宝八载(七四九,三十五岁)赴安西途中作。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一·丘逢甲

    (乙未稿)(清光绪二十一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鮀江秋意海上瀛洲已怕谭,浩然离思满天南。西风一夜芦花雪,鮀浦秋痕上客衫。鮀江即今汕头,旧设鮀浦司。·潮州舟次抱江城郭夕阳红,百口初还五

  • 榖城山馆集卷十六·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纪赐四十首【有序】皇上登极以来日御讲幄谈经论艺五六儒臣趋陪近弻晨朝三接宠赉便蕃歳无虚月即勲贵大臣有不与焉臣慎行自丙子秋叨侍日讲至已丑七月进掌春卿始解计横经御案前后十有四年特恩赐予

  •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姚思廉

    ◎杜之伟颜晃江德藻庾持许亨褚玠岑之敬陆琰弟瑜何之元徐伯阳张正见蔡凝阮卓《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焕乎其有文章”也。自楚、汉以降,辞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弥畅。莫不思侔造化,明并日月,大则宪章典谟,裨

  • 列传第三十二·魏徵

    ○虞世基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也。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世基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陈中书令孔奂见而曰:“南金之贵,属在斯人。”少傅徐陵闻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会,陵一见而奇之,顾谓朝士曰:“当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七月乙卯朔孟秋享 太庙遣公张惟贤恭代○并祭 司户之神○凤阳巡抚李三才揭称五月二十三日巳时 皇陵陡起大风雷雨冰雹伤殿脊及南西陪祀朝房倾倒牌坊三座拔桧柏甚多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因陈事天法 祖实政

  • 谷山笔麈卷之六  勋戚·于慎行

    嘉靖间,成国希忠 【「成国希忠」,天启本作「成国公朱希忠」。】 以元公位太师,其弟希孝以掌锦衣篆位太傅,兄弟并为三公,贵宠无两。太师恭谨寅畏,善守其家,太傅豁达有文,交游甚广,一时朝士莫不倾慕。故自世庙所宠任如武定、咸宁

  • 卷十一·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一七月甲申朔郞中格什等奏报巴图尔额尔克济农遁走格什等奏言【臣】等至宁夏会同将军尼雅汉等率领西安满兵全军总兵官一员酌带绿旗官兵四千因途径窄隘恐难并驱定议将军尼雅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二 初到抚顺·溥仪

    火车到达抚顺以前,一路上可以听到各式各样关于美妙前景的估计。车上的气氛全变了,大家抽着从沈一陽一带来的纸烟,谈得兴高采烈。有人说他到过抚顺最豪华的俱乐部,,他相信那里必定是接待我们的地方;有人说我们在抚顺不会住

  •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 刘志选传·张廷玉

    刘志选,慈溪人。万历年间,与叶向高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与同僚刘复初、李懋桧就郑贵妃、王恭妃册封一事上书论争。后来因为给事中邵庶请求禁止各部官员上书议论政事,李懋桧上疏极力反对,被降级二等。志选说:“陛下

  • 四·钱穆

    隋、唐时代,一面还是大门第,一面还是寺庙里的高僧们,来作知识界最高代表。汉、唐虽同样是统一昌明的大时代,但唐代知识分子的气魄意境,却显然与西汉不同。西汉知识分子从农村中来,孤寒拔起。唐代则从门第中来,都带有贵族气分

  • 七·钱穆

    上面述说中国史上社会演变一个大体的轮廓,这是完全依据历史客观事实,经过分析综合而来的。但最近期的中国社会,在此一百年来,又开始变动,而且愈变愈剧,还未见有转向停止安定的迹象。这不得不特地再加以叙述。 首先是中西双

  • 卷三十·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二疆理书第六楚地緫説周成王封鬻熊曽孙熊绎扵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归州有丹阳故城在焉后徙枝江亦曰丹阳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初曰荆后改号楚盖古荆州地也禹贡荆

  • 卷第二十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未知圆义等者问既云圆义岂有分齐既云分齐岂得称圆答下说四门皆随其一门摄义无遗故各立十门以显无尽乃至一尘何所不具故回向品云得解义趣无尽藏善知诸法理趣分齐等

  • 乾隆休妻·陈莲痕

    话说我们中国向来的习惯,女子犯了七出的罪名,他的丈夫便可把她休掉。其实这种七出的罪名,并不是确实根据尘律而成立的,因为我们中国的风俗,是夫权极重的。女子在这夫权极重的时代,给她丈夫的威权压制着,简直毫无自由可言了。

  • 纲鉴易知录·吴楚材

    记载中国从传说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吴乘权等编纂。主要版本有扫叶山房石印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1989年重印本。一百零七卷。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与友人周之炯、周之灿合作,据前人编年之书,删繁就简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