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零九

 

  卷809_1 【酬皇甫冉西陵见寄(一作西陵渡)】灵一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落日映沧洲。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卷809_2 【溪行即事】灵一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

  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卷809_3 【栖霞山夜坐】灵一

  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

  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卷809_4 【宿天柱观(一作宿灵洞观)】灵一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

  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卷809_5 【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灵一

  湖南通古寺,来往意无涯。欲识云门路,千峰到若耶。

  春山子敬宅,古木谢敷家。自可长偕隐,那言相去赊。

  卷809_6 【宜丰新泉】灵一

  泉源新涌出,洞澈映纤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藓文。

  素将空意合,净与众流分。每到清宵月,泠泠梦里闻。

  卷809_7 【静林精舍】灵一

  静林溪路远,萧帝有遗踪。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

  灯传三世火,树老万株松。无数烟霞色,空闻昔卧龙。

  卷809_8 【江行寄张舍人】灵一

  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林色晓分残雪后,

  角声寒奏落帆时。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卷809_9 【送王颖悟归左绵】灵一

  客意天南兴已阑,不堪言别向仙官。梦摇玉珮随旄节,

  心到金华忆杏坛。荒郊极望归云尽,瘦马空嘶落日残。

  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

  卷809_10 【安公】灵一

  弥天称圣哲,象法初繄赖。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

  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

  卷809_11 【林公】灵一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卷809_12 【远公】灵一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

  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卷809_13 【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灵一

  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一雨一回风。

  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卷809_14 【题僧院】灵一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卷809_15 【宿静林寺】灵一

  山寺门前多古松,溪行欲到已闻钟。

  中宵引领寻高顶,月照云峰凡几重。

  卷809_16 【再还宜丰寺】灵一

  再寻招隐地,重会息心期。樵客问归日,山僧记别时。

  野云阴远甸,秋雨涨前陂。勿谓探形胜,吾今不好奇。

  卷809_17 【春日山斋】灵一

  野径东风起,山扉度日开。晴光拆红萼,流水长青苔。

  逋客殊未去,芳时已再来。非关恋春草,自是欲裴回。

  卷809_18 【留别忠州故人(一作惟审诗)】灵一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芳草迷归路,春流滴泪痕。

  几时休旅食,何夜宿江村。欲识相思苦,空山啼暮猿。

  卷809_19 【送别】灵一

  凭高莫送远,看欲断归心。别恨啼猿苦,相思流水深。

  翠云南涧影,丹桂晚山阴。若未来双鹄,辽城何更寻。

  卷809_20 【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灵一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卷809_21 【送王法师之西川】灵一

  旅游无近远,要自别魂销。官柳乡愁乱,春山客路遥。

  伴行芳草远,缘兴野花飘。计日功成后,还将辅圣朝。

  卷809_22 【送范律师往果州】灵一

  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离障非今日,修因是几生。

  乱峰寒影暮,深涧野流清。远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卷809_23 【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灵一

  能将疏懒背时人,不厌孤萍任此身。江上昔年同出处,

  天涯今日共风尘。平湖旧隐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

  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彩衣新。

  卷809_24 【项王庙(一作栖一诗)】灵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

  万里鸿沟属汉家。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卷809_25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灵一

  长溪通夜静,素舸与人闲。月影沈秋水,风声落暮山。

  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颜。

  卷809_26 【题东兰若】灵一

  上人禅室路裴回,万木清阴向日开。寒竹影侵行径石,

  秋风声入诵经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

  更惜片阳谈妙理,归时莫待暝钟催。

  卷809_27 【送朱放】灵一

  苦见人间世,思归洞里天。纵令山鸟语,不废野人眠。

  卷809_28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一作归岑山留别)】灵一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

  卷809_29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灵一

  苕水滩行浅,潜州路渐深。参差远岫色,迢递野人心。

  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不知天目下,何处是云林。

  卷809_30 【送殷判官归上都】灵一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

  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卷809_31 【赠别皇甫曾】灵一

  幽人从远岳,过客爱春山。高驾能相送,孤游且未还。

  紫苔封井石,绿竹掩柴关。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

  卷809_32 【送陈允初卜居麻园】灵一

  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空山几千里,幽谷第三重。

  茅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因君见往事,为我谢乔松。

  卷809_33 【秋题刘逸人林泉】灵一

  凉飙乱黄叶,迟客橘阴清。萝径封行迹,云门闭野情。

  零林秋露响,穿竹暮烟轻。莫恋幽栖地,怀安却败名。

  卷809_34 【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灵一

  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

  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

  卷809_35 【同使君宿大梁驿】灵一

  旌旗江上出,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寒度水风。

  虽然行李别,且喜语音同。若问匡庐事,终身愧远公。

  卷809_36 【题黄公陶翰别业(一作处一诗,一作苏广文诗)】灵一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烟霞洞里无鸡犬,

  风雨林间有鬼神。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

  卷809_37 【哭卫尚书】灵一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南荆双戟痕犹在,

  北斗孤魂望已深。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卷809_38 【赠灵澈禅师】灵一

  禅师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到剡山。

  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卷809_39 【将出宜丰寺留题山房】灵一

  池上莲荷不自开,山中流水偶然来。

  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时那得回。

  卷809_40 【妙乐观(一作题王乔观传傅道士所居)】灵一

  王乔所居空山观,白云至今凝不散。坛场月路几千年,

  往往吹笙下天半。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

  忽见一人檠茶碗,篸花昨夜风吹满。自言家处在东坡,

  白犬相随邀我过。松间石上有棋局,能使樵人烂斧柯。

  卷809_41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卷809_42 【送人得荡子归倡妇(一作行不归)】灵一

  垂涕凭回信,为语柳园人。情知独难守,又是一阳春。

  卷809_43 【句】灵一

  滤泉侵月起,扫径避虫行。(《丹铅录》)

  

猜你喜欢
  刘天游·唐圭璋
  姚述尧·唐圭璋
  附录○棕窗杂记·王闿运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杨珽
  第二十九出 鹤楼赴义·王世贞
  第三折·秦简夫
  第三折·刘唐卿
  第一折·关汉卿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王国维
  提要·道潜
  微笑·戴望舒
  卷一百五十三·徐世昌
  卷一·陈起
  卷十五·乾隆
  原序·范成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巻十一·洪迈

      五言  春首          陈叔达  雪花聨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逺参差  初年  和风起天露严气销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南行别弟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

  • 宋本纪上第一·李延寿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皇祖靖,晋东安太守。皇考翘,字显宗,郡功曹。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壬

  • 卷二十四·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四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尽丁卯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四年】凡十七年 【辛亥】七年【秦弘始十三魏永兴三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庚午朔升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沈桥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郑茂俱为按察使桥湖广茂河南○以山西备虏免太原大同府属州县正官及行太仆寺卿入觐○兵部奉旨集议京营实政其略言 祖宗设营兵于京师以壮边兵之根本

  • 何铸传·脱脱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入朝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丞廖刚推荐何铸操履正直,可备拾遗补阙选用。即命他对策。何铸首先陈述“:感动上天的道德莫过于孝,感动物的道德莫过于诚。诚孝

  • 瑞异一·徐松

    天瑞寿星【宋会要】干德三年八月辛酉、四年八月己卯、六年正月戊申,开宝二年七月乙亥,寿星出,见于丙。荐人君之寿,既稽元命之图,表天下之安,又载西京之志。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乙亥,寿星见,一云老人星。五年八月乙卯、六年八月

  • 卷十一·叶隆礼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一天祚皇帝中【己亥】天庆九年春有赤气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西方有火五团下行十余丈不至地而灭 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则太祖之天膳堂怀州则太

  • 陈锦涛·周诒春

    陈锦涛 字澜生。年四十七岁。生于广东南海。已婚。子一。女二。永久住址。天津英界西开宝华里五号。初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任该校教员。又任北洋大学教员。光緖二十七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数学及社会

  • 大传·戴圣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旣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

  • 侈靡第三十五·管仲

    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可与?政其诛。俈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其道非独出入也。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耕以自养,以其余应良天子,故平。牛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三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三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天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唯愿安住此王舍城。我当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令无所乏。佛言。天主。且止斯事

  • 第三十六章 罗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诃悉提波罗的儿子是罗摩波罗王,冲龄践补,而聪睿过人。威权特别广大。他即位不久即迎请无畏生密大阿阇梨作金刚座住持。之后又过好多年,迎请作毗讫罗摩尸罗和那烂陀住持。这时与过去的传统有所不同,据说在毗讫罗摩尸罗有班

  • 苦竹杂记·周作人

    随笔集。周作人著。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前有《小引》,后有《后记》,收文章49篇,多为读书随笔。如《谈金圣叹》、《读禁书》、《关于禽言》、《谈油炸鬼》、《说鬼》、《谈土拔

  • 易精蕴大义·解蒙

    十二卷,元解蒙著。解缙《春雨堂集》称其书名《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称为《周易精蕴》。《永乐大典》称《易精蕴大义》,解、朱所记皆偶误。其书早佚,唯存《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

  • 王氏医案绎注·王士雄

    医案。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十卷,附录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念祖字兰荪,江都 (今江苏扬州) 人。石氏认为王氏医案随证制方,丝丝入扣,为临证必读书,遂将正续编合刊,三编作为附录,逐案详加绎注。刊于一

  • 湘绮楼词钞·王闿运

    近代词集。1卷。王闿运著。1917年秋家刻本,线装1册。收词57首,附唱和词3首。其词以抒写个人悲愁见长,充满时代的失落感。名篇如[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长亭怨]《沙市晴望》、[辘轳金井]《废圃寻春见樱桃

  • 朱子语类·黎靖德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佚名

    佛典注疏。唐知恩集。二卷(或三卷)。敦煌遗书藏本。是依据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来疏释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作。分五门:(1)“辨教因缘”,论述佛说《金刚经》的原因,共十条;(2)“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