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文苑传

○元

胡长孺【之纲  之纯】

  熊朋来

  戴表元

牟应龙

  郑滁孙【陶孙】

  陈孚

杨载【杨刚中  李桓

  刘诜【龙仁夫  刘岳申】

吴师道

陆文圭【梁益】

  陈旅【程文  陈绎曾】

李孝光

胡长孺 【胡之纲  胡之纯】

熊朋来

戴表元

牟应龙

郑滁孙 【郑陶孙】

陈孚

杨载 【杨刚中  李桓】

刘诜 【龙仁夫  刘岳申】

吴师道

陆文圭 【梁益】

陈旅 【程文  陈绎曾】

李孝光

△胡长孺 【胡之纲  胡之纯】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其先自天台来徙祖岩起宋嘉定进士知闽县事父居仁淳佑进士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皆绝出一时至

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入蜀铨试第一与高彭李湜梅应春等号南中八士厯任福宁州倅宋亡退

栖永康山至元二十五年下诏求贤有司强起至京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寻移建昌至大元年

转台州路宣海县主簿浙东大祲宣慰同知托欢彻尔议行劝贷法敛富民钱一百五十万以二十五万属长孺藏之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

之民既而果索钱长孺抱牍进曰钱在是矣托欢彻尔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羣盗狙伺其闲恒出抄炙过客患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贷

以从阴戒驺卒蹑其后比至岩中盗果突出皆城擒尽捕其赏寘之法羣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一妪失衣适长孺出妪讼之命以麦寘羣妪掌中

绕诵佛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窃视长孺指缚之还所失衣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

者兄妻爱之绐言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叱之去未几治他盗令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至辩甚力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邪兄仓

皇曰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呼其弟示曰非尔家物乎遂还之延佑初转两浙长山场盐司丞未上以病辞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

青田余学古学古师邑人王梦松梦松受学龙泉叶味道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旁求旨趣始信涵食主敬为最切默存

静观超然自得故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宗之尝言人虽最灵与物同产初

无二本听者皆跃然兴起至有太息者为辞章有精气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按辍耕录云赵孟俯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为乃

父求墓铭长孺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者是日长孺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客咸劝受之长孺却愈坚其送蔡如愚归东阳诗有云薄糜不继

袄不暖讴吟犹是钟珠鸣诵之曰此余秘密藏中休粮方也谨附识】 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贯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晚寓武林病卒所著有瓦

缶编南昌集宁海漫钞颜乐斋稿行于世其从兄之纲之纯皆以经术文章名之纲字仍仲尝被荐书其于声音字画之说自古独造其妙惜其

书不传之纯字穆仲咸淳进士践履如古独行者文尤明洁可诵人称之为三胡云

△熊朋来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进士授宝庆府签书判官事未上世祖初得江南欲尽求宋遗士而雅重进士以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

御史朋来与龙泽同榜声名不相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闲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取朱子小学书提其要领以示之学者家传其书

几遍天下与人谭经义日益不倦会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铨外选于江西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列荐朋来连为福建庐陵教授晚以福清

州判官致仕学者称为天慵先生延佑设科行省争请为考官朋来以应试者大半皆及门不赴其后江浙湖广率卑词致礼始往应之及对大

廷其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焉初朋来以周礼首荐乡郡而元制周官不与设科治戴记者又鲜朋来屡以为言盖朋来之学诸经中三礼尤深

是以当世言礼乐者咸推宗焉至治中英宗始亲祀太庙锐意制礼作乐学士元明善以朋来荐未及召而卒有家集三十卷 【按元史类编

朋来尚有经说七卷传未载谨识】

△戴表元

戴表元字帅初庆元奉化州人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稍长从里里习词赋辄弃不肯为咸淳中登进士乙科闵宋季文气萎薾而辞骫骳

慨然以起衰为已任时四明王应麟天台舒岳祥并以文学师表一代表元皆从而受业故其学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洁蓄而始发闲事摹画而

隅角不露东南文章大家必推首焉大德八年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时年六十余矣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复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寻卒有

剡源集行世

△牟应龙

牟应龙字伯成其先蜀人后徙吴兴祖子才仕宋赠光禄大夫谥清忠 【按虞庆墓碑云子才以言事忤时宰郑清之去国抵吴兴寓第

而应龙生子才喜字曰翁归谨附识】 父巘为大理少卿应龙幼警敏为文有浑厚气当以任子补京职尽让诸从弟而自业举子成咸淳进士

时贾似道当国欲邀一见处以高弟应龙拒不往及廷对策具言上下情隔国势危急之状考官不敢寘上第除光州定城尉应龙曰昔吾祖封

策以直言忤史弥远得洪雅尉今固当尔无愧也沿海制置司辟为属以疾辞宋亡故相留梦炎事世祖为吏部尚书以书召之不答已而起家

教授溧阳州晚以上元县主簿致仕初宋亡时巘已退不仕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盛行于世应龙为文

长于叙事时求其文者车辙满门人拟之眉山苏氏父子学者因其所自号称曰隆山先生泰定元年卒

△郑滁孙 【郑陶孙】

郑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闲进士为礼部郎官至元三十年有以滁孙名荐者世祖召见授集贤直学士寻迁侍讲学士乞致仕归弟

陶孙字景潜亦宋进士监西岳祠先陶孙征至阙奏对称旨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纂修宋史至德佑末年事陶孙曰臣尝事宋宋是年亡义不

忍书世祖嘉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后出为江西儒学提举滁孙兄弟在当时最号博洽士大夫翕然推重滁孙所著有大易法象通赞周易记玩

等书陶孙有文集若干卷

△陈孚

陈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人至元中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世祖命尚书梁曾使安南选南

士为介朝臣荐孚博学有气节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为曾副至安南世子陈日燇以忧制不郊迎又不令由中门入曾致书诘责往复再三辞

直气壮皆孚笔也其所赠孚悉却之详见梁曾传使还除翰林侍制帝方欲寘之要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尚气颇嫉之调建德路治中再迁衢

州所至多着善政秩满请典乡郡复授台州路治中大德七年奉使宣抚循行诸道时台州旱民饥道殣相望浙东元帅托欢彻尔以省檄赈济

怙势立威孚愬其不法蠹民事宣抚使按实坐其罪亟命发仓赈救民赖全活者众而孚亦以此致疾卒于家孚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为诗文

任意即成不事雕斲有文集行世 【按台州府志云赠临海郡公谥文惠有大游观光玉堂交州桐江柯山等稿谨识】

△杨载 【杨刚中  李桓】

杨载字仲弘其先居建之蒲城后徙于杭少孤博涉羣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

宗实录延佑初仁宗以科自取士载首应诏登进士第厯仕宁国路推官初赵孟俯在翰林得载所为文极加推重由是名动京师其文章一以

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尤以诗名家尝语学者曰诗当取材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自其诗出一洗宋季之陋同时有杨刚中字志行上元

人为文奇奥简涩动法古人不屑为世俗平凡语元明善极叹异之仕至翰林待制有霜月集行世其甥李桓字晋仲同郡人由乡贡进士累迁

江浙儒学副提举亦以文鸣江东载与刚中同辈行而桓则稍后云

△刘诜 【龙仁夫  刘岳申】

刘诜字桂翁吉安庐陵人 【按欧阳玄墓碑云其先自清江之翟斜徙居吉水之南岭谨附识】 幼失父知自树立既冠重厚醇雅素以

师道自居教学者有法警誉日隆江南行台累以遗逸荐不就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而不露其踔厉风发之状四方求诗文

者日至于门所著有桂隐集至正十年卒同郡龙仁夫字观复刘岳申字高仲皆与诜齐名而仁夫之文尤奇逸洗丽所注周易多发前儒之所

未发用荐者以岳申为辽阳儒学副提举仁夫为江浙儒学副提举皆不就

△吴师道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自羁丱即善记览工词章才思涌溢弱冠读宋儒真德秀遗书幡然有志为已之学尝以持敬致知之说质于

同郡许谦谦复之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造诣益深大旨在发挥义理而以辟异端为先务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

池州建德县尹所至有治声中书左丞吕思诚侍御史孔思立荐之朝召为国子助教寻迁博士其教一本朱子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六馆诸

生咸自以为得师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所著有易诗书杂说春秋胡传附辨战国策校注敬乡录及文集二十卷

△陆文圭 【梁益】

陆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颖悟博通经史百家宋咸淳初以春秋中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曰墙东先生延佑设科有司强之就试凡

一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遣使驰聘以老疾不果行卒文圭性高迈以奇气自负于地理

考核尤详凡天下郡县沿革人物土产悉能默记如指诸掌先属纩一日语门人曰以数考之吾州二十年后必被兵吾死当葬不食之地勿封

勿树使人不知吾墓所在庶无暴骨之患其后江阴乱冢尽发人服其先知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同里梁益字友直博洽经史工文辞其教人以

变化气质为先学徒不远千里从之自文圭既卒浙西称学术醇正者惟益而已所著书有三山稿诗绪余史传姓氏纂又有诗传旁通深得朱

子之学后卒

△陈旅 【程文  陈绎曾】

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资禀颖异稍长至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着以荐为闽海儒学官御史中丞马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

因勉游京师虞集见其文慨然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相讲习自谓得友平章赵世延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

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又二年卒旅于文自

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有文集十四卷 【按书史会要云旅善古隶而行楷亦有法谨附识

】 旅感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且大比请于行省参政富珠哩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衡冒炎暑千里至临

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既而闻旅卒深痛悼之同时有程文陈绎曾皆名士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礼部员外郎作文明洁

而精深集亦多称之 【按一统志云自号黟南主有文集三十八卷谨附识】 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

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浡如官国子助教 【按书史会要云绎曾学识优博真草篆隶俱通习得法谨附识】 论者谓二人皆与旅相伯仲

△李孝光

李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四方之士远来受学至正七年诏征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赴京师见帝于

宣文阁进孝经图说顺帝大悦明年授秘书监丞卒于官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非先秦两汉语弗以措辞有文集二十卷雁

山十记一卷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刘斐·欧阳修
  ●卷二十四·陶宗仪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九·徐乾学
  卷十·六朝(晋)·蒋一葵
  卷十一·沈德符
  御祭文·丁宗洛
  第一卷 田赋·缪荃孙
  第八卷 星野晷度(三)·缪荃孙
  四一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交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卷三·班固
  后序·丁曰健
  翰苑羣书卷十一·洪遵
  卷二百七十三·杨士奇
  后记·林汉达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不久,快到中午。地点 状元府门外。人物 门 役 李大妈 荷 珠 赵 鹏 随从四人 赵 旺 金三官 金贞凤〔门役在状元府门外,信口哼唧着。门役 (哼唧)新修的状元府,朱门大铜环。状元心慈善,施粥又舍钱。

  • 第四折·佚名

    (殿头官领校尉上,云)下宫殿头官是也。今因杨景、焦赞,私下三关,擅杀谢金吾,圣人命王枢密监斩二人,可怎生不见回话?令人,朝门外觑者,若来时报俺知道。(王枢密上,云)自家王枢密,奉圣人的命,亲为监斩官,建起法场,杀那杨景、焦赞两个,不

  • 中州乐府·元好问

    金元好问集○吴学士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彦高北迁后为故宫人赋此时宇文叔通亦赋念奴娇先成而颇近鄙俚及见彦高此作茫然自失

  • 玉澜集补钞·管庭芬

    玉澜集补钞朱槔大食饼窳质谢天巧,风轮出鬼谋。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

  • 曲笔第二十五·浦起龙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泰昌元年十月甲辰朔祭享 太庙以 梓官在殡遣宁晋伯刘天锡代○神宗显皇帝 孝端显皇后梓宫次两水河○谕吏部朕承嗣大统加恩元辅方从哲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次辅刘一燝韩爌各加升太子

  • 序·缪荃孙

    邮置始周,乘传盛汉。唐代诸州,已皆有驿。韩柳诸文集,长安方志,皆言数目及书驿名。苏境驿铺,宋志详者,建康、镇江。明典所书,南直诸驿,备列水马。郡邑之志,递铺必书。清典事例,道里船马,人夫与兵,无一不具;工食草干,并载细数。同光而

  • 绎史卷八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吴入郢左传【昭公十三年】吴灭州来令尹子旗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 【十七年】吴伐楚阳匄为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汉人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

  • 卷一百四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一雍正十二年三月上谕十道初一日奉上谕范时绎乃一旗员朕念其爲勲臣之後逾格加恩用至内外显要职任实冀其追思伊祖爲国家诚心宣力绍述家声乃伊在江南任内居心诈僞办事瞻徇吏治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宸藻一【诏 谕】恩诏诏曰朕五十余年上畏下惧以敬以诫覃思上理且以一心对越上帝未尝瞬息稍懈赖旻穹之孚佑祖宗之?庇迩来国家蓄积有余民间年岁颇丰朕以凉德勉思列圣体大顺公虑患操心

  • 丽泽论说集録卷三·吕祖谦

    门人所记诗说拾遗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必先得诗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入诗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已看诗且须讽咏此最治心之法看诗者欲惩穿凿之弊欲只以平易观之惟平易则易看若有意要平易便不平易今之言诗者字爲之训句爲之释少有全

  • 春秋説卷二十七·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定公上元年春王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嗣君不得正其始鲁盖有之矣而首年皆以正书公独无正何哉君位旷也夫正者王之所为天子班之诸侯禀之朝防庙谒出政布令于是乎用之所以谨人时之端严天道之奉也昭公薨太子衍废而

  • 卷一·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一宋 聂崇义 撰大裘冕     衮冕【与后袆衣画细纽约明已下皆有】鷩冕      毳冕絺冕      冕韦弁服     皮弁服冠弁服     三公毳冕上公衮冕    侯伯鷩冕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五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事起

  •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

  • 孙子算经·佚名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