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注序
弹词注序
弹词注一书,余于甲寅秋侍先大夫于武林,受命所注。今付诸剞劂,有谓箧藏三十七年,忽授之梓者,何居?曰:不欲梓者,余之心;不能不梓者,余仰体先大夫之心也。先大夫于癸丑冬解组会稽,旅寓西湖,日手弹词一编,咏歌不辍,又以明代缺如,因综有明三百年事,续着弹词。顾谓余曰:杨先生放废滇南,时其胸中抑郁,一往忠君爱国之心,无可寄,寄之歌词,一弹再鼓,隐寓夫劝惩来世、扶正人心之旨。予并续明词,俾无缺漏。惟是词意檃括,恐读者按词忘事,其于劝惩之旨,终觉展卷茫然。汝其综此两书,详注而急梓之,以公同好,可耳。予闻命,跪而请曰:大人不以璜之不肖,命注弹词,敢不奉严命?然窃思之,古者圣作明述,有经必有传,有是书必有是书之笺注。但后儒学尚训诂,虽六经皆有注疏,每多失经之本旨。即如三传有功于春秋,而马融不能无异同之疑;合注有功于左氏,而杜预且引为一人之癖。古人著述之难类如此,况升庵弹词,揉全史为十段,采用宏博;大人续补明词,并驱不朽?倘搜罗未广,考核未详,遽登梨枣,贻笑通儒,非大人所以命璜之意也。敢请缓之。先子曰:然。古人十年而成一赋,注书岂厌详慎?汝其勉之!余唯唯而退。由是篝灯起稿,翻阅羣书,根究事迹,悉其原委,历寒暑而注几成,可以梓矣。而未遽梓者,不敢谓已得古人之旨也,故曰不欲梓者余之心也。嗣是归里,暇日犹数易稿,请正先大人。大人命匠计工,亟图授梓,缘辛酉以前余事制举萟,未得全力搜讨;及于役梧江,匏系鸡肋,校雠无人,授梓之意终不果,而先子遂于辛未见背矣。徒跣奔旋,鸡骨支床,潦倒疾病,诸事俱废。迁延又十九载。今自顾须发霜盈,桑榆影逼,倘过此不能付梓成书,惧无以见先人于地下。而谓予能已于授梓乎?昔龙门马迁,继父谈书,不忘执手之泣;扶风班固,就父彪业,克成汉史之详;思廉表遗言而续梁陈二书,延寿终先志而撰南北二史。古人著书,堂构相承,比比然矣。余不才,去古人何啻天渊,而其不忍忘先人之心,与先人望予之心,则一也。乃今阅三十七年,而始谋授梓,方以旷日滋戾,而犹敢逡巡乎哉?故曰不能不梓者,余仰体先大夫之心也。独是前后两书注成,授梓有期,其于阐发劝惩之旨,未知果能仰酬先志与否?而岁月迁移,先大人不获目击校正,则抚编摩挲,是又余之滋戚也夫!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嘉平月汉阳张仲璜别麓题
猜你喜欢 卷五百四十二·彭定求 张仲殊·唐圭璋 孙锐·唐圭璋 郑域·唐圭璋 第二折·贾仲明 火柴·闻一多 初集目录二·乾隆 卷三百十一·陈思 卷二十二·王琦 卷四百三十八·曹学佺 卷一百三十二下·曹学佺 卷四·佚名 第十回 娇子秋捷·蒲松龄 第二回 两地相思·蒲松龄 卷一·吴景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