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言巻六十七

  七言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消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御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苍成黒云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遥天汉家去此三千里青冡常无草木烟

  送僧游山        熊孺登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雪中答僧书

  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无所与陈童子别雪中辛苦逺山来

  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

  戏赠费冠卿

  但恐红尘虚白首宁论蹇逸分先后莫占莺花笑寂寥长安春色年年有

  梅花           来鹄

  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

  闻蝉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卖花谣

  紫艶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无言无语呈颜色知落谁家池馆中

  子规

  月落空山闻数声此时孤馆酒初醒投人语若似伊泪口畔血流应始听

  两头纎纎        雍裕之

  两头纎纎八字眉半白半黒灯影帷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

  了语

  扫却烟尘冦初剿深水髙林放鱼鸟鸡人唱绝残漏晓仙乐拍终天悄悄

  不了语

  浮名世利知多少朝市喧喧尘扰扰车马交驰往复来钟鼓相催天又晓

  听弹沉湘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冩此时情秋风一奏沉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豪家夏冰咏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无论尘客闲停扇直到消时不见蝇

  宿棣华馆闻雁

  不堪旅宿棣华馆况有离群鸿雁声一㸃秋灯残影下不知寒梦几回惊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髪老农如鹤立麦场髙处望云开

  宫人斜

  几多红粉委黄泥野鸟如歌又似啼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未央栖

  曲江池上

  殷勤春在曲江头全藉群仙占胜游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

  和杨尚书重送       姚鹄

  桂枝攀得献庭闱何似空懐楚橘归好控扶揺早回首人人思看大鹏飞

  送僧入蜀过夏       曹松

  师言结夏入巴峰云水回头凡几重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愿重秪如冬

  武陵开元观黄錬师院三首 王昌龄

  松间白髪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净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黄道士房问易

  齐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送万太归长沙

  桂杨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逺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别皇甫五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樽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送崔参军往龙溪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送郑判官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英寮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騘马归

  送姚司法归吴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但令意逺扁舟送不道沧江百丈深

  寄陶副使

  闻道将兵破海门如何逺谪渡湘沅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至南陵答皇甫岳

  与君同疾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波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濵

  从军行二首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圑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揔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河上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汴河览古         徐凝

  炀帝龙舟向北行三千宫女采桡轻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谁家怨思声

  柬白丈人

  昔时丈人鬓髪白千年松下锄茯苓今来见此松树死丈人斩新鬓髪青

  览镜词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潘郎懊恼新秋髪㧞却一茎生两茎

  寄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彭定求
  卷五十·彭定求
  古今滑稽联话五·范左青
  卷三十二·白居易
  我是中国人·闻一多
  卷十二·唐圭璋
  寒山诗集附録·寒山
  卷363 ·佚名
  卷二·陈起
  卷二·朱彝尊
  御选宋诗卷二十七·康熙
  唐彦谦诗鉴赏·佚名
  李约诗鉴赏·佚名
  疑雨集卷三·王彦泓
  甲乙集卷第二·罗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云)小可是店小二。在此处开着个客店,但是南来北往,做买做卖的,都来我这店里安下。天色已晚,想是没的人来了,我且关上门者。(正末上,云)自家王文用的便是。自从离了家中,直到江西南昌贩卖,利增百倍。本待要回家去

  • ○凡例·江顺诒

    一、引证前人书,或词序,或词话,或专论词,或不专论,有与词相发明者,率皆引用,抒以论断,皆加[诒]案以别之。论断后再引他人之说者,亦加某以别之,以清眉目。一、徵引书不能不删节字句。然有删无增,不能妄窜人著作也。一、有前人论议,必

  • 卷九·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湖後集卷九      宋 陈起 撰姚寛 寛字令威嵊人按文献通考载西溪居士集五卷陈氏曰姚寛撰寛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宏字令声之弟为工部监门金人来侵寛言木德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嘉靖四年九月丁巳朔○查盘边饷给事中韩楷御史许中劾奏巡抚宣府都御史李铎侵费官银户部议覆行巡按御史查核上从之仍令铎自陈○戊午○天方国王亦麻都儿等遣使大者马黑木等来贡马驼方物赏赉如例○己未○升尚宝司司丞邵天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正德六年八月戊寅朔□ 大社 大稷○监察御史江万实言朝廷凡大事必令会官议拟正欲合众论之公以求事理之当然非素有一定之见岂能决择于立谈之间况窃听于旁者每如堵墙机密重务不免传泄自今凡有会议先具揭帖送与议者至期乃

  • 卷二十一·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鲁政下逮表从来国家之欲去权臣也必俟其有可指之罪一朝卒然而去之无使一击不胜至于再击则彼之声势益张蟠附益固而吾之国威亦顿挫又必所与谋

  • 蔡佑传·令狐德棻

    蔡佑字承先,祖先是陈留圉地人。曾祖父蔡绍曾任夏州镇将,迁居高平,就在那里定居。祖父蔡护,魏景明初年,任陈留郡守。父亲蔡袭,在西部各州很有名望。正光年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蔡袭离开贼人,抛下妻儿,东归洛阳。被任命为齐安郡

  • 卷三十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一盛事【七 千叟宴二】御制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陛髫垂日  【皇祖于壬寅岁举行千叟宴实从古未有之旷典维时与宴王大臣  命 诸皇子赐觞以示慈惠至

  • 卷四十三·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三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十上神宗荅诏论彗星上三说九宜吕大防【元丰三年七月二十五日诏中书朕以寡昧获奉宗庙夙夜只畏不敢康宁冀或仰当天心感格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孔子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 【注释】 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广说诤论凡二十科 第一释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一义无量名无量义说无量名乃至第一义中说世谛等 不为五种人说五种法谓不为悭者赞布施等 广释所以语魔王云过三月当涅槃缘起 第二释我无

  • 楚辞·屈原

    诗歌总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前340—前278)撰,汉刘向辑。十六卷。原名平,以字传。楚王同姓贵族,楚怀王时官左徒。《史记·屈原列传》称屈原“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而深受怀王信任。“入则图议国事,以出号

  • 凤山县采访册·卢德嘉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

  •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何代人纂,现不能考定,最早当在金代或更晚,孟乃昌认为编书当在宋后。辑诸家金丹黄白术。

  • 小豆棚·曾衍东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

  • 美人恩·张恨水

    《美人恩》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女主角常小南生在底层穷苦人家,以捡煤核为生。一次偶遇失业潦倒的洪士毅,对她的命运深表同情,用在慈善会打替工的微薄收入接济常家生活。二人萌生爱恋之情。貌美体俏的常

  • 福贵·赵树理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福贵》叙述了一个破产后迷入下流社会的青年农民的经历和遭遇。福贵本是个正派青年,庄稼活“各路精通,一个人能抵一个半”,又是民间戏班中的好角色。只因娶亲和安葬母亲,他借了地主王老万30块钱

  • 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

    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