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卷50_1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杨炯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一衣扫风雨,再战夷屯剥。

  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

  惟神谐妙物,乃圣符幽赞。下武发祯祥,平阶属会昌。

  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业盛勋华德,兴包天地皇。

  孝思义罔极,易礼光前式。天焕三辰辉,灵书五云色。

  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五纬聚华轩,重光入望园。

  公卿论至道,天子拜昌言。雷解初开出,星空即便元。

  瑶台凉景荐,银阙秋阴遍。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深仁洽蛮徼,恺乐周寰县。宣室召群臣,明庭礼百神。

  仰德还符日,沾恩更似春。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卷50_2 【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卷50_3 【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卷50_4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卷50_5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卷50_6 【刘生】杨炯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卷50_7 【骢马】杨炯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卷50_8 【出塞】杨炯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卷50_9 【有所思】杨炯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

  卷50_10 【梅花落】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卷50_11 【折杨柳】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卷50_12 【紫骝马】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卷50_13 【战城南】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卷50_14 【送临津房少府】杨炯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卷50_15 【送丰城王少府】杨炯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卷50_16 【送郑州周司空】杨炯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卷50_17 【送梓州周司功】杨炯

  御沟一相送,征马屡盘桓。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

  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

  卷50_18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杨炯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卷50_19 【途中】杨炯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卷50_20 【送刘校书从军】杨炯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卷50_21 【游废观】杨炯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独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

  卷50_22 【和石侍御山庄】杨炯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卷50_23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杨炯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原野烟氛匝,关河游望赊。白云断岩岫,绿草覆江沙。

  诏赐扶阳宅,人荣御史车。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

  卷50_24 【早行】杨炯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

  卷50_25 【和崔司空伤姬人】杨炯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卷50_26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杨炯

  故事闲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卷50_27 【和酬虢州李司法】杨炯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鸿胪。

  君子从游宦,忘情任卷舒。风霜下刀笔,轩盖拥门闾。

  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

  昔我芝兰契,悠然云雨疏。非君重千里,谁肯惠双鱼。

  卷50_28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杨炯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卷50_29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杨炯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卷50_30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杨炯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卷50_31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杨炯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卷50_32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杨炯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卷50_33 【夜送赵纵】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猜你喜欢
  曹良史·唐圭璋
  刘山老·唐圭璋
  卷三·邵雍
  ◆元叟禅师行端(寒拾里人稿)·顾嗣立
  第一幕·老舍
  杨朝英·隋树森
  精华録巻三·王士祯
  广州四先生诗巻三·佚名
  卷三十八·吴之振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十二·徐倬
  卷三·蔡正孙
  三集 三卷·钱德苍
  卷一 名义卷·施蛰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遥祝·许自昌

    【番卜算】〔净冠带上〕乐广在皇州。屈指悬弧候。南山高对泰山浮。遣祝华封寿。明时帝用补山龙。日照新池凤迹重。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许从容。自家梁中书的便是。窃相府之权。藉郄家之荫。一生富贵。止赖山妻

  • 楔子·佚名

    (外引张千上,诗云)我做官人高贵,行法断案不会。若是吃的饭饱,则要打盹瞌睡。小官乃黄州刺史。自小攻书,无不通晓。讲《百家姓》“赵钱孙李”,念《千字文》“天地玄黄”。烂熟就如流水,并无一字差迟。圣人见喜,所除在此黄州,做

  • 沈雄·龙榆生

    沈雄字偶僧,江苏吴江人。著有《古今词话》、《柳塘词》。○金明池〔秣陵怀古〕山上围棋,渡头麾扇,那怯寒潮夜雨?重借问繁华六代,又荒堞断碑如许!愿官家世世生来,莫应似衰草斜阳垂暮。欢幕府频移,銮舆潜幸,一任

  • 卷二十二·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二阳城城,字亢宗,北平人。世为宦族。早年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其学。李泌闻其名,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时裴延龄等进用,陆贽等遭诬贬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书,几获罪,时论许为直臣。后改国子司业

  • 卷三·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三       唐 方干 撰五言律诗江州送李侍御归东洛独乘骢马去不并旅人还中外名卿贵田园高步闲暮春经楚县新月上淮山道路空瞻望轩车不敢攀重阳日送洛阳李丞之任为文通絶境从宦及良辰洛下

  • ●卷第二十一·胡三省

    【汉纪十三】起玄黓涒滩,尽玄黓敦牂,凡十一年。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一零九年)①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师古曰:拜而祠之,加祝辞。〕②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

  • 剪胜野闻·徐祯卿

    太祖尝自叙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二公,其季伯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九·朱国祯

    使相宰相领使最多者。唐杨国忠。领四十余使。元燕帖木儿。领五十余使。又元人曰。我官衔半版写不尽。其滥如此。国朝已革此弊。文臣最贵最多者。曰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知

  • 已疟编·刘玉

    江东门外,洪武间建轻烟、澹粉、梅妍、翠柳四楼,令官妓居其上,以接四方宾客。大贾及士夫休沐,时往游焉。后士夫多以耽酒悦色废事,渐加制限。三山门外有,“醉仙楼”,以中秋与学士刘三吾、宋濂、董伦、王景、陶安等醉

  • 四七五 谕内阁着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佚名

    四七五 谕内阁着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我国家开创之初,明季诸臣望风归附者多,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自不当与范文程诸人略无区别,因命

  • 韩果传·令狐德棻

    韩果字阿六拔,代州武川人。从小就勇猛雄杰,善于骑马射箭。贺拔岳西征时,让他随侍左右。进攻万俟丑奴及其党羽,转战数十次,全部取胜。他体力过人,穿着甲胄,手持兵器,翻山越岭,如走平地。即使连续跋涉数十天、上百天,也不感到疲倦

  • 吕蒙正传·脱脱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其父吕龟图,是起居郎。吕蒙正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上辞行时,皇上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

  • 卷十一·曾巩

    夏竦,字子乔,江州人。父:承皓,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侍禁,与北虏战,殁于河朔。竦以父死事,恩授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入等。仁宗封庆国公,宰臣王旦荐竦才,遂命教书资善堂,累擢知制诰,与妻杨讼,左迁。天圣中,复知制

  • 跡府·谢绛

      府聚也,述作論事之跡。聚之於篇中,因以名篇。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物各有材,聖人之所資用者也,夫眾材殊。辯名恃所長,更相是非

  • 论语通卷三·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论语通>钦定全书四库论语通卷三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公冶长第五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葢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

  • 第六·佚名

    △三法品第三之一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有情界。互相亲近。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在过去世诸有情界

  •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德清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如来出世。最初转四谛法轮。最后付别传妙心。教分五时。戒合七众。至净土一门。则佛法已灭。犹阅千年。有能识阿弥陀佛四字者。皆据高座。盖慈悯众生。曲垂方便。若论此事。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