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鲁政下逮表

从来国家之欲去权臣也必俟其有可指之罪一朝卒然而去之无使一击不胜至于再击则彼之声势益张蟠附益固而吾之国威亦顿挫又必所与谋者皆正直无私国人素所倾服之臣是故必如舜而后可殛四凶必如周公而后可诛管蔡愚观昭公干侯之事而知三家之所以蔓延不可制者非独三家之罪亦鲁之羣公有以自取之也何则国家之患莫大乎世卿然相沿已乆不可骤革季子有大功而执政为卿宜也叔牙以就鍼巫之酖而业许为立后至如庆父胡为者通国母弑二君负滔天之恶此断防宜絶其属籍矣而亦为立后逮其子敖弃君命从己氏罪尤必诛不赦而其二子俨然为贵卿従此三家遂如鼎足不可去一父子再负重罪而宠荣不衰此时鲁之威柄已倒地此根本之失首宜叹息痛恨者也至当日鲁之欲去三桓非一世矣患在之太早谋之太疎一于归父【宣十八年】再于侨如【成十六年】三于南蒯【昭十二年】至平子登台之请而凡四矣每一不胜则三家之声望益隆国人之属望益切此非欲去之直为三家立赤帜助之翼而飞也请得而言之季友有定国之功而其子无佚早死孙行父于文之六年才受室为卿此时年少位卑惟仲遂之言是聴未有可指之罪也若追论弑子赤之事则宜先诛仲遂而后及行父今归父以逆贼之子而欲图行父忠贤之后且当时行父与蔑俱有贤声国人岂能服乎国人不服必不能去不去而君臣之间必不相安此鲁之失计一也嗣后行父稍稍肆志矣鞌之战一怒而兴举国之师役满朝之将功成志得立庙铭钟然终成公之世与仲孙蔑共政小心畏慎俱为贤卿声望犹出侨如逺甚一旦侨如通于穆姜欲借晋力以去季孟并欲废公此时公视季孟如唐之五王而视侨如与其母乃韦后与三思尔非特国人与之并公亦且委心聴任如同舟之遇风此鲁之失计二也嗣后行父悟威权之不可去手幽君母刺公子偃然皆借君意以行之至其子宿乃遂攘夺国政适值襄公幼弱父丧未期即首城赐邑视叔孟二卿蔑如也行父卒后次当及仲孙蔑蔑之后当及叔孙豹此二子皆贤大夫也鲁之旧例执政以次更代俟其人已卒然后逓掌国政而宿之凶焰二子皆畏之虑其轧已故宿请作中军而豹即有政将及子之言不欲与争既得国政兵柄在手入郓以自益城成邑而偃然居叔孙之上凡意如逐君之事皆宿倡导之至宿死而其子纥早卒执政次及叔孙舎舍为政凡十八年无能革意如之恶且事事欲倾陷叔孙致之死此时之罪状人人欲倳刄其腹中矣然南蒯特不得志于季氏之徒非能为国除患一旦造谋智短虑浅谋未及成先惧弗克叛而奔齐身冒不韪而欲除百年之积蠧有是理哉此鲁之失计三也当此国威三挫之后鲁人视公室真如死灰之不复然而濡首富贵之徒咸奔走季氏昭公踵此而欲与季为难此如命辽郃以攻曹瞒其不为刄出于背者幸尔追维终始此岂一朝一夕之故哉逮季桓子遭阳虎之难急用孔子孔子为政三年三都隳其二公私俱安鲁国大治此所谓惟礼可以已之者也阳虎谓孔子好从事而亟失时盖欲招孔子以共图季氏货盖如董卓曹操之流欲以蔡邕荀彧拟孔子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系易岂不深切着明矣哉辑春秋鲁政下逮表第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案自僖公元年至哀公二十七年左氏春秋经之末阅年一百九十三鲁之执政共十一人季氏凡六人叔孙氏二人孟孙氏一人东门氏一人中间阳虎执政在定之六七八仅三年尔旋出奔政柄复归季氏当定之九年季孙斯乗意如凶恶之后遭阳虎几死慬而得免创钜痛深乃始用孔子以销弭祸患孔子建堕三都之议叔季二家堕费堕郈譬之虎穴虎出而羣狼据之虎亦不得归堕其穴非特公室安并私门亦安此圣人拨乱反正之大机括也至十二年冬十二月孟氏不肯堕成季叔亦渐渐生悔志虑一变旋不用孔子患难则思之安乐则弃之亦时使然至哀之十五年孟氏之成宰公孙宿亦叛入于齐踵南蒯及侯犯之后圣人之言始验明年孔子亦卒使孔子久于其位当能感悟孟氏使渐就约束而卒以女乐去此天也至哀公之世孔子已告老陪臣之祸已销而三家复炽哀公复孙于越蹈干侯之辙尾大不掉之祸至于如此虽圣人其奈之何哉

春秋子野卒论

春秋子野卒左曰毁也谷梁曰日卒正也厯汉以迄宋明无有以子野为弑者独近日望溪方氏斥之为弑与子般子赤一例初见似创乃余反覆观之而知其説之不可易也胡茅堂氏谓子般子赤被弑而书卒子野过毁而亦书卒不覩文何以知其非弑余谓正惟覩文而益知其弑无疑特世儒为成见所封不之察耳盖尝学防斯狱隠之遇弑也称舘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子般之遇弑也称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凡乱臣贼子谋行不轨类不于宫庭虑君之徒御多而耳目广也必伺其间于寛闲隠僻之所而后得以肆虐且为后日诿罪饰奸之地况此更明云次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入大臣之家而不得反则弑逆之罪季氏将谁逃乎左氏乃云毁此正季之欲盖而弥彰也且所云毁者以为哭泣哀伤而毁乎则当在大敛小敛抢天呼地之际以为歠粥疏食不胜羸瘠而毁乎则当迟之朞月经年之乆今襄公之薨以六月辛巳子野之卒以九月癸巳相去七十五日距袭敛之时则已逺矣胡乃不先不后适当其时岂平日倚庐垩室之毁独无恙次于季氏遂至一毁而卒乎且季氏为正卿摄国政职当调防嗣君嗣君入其室凡防卫之不周进药之不谨当惟季是问縦使季无逆谋亦当为法受恶许世子不尝药而春秋书之曰弑今季岂止不尝药而已故孔子书之与子般子赤一例季孙谋逆之罪当与羽父襄仲同科或者谓贼无主名乌得斥之为弑曰季孙之恶毒于梁冀而季孙之谋同于霍显汉质帝于朝防中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遂进酖弑帝霍显之药杀许后也乗其产子意子野平日愤襄公之见欺与季有违言而季亦惮其英武计不若昭之童騃易制遂萌邪谋而适当倚庐居丧之日霍显之谋曰妇人大故十死一生可用投药去季之谋曰子之丧亲礼当哀毁可以毁卒饰加至美之名于君父以惑群聴立其亲娣之子以释群疑举朝莫得知通国莫敢议而学士大夫亦遂相蒙以至于今是其谋更巧而心更毒而乌得逭于弑逆之诛乎哉或又谓子赤之弑上书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而下书夫人姜氏归于齐可以知其弑而此经上下文无所见曰此世儒之拘于近而忽于逺也经于襄二十九年正月书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闻季孙取卞而不敢入于昭元年书取郓二年公如晋至河乃复而季孙宿如晋谷梁曰公如晋而不得入季孙宿如晋而得入恶之也是季之结援大国动见掣肘擅兴甲兵陵逼君父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者子野特未兴甲以攻季氏不至显然防弑耳谨因方氏之论为二语判其状曰据经文无殊于子般子赤之卒据文显同于寪氏党氏之事后之折是狱者以是莅焉可也

余见望溪方氏之説以为千古未急为説以申明之后阅赵木讷经筌有云公薨而子野卒此与庄公薨而子般卒文公薨而子恶卒何异均未成君均不书地均不书葬盖子野贤季氏忌之弑野而立昭公以毁言于朝而世不察尔黄若晦通説云曰毁者左氏失之季氏専政以子野非己所立故于其次于季氏而害之以毁闻尔春秋书子野卒于公薨之下情状显然又存耕赵氏云卒不于他所而于季氏此疑以疑之辞阅三説略同不禁狂喜乃知人心之同然前儒已多有疑及此者不独望溪一人之创见也谨附识于此

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帝纪第四 惠帝·房玄龄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李百药
  卷六·本纪第六·世宗上·脱脱
  东都事略卷二十一·王称
  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二·佚名
  尚史卷四十三·李锴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纪昀
  通志卷四十一·郑樵
  杜淹传·刘昫
  卷二·徐一夔
  卷三·佚名
  通政司·佚名
  卷五十一专门·冯煦
  第四章 汉初事迹·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论·张祥龄

    辞章一道,好尚各殊,如讲学家各分门户。词有南北,出主入奴,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行者,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予言不问人论何如,自叩用工甘苦,深造有得,天下非之而不顾。况知者愈少,传也必远,焜耀一时希贵哉。周清真,诗家之李

  • 提要·赵长卿

    作者赵长卿[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恬于仕进。尝买一妾,名文卿,教之习苏书,又能唱苏词。三年约满,为其母嫁于一农夫,常常寄所作词或片纸问讯,长卿每为酬答。长

  • 卷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十 古谚 太公兵法引黄帝语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叶陵之反】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伐柯为虺弗摧行

  • 卷二百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桂岩吟稿朱晞顔字子囦新安人庆元中广西漕使叠防岩登越亭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已红江流寒防玉山色翠浮空百粤薫风里三湘夕照中行藏仗忠信六合本同风朝阳洞

  • 卷一百五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四 徐积 垓下歌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无如何将军夜起帐中舞八千儿郎泪如雨此时上马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江南春 今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杨仲良

      徽宗皇帝   编类元符章疏   元符二年三月。先是,中书舍人曾肇入对,言:『以舜继尧,所守一道,然犹明四目,达四聪。及禹继舜,亦拜昌言。在汉,宣帝始亲政事,诏臣民上书去其副封,以防壅蔽。唐太宗初即位,孙伏伽以小事谏太宗,厚

  • 第二十六回 皇孙北返灵玺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蔡东藩

      却说伯颜因诸将争议,复说明本意道:“海都悬军入寇,十步九疑,我若胜他一仗,他即遁去。我拟诱他入险,使他自投罗网,然后一战可擒。诸君定欲速战,倘或被他逃走,哪个敢当此责?”诸将还是未信,复道:“主帅高见,原是不错,但皇孙及太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八)·陈寅恪

    论列朝诗集既竟,请略述钱柳复明之活动。今就所存材料观之,关于牧斋者不少,若多加考述则非本文之主旨,故择其关于河东君者详言之,其他牧斋活动之主要者亦稍稍涉及,聊见两人同心同志之梗概也。河东君在崇祯甲申以前之作品,如陈

  • 卷四十九·杨士奇

    永乐三年十二月癸亥朔 上视牲南郊△遣使赍诏封浡泥国麻那惹加那乃为王给印诰敕符勘合并赐之锦绮彩币○甲子○免泗州陵户单仲一等租税泗州 祖陵洪武初设守陵三百十四户后有户绝者至是以仲一等补之而循例免租税云△以

  • 卷之四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范晔

    (唐檀、公沙穆、许曼、赵彦、樊志张、单飏、韩说、董扶、郭玉、华佗、徐登、蓟子训、刘根、左慈)唐檀传,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年少时游太学,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其爱好灾异星占。后来回到乡里,教授

  • 第九章 7·辜鸿铭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辜讲孔子有一次对别人说:“你以为我的领悟力很高吗?我根本没有什么极高的领悟能力,当一个普通人问我对某件事的看法时,我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东西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陀羅尼最淨地品第六〈此品說涅槃三德中之般若德〉   是時師子相無礙光炎菩薩.與無量億衆從座俱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   禮佛足.以種種華香寶幢旛蓋以爲供養.而作是言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最胜利故。为令众

  • 蒲犁厅乡土志·佚名

    江文波修。蒲犁,原称色勒库 尔,即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志系奉饬编辑之小 学教材,成书于清光绪末。列14目,约2000余字,概述该 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所载民族、户口、物产、 商务,对研究该地民族史、经

  • 白雨斋词话·陈廷焯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

  • 后汉纪·袁宏

    东晋袁宏撰。三十卷,编年体东汉史。《后汉纪》是继《前汉纪》之后,又一部断代编年史名著。它记载了自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终结为止,共198年的历史。体例仿荀悦《汉纪

  • 隆平纪事·史册

    二卷。明史册撰。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政权雅好文士,开宏文、宾贤两馆,又筑景贤楼,为据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