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

吴实

环翠楼

胜地留佳赏楼台亦壮哉羣峰连海岱真境接蓬莱卷幔淸辉入凭栏爽气来虚明澄霁景潇洒轶浮埃赋为登临作怀因眺望开丹岩明向席空翠落衔杯井干多陈迹齐云半緑苔多君淸致在何日共徘徊

养拙斋

大朴本无物淳风轶唐虞居巢与处穴此外将焉图世道日沦降人心良亦殊非徒徇雕采巧伪相萦纡夫子抱真性乃在玄牝初持心远矫亢应物随空虚直道行若拙正言谋?疎仪秦笑周孔此道彼为迂怡然养吾真天命其何如

赋得富春山送人归闽

君不见富春山富春山色行人看层峦叠嶂带江渚垂萝鸟道靑漫漫钓台百尺凌空险石磴萦纡紫苔掩芳草洲前翠欲流夕阳渡口晴如染羊裘钓叟今何在千古行人增感慨不见高风动客星空余濑水流东海今日山前歌送君明朝山下便离羣片帆直指桐江过薄暮猿声那忍闻

赋得瓜步寒潮送董教授之扬州

君不见秦淮瓜步通扬子潮去潮来几今古薄暮西风海气寒潮音半入淮边树芳草矶头望转平夕阳渡口带江城几回贾客惊残梦多少离人恨别情广文官舍瓜洲渡山水依依最深处一铎遥从海上闻片帆直指潮头去潮头东望正迢迢此别心知两地遥他时无恨相思意落尽寒江半夜潮

编修陈果之话别

火云六月腾赤霄人间大地皆炎歊连峰飞鸟不容越君行别我如旋飈知君久作家林别堂上双亲鬂成雪九重诏许暂承懽千里驰驱不知热我家桑梓旧连阴夙昔交情最独深十载同吟泮池水有时共醉东溪林靑霄高步君先着愧我年来尚萧索离别长怀夜月吟故情不道秋云薄君自长才意气豪桂林先得一枝高玉堂天上魁黄甲金马门中赐锦袍伊予蹇劣知何用也学云霄逐鵷凤积水长天恨远心靑山故国悬空梦玉堂相见即成欢却念人生会合难更无儿女分离态但作家林醉里看

送僧官归闽

万古西来教名僧不世传一官初佩印四果独宗禅衲挂峰前雨盃浮海上烟化城归去好此会是何年

带湖别墅

何地最淸幽飞轩瞰碧流倾盃鱼鸟醉卷幔水云浮夜月凌鲛室凉风入雀舟兴来濯缨袂天地等蜉蝣

竹林书舍

别构宜淸赏翛翛竹满林秋风疑凤舞春雨讶龙吟翠色全侵席凉声半在琴悬知君子操共结岁寒心

虎溪三笑

远公三笑地陶陆是同流明月淸溪晩凉风碧树秋高怀轶今古余韵出林丘自愧牵缨冕宁同莲社游

龙溪书室

闻说藏书屋翛然趣不穷溪光揺几席树色隐房栊洗砚春流墨吹藜夜火红庭前有芳草生意得无同

松轩

直干凌霜古淸辉似草堂倚栏苍雪冷卷?翠云凉向日秋停盖和风晩奏簧期君贞节操持此到岩廊

赠考满椽

简牍贤劳日曾闻干办声九年今奏最三语早知名日照金门近风传禁漏淸圣朝多雨露行矣被恩荣

赠百长还营

飞将百夫前龙韬久在边雕弓胡月满宝剑汉星悬朔雪双旌度西风疋马旋承平无用武醉向酒家眠

宿太湖山寺

一骑白云深投鞭入远林断霞将夕照归鸟下幽岑说法窥禅性焚香静客心空门聊一寄明发又駸駸

四月初一到和州府家城驿

昨日尚余春兹晨夏火新麦风吟短?梅雨湿轻尘芳草迷洲屿垂杨暗渡津途中惊岁月王事未回轮

送道官归

久辞尘迹几经年楼阁中天蔼瑞烟玉陛到来朝圣主铜章归去领羣仙素鸾声远云连佩白鹤秋横月在船想到玄关多胜事春风瑶草满芝田

送典幕闽中之任

宦游何处醉离觞疋马南行去路长越国潮声空外暝秦淮树色雁边凉行看緑水芙蓉美坐识丹山荔子香自古闽中无胜事好凭歌咏赞琴堂

分得九仙观送林信

丹丘琳馆倚崔嵬灵境淸都世外开三岛霞光凌日月九霄云影接楼台道人玉骨壶中蜕仙客瑶笙鹤上来君去登临多胜槩秋风偏醉葛洪盃

雨中怀陈马二翰林

二月山城暖正融桃花开尽杏花红朋游零落春风後客况凄凉暮雨中闽海几年谁寄雁淮山千里独乘骢玉堂蓬阁如天上此日怀人思不穷

歌风台

泗上高台旧汉封昔人曾上此歌风咸阳鹿去雄图尽芒砀龙归帝业空断碣古苔寒雨积危基低树夕阳红客游到此堪乘兴醉把金尊送落鸿

芜城

芜城自古盛繁华玉辇廵游炀帝家旧业消沈余郡郭靑山迢逓长桑麻古堤尚有亡隋柳後苑终无废汴花行客登临多纵醉百年兴废谩空嗟

寄池景大校官

旅食京华又一年怀君何处独凄然故人零落知谁在独客暌离只自怜残叶晩风惊远听古梅寒月对愁眠旧时鹤岭闲吟客长忆风流剡曲船

赋得龙江晩棹送陈廷嘉

龙江南下正茫茫晩棹烟波万里长一叶渐看飞极浦片帆遥见逐斜阳鳬鸥起处潮头入兰蕊香时水气凉却羡故人从此别若为归兴满沧浪

宿英武城遇雨有怀京南知己

解鞍日暮宿山城无那西风送雨声漏远不闻宵柝警馆荒惟对夜灯明衾依古箦吟边冷叶响虚窗梦不成遥想江南知己别相思多少故人情

元夕观灯应制

元夕春回不夜天鳌峰高耸御筵前琼花满缀蓬壶树玉蕊平开太华莲万井笙歌来锦綉五云楼阁俨神仙小臣何幸蒙恩赐恭祝皇图亿万年

送人还乡

五陵年少似君稀何事还家赋式微野水緑芜催解棹断云残雨送行衣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二

 

猜你喜欢
  赵闻礼·唐圭璋
  叶路钤·唐圭璋
  卷三十四·阮阅
  ●第三十三出 愧别·孟称舜
  韵语阳秋卷十一·葛立方
  五集卷二十四·乾隆
  卷160 ·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天台前集巻上·李庚
  卷三百六十五·陈廷敬
  卷三百十七·陈廷敬
  卷七百六十九·佚名
  《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
  10.陈子昂:感遇诗(中)·施蜇存
  心泉学诗稿巻六·蒲寿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临湖·姚茂良

    〔末上〕翠影遮残杨柳月。和风吹断藕花香。玻璃千里笙歌沸。天上人间锦绣乡。自家秦府中院子。昨爷分付。着俺打点湖船。要游西湖。不免往钱塘门外去唤张胡船。不争三五步。咫尺是他家。〔叫介丑上〕画船荡桨载落花

  • 卷十五 漢紀七·司马光

      起玄黓涒灘(壬申),盡柔兆閹茂(丙戌),凡十五年。   孝文皇帝前十一年(壬申、前一六九年)   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代還。   夏,六月,梁懷王揖薨,無子。賈誼復上疏曰:「陛下卽不定制,如今之勢,不過一傳、再傳,諸侯猶且

  • 卷第一百三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三〔柔兆敦牂(丙午),一年〕太宗明皇帝上

  • 卷四十五·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五乾隆二十二年冬十月丁夘谕叅赞大臣哈寜阿帯兵会上谕军机大臣曰哈寜阿奏称准将军兆惠来文由奎屯前往济尔哈朗会同雅尔哈善等自托多克晶

  • 刘因传·宋濂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代为儒生。刘因天资过人,三岁就能识字读书,过目不忘,一天能记诵千百言。六岁能写诗,七岁能撰文,落笔成章,其才惊人。刚二十岁时,每日阅读经典,仰慕古代圣贤,因做《希圣解》。国子司业砚弥坚为真定教授,刘

  • 鹤庆土司传·张廷玉

    鹤庆,唐朝时名叫鹤川,南诏在此设置谋统郡。元朝初年,在此设置鹤州。至元中年,鹤州升为鹤庆府,不久改为鹤庆路。洪武中年,大军平定云南时,分兵攻拔了三营、万户砦,俘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朝廷设置鹤庆府,派土官高隆掌

  • 卷五十二·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二 乐 雅乐四 国朝圆丘乐章 迎神 协律郎奏中和之曲 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龎洪建圆丘兮於国之阳合黄太夹太南林黄南夹林太黄黄大夹黄黄林南林黄衆神兮来临

  • 通政司·佚名

    本司官职专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  出纳帝命凡有帝命□□详审覆奏允当然后施行  通达下情凡有四方陈情建言伸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及告

  • 114.李特的流民大营·林汉达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

  • 十五年·佚名

    (壬午)十五年大明萬曆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申,以李珥爲吏曹判書。珥再辭,不許,三辭啓曰:「古人有言:『欲法堯、舜,當法祖宗。』今日之政,不擧治,不成者,良由祖宗良法、美意,久廢不行,而近日謬規、弊習,反如成憲故也。祖宗朝重銓衡

  • 十五年·佚名

    (丁丑)十五年大明崇祯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丑,上在南漢山城行宮。○上率扈從百官,行望闕禮。○虜汗合諸軍,結陣于炭川,號三十萬,張黃傘,登城東望月峯,俯瞰城中。○遣備局郞廳魏山寶,持牛酒,往虜陣,修歲禮,仍覘虜勢。淸將以爲:「皇

  • 中庸章段·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天命之谓性  修道之谓教天有本然之理焉而其流行而赋於物则命所由名也人物得其理以有生如受天之命者是之谓性性者生理之具於心者也理具於心必发见於日用之间如循之以出者是之谓道道者人所常行之路也因

  • 记关于佛学之演说·太虚

    余于佛学宣传之译成各国文字者,英文有:巴黎佛学会初版及伦敦佛教会再版之讲演集,有英国诗人摆乃能之序;在美国有山达须教授等为编译的太虚佛学。在法文有:巴黎之埃而刚大书店编译之佛教,内分历史及学理之两部。在德文有:敏兴

  • 叙·开福道宁

    (嗣法小师)善果集兄三佛师双峰蹉脚。浴汤热沸。慧光灿发。甘心恶辈瞋怒。忍铠十重。齩不破铁酸馅。吞得下栗棘蓬。歙溪玉振。潭水金舂。今把遗编付棃枣。搏桑夜半日即红。前大乘 密山敬 拜题

  • 卷第六·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六嗣法门人今辩重编室中垂示六祖大师云。何期自性。只此四字。便见悟彻根源。于今人都是会底。不是悟底。即如闻即心即佛。渠也会得。非心非佛。渠也会得。不是物。渠也会得。假使有人道。才与么

  • 青囊奥语·杨筠松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传文遄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遄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

  • 赛金花的表·孙了红

    寒冬的一晚,呜呜的西北风吹刮得像把整个世界翻过来。那盏半明不灭惨淡无光的路灯不住地摇头,仿佛代那些少衣缺食的人们叹息。路上行人很少,间或从远处传来一声:“罗宋面包,卖面包!” 钜鹿路上有座庞大的建筑物——仁德疗养

  • 台湾教育碑记·佚名

    本书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