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鹤庆土司传

鹤庆,唐朝时名叫鹤川,南诏在此设置谋统郡。元朝初年,在此设置鹤州。至元中年,鹤州升为鹤庆府,不久改为鹤庆路。

洪武中年,大军平定云南时,分兵攻拔了三营、万户砦,俘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朝廷设置鹤庆府,派土官高隆掌管府中事务。十七年(1384)朝廷任命董赐为知府,高仲为同知,董赐的儿子董节为安宁的知州,杨奴为剑川知州。董赐率领其属下前来京城朝觐,向皇帝贡献马和土产,皇帝下诏给他们赏赐冠带、织金文绮、布帛和钱钞。十八年朝廷任命董赐为云南前卫的世袭指挥佥事。董赐,是安宁州人氏,世代都是当地的酋长。朝廷所派的大军进入云南后,他率领众人前来投降,又跟随官军讨伐贼人有功,所以朝廷任命他和他的儿子董节分别为世袭的知府、知州。等董赐前来朝觐时,认为自己父子俩都接受了显著的荣耀,无以报答皇帝,自己的儿子年幼冲动,对政治不通达,所以请求将朝廷授予我们的官职归还给皇上,自己去安宁州担任知州。皇帝说“:你们有能力使边疆地区安宁和睦,授予你们官职是对你们的功勋的酬谢。现今你们辞去尊贵的官位而甘愿屈居卑下的职位,叫我怎么办呢?”命令颍国公傅友德及各位大臣讨论这件事。大臣们都认为既然董赐有功劳,就不能听任他辞去官职,至于董节的官职可以免去。于是皇帝便将对董赐的任命改为明威将军云南前卫世袭指挥佥事,并对董赐说:“云南前卫与安宁最近,所以特地任命你这个职务。你应当绥抚边远地区的人民,使边疆地区和睦、安宁,希望你不要再推辞了。”

二十年(1387),剑川的土官杨奴反叛,大理卫的指挥郑祥前去讨伐,斩杀了八十多人,杨奴逃跑了。不久,杨奴回到剑川,又聚集蛮人作乱,郑祥又带兵出击。二十四年朝廷设置了鹤庆卫。三十年将鹤庆府改为军民府。永乐十五年(1417),顺州的知州王义上奏说:“我们这里接受朝廷的圣化已经有三十多年了,风声教化所至,言语也渐渐通了,蛮族子弟中也开始有了俊秀之才,请求朝廷在此建立学校施行教育。”皇帝同意了。

正统二年(1437),副使徐训上奏说鹤庆土知府高伦与他的弟弟高纯屡次逞凶屠杀百姓,与母亲杨氏和叔叔高宣互相残害。皇帝让黔国公沐昂派人去说服他们接受官府的处理,如果恃强不服,则马上调军队将他们逮捕。五年皇帝又对沐昂说“:近来听说土知府高伦的妻子刘氏与高伦的弟弟高昌等人,纠集了罗罗人和么些人,公开施行凶暴。事情被揭发后,他们不听从官府对他们的审讯。我的敕谕一到,你可立即委派官员到他们那里去调查审核实际情况,适当调遣官军逮捕首恶分子,并将千户王蕙及高宣等逮到京城来接受质问。”八年,鹤庆的百姓杨仕洁的妻子阿夜珠控告高伦谋杀她的儿子,朝廷又命令司法机构下文调查该事。不久大理卫千户上奏说,高伦擅自率领人马想谋害亲生母亲,他的母亲控告高伦犯有对母亲不孝顺、私自收敛百姓的财物、造了很多武器、屠杀军士和百姓、曲意理解朝廷的命令等罪。皇帝于是命令黔国公沐晟等前去调查后申报情况上来。黔国公等人调查后上奏说高伦所犯的罪行都是事实,按法律应当处死。高伦又屡次上诉辩解说他是与叔叔高宣争夺官位承袭权,又与千户王蕙争夺妾,以致他们挟仇诬陷他。黔国公调查的那些被杀死的人,都是病死或是他们做强盗又拒捕而被杀的。高伦的母亲亦说所谓高伦不孝顺,实际上是高宣等人的陷害。皇帝又让沐晟和御史严恭前去确切调查此事。不久他们上奏说高伦等人都应当伏法被诛。高氏家族中没有人可承袭官职,皇帝便让当地官员在流官中挑选一个人来管理当地的事务,以便安抚边远地区的蛮族人。于是泸州知府林遒节被提升为鹤庆府的知府。鹤庆由土官转改为流官统治的历史从此开始。

猜你喜欢
  卷四·常璩
  第三十二回 尹昌衡回定打箭鑪 张镇芳怯走驻马店·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四十·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七十八·佚名
  ◎刘文嘉第二·李定夷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佚名
  一二 寄谕豫抚何煟访求胡煦等遗书·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二·阿桂
  唐史论断目录·孙甫
  卷十八·班固
  沐英传·张廷玉
  第二讲·孙中山
  卷第四·佚名
  ●卷之五·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套数第二十四·王骥德

      套数之曲,元人谓之“乐府”,与古之辞赋,今之时义,同一机轴。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着一丝纰颣。意新语俊,字响调圆

  • 第三十三出 陷选·周履靖

    【梨花儿】〔杂扮皁隶随丑上〕六路衙门最有兴。终朝嚷嚷不曾静。谁知皇帝也来寻。嗏。移文要我选宫嫔。自家杭州府总捕官是也。上司行下文书。道朝廷大选宫女。钦差宫监。遍历江南。不日将到。本府须要整备应诏。早

  • 卷一百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萝轩外集晏殊字同叔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厯中拜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

  • 卷一百二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二十目録杂题类题惠崇画【元马祖常】郭忠恕十幅【元邓文原】题画【元虞集】题山石猨鸟图【元杨载】时中兄示余画一轴画一老翁推独轮小车上载两巨瓮意其为警世之为因为赋诗【元杨载

  • 第二场·田汉

    报告员:遭受了敌人侮辱与损害的金妹现在由新群和孟南送她回家了。她母亲知道了,将会怎样地难过呢?她丈夫又会怎么样痛苦和愤怒呢?他能原谅她吗?〔汽车喇叭声。〔红绿灯的交换。〔转入杨树浦工人区木屋。孟南 就是这里么?刘

  •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六月。乙丑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巳皆如之。外记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陶模、刘四伏一日不除。关外一日不靖。着饬牛允诚等分头<目辟>暒穴<曰融>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纪昀

    七音略 【二】门法图○门法图(臣)等谨按反切之用本以代直音之穷音和一门其正法也而古今语音有轻重则四等多紊字音有异同则三十六母亦互相出入 执古人反切而以今人之音求之则音和一门又有时而穷于是多立门法以取之此亦不

  • 卷三十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陈寿

    (乌丸传、鲜卑传、东夷传)乌丸、鲜卑、东夷传《尚书·尧典》说:“蛮夷扰乱中国。”《诗经·小雅·六月》说:“犭严狁极其嚣张。”他们对中国的侵害为时久远。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在边境侵扰。汉武帝虽平定四方少数民族的叛

  • 卷一百九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七 朱批方觐奏摺 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浙江按察使【臣】方觐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臣】蒙 皇上擢用浙江按察使莅任以来恪遵 圣谕勤谨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六   宋 李樗黄櫄 撰株【陟朱反】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去声】马说【音税】于株野乘我乘驹【音车】朝食于株李曰夏姬郑穆公之

  • 卷四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四天子之孝事天地春秋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隠公三年】朱熹曰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五之六善恶业道得果云何。颂曰。皆能招异熟  等流增上果此令他受苦  断命坏威故论曰。且先分别十恶业道各招三果。其三者何。异熟等流增上别故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佚名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为愍念一切有情。常于烦恼苦海之中。流浪生死不出三界。受众苦故。展转造作无量苦业相续不绝。我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能与人天安乐利益。安镇家国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彦悰

    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圣朝议不拜篇第二(上)议不拜者。明沙门不应拜俗也 圣上情敦名教令拜君亲。虑爽通途许开朝议。致有謇谔之士人百献筹。社稷之臣争陈显论焉。敕&middot;今上制沙门等致拜君亲敕一首表&middot;大庄

  • 众经目录卷第二·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 合二百七十七部五百八十三卷大乘经重翻一百七十二部四百一十六卷&middot;悲华经十卷 北凉沮渠蒙逊世昙无谶于姑臧译&middot;大悲芬陀利经八卷右二经同

  • 帝京岁时纪胜·潘荣陛

    风俗志。清潘荣陛撰。不分卷。荣陛,大兴(今北京)人。雍正间供职皇宫。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和《昏仪便俗》等。是书为作者感“皇都品汇万方”而“岁时节令,风土景物”无所记述,乃以其耳目闻见著为是编。约成于

  • 诗集传·苏辙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