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因传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代为儒生。

刘因天资过人,三岁就能识字读书,过目不忘,一天能记诵千百言。六岁能写诗,七岁能撰文,落笔成章,其才惊人。刚二十岁时,每日阅读经典,仰慕古代圣贤,因做《希圣解》。国子司业砚弥坚为真定教授,刘因常与他往来。起初研究经学及其训诂疏释之说,常叹息道:“圣人学术的精华不止于此。”后得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朱熹及吕祖谦的著作,十分欣赏,其评价是:“邵之学至大;周之学至精;二程之学至正;而朱子之学博大精深,以圣贤正理贯穿始终。”这表现了刘因的高见远识。

刘因早年父母双亡,对继母孝敬,因家贫,在翰林待制杨恕的资助下才办完祖父和父亲的丧事。刘因性情正直,不随便与人交结,家虽甚贫,但非正当财富则一概不取。在家开馆教学,对于来求学弟子,因材施教,皆学有成就。凡公卿路过保定,闻刘因之名,前来拜见,刘因多谦逊回避,不了解的人以为他高傲,他也不去计较。他很欣赏诸葛孔明“静以修身”的名言,把他的住所名之为“静修”。

不忽木知刘因才学人品均优,举荐于朝廷,至元十九年(1282),令召刘因入朝,升为承德郎、右资善大夫。裕皇在宫中建学,原命资善王恂教授宫内侍卫们的子弟。王恂死后,命刘因继任其职。不久,刘因因母病辞归,第二年母亲去世,守丧于家。至元二十八年,朝廷遣使召刘因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刘因因病辞谢,并上书宰相,说明其辞不奉召的原因,大意是:

“刘因自幼读书,深明君臣之义,国人之所以能安居乐业,都是皇上所赐。因此凡我生民,或出劳力,或尽智能,各自报效皇上。这是万古不变的必然之理。

“刘因生年四十三岁,未曾有尺寸之功以报答国家养育成长之恩德。今皇上再三召征,我怎敢不从,而贪高尚之名,负国家知遇之恩,违背圣人之教。我刘因自幼来,从来不敢有高傲之心,这是阁下也知道的。

“从前皇太子召我为资善,当即奉召与使者前往;再奉旨令我教学,我也立即应命。以后确因老母中风,请假还家省视。母亲不幸去世,我不能不居家服丧,并非有意不出任。今圣上选用贤良,革新政治,那些隐居之人都出来效力,何况我刘因并非隐居之人。但身患疾病,不能奉命,心与愿违,只有惶恐待罪。

“因素来体弱多病,自去年丧子,伤心未已,从夏到秋,又患疟疾。后来病虽治愈,但精神气血已非往日可比。不料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发,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止。八月二十一日,朝廷遣使持皇上诏令而至,我扶病拜接圣旨,且暂留使者,候病势稍退,即与使者同行。但迁延至今,仍医治无效,只得请使臣先行,待病退后再奉诏赴京。望阁下怜悯原谅。”

书上,朝廷亦不强迫。至元三十年(1293)四月十六日病卒,年四十五岁。无子。延..年间,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欧阳玄赞叹刘因是“继承周公、孔子的学说,为来世开太平者”。

刘因著述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题为《丁亥集》,皆刘因自选。又有文集十余卷及《小学四书语录》,皆门生故友所录。惟《易系辞说》是他在病中亲笔写成。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赵尔巽
  卷三百三十三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东都事略卷八十九·王称
  卷二·列国·蒋一葵
  皇王大纪卷十一·胡宏
  通志卷五十一·郑樵
  伊洛渊源録卷四·朱熹
  绎史卷二十八·马骕
  戴案纪略·蔡青筠
  《新五代史》简介·欧阳修
  卷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四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深夜里听到的乐声·林徽因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静听着,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忒凄凉太薄弱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你和我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佚名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奉旨:十一阿哥现在校阅各馆应进清汉书籍甚多,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列传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一百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沈德符。○沈德符字得之宁海府靑*凫县人。 父龙吏曹正郞。 德符忠肃末荫补司 直长同正。 恭愍朝累迁判卫尉寺事。 辛禑初除右常侍升礼仪判

  • 吴成传·张廷玉

    吴成,辽阳人,初名买驴。父亲吴通伯,是元朝辽阳行省右丞。太祖时期,通伯父子随观童一起来归降。买驴改为现名,充任总旗,多次随从大军出塞。建文元年(1399),他被授予永平卫百户。后来投降燕王,随从作战,都有功,三次升级,任为都指挥

  • 二十二年·佚名

    (丁亥)二十二年大明嘉靖六年春正月1月1日○己卯朔,上進豐呈于大妃殿。1月2日○庚辰,判中樞府事張順孫、坡城君尹金孫、同知中樞府事金錫哲等以年七十,致仕,傳曰:「卿等年雖七十,而不至衰耗,其勿致仕。」仍傳曰:「賜几杖可當人,其

  • 卷二十八·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进徳业三 左传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徳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臯陶迈种徳徳乃降姑务脩徳以待时乎

  • 原序·袁仁

    左氏公羊氏谷梁氏皆传春秋者也传未必尽合乎经故昔人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卓哉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也承君命而作传志在匡时多借经以申其说其意则忠矣于经未必尽合也况自昭定而后疎阙尤多嵗中不啻十余

  •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强弱·林语堂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语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形质是柔弱的;死了以

  • 凡例十则·朱鹤龄

    凡例十则一古人读书图先于史山川曲折尤不可废宣和谱有晋唐人所为大禹治水图惜不传海盐郑端简公图本颇多踈误今博采诸家更加订定庶称备观一此书正注多用二孔氏传疏蔡氏集传及大全诸儒之其与本义相明者虽别解亦収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初分善学品第五十三之二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习近空三摩地。应安住空三摩地。应修行空三摩地。而於实际不应作证。应习近无相无愿三摩地。应安住无相无愿三摩地。应修行无相无愿三摩地。而於实际不

  •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太虚

    ──二十年九月在郑州商会各界欢迎大会讲──郑州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为平汉、陇海交通的十字中心,因此、亦就不断的变化经过。试观中国连年每经一次的战争变化,郑州亦即随之而生变化;由是郑州也就成为多灾多难之区了。灾难

  •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兴光住品第三  金刚藏曰。佛子菩萨大士。已得究畅第二住地。便入第三。寻当思惟。性行十事。何谓为十。一曰志性清净。二曰性行明达通利。三曰消灭淡泊其意。四曰心怀无垢瑕秽。五

  •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五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五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易行品第九问曰。是阿惟越致菩萨初事如先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若堕声闻地及辟支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般若度中初明摄法。此理下斥失如文。应当下请加。文二。先立行。次请加。立行中先总明念处有破倒之功。如文。次别明四念。初不净有五。初列五种不净者。大论二十一

  • 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格林家是美国东岸的富有人家,就像许多古老的望族一样,空洞的大宅内散布著阴森的气氛,家人彼此抱怨、争执、吵闹,但仍被迫二十五年内要朝夕相处,否则得不到遗产。那一年雪下得特别早,格林家接二连三发生命案,但找不到任何蛛丝

  • 谢文庄公集·谢一夔

    六卷。明谢一夔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 (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首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都察院右佥

  • 乾隆福州府志·徐景熹

    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纂。七十六卷,首一卷。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水利、乡都、津梁、田赋、学校、军制、海防、坛庙、寺观、古迹、公署、第宅园亭、冢墓、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