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汪俊传

汪俊,字抑之,江西弋阳人。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做过贵州参政。汪俊自己考中弘治六年(1493)会试第一名,初任庶吉士,升编修。正德年间,参加编写《孝宗实录》,因为不附合刘瑾、焦芳,被调到南京当工部员外郎。刘瑾、焦芳垮台后,他被召回北京,官复原职。几经升迁,做到了侍读学士,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他改当吏部左侍郎。

当时正讨论兴献王的尊号,汪俊与尚书乔宇、毛澄等人极力谏争。毛澄称病告退了,接任的罗钦顺没有来,于是世宗就让汪俊当了礼部尚书。这时献王已经加过帝号了。主事桂萼又请求称献帝为皇考。他的奏疏被交给朝臣们商议。三年二月,汪俊召集七十三名大臣联名递上奏议说:“祖训‘兄终弟及’,是针对亲生兄弟来说的。现在陛下以武宗亲弟弟的名份做了皇帝,自然就该以孝宗为父考了。谁说陛下给孝宗当儿子就灭了武宗的谱系?《仪礼》的传说‘:继承别人的王位到底继承什么呢?继承他的大宗的地位。’汉宣帝起自民间,还是当了孝昭的后裔。光武帝中兴汉朝后,还是把孝元称作皇考。魏明帝的诏书说皇后没有儿子,选择庶子立为太子,以便继承大宗的地位。谁说入继王位与过继做儿子不同呢?宋朝范纯仁说英宗亲自接到仁宗的诏书收他做儿子,英宗跟入继王位的皇帝不一样,他的意思是讲仁宗对英宗的恩义格外深厚,英宗更应该不顾自家的亲情,不是说先皇帝生前收做儿子的才是他的儿子,身后入继他的王位的就不再是他的儿子了。桂萼说‘:孝宗已经有武宗这个儿子了,怎么能再给他立个假子?’我们认为陛下在武宗统绪之后自然就该尊孝宗为皇考,并不是在孝宗身后给他立什么假子。桂萼又说‘:武宗把整个天下传给陛下,怎么忍心不继承他的谱系呢?’我们认为陛下既经称武宗为皇兄,难道非把孝宗改称为伯才算是继承武宗的谱系吗?桂萼又说‘礼官所认定的不过是北宋《濮议》中的道理’。我们这些人愚昧无知,所认定的道理着实不出乎《濮议》之外。北宋程颐的奏议说‘:虽说应专心于王位正统一边,也不能完全不顾及父子亲情。所以对于先皇帝的尊称,主要体现正统大义;对于亲生父的尊称,是为了成全父子间的骨肉之情。至于尊称的名号,关系着帝位的统绪和谱系,如果两者没有区别,就混淆了帝王家族的伦理。’这话差不多就是针对我们今天这事而说的了。我认真地搜集了大家的奏议,只有进士张璁、主事霍韬、给事中熊浃与桂萼的意见相同,其他八十多篇奏疏,二百五十多人,都和我们的意见相一致。”

他的奏议递上后,世宗压在宫中,而特别传旨从南京召桂萼、张璁、席书赴京。过了十五天,才下达指示说:“朕入继大统,供奉宗庙祭祀,怎敢违背正统大义。但是对亲生父母的骨肉之情,也应当同时体现出来。希望你们再集中讨论一次,然后汇报上来。”汪俊迫不得已,于是召集群臣商议,请给献帝加一个“皇”字,成全他的徽号。奏议递上后,又被压了十多天。到三月初一,世宗才给礼官发布诏令,加称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后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让选择日期到郊庙祭告,并颁布诏书,通告天下,又另外指示在奉先殿一侧修建世室,以便恭敬地祭祀献皇。汪俊等人又争论说:“陛下入宫继承了大宗,就不该祭祀小宗,也正如小宗不能祭祀大宗一样。过去兴献帝在安陆做藩王,就不能祭祀宪宗。现在陛下入继大宗的谱系,也不能祭祀兴献帝了。这都是应依据礼制约束情感的事。不过兴献帝不能把寿安皇太后迎到藩王府供养,陛下能把兴国太后接来宫中,受到整个天下的赡养,又用天子的礼乐来祭祀兴献帝,这样作为人子的孝心已经尽到了。现在陛下的心竟然还不满足,我们不敢听从了。只有对正统大义无所嫌碍的事才能算是合乎礼制的。”世宗说“:朕只是想在奉先殿一侧另外修建一间房子,用来表达我追念父皇的心情罢了。迎接太后到藩王府赡养,祖宗哪一朝都没这个例子,怎么允许在言辞之间乱讲呢?命令汪俊对此加以说明!”汪俊写了奏疏引罪自责,然后世宗对他作了严厉批评。接着更加急切地催促修庙。汪俊等于是递上奏议说“:在宫廷里为献皇帝立庙,有点冒犯正统。我实在愚昧无知,但还是不敢奉命。”世宗不肯听从,命令他召集朝中大臣们认真讨论。汪俊等又递上奏议说:“谨按先朝的奉慈别殿,是当时孝宗皇帝在孝穆皇太后刚刚附葬以后,因为神主没有荐享的地方才修建的。当时提出这种主张的人都是根据周代礼制中姜女原的特别祭祀来立论的。至于为亲生父在宫廷中立庙,却是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的。只有汉哀帝在京师为定陶恭王立了庙。师丹认为不行,哀帝不听,最终受到后人的批评。陛下有成为尧、舜的资质,我们做大臣的不敢用衰世的例子来引导您。请在安陆为献帝修造永不迁移的祠庙,等以后袭封为兴王的子孙世代供奉祭祀,陛下逢年过节派遣官员拿着符节前往祭奠,也就可以表达陛下无穷无尽的孝心了。”世宗还是命令遵照以前的诏书再行讨论,汪俊于是抗言上书请求退休。第二次请求时态度更加坚定了,世宗恼了,批评他放肆、无礼,批准他退休还乡。召席书来接替他,席书没到,就让吴一鹏代理。后来《明伦大典》成书,就剥夺了汪俊的官职,他最后也就死在家里了。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少保,谥文庄。

汪俊为人清白,在朝中做官光明磊落,正直刚强。学术上宗法程、朱,和王守仁虽有好交情,但学问方面见解不同。学者称他为石潭先生。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志第三十三·选举二·脱脱
  第四卷·王方庆
  ●卷四十一·徐梦莘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六·佚名
  外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卷九下·佚名
  目录·林豪
  阳固传·李延寿
  攸哈剌拔都传·宋濂
  平安传·张廷玉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邹韬奋
  八 修身科的试卷·邹韬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七    元 方回 编技艺类 书画琴棋巫医卜筮百工技巧史为立传以艺之难臻也唐宋以来挟一艺游公卿之门因诗以得名者不少焉岂可以小技易视之哉 五言【二首】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昫

    宪宗二十子 穆宗五子 敬宗五子 文宗二子 武宗五子  宣宗十一子懿宗八子 僖宗二子 昭宗十子(嗣襄王掞 硃玫 王行瑜附) ○宪宗二十子:穆宗皇帝、宣宗皇帝、惠昭太子宁、澧王恽、深王悰、洋王忻、绛王悟、建王恪

  • 卷三百八 列传九十五·赵尔巽

      那苏图 杨超曾 徐士林邵基 王师 尹会一 王恕 方显 子桂冯光裕 杨锡绂 潘思榘 胡宝瑔   那苏图,戴佳氏,字羲文,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五十年,袭拖沙喇哈番世职,授蓝翎侍卫。雍正初,四迁兵部侍郎。四年,出为黑龙江将军。八

  • 卷第一百九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三〔起昭阳单阏(癸卯),尽旃蒙大荒落乙巳)五月,凡二年有奇。〕太宗

  • ●卷二十二。诗文三·梁章钜

    ◎王昶文二首△军机处题名记军机处,盖古者知制诰之职。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其属例用内

  • 卷二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二 【起丙申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尽癸卯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凡八年 【丙申】十五年春正月以刘天和为兵部左侍郎縂制三边【先是济农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

  • 七六 台门的败落·周作人

    乡下所谓台门意思是说邸第,是士大夫阶级的住宅,与一般里弄的房屋不同,因此这里边的人,无论贫富老少,称为台门货,也与普通人有点不同。在家景好的时候可以坐食,及至中落无法谋生,只有走向没落的一路。根据他们的传统,台门货的出

  • 神武娄后传·李百药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的女儿。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役的神武后,很是吃惊,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于是打发婢女向神武通告心意,又多次赠送私财,好让他来家行定婚之礼,父

  • 许景衡传·脱脱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考中元..九年进士。宣和六年(1124),被召任为监察御史,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王黼、蔡攸执政,许景衡建议“:尚书省长期缺首脑,而同知枢密院也长期缺人。虽然三公总管三省,但是文昌是政事的根本,而枢密

  • 完颜永功传·脱脱

    越王完颜永功,本名完颜宋葛,又名完颜广孙,贞元二年(1154)生。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勇敢健壮超人,广泛涉猎历史书籍,爱好书法名画。大定四年(1164),他被封为郑王。大定七年(1167),他进封为隋王。大定十一年(1171),他进封为曹王。

  • 胡美传·张廷玉

    胡美,沔阳人,初名胡廷瑞,因避太祖字讳,改名胡美。开始为陈友谅属官,任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太祖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胡美便派使者郑仁杰到九江请降,并请求不要解散其部众。太祖开始予以指责,刘基用脚踏其所坐胡

  • 卷九 主术训·刘安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

  • 课儿八法·石成金

    熟读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即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每见乡塾中不乘其朝气熟读生书,日午纠督,一句一格,先生挞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气

  •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孔子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an):巴结,奉承。如切如

  • 佛说妇人遇辜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抱。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六·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今当说般陀根本因缘。般陀者,汉言路边生也。何以故?般陀母本是大富长者女,长者唯有此一女,作七层楼安置此女,遣一奴子供给所须。奴子长大,此女便与私通,即共奴筹量:‘我今共汝叛往余国。’如是三问

  • 十四经发挥·滑寿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十四世纪),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

  • 凰求凤·李渔

    一名《鸳鸯赚》。传奇。 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曲之一。 约清初成书。据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写金陵书生吕曜才貌双全,妓女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