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地理志五

    ◎地理志五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复属冀州。周《职方》,正北曰并州。战国属赵,武灵王始置云中郡。秦属代王国,后为平城县。魏属新兴郡。晋仍属雁门。刘琨表封猗卢为代王,都平城。元魏道武于此遂建都邑。孝文帝改为司州牧,置代尹,迁都洛邑,改万年,又置恒州。高齐文宣帝废州为恒安镇,今谓之东城,寻复恒州。周复恒安镇,改朔州。隋仍为镇。唐武德四年置北恒州,七年废。贞观十四年,移云中定襄县于此。永淳元年,默啜为民患,移民朔州。开元十八年,置云州。天宝元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曰云州。乾符三年,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子克用为云中守捉使,杀防御使,据州以闻。僖宗赦克用,以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不受命。广明元年,李琢攻国昌,国昌兵败,与克用奔北地。黄巢入京师,诏发代北军,寻赦国昌,使讨贼。克用率三万五千骑而南,收京师功第一,国昌封陇西郡王。国昌卒,克用取云州。既而所向失利,乃卑词厚礼,与太祖会于云州之东城,谋大举兵攻梁,不果。克用子存勖灭梁,是为唐庄宗。同光三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使。晋高祖代唐,以契丹有援立功,割山前、代北地为赂,大同来属,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元魏宫垣占城之北面,双阙尚在。辽既建都,用为重地,非亲王不得主之。清宁八年建华岩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又有天王寺、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门之东曰大同府,北门之西曰大同驿。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府曰大同。统州二、县七:

  大同县。本大同川地。重熙十七年西夏犯边,析云中县置。户一万。

  云中县。赵置。沿革与京府同。户一万。

  天成县。本极塞之地。魏道武帝置广牧县,唐武德五年置定襄县,辽析云中置。在京北一百八十里。户五千。

  长青县。本白登台地。冒顿单于纵精骑三十余万围汉高帝于白登七日,即此。辽始置县。有青陂。梁元帝《横吹曲》云“朝跋青陂,暮上白登。”在东京北一百一十里。户四千。

  奉义县。本汉陶林县地。后唐武皇与太祖会此。辽析云中置。户三千。

  怀仁县。本汉沙南县。元魏葛荣乱,县废。隋开皇二年移云内于此。大业二年置大利县,属云州,改属定襄郡。隋末陷突厥。李克用败赫连铎,驻兵于此。辽改怀仁。在京南六十里。户三千。

  怀安县。本汉夷与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唐克颉利,县遂废为怀荒镇。高勋镇燕,奏分归化州文德县置。初隶奉圣州,后来属。在州西北二百八十里。户三千。

  弘州,博宁军,下,刺史。东魏静帝置北灵丘县。唐初地陷突厥,开元中置横野军安边县,天宝乱废,后为襄阴村。统和中,以寰州近边,为宋将潘美所破,废之,乃于此置弘州,初军曰永宁。有桑乾河、白道泉、白登山,亦曰火烧山,有火井。统县二:

  永宁县。户一万。

  顺圣县。本魏安塞军,五代兵废。高勋镇幽州,奏景宗分永兴县置。初隶奉圣州。在州西北二百八十里。户三千。

  德州,下,刺史。唐会昌中以西德店置德州。开泰八年,以汉户复置。有步落泉、金河山、野狐岭、白道坂。县一:

  宣德县。本汉桐过县地,属云中郡,后隶定襄郡,汉末废。高齐置紫阿镇。唐会昌中置县。户三千。

  丰州,天德军,节度使。秦为上郡北境,汉属五原郡。地碛卤,少田畴。自晋永嘉之乱,属赫连勃勃。后周置永丰镇。隋开皇中升永丰县,改丰州。大业七年为五原郡,义宁元年,太守张逊奏改归顺郡。唐武德元年为丰州总管府。六年省,迁民于白马县,遂废。贞观四年分灵州境,置相州都督府,领蕃户。天宝初改九原郡。乾元元年复丰州,后入回鹘。会昌中克之,后唐改天德军。太祖神册五年攻下,更名应天军,复为州。有大盐泺、九十九泉、没越泺、古碛口、青冢,即王昭君墓,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富民县。本汉临戎县,辽改今名。户一千二百。

  振武县。本汉定襄郡盛乐县。背负阴山,前带黄河。元魏尝都盛乐,即此。唐武德四年克突厥,建云中都督府。麟德三年改单于大都督府。圣历元年又改北都督。开元七年割隶东受降城。八年置振武军节度使。会昌五年为安北都护府。后唐庄宗以兄嗣本为振武节度使。太祖神册元年,伐吐浑还,攻之,尽俘其民以东,唯存乡兵三百人防戍。后更为县。

  云内州,开远军,下,节度。本中受降城地。辽初置代北云朔招讨司,改云内州。清宁初升。有威塞军、古可敦城、大同川、天安军、永济栅、安乐戍、拂云堆。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柔服县。

  宁人县。天德军,本中受降城。唐开元中废横塞军,置天安军于大同川。乾元中改天德军,移永济栅,今治是也。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德,尽掠吏民以东。后置招讨司,渐成井邑,乃以国族为天德军节度使。有黄河、黑山峪、卢城、威塞军、秦长城、唐长城;又有牟那山,钳耳觜城在其北。

  宁边州,镇西军,下,刺史。本唐隆镇,辽置。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

  奉圣州,武定军,上,节度。本唐新州。后唐置团练使,总山后八军,庄宗以弟存矩为之。军乱,杀存矩于祁州,拥大将卢文进亡归。太祖克新州,庄宗遣李嗣源复取之。同光二年升威塞军。石晋高祖割献,太宗改升。有两河会、温泉、龙门山、涿鹿山。东南至南京三百里,西北至西京四百四十里。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州三、县四:永兴县。本汉涿鹿县地。黄帝与蚩尤战于此。户八千。

  矾山县。本汉军都县。山出白绿矾,故名。有矾山、桑乾河。在州南六十里。户三千。

  龙门县。有龙门山,石壁对峙,高数百尺,望之若门。徼外诸河及沙漠潦水,皆于此趣海。雨则俄顷水逾十仞,睛则清浅可涉,实塞北控扼之冲要也。在州东北二百八十里,户四千。

  望云县。本望云川地。景宗于此建潜邸,因而成井肆。穆宗崩,景宗入绍国统,号御庄。后置望云县,直隶彰愍宫,附庸于此。在州东北二百六十里。户一千。

  归化州,雄武军,上,刺史。本汉下洛县。元魏改文德县。唐升武州,僖宗改毅州。后唐太祖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晋高祖割献于辽,改今名。有桑乾河;会河川;爱阳川;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断云岭,极高峻,故名。州西北至西京四百五十里,统县一:文德县。本汉女祁县地。元魏置,户一万。

  可汗州,清平军,下,刺史。本汉潘县,元魏废。北齐置北燕郡,改怀戎县。隋废郡,属涿郡。唐武德中复置北燕州,县仍旧。贞观八年改妫州。五代时,奚王去诸以数千帐徙妫州,自别为西奚,号可汗州;太祖因之。有妫泉在城中,相传舜嫔二女于此。又有温泉、版泉、磨笄山、鸡鸣山、乔山、历山。统县一:怀来县。本怀戎县,太祖改。户三千。

  儒州,缙阳军,中,刺史。唐置。后唐同光二年隶新州。太宗改奉圣州,仍属。有南溪河、沽河、宋王峪、桃峪口。统县一:缙山县。本汉广蜜县地。唐天宝中割妫川县置。户五千。

  蔚州,忠顺军,上,节度。《周职方》,并州川曰沤夷,在州境飞狐县。赵襄子灭代,武灵王置代郡;项羽徙赵歇为代王,歇还赵,立陈余王代;汉韩信斩余,复置代郡;文帝初封代;皆此地。周宣帝始置蔚州,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年复置。至德二年改兴唐县。乾元元年仍旧。大中从,朱邪执宜为刺史,有功,赐姓名李国昌。子克用乞为留后,僖宗不许。广明初,攻败国昌,代北无备,太祖来攻,克之,俘掠居民而去。石晋献地,升忠顺军,后更武安军。统和四年入宋,寻复之,降刺史,隶奉圣州,升观察,复忠顺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县五:灵仙县。唐置兴唐县,梁改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复置,晋改今名。户二万。

  定安县。本汉东安阳县地,久废。后唐太祖伐刘仁恭,次蔚州,晨雾晦冥,占,不利深入,会雷电大作,燕军解去,即此。辽置定安县。西北至州六十里。户一万。

  飞狐县。后周大象二年置广昌县于五龙城,即此。隋仁寿元年改名飞狐。相传有狐于紫荆岭食五粒松子,成飞仙,故云。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户五千。

  灵丘县。汉置。后汉省。东魏复置,属灵丘郡。隋开皇中罢郡来属。大业初改隶代州。唐武德六年仍旧。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户三千。

  广陵县。本汉延陵县。隋唐为镇州。后唐同光初分兴唐县置。石晋割属辽。东南至州四十里。户三千。

  应州,彰国军,上,节度。唐武德中置金城县,后改应州。后唐明宗,州人也。天成元年升彰国军节度,兴唐军、寰州隶焉。辽因之。北龙首山,南雁门。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县三:

  金城县。本汉阴馆县地,汉末废为阴馆城。隋大业末陷突厥。唐始置金城县,辽因之。户八千。

  浑源县。唐置。有浑源川。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户五千。

  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户三千。

  朔州,顺义军,下,节度。本汉马邑县地。元魏孝文帝始置朔州,在今州北三百八十里定襄故城。葛荣乱,废。高齐天保六年复置,在今州南四十七里新城。八年徙马邑,即今城。武成帝置北道行台。周武帝置朔州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马邑郡。唐武德四年复朔州。辽升顺义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州一、县三:

  鄯阳县。本汉定襄县地。建安中置新兴郡。元魏置桑乾郡。高齐置招远县,郡仍旧。隋开皇三年罢郡,隶朔州。大业元年初名鄯阳县,辽因之。户四千。

  宁远县。齐天保六年,于朔州西置招远县。唐乾元元年改今名,辽因之。有宁远镇。东至朔州八十里。户二千。

  马邑县。汉置属雁门郡。唐开元五年,析鄯阳县东三十里置大同军,倚郭置马邑县。南至朔州四十里。户三千。

  武州,宣威军,下,刺史。赵惠王置武川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统县一:神武县。魏置。晋改新城。后唐太祖生神武川之新城,即此。初隶朔州,后置州,并宁远为一县来属。户五千。

  东胜州,武兴军,下,刺史。隋开皇七年置胜州。大业五年改榆林郡。唐贞观五年于南河地置决胜州,故谓此为东胜州。天宝七年又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

  榆林县。

  河滨县。

  金肃州。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割燕民三百户、防秋军一千实之。属西南而招讨司。

  河清军。西夏归辽,开直路以趋上京。重熙十二年建城,号河清军。徙民五百户、防秋兵一千人实之。属西南面招讨司。

猜你喜欢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范晔
  志第十六 天文下·刘昫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李心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七·佚名
  卷一·陈均
  一四 笔名鲁迅·许寿裳
  白居易传·刘昫
  何瑭传·张廷玉
  傅好礼传·张廷玉
  邹维琏传·张廷玉
  汤兆京传·张廷玉
  ●牧令书例言·徐栋
  第三节 懿、僖时之内乱(上)·吕思勉
  附卷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答万季埜诗问全文·吴殳

      昨东海诸英俊问:"出韵诗,唐人多有之,而王麟洲极以为非,何也?"答曰:"出韵必是起句,起句可用仄声字,出韵何伤?盖起句不在韵数中,故一绝止言二韵,一律止言四韵。如《滕王阁诗》,本是六韵,而序云:‘四韵俱成。’以‘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秋,清晨。地点 同前幕。人物 王大拴 明师傅 于厚斋 周秀花 邹福远小宋恩子 王小花 卫福喜 小吴祥子康顺子 方 六 常四爷 丁 宝 车当当秦仲义

  • 卷十·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十【遗文】蒲州吴雯撰寄阮亭先生书别慈顔久矣依依左右无日不然家居备极苦趣已屡陈於老伯之前无烦更道矣中州皇皇年余实图一劳永逸而究事愿多违然从此得田三十亩五崖伯之惠何可忘也所恨赋命薄劣

  • 东都事略卷三十六·王称

    列传十九  郭贽字少仪开封人也应进士为开封首荐太宗任京尹得侍读藩邸太宗即位擢贽著作佐郎兼皇子侍读迁右补阙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七年拜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徳超所谮贽为辨其诬宰相赵普因是重之甞奏事对太宗言曰臣受遇

  • ●卷第十四·胡三省

    【汉纪六】起阏逢困敦,尽重光协洽,凡八年。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公元前一七七年)①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②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③诏曰:“前遣列侯之国,〔事见上卷上年。〕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纪昀

    循吏传宋○宋陈靖张纶邵晔崔立鲁有开 张逸吴遵路 赵尚宽 高赋程师孟 韩晋卿 叶康直陈靖张纶邵晔崔立鲁有开张逸吴遵路赵尚宽高赋程师孟韩晋卿叶康直△陈靖陈靖字道卿莆田人父仁璧丘陈洪进为泉州别驾洪进称臣豪

  • 附录二绿野斋集钞选文·佚名

    上程制军书覆兴泉永观察周芸皋书上程制军书按察使衔福建台湾道刘鸿翱上书大人阁下:公奏自台湾内渡后任事情形,外官因循疲玩,福省为甚;惟先教后劾,执法任怨,力求挽此颓风。仰见公勤求治理之至意。翱窃以为欲属吏之不因循疲玩

  • 八二 学希腊文·周作人

    在伍合居住的期间,还有两件事值得记述,其一便是在这年(一九〇八)的秋天,我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其二则是太炎先生叫我给他译印度的“邬波尼沙陀”(Upanishad),——可惜终于因为懒惰,没有实现。那时日本学校里还没有希腊文这一科目,

  • 王晏球传·欧阳修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年少遇乱世被盗贼掠去,汴州富人杜氏得到他,收为养子,冒姓杜。梁太祖镇守宣武,选富家子中有文武之才者安排当部下,号“厅子都”。晏球为人洒脱注意大节,当厅子都指挥使。太祖即帝位,当右千牛卫将军。友皀

  • 秦大国·佚名

    【提要】 弱小的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然要讨好大国、强国。但讨好也要考虑方式方法。 【原文】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干金。韩因以其

  • 卷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十宋 宋敏求 编帝王册尊号赦下元和十四年册尊号赦长庆元年册尊号赦宝历元年册尊号赦会昌元年册尊号赦会昌五年册尊号赦大中二年册尊号赦乾符四年册尊号德音痊复太上皇康复诏疾愈德音太和八

  • 卷三十五·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五 宋 严粲 撰 鲁颂 【谱曰鲁者少昊摰之墟也周公归政成王封其元子伯禽於鲁其封域在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自後政衰国事多废十九世至僖公当周惠王襄王时而遵伯禽之法养四种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真实善净如是德行。染缚相尽获得安乐。如是胜义平等皆尽。发生布施圆满止寂。修胜义因殊胜有力。止息烦恼力用自在。作秘密行自在诚谛。炽然修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七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云何建立现观。略有十种。谓法现观。义现观。真现观。后现观。宝现观。不行现观。究竟现观。声闻现观。独觉现观。菩萨现观何等法

  • 卷第二十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四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书问 答玄密禅师 己卯春屏迹莲峰日以洗花删竹为事而世间交际意外因缘非敢问也因念友朋聚首不能多时两地各天徒增浩叹回思昔之携篮采笋杖策寻齑坐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陆云龙

    全称《峥霄馆评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简名《斥奸书》。章回小说。明陆云龙著,一说为明冯梦龙著。八卷四十回。书成于崇祯元年。叙魏忠贤一生劣迹。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人,自幼与纨袴子弟鬼混。时年大旱

  • 啸亭杂录·昭梿

    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共十五卷。昭梿,号汲修主人,清宗室皇族,礼亲王。性嗜学而善待下,遇名儒宿学辄爱敬之,贤士乐从其游。所作诗文甚多,然多散逸。是编记作者平日随手所得,亦听其散漫而不惜。后醇邸得此稿,增删厘正而

  • 邪见经·佚名

    一卷,失译。中阿含邪见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