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

    ◎历象志上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得祖冲之法于外史。冲之之法,辽历之所从出也欤?国朝亦尝因之。以冲之法算,而至于辽更历之年,以起元数,是盖辽《大明历》。辽历因是固可补,然弗之补,史贵阙文也。外史纪其法,司天存其职,《辽史》志是足矣。作《历象志》。

  历

  大同元年,太宗皇帝自晋汴京收百司僚属伎术历象,迁于中京,辽始有历。先是,梁、唐仍用景福《崇玄历》。晋天福四年,司天监马重绩奏上《乙未元历》,号《调元历》,太宗所收天汴是也。穆宗应历十一年,司天王白、李正等进历,盖《乙未元历》也。圣宗统和十二年,可汗州刺史贾俊进新历,则《大明历》是也。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改历,验矣。《大明历》本宋祖冲之法,具见沈约《宋书》。具如左。

  宋武帝大明六年,祖冲之上《甲子元历》法,未及施用,因名《大明历》。

  上元甲子至宋大明七年癸卯,五万一千九百三十九年算外。

  元法: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五。

  纪法:三万九千四百九十一。

  章岁:三百九十一。

  章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章闰:一百四十四。

  闰法:十二。

  月法:十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一。

  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

  余数:二十万七千四十四。

  岁余:九千五百八十九。

  没分:三百六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一。

  没法:五万一千七百六十一。

  周天:一千四百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六十四。

  虚分:万四百四十九。

  行分法:二十三。

  小分法:一千七百一十七。

  通周:七十二万六千八百一十。

  会周:七十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七。

  通法:二万六千三百七十七。

  差率:三十九。

  推朔术:

  置入上元年数算外,以章月乘之,满章岁为积月,不尽为闰余。闰余二百四十七以上,其年有闰。以月法乘积月,满日法为积日,不尽为小余。六旬去积日,不尽为大余。大余命以甲子,算外,所求年天正十一月朔也。小余千八百四十九以上,其月大。

  求次月:

  加大余二十九,小余二千九十。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大余满六旬去之,命如前,次月朔也。

  求弦望:

  加朔大余七,小余千五百七,小分一。小分满四从小余,小余满日法从大余,命如前,上弦日也。又加得望,又加得下弦,又加得后月朔也。

  推闰术:

  以闰余减章岁,余满闰法得一月,命以天正,算外,闰所在也。闰有进退,以无中气为正。

  推二十四气:

  置入上元年数算外,以余数乘之,满纪法为积日,不尽为小余。六旬去积日,不尽为大余。大余命以甲子,算外,天正十一月冬至日也。

  求次气:

  加大余十五,小余八千六百二十六,小分五。小分满六从小余,小余满纪法从大余,命如前,次气日也。

  求土王用事:

  加冬至大余二十七,小余万五千五百二十八,季冬土用事日也。又加大余九十一,小余万二千二百七十,次土用事日也。

  推没术:

  以九十乘冬至小余,以减没分,满没法为日,不尽为日余,命日以冬至,算外,没日也。

  求次没:

  加日六十九,日余三万四千四百四十二,余满没法从日,次没日也。日余尽为灭。

  推日所在度术:

  以纪法乘朔积日为度实,周天去之,余满纪法为积度,不尽为度余。命以虚一,次宿除之,算外,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所在度也。

  求次月:

  大月加度三十,小月加度二十九,入虚去度分。

  求行分:

  以小分法除度余,所得为行分,不尽为小分,小分满法从行分,行分满法从度。

  求次日:

  加一度。入虚去行分六,小分百四十七。

  推月所在度术:

  以朔小余乘百二十四为度余,又以朔小余乘八百六十为微分,微分满月法从度余,度余满纪法为度。以减朔夜半日所在,则月所在度。

  求次月:

  大月加度三十五,度余三万一千八百三十四,微分七万七千九百六十七,小月加度二十二,度余万七千二百六十一,微分六万二千七百三十六,入虚去度也。

  迟疾历:

  (表略)

  推入迟疾历术:

  以通法乘朔积日为通实,通周去之,余满通法为日,不尽为日余。命日算外,天正十一月朔夜半入历日也。

  求次月:

  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日余皆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历满二十七日,日余万四千六百三十一,则去之。

  求次日:加一日。

  求日所在定度:

  以夜半入历日余乘损益率,以损益盈缩积分,如差率而一,所得满纪法为度,不尽为度余,以盈加缩减平行度及余为定度。益之或满法,损之或不足,以纪法进退。求度行分如上法。求次日,如所入迟疾加之。虚去分,如上法。

  阴阳历:

  (表略)

  推入阴阳历术:置通实以会周去之,不满交数三十五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半为朔入阳历分,各去之,为朔入阴历分,各满通法得一日,不尽为日余。命日算外,天正十一月朔夜半入历日也。

  求次月: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日余皆二万七百七十九。历满十三日,日余万五千九百八十七半,则去之。阳竟入阴,阴竟入阳。

  求次日:加一日。

  求朔望差:以二千二十九乘朔小余,满三百三为日余,不尽倍之为小分,则朔差数也。加一十四日,日余二万一百八十六,小分百二十五。小分满六百六从日余,日余满通法为日,即望差数也。又加之,后月朔也。

  求合朔月食:置朔望夜半入阴阳历及余,有半者去之,置小分三百三,以差数加之。小分满六百六从日余,日满通法从日,日满一历去之。命日算外,则朔望加时入历也。朔望加时入历一日,日余四千一百九十八,小分四百二十八以下,十二日,日余万一千七百八十八,小分四百八十一以上,朔则交会,望则月食。

  求合朔月食定大小余:令差数日余加夜半入迟疾历余,日余满通法从日,则朔望加时入历也。以入历余乘损益率,以损益盈缩积分,如差法而一,以盈减缩加本朔望小余为定小余。益之或满法,损之或不足,以日法进退日。

  求合朔月食加时:以十二乘定小余,满日法得一辰,命以子,算外,加时所在辰也。有余者四之,满日法得一为少,二为半,三为太。又有余者三之,满日法得一为强,以强并少为少强,并半为半强,并太为太强。得二者为少弱,以并少为半弱,并半为太弱,并太为一辰弱,以前辰名之。

  求月去日道度:置入阴阳历余乘损益率,如通法而一,以损益兼数为定。定数十二而一为度。不尽四而一,为少、半、太。又不尽者三而一,一为强,二为少弱,则月去日道数也。阳历在表,阴历在里。

  则景漏刻中星数:

  (表略)

  求昏明中星:

  各以度数如夜半日所在,则中星度。

  推五星术:

  木率:千五百七十五万三千八十二。

  火率:三千八十万四千一百九十六。

  土率:千四百九十三万三百五十四。

  金率:二千三百六万一十四。

  水率:四百五十七万六千二百四。

  推五星术:置度实各以率去之,余以减率,其余,如纪法而一,为入岁日,不尽为日余,命以天正朔,算外,星合日。

  求星合度:以入岁日及余从天正朔日积度及余,满纪法从度,满三百六十余度分则去之,命以虚一,算外,星合所在度也。

  求星日见:以术伏日及余加星合日及余,余满纪法从日,命如前,见日也。

  求星见度:以术伏度及余加星合度及余,余满纪法从度,入虚去度分,命如前,星见度也。

  行五星法:以小分法除度余,所得为行分,不尽为小分,及日加所行分,满法从度,留者因前,逆则减之,伏不尽度。从行入虚,去行分六,小分百四十七,逆往出虚,则加之。

  木星:

  初与日合,伏,十六日,日余万七千八百三十二,行二度,度余三万七千五百四,晨见东方。从,日行四分,百一十二日行十九度十一分。留,二十八日。逆,日行三分,八十六日退十一度五分。又留二十八日。从,日行四分,百一十二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三百九十八日,日余三万五千六百六十四,行三十三度,度余二万五千二百一十五。

  火星:

  初与日合,伏,七十二日,日余六百八,行五十五度,度余二万八千八百六十五,晨见东方。从,疾,日行十七分,九十二日行六十八度。小迟,日行十四分,九十二日行五十六度。大迟,日行九分,九十二日行三十六度。留,十日。逆,日行六分,六十四日退十六度十六分。又留,十日。从,迟,日行九分,九十二日。小疾,日行十四分,九十二日。大疾,日行十七分,九十二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七百八十日,日余千二百一十六,行四百一十四度,度余三万二百五十八,除一周,定行四十九度,度余万九千八百九。

  土星:

  初与日合,伏,十七日,日余千三百七十八,行一度,度余万九千三百三十三,晨见东方,行顺,日行二分,八十四日行七度七分。留,三十三日。行逆,日行一分,百一十日退四度十八分。又留,三十三日。从,日行二分,八十四日,夕伏西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三百七十八日,日余二千七百五十六,行十二度,度余三万一千七百九十八。

  金星:

  初与日合,伏,三十九日,日余三万八千一百二十六,行四十九度,度余三万八千一百二十六,夕见西方。从,疾,日行一度五分,九十二日行百十二度。小迟,日行一度四分,九十二日行百八度。大迟,日行十七分,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六分。留,九日。迟,日行十六分,九日退六度六分,夕伏西方。伏五日,退五度,而与日合。又五日退五度,而晨见东方,逆,日行十六分,九日,留,九日。从,迟,日行十七分,四十五日。小疾,日行一度四分,九十二日。大疾,日行一度五分,九十二日。晨伏东方,日度余如初。一终五百八十三日,日余三万六千七百六十一,行星如之。除一周,定行二百十八度,度余二万六千三百一十三。合二百九十一日,日余三万八千一百二十六,行星亦如之。

  水星:

  初与日合,伏,十四日,日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行三十度,度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夕见西方。从,疾,日行一度六分,二十三日行二十九度迟,日行二十分,八日行六度二十二分。留,二日。迟,日行十一分,二日退二十二分,夕伏西方。伏八日,退八度,而与日合。又八日退八度,晨见东方。逆,日行十一分,二日。留,二日。从,迟,日行二十分,八日。疾,日行一度六分,二十三日。晨伏东方,日度余如初。一终百一十五日,日余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九,行星如之。一合五十七日,日余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五,行星亦如之。

  上元之岁,岁在甲子,天正甲子朔夜半冬至,日月五星聚于虚度之初,阴阳迟疾亦自此始。

  梁武帝天监三年,冲之子?恒上疏,论何承天历乖谬不可用。九年正月,诏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至辽,圣宗以贾俊所进新历,因宋《大明》旧号行之。金曰《重修大明历》。传至皇元亦曰《重修大明历》。及改《授时历》,别立司天监存肄之,每岁甲子冬至重修其法。书在太史院,禁莫得闻。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柯劭忞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七·汪楫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十二·佚名
  ◎天然戏·李定夷
  一三三九 兵部尚书彭元瑞等为奉旨查取陆费墀用事供事姓名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史纠卷一·朱明镐
  卷四 文帝纪 第四·班固
  李德林传·魏徵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年(丙申、36)·司马光
  汉纪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绥和二年(甲寅、前7)·司马光
  附録一·佚名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镜总论全文·陆时雍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

  • ◆陈佥事思济(秋冈先生集)·顾嗣立

    思济,字济民,号秋冈,柘城人。以才器见称于时辈,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备顾问。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姚枢、许衡皆器重之,除右司都事,从中书廉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迁同知高唐州,入拜监察御史,出知沁州,迁同知绍兴路总管,转同知两

  • 续四十出 余韵·孔尚任

    ◎戊子九月(净扮樵子挑担上)〔西江月〕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建业城啼夜鬼,维扬井贮秋尸;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在下苏昆生,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山,一住三载,俺就不曾回家,往来牛首、栖

  • 松陵集巻七·陆龟蒙

    今体七言诗九十首开元寺佛鉢诗【并序】皮日休按释法显传云佛鉢本在毗舍离今在干陀卫竟若干百年当复至西月支国若干百年至于阗国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来汉地晋建兴二年二圣像浮海而至沪渎僧尼辈取之以归今存

  • 卷二百三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一女红类五言古子夜夏歌        【晋】乐 府田蚕事巳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咏剪防花        【梁】刘孝威叶舒非渐大花发是初开无论人讶似蜂见

  • 卷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六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於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

  • 表第五 方镇二·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二十二·毕沅

      ◎宋纪二十二 ∷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夏,四月,以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事。初,解州池盐通商贩易,鼎请官自鬻,朝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王称

    附录五  李彞兴夏州人也本姓拓防唐末有思恭者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思恭卒其弟思谏为节度使思谏卒军中立其子昌彞昌为其将髙宗益所杀而仁福立不知于思谏为亲疎也仁福封朔方王卒子彞超立

  • 刘陟传·薛居正

    刘陟,即刘繱,初名陟。祖先是彭城人,祖父刘仁安,在唐朝任潮州长史,于是迁家住到岭南。父亲刘谦,素有才智见识。唐朝咸通年间,宰相韦宙出镇南海时,刘谦当时任牙校,职位级别很低,但神态相貌特别异常,韦宙便将侄女嫁给他,韦宙的妻子认

  • 卷一百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 朱批施廷专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广东琼州总兵官【臣】施廷专谨 奏为备陈地方情形敬抒管见事窃照琼州一府远在天末外环沧海中处黎岐实为广东要紧之区【臣】去年十一月间於琼州副

  • 凡例·刘三吾

    一自虞书二典三谟以下每篇悉具篇题经例大书传例小书只从原诂训字起如曰粤越通之类至于新引诸家之説就録于下其下复用蔡説则圈以别之从省也一蔡传有须易者以他説易之如尧典九族则易以夏侯氏之説民析因夷及日月左行之

  • 贵直论第三 壅塞·吕不韦

    壅塞原文:五曰: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

  • 磬氏/车人·佚名

    磬氏制作磬,[股、鼓]弯曲的度数为一矩半。以股的宽度作为一,股的长度就是二,鼓的长度则为三。把股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鼓的宽度;把鼓的宽度分成三等分,用一等分作为磬的厚度。[磬发出的声音]太清就琢磨它的两面

  •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注一)·太虚

    ──十七年九月在巴黎哲人厅讲──我对于佛学有二十余年的研究,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性质,实在是大同的世界的。现在的交通一天发达一天,已成了车同轨的形势。所以学说方面,决不是那一种

  • 西清诗话·蔡絛

    宋代诗论著作。3卷。蔡絛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或曰蔡絛使其客为之也。”此书成于宋徽宗之时,却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称引;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和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蔡絛 一度因此“落职勒停”。《

  • 孝经·佚名

    《孝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在汉代就被列入“七经”。它以论述封建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为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 唐梵文字·全真

    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