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何瑭传

何瑭,字粹夫,武陟人。七岁时,见家供佛像,坚决请求去掉。十九岁读许衡、薛蠧的遗著,废寝忘食。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为庶吉士。阁试考题为《克己复礼为仁论》,何瑭在其文章中写道“:仁就是人,礼是人的元气,它现受到风寒暑湿的侵蚀。人若能不为邪气所侵,则元气复,元气复就成为人了。”此言为学人们推崇。刘瑾窃取朝政后,有天赠翰林每人一把川扇,有的去拜见刘瑾。当时瑭为修撰,对刘瑾只行长揖礼,瑾怒,不赠扇给瑭。受赠者又去拜谢,何瑭严肃地说“:何必那样低三下四。”刘瑾大怒,追问谁讲此话。何瑭毫不畏缩地回答“:修撰何瑭。”他知道必为瑾所不容,多次上疏请求隐退。直到瑾被诛后,才复官。在给皇上讲经说史时,触犯忌讳,贬为开州同知。在开州修黄陵冈堤有功,升为东昌府同知。但他请求辞官回乡。

嘉靖初,起任山西提学副使,因守父丧而未赴任。服丧期满,起用他提学浙江。他在浙江重本求实,士气大变,不久,晋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与湛若水等提倡古太学之法,学者一致推崇他为宗师。他历任工、户、礼三部侍郎,晋升为南京右都御史。不久退休。

当时,王守仁以道学著名于世。何瑭独默不语。他曾说:“陆九渊、杨简的学说流入禅宗,阻挡仁义的盛行。后世学者未学得子游、子夏的十分之一,而其议论却超过颜渊、曾子。这是吾道之大害。”在家乡居住了十余年,以孝悌忠信教育子孙。父母相继去世,哀痛不已。死后谥文定。所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十二卷。皆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黑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质 李坚 田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魏收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六·王称
  第八十二回 挥刀遇救逆弟败谋 酣宴联吟艳妃专宠·蔡东藩
  第五十九回 避寇乱天子蒙尘 耀军徽令公却敌·蔡东藩
  第二十六回 御犬厩·德龄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绎史摭遗卷七·温睿临
  胡氵荧传·张廷玉
  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四十九·徐一夔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舜民·唐圭璋

      舜民字芸叟,邠州(今陕西邠县)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元年(1086)召试,授秘阁校理。二年(1087),监察御史。徽宗朝,为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坐元祐党,贬商州,卒。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有画墁集,今传本从永乐大典辑出

  • 卷二十·董康

      ○孤鴻影   周如璧撰。如璧號芥庵。温都監女本無名。劇中云名超超。乃作者撰出。翟秀才、林行婆俱見蘇軾詩集。第三折白云。前日京報人說。都下喧傳報道先生春睡美之句。遂有儋州之命。亦屬實事。借以點染生色

  • 读礼通考卷八十六·徐乾学

    葬考五衣冠葬虞集程夫人墓志铭史台孙丧其曽太母不知其处刻木像神具衣裳葬诸湖之新茔或曰葬以藏体魄也象而藏之殆不可然则立石先大夫之墓具载夫人之事以示子孙传后世或曰其可也请征文于子某感其言为叙其次而着之虞堪书

  • 卷九·三国(蜀吴)·蒋一葵

    【庞德公】 〔南郡,襄阳人,庞士元从父也。隐居岘山南。司马德操年小十岁,兄事之,故呼庞德公。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床下,公初不令止。后携妻子入鹿门山。〕 庞德公有于忽操三章,其一曰:“于忽乎!不可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正统十年十一月庚午朔钦天监进正统十一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辛未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张惠为光禄寺卿以九年秩满也○迤北瓦剌脱脱不花王并太师也先等遣使臣皮儿马黑麻等来朝贡驼马及方物

  • 37.蔺相如完璧归赵·林汉达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

  • 四书章句附考序·朱熹

     朱子之注四书也,毕生心力于斯,临没前数日,犹有改笔。但其本行世早,而世之得其定本者鲜,此注本所以有异也。又有因传写而异者,亦未免焉。定本如大学“欲其必自慊”,后为“欲其一于善”而定也;论语“行道而有得于心”,后为“得

  • 大学衍义卷二十一·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谗臣】诗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其八章曰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辜亦罪也】谗口嚣嚣【嚣嚣众多貌】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孽灾害也】噂【音撙上声】沓背憎职竞由人【噂聚也沓重复也

  • 提要·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讲义二十卷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即位后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累官右丞相致仕事迹具宋史本

  • 卷五十四·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一复次佛子。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或说一有。或说一切有海。或说一佛海。或说一切佛名号海。或说一世界。或说一切世界海。或说授一记。或说授一切记海。

  • 分别布施经全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刍众俱。尔时有一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

  • 戒杀四十八问目录·周梦颜

    释生物养人之疑(五问)释俗见断杀之疑(六问)释业重难救之疑(五问)释荤血祷神之疑(三问)释享亲祭祖之疑(四问)释宴宾违俗之疑(一问)释古圣教杀之疑(二问)释仁民爱物之疑(二问)释因果差别之疑(六问)释恶业有无之疑(四问)

  • 唯识之净土·太虚

    ──十五年春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一、一切法中之识法  将以唯识明净土,且先略说唯识义:欲知唯识义,应了一切法。一切法者,有为、无为摄尽,其义繁广,玆但简谈:有为者、有生灭作用义,无为者,无生灭作用义。有为法:一、假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三◎有自性念生智。问曰。自性念生智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彼心聚中。以念力多故。名念生智。如念处

  • 入蜀记·陆游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

  • 娱目醒心编·杜纲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十六卷,每卷二、三回不等,共三十九回。题“玉山草亭老人编次”,“云间(一作葺城)自怡轩主人评”。作者杜纲,字草亭,乾隆年间江苏昆山人,老不得志,著书自娱,有《近是集》、 《北史演义》、 《南史

  • 归愚词·葛立方

    词别集。南宋葛立方撰。一卷。立方字常之,葛胜仲之子,丹阳人,徙居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隆兴间,官至吏部侍郎。著有《韵语阳秋》等。词集收词三十九首。毛晋发现其中《雨中花》、《眼儿媚》诸调“俱不合谱,未敢

  • 平定交南录·邱濬

    一卷。明邱濬撰。邱濬,字仲深,谥号文庄,琼山 (今海南琼山) 人。景泰五年 (145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著有《大学衍义补》。《平定交南录》是新城侯张辅子侄请邱濬写作,以表彰张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