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三十四

洪武十三年冬十月戊午朔享太庙

○敕四辅官王本等曰自胡惟庸不法之后特召天下贤材而有司又多泛举尚书范敏独能荐卿等以辅朕朕视卿等皆年高笃厚故九月告于太庙议立四辅以王本杜佑龚敩为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为夏官惟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是年自春徂秋天灾叠见维秋之暮天气尚暄尝谕本等沐浴致斋精勤国务以均调四时本等奉命尽诚逮立冬朔风酿寒以成冬令呜呼天其兆吉人乎感应之机如响斯答古者三公四辅论道经邦理阴阳顺四时其或有乖戾则曰公辅失职盖人事有不齐则天应之有如此者卿等尚当竭忠诚以勤厥职庶几感格天心苟在己之诚一有不至则不足以动人况于动天乎可不慎欤

○辛酉敕吏部尚书阮畯等曰比遣使遍谕有司各举才能以备任使而有司不体朕意往往以庸才充贡已尝敕所司按之以法尔吏部宜申谕有司用心咨访务得真才举非其人加罚无贷

○遣使诏儒士张叔廉陈贞宋讷教谕石璞杨盘训导曹文寿张羽□弋李睿用四辅官王本等荐也

○命江阴侯吴良广青州旧城

○壬戌罢诸王相府及长史司录事升长史司为正五品置左右长史各一员典簿一员正九品更定王府孳牲所仓库等官俱为杂职

○遣使召教谕王正民训导韩均耀史清王景范儒士武彧用给事中董希颜刘知微荐也

○高邮州大水诏免民田租

○乙丑起前户部尚书徐铎试湖广右布政使先是铎以罪免至是复起用之

○丁卯置广西平乐千户所

○戊辰以山西都指挥使周立为狭西都指挥使

○给赐浙江滨海卫所士卒四万二千余人绵布各三匹

○上谕吏部臣曰天下之务非贤不治求贤之道非礼不行故汤致伊尹由于三聘汉徵申公安车束帛近朝臣为朕举贤朕皆徵用之所举者多名实不称徒应故事而已夫披沙将以求金掘井在于获泉荐士期于得贤今所举皆非岂昧于识人耶抑贤才之果难得也尔吏部其以朕意再谕天下有司尽心询访必求真材以礼敦遣

○己巳真腊国王参答甘武者持达志遣其臣坤明昭奉金表贡方物赐坤明昭钞及绮帛

○召魏国公徐达还京

○赐谏院官衣

○癸酉赐京卫军士米人一石

○命吏部汰天下巡检司凡非要地者悉罢之于是罢三百五十四司

○甲戌雷电

○罢四川白渡纳溪二盐马司及阜民司仍以白渡纳溪之盐易绵布遣使入西羗市马

○乙亥遣使敕谕江阴侯吴良曰上天垂象主土木之事近令拓青州北城恐劳民太重宜罢其役

○故元佥院余中自迤北来降赐以衣钞

○致仕兵部尚书单安仁言由大江入黄泥滩口过仪真县南坝入转运河自南坝至扑树湾约三十里宜浚以通往来舟楫其湖广江西等处运粮船可由大江黄泥滩口入转运河过淮安坝以达凤阳及迤北郡县其两淮盐运船可由扬子桥过县南滩入黄泥滩出江以达京师其浙江等处运粮船可从下江入深港过扬子桥至转运河过淮安坝以达凤阳凡运砖木之船皆自瓜州过堰不相混杂如是则官船无风水之虞民船无停滞之患其转运河及江都县深港亦宜考其故道而锍浚之又瓜洲所建仓廒地边大江风潮不测莫若以渐移入扬子桥西高阜之地于计为便  上曰所言虽善然恐此役一兴未免重劳民力姑缓之

○丁丑琉球国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奉表贡方物命赐承察度大统历及金织文绮师惹等文绮钞有差

○爪哇国王八达那巴那务遣其臣阿烈彝烈时奉金叶表入贡使者留月余遣还因诏谕其国王曰圣人之治天下四海内外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尔邦僻居海岛顷尝遣使中国虽云脩贡实则慕利朕皆推诚以礼待焉前者三佛齐国王遣使奉表来请印绶朕嘉其慕义遣使赐之所以怀柔远人尔柰何设为奸计诱使者而杀害之岂尔恃险远故敢肆侮如是欤今使者来本欲拘留以其父母妻子之恋夷夏则一朕推此心特令归国尔二王当省己自修端秉诚敬毋蹈前非干怒中国则可以守富贵其或不然自致殃咎悔将无及矣

○己卯以礼部试尚书李冕为江西布政使司试参政冕保定博野人洪武九年由国子生任仪礼司序班十一年转监察御史迁礼部主客员外郎寻升侍郎试尚书至是命试江西参政未行而卒

○甲申以蓟州卫指挥同知王德为山东都指挥使

○乙酉皇第九孙尚炳生秦王世子也

○赐京卫军士麦人一石

○建昌千户所镇抚王光之子佐以疾卒其妻万氏亦自经死诏旌表其贞烈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副使周时中免时中吉安龙泉人元季从彭莹玉以妖言惑众起兵因改姓彭复从徐寿辉称平章守龙泉岁壬寅率所部来降复姓周  上尝问时中旧所将兵多少对曰昔聚则为军今散则为民矣又问熊天瑞何如曰彼本兵强尝约陈氏攻江西而不以兵应之使陈氏败者天瑞之罪也其人不忠他日必叛及征姑苏天瑞果叛  上始信重之授时中营田使改大司农署令不就改中书断事运粮二十万赴开封饷军还授邵武府知府复召入为吏部尚书命招集旧所部龙泉南康上犹郴州桂阳等处军卒凡万八千人坐事出知镇江府以埋没钱粮逮至京  上命宥之授转运副使至是又坐罪当弃市复宥之除名为民

○是月吏部引选国子监生二十四人命为府州县官  上召至前谕之曰诸生皆学古入官夫为臣之职事君抚民二者而已然能尽抚民之心即所以尽事君之道故贤臣之事君也视君如亲视国如家视民如子苟可以安国家利民人者知无不为若避难而惮劳则事不立矣事不立则民失望国何赖焉尔等尚服朕言必思尽其职也

十一月丁亥朔

○戊子罢在京行用库

○癸巳擢教谕石璞为户部侍郎

○甲午诏公侯及诸武臣子弟凡百一十九人习乐舞以供祀事

○乙未魏国公徐达还自北平

○庚子重定王国社稷山川坛制社稷两坛相去三丈五尺坛方三丈五尺高三尺五寸四出陛一壝广二十丈坛在壝内稍南居三分之一壝墙高五尺置灵星门四外垣北门置屋列十二戟南面神门无屋社立用石长三尺五寸阔一尺五寸山川坛高四尺四出陛方三丈五尺一壝广二十丈坛在壝内稍北居三分之一壝墙高五尺置灵星门四外垣南门置屋列十二戟北面神门无屋

○辛丑更定太仆寺所属牧监为正九品

○封真人张宇初母包氏为玄君诰曰人臣之有名位者妇以夫荣母因子贵此古今令典也正一嗣教真人张宇初母包氏笃生贤子克绍玄宗特封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尔惟敬哉以承嘉命

○甲辰崇明县大风海潮决沙岸人畜多溺死

○丙午故元平章完者不花与乃儿不花率胡骑数千入桃林口寇永平掠民赀畜指挥刘广率兵御之时步兵多骑兵少广令步卒继后独率四十余骑先至城北三十里蔡家庄遇胡骑千余即迎击之兵少不敌后军又不继胡兵射广中马马惊仆地遂被杀左右多战死千户王辂被伤褁创临阵会后军至阴令部下先分兵伏迁民镇界陵等处邀其归路又分兵出燕河夹击之胡兵败走辂乘胜追至迁民镇伏发擒完者不花以归乃儿不花遁去广蕲之罗田人洪武初从征北克永平以广为指挥佥事镇其地广有胆略善弓马遇敌尝提双刀出入阵中人莫御者军号双刀刘后以功升指挥同知尝病且殆语人曰战阵死王事吾志也居牖下死儿女手岂吾愿哉至是以战死  上闻而惜之遣使敕永平府传送其丧至京以钞百锭赐其家长子荣先为城门都尉至是袭广职未几亦病死  上念广之功复命其次子贵袭职使镇守狭西之岷州

○戊申河州凉州地震

○己酉庄浪地震

○庚戌升四川夔州为府绵县眉县俱为州河南开封府睢阳县为睢州狭西延安府葭县为葭州广西南宁府之横县为横州北平保定府安县为安州复置四川保宁府剑州及直隶凤阳府滁州之来安全椒二县和州舍山县河南睢州考城柘城二县卫辉府获嘉胙城二县南阳府镇平秘阳穰三县汝宁府确山县狭西延安葭州吴堡神木府谷三县山东济南府青城陵二县济宁府定陶寿张二县山西太原府河曲县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广西柳州府怀远县南宁府宁浦永淳二县隶横州广东广州府连山县北平香河平峪怀柔保定四县保定府满城容城高阳新安四县真安府赵州之隆平县顺德府广宗县河间府兴济交河二县景州东光县四川成都府新繁金堂双流井研崇宁五县绵州彰明罗江二县汉州德阳什邡二县重庆府南川黔江二县涪州武隆县忠州酆都县夔州府奉节大昌新宁三县保宁府昭化苍溪南部绵谷四县剑州江油县顺庆府西充营山仪陇三县叙州府筠连庆符珙三县眉州青神彭山丹棱三县潼川州蓬溪射洪中江三县雅州名山县嘉定州威远大邑二县

○癸丑吏部奏重定功臣及常选官封赠等第凡功臣没而加封者公追封为王侯追封为公其封赠三代者祖降父一等曾祖降祖一等父与子同妻从夫贵其命妇因子孙官爵而见封者并加太字追封者则止依本封称号凡常选文官一品至七品止封散官职事其合封赠三代二代并父母及妻者祖降父一等曾祖降祖一等父与子同妻从夫贵如有对品散官而无对品职事者则与其对品散官授以次阶职事其命妇因子孙品级而见封者并加太字追封者则止依本封称号已上凡有申请本部具闻附书封赠爵职用敕符御宝毕然后颁降  上曰自今文官封赠必待三考其才能显著者方许给授若一概与之则何以示劝惩其著为令

○赐京卫军士冬至节钱以苏木代之

○丙辰以儒士宋讷为国子学助教

十二月丁巳朔  上命户部移文诸郡县凡功臣之家有田土输纳税粮并应充均工夫役之外如粮长里长水马驿夫等役悉免之

○戊午登州卫指挥使司言海运之船经涉海道遇秋冬之时烈风雨雪多致覆溺继今运送军需等物及军士家属过海者宜俟春月风和渡海庶无覆溺之患从之

○庚申皇第十孙高煦生  今上第二子也

○辛酉以  燕府左相费愚为燕山中护卫指挥使

○丁卯日冠气

○己巳夜广州府大风雷雨电

○庚午宴群臣于华盖殿

○壬申以太仓卫指挥使朱文质福州左卫指挥佥事陈文俱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甲戌福州府地震

○广州府地震

○丁丑夜河州地震

○戊寅皇从曾孙赞仪生靖江王庶长子也

○庚辰召湖广试布政使李叔正为礼部试侍郎

○辛巳赐出征将士钞锭公侯百锭都督五十锭指挥三十锭千户而下及军士有差

○癸未改铸杂职衙门方印为条记

○乙酉礼部奏南昌府进贺正旦表文不如式者宜坐其罪  上曰臣子之于君父固无所不致其谨其间事或有疏略出于失误姑勿问但录其过以示警

○丙戌享太庙

○是月吏部奏天下郡县所举聦明正直孝弟力田贤良方正文学才干之士至京者八百六十余人  上命各授以官因谕之曰人之才能少得全备如宽厚慈祥者使之长民勤敏通达者使之集事量能授官庶有成绩若使才不称职位不达才国家虽有褒德录贤之名而无代天理物之实非所以图治也尔其审之于是授职各有差

○户部奏天下开垦荒闲田地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一顷

○承敕郎曹仪等乞归省亲及欲挈妻来京者  上可其请因赐敕谕之曰朕闻古至智之士所患者五焉患同庶人而不超于庶人患无学及学患不齿于志学者虽齿于志学者患无官及官患不忠于君既忠于君患不能尽孝于二亲昔智人患此而豁然无患矣此其所以智也尔承敕郎曹仪等初有司以生员选入国学已异常民之子矣未及数年授之以官不止齿于志学又出于同学者矣今各言归田有云省亲者有云家无尊长往挈妻孥而来居者斯二者人之大伦也前五患已畏而行其三矣惟志与忠未审若何果必欲患其志则当思孟轲三五鼎之厚薄也民之享也无鼎乃微官之享也有鼎乃贵智士既知有鼎食而贵则必远寒微而忠君矣尔往省悟之吉哉

○重建天禧寺初吴主孙权赤乌四年于长干建寺孙皓时废晋太康二年沙门惠远复建因名曰长干寺南唐时又废宋真宗天禧二年又建寺始名天禧元末毁于兵至是重建焉诏僧守仁住持守仁字一初尝从元杨维祯学以诗闻于时

○遣使诏谕日本国王曰曩宋失驭中土受殃金元入至二百余年移风易俗华夏腥膻有志君子孰不兴愤及元运将终英雄鼎峙声教纷然时朕控弦三十万砺刃以观未几命大将军律九伐之征不逾五载戡定中原蠢尔东夷君臣非道四扰邻邦前年浮辞生衅今年人来匪诚问其所以果然欲较胜负于戏渺居沧溟罔知帝赐傲慢不恭纵民为非将必自殃乎

○  上以广东阳春诸县盗贼未平命南雄侯赵庸往镇之仍训练军马随机征讨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一·焦竑
  ●卷三十二·赵翼
  卷三十九·五代(吴、越、荆南、湖南)·蒋一葵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纪昀
  卷十五·张守节
  三十、自文衙弄至曹家巷·包天笑
  第一次问答节略·佚名
  卷一百四十·雍正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雍正
  卷二十四·佚名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艮斋诗集       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案艮斋诗集十四卷元侯克中撰克中字正卿真定人幼丧明聆羣儿诵书不终日能悉记其所授稍长习词章自谓不学可造诣既而悔之以为刋华食实莫首于

  • 列传第九 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萧子显

    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崔琰七世孙也。祖諲,宋冀州刺史。父僧护,州秀才。祖思少有志气,好读书史。初州避主簿,与刺史刘怀珍于尧庙祀神,庙有苏侯像。怀珍曰:“尧圣人,而与杂神为列,欲去之,何如?”祖思曰:“苏峻今日可谓四凶之五

  • ◎法政学生之奇呈·李定夷

    江西新建县有法政毕业生胡大谦,请祀雷神,将原呈及批示录下: 法政毕业生胡大谦,为昔讹今正,呈请鉴核立案,布告颁行事。聪明正直为神,岂灵爽无所式凭乎?即迅雷风烈,鲁论特志。素王犹崇敬畏,况下此士庶敢存亵渎耶?此雷神所以自古及

  • 五三一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确查徐述夔殷宝山案并着明白回奏及查参该管各官·佚名

    五三一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确查徐述夔殷宝山案并着明白回奏及查参该管各官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大学士暂管两江总督高<晋>、署两江总督 河道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

  • 四○四 谕两淮盐政寅着总商江广达等访购书籍着留储馆阁马裕藏书仍发还·佚名

    四○四 谕两淮盐政寅着总商江广达等访购书籍着留储馆阁马裕藏书仍发还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二日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奉上谕:寅着奏据总商江广达等禀称,从前所进书籍,皆系商等自行访购,毋庸发还。又据马裕禀称,商人家藏之

  • 罗贯传·薛居正

    罗贯,不知是哪里人。进士及第,历任台省官,自礼部员外郎任为河南县令。罗贯的为人强硬刚直,正身守法,不避权贵。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凡是向罗贯请托的书信,堆满桌子,全无回音,都拿给郭崇韬看,并且报告这些事,因此身边的人总是说罗贯

  • 卷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九圣治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四月丁酉上谕大学士等曰从前工部及光禄寺每年动用钱粮数十余万近俱节省减至数万但节用之事有益於此即无益於

  • 必仁且智第三十·苏舆

      莫近於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辯慧狷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以輔其邪狂之心,而贊其僻違之行,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耳。其強足以覆過,其御足以犯詐,其慧足以其辨足

  • 第十三章 16·辜鸿铭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辜讲一个小侯国的国君(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贵族)问孔子,在国家政府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如果国家政府很好,国内的百姓就很高兴,而且其他国家的百姓也会来。”

  • 卷一百十四·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三【宋板】从于先生至长者所视【曲礼上】考异古本经则必乡长者所视乡作向注老人敎学

  • 重刑令第十三·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以重刑来维护战场纪律的问题。它主张对战败、投降、临阵脱逃等行为处以重刑,以达到&ldquo;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rdquo;的目的。反映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只有靠酷刑来驱使人民从事战争。67、将自千人以上,有战

  • 乡饮酒义·姚际恒

    「乡饮酒」不必尽同乡饮酒礼,古人为文虽共为一事,亦必另措手眼,不规规以某义释某礼,如后世拘儒所云也。礼记诸篇大抵经周礼剽窃其义而改其节目者,皆为注疏屈礼记以从之,一一解坏。如此篇第谓先王之法,乡有司相与尊贤,为宾于庠

  • 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佚名

    一勇斗须在关键时 【原文】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之⑤。克伤于矢,流血及屨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

  • 卷八·佚名

    △地狱缘品第七之二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可闻可得耶。若声若相有所说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无说无示无闻无得。非蕴处界有所见相。何以故?彼一切法离种种性。而蕴处界即般若波罗蜜多。何以

  • 漆园指通序·净挺

    冲虚鸿烈与南华为倡和而犹龙之学不孤晋人喜读老易向郭注庄犹彦辅之于玄辅嗣之于易也不异人意云尔也夫易不尽于焦赣也夫诗不尽于韩婴也自京房谭易则任举之皆易自崖生说诗则任举之皆诗也云溪指庄何其合也云溪曰南华者奥

  •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多达伽摩尼因耶罗罗[王]毙后而为王,说明此事件,乃次第之说话。(一)天爱帝须王之第二弟名为摩诃那伽,为兄[王]所爱,(二)王之愚妃望欲得己[王]子位,不绝怀有杀害副王之意图,(三)彼造名陀罗奢耶池,[一日]于庵罗[果]涂毒置于庵罗[果]之上向彼送去。

  • 嘉祐集·苏洵

    文集。亦名《嘉祐新集》、《老泉先生集》。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累官秘书省校书郎。是集凡十六卷,附录二卷,有《心术》,《远虑》二篇, 《权书》、《衡论》各十篇。其《审势》、《强弱》、《攻守》

  • 六经天文编·王应麟

    二卷。宋王应麟撰。是编集录六经中有关天文的文字并加以解说。以 《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除六经中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皆汇集其中。解说文字多引用先儒经说,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