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国国主通好,何不悉照各国通例办理?

李云:我国向来无此办法;且臣下未便相强。

伊云:贵国未派中堂之先,固愿修好;然前派张、邵大人来此,似未诚心修好。中堂位尊责重,此次奉派为头等全权大臣,实出至诚;但望贵国既和之后,所有此事前后实在情节必须明白。

李云:我国若非诚心修好,必不派我;我无诚心讲和,亦不来此。

伊云:中堂奉派之事,责成甚大;两国停争,重修睦谊,所系匪轻。中堂阅历已久、更事甚多,所议之事甚望有成。将来彼此订立永好和约,必能有裨两国。

李云:亚细亚洲,我中、东两国最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必于东有益也。试观欧洲各国,练兵虽强,不轻起衅。我中、东既在同洲,亦当效法欧洲。如我两国使臣彼此深知此意,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也。

伊云:中堂之论甚惬我心。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

李云: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钦佩;且深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而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日盛;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伊云:天道无亲,惟德是亲。贵国如愿振作,皇天在上,必能扶助贵国如愿以偿。盖天之待下民也,无所偏倚;要在各国自为耳!

李云:贵国经贵大臣如此整顿,十分羡慕。

伊云:请问中堂,何日移住岸上,便于议事?

李云:承备馆舍,拟明日午前登岸。

陆云:明日午后两点钟便否再议?

李云:两点半钟即来。

李云:我与贵大臣交好已久,二位有话尽可彼此实告,不必客气。此次责成甚重,本大臣诸多为难,惟望贵大臣相谅耳!

伊云:本大臣责成更重。

李云:贵大臣办事有效,整理一切,足征力大心细。

伊云:此系本国大皇帝治功,本大臣何力之有!

李云:贵国大皇帝固然圣明,贵大臣赞助之功为多。

李云:两位(按指伊藤与陆奥)同居否?

伊云:分居。

李云:何日来此?

伊云:陆外署三日前到此,本大臣昨日方至。平时往来于广岛、东京之间,乘火车有三十余点钟之久;办理调兵、理财、外交诸务,实属应接不暇。

李云:贵国大皇帝行在广岛几个月?

伊云:已七月矣。

李云:宵旰动劳,不胜钦仰!

伊云:诚哉万几无暇,凡一切军务、国事以及日行谕旨,皆出自亲裁。

李云:此处与各处通电否?

伊云:与各处皆通。

李云:本大臣有电回国。

伊云:前张大人等来此,本大臣未曾允电;此次自应遭命饬电局照发。

李云:当时未曾开议故耳。

即彼此相问年岁--伊藤五十五、陆奥五十二。

李云:我今年七十三矣,不料又与贵大臣相遇于此!见贵大臣年富力强,办事从容,颇有萧闲自在之乐!

伊云:日本之民不及华民易治,且有议院居间,办事甚为棘手。

李云:贵国之议院,与本国之都察院等耳。

伊云:十年前曾劝撤去都察院,而中堂答以都察院之制起自汉时,由来已久,未易栽去。

伊云:都察院多不明时务者,使在位难于办事。贵国必须将明于西学、年富力强者委以重任;拘于成法者一律撤去,方有转机。

李云:现在中国上下亦有明白时务之人,省分太多,各分畛域,有似贵国封建之时,互相掣肘,事权不一。

伊云:外省虽互相牵掣,都中之总理衙门当如我国陆奥大臣一人专主?

李云:总理衙门堂官虽多,原系为首一人作主。

伊云:现系何人为首?

李云:恭亲王。榎本与大鸟两位,现办何事?

伊云:榎本现任农商部,大鸟现为枢密院顾问官。请问袁世凯何在?

李云:现回河南乡里。

陆云:是否尚在营务处?

李云:小差使无足轻重。

李云:全权文凭既已妥善互换,所有应议条款祈即开示,以便互议。

伊云:当照办。

当即与订明日午后两点半钟会议,并订明日午前十点钟移住岸上馆舍即散。

猜你喜欢
  杂传第四十四·欧阳修
  卷二百九十五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通鉴续编卷十八·陈桱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六·黄瑜
  两朝纲目备要卷五·佚名
  卷四十三·傅恒
  十国春秋卷一百七·吴任臣
  兀良合台传·宋濂
  罪惟录选辑三·查继佐
  唐纪五十五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七年(壬辰、812)·司马光
  卷四十·雍正
  职官五一·徐松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吕思勉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李行甫

    (老旦、卜儿上,云)老身郑州人氏。自身姓刘,嫁得夫主姓张,早年亡逝已过。只生下一儿一女,孩儿唤作张林,也曾教他读书写字;女儿唤作海棠,不要说他姿色尽有,聪明智慧,学得琴棋书画、吹弹歌舞,无不通晓。俺家祖传七辈是科第人家,不幸

  • 续集巻八·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八    宋 黄升 撰宋词刘叔安名镇号随如兄弟皆以文鸣有随如百咏刋于三山沁园春和【刘潜夫送孙花翁韵】谁似花翁长年湖海蹇驴弊裘想红尘醉防青楼小扇挥金谈笑惜玉风流吴下阿防江南老贺

  • 秋声集卷四·黄镇成

    (元)黄鎭成 撰○七言絶句富沙道中溪上北风天雨霜野田高下散牛羊前村落尽乌桕叶无数人家在夕阳谷口谷口桥边日未斜先寻宿处近梅花分明听得吹长笛秪隔红阑第一家谷口桥边寻隠君山中几时耕白云清霜满天桕叶赤石上水声终夜

  • 列传六·薛居正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远祖没诺干,唐至德中,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号王五哥,其后子孙以王为氏。四代祖廷凑,事镇帅王承宗为牙将。长庆初,承宗卒,穆宗命田宏正为成德军节度使。既而镇人杀宏正,推廷凑

  • 烦省第三十三·浦起龙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辨者久矣。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着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着《班马优劣论》,云:"迁叙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杨仲良

      真宗皇帝   亲征契丹   景德元年九月丁酉,上谓辅臣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毕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可也。必若戎辂亲征,宜且

  • 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七十三卷 儒林 五·缪荃孙

    太 仓 州 明秦 约秦约,字文仲,太仓人。洪武初,应召试慎独箴,拜礼部侍郎,以母老辞归。再征,诣京师,上书言事,上悦,以约年老难剧任,授溧阳教谕。御史练则成等荐之,称为宿学遗老云。(江南通志)章 黼章黼,嘉定人。中年病足,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列传宋 【八十四】○宋八十四章谊韩肖冑 陈公辅张觷胡松年 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韩肖冑陈公辅张觷胡松年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寍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厯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

  • 房法寿传·魏收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房法寿幼年时父亲去世,年轻时喜爱射猎,轻率而勇敢,聚结群小而进行偷盗。他的从叔房元庆、房范镇等都因房法寿犯事而被州群有司深加责罚,日长月久,宗族的人对他都感到忧惧。房法寿二十岁时,州里召

  •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六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七直省大臣年表八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 洪武十六年五月甲辰朔,诏赐乌撒女知府实卜及乌蒙、东川等知府人朝服一通并常服一袭。 乙巳,敕天下卫所以时训练士卒,至冬月农隙则以善射者十选其一,更番赴京较试,不中者罚。及指挥、千、

  • 21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林汉达

    当韩侂胄北伐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已经十分腐败。北方的蒙古族趁这个时机强大起来。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一个称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五吏部十四诸司职掌凡在京大小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吏典各以三年考满给由其仓攒典以周岁为满除税课司库局攒典考满之日随即交割明白给由府州县仓攒典将经收粮斛支销尽絶方许给由应有府

  • 卷十五·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五明 郭良翰  撰臣谥中文臣忠文王禕【待制赠学士初   谥临患不 忘国浙江义文节正    统改谥勤 学好】李时勉【问乌人祭酒赠礼 部    侍郎初同江西安谥文       毅

  • 卷三·胡彦升

    <经部,乐类,乐律表微钦定四库全书乐律表微卷三原任知县胡彦升撰审音上周礼太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徴羽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徴谓之迭羽谓之栁【皆五音之别名其义未闻】礼记月令孟春其

  • 对于苏州北寺之解决方法·太虚

    ──十七年拟──兹因北寺昭三、久化和尚及苏地士绅等就商之解决北寺纠纷办法,提出议案如左:一、寺产皆为信佛民众及僧众劳力集成,为给养僧众、办理佛教事业而设的六和和合众之“十方僧物”。换言之,即不是地方或国家的公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ldquo;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复,又也。次,次第也。法字包罗万象,一切事事物物,不论眼见耳闻,即不能见,不能闻,而为心所想及者,亦称为法。凡世间法,出世间法,均包括在内,故称一切法。应无所住,正答应云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