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鞌之战(成公二年)

一勇斗须在关键时

【原文】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之⑤。克伤于矢,流血及屨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右援枴?鼓(18)。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0)。

【注释】

①师:指、晋两国军队。羞:同“鞍”,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②邴(bing)夏:国大夫。侯:顷公。逢丑父:国大夫。右:车右。③解张:晋国大夫,又称张侯。克:即献子,晋国大大,晋军主帅。郑丘缓:晋国大夫,姓郑丘,名缓。(4)姑:暂且。翦灭:消灭。此;指晋军。朝食;吃早饭。⑤不介马:不给马披甲。驰之:驱马追击敌人。(6)未绝鼓音:作战时,主帅亲自掌旗鼓,指挥三军,所以克受伤后仍然击鼓不停。(7)病:负伤。(8)合:交战。(9)贯:射。穿。肘:胳膊。(10)朱:大红色。殷:深红色。(11)识:知道。(12)殿:镇守。(13)集事:成事。(14)擐(huan):穿上。兵:武器。(15)即:就。即死:就死,赴死。(16)勉:努力。(17)并:合在一起。辔(Pei):马组绳。(18)援:拉过来。枴〉襲):鼓槌。(19)逸:奔跑,狂奔。(20)周:环绕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译文】

六月十七日,国和晋国的军队在鞌摆开了阵势。邴夏为顷公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晋国解张为卻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顷公说:“我暂且先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吃早饭。”军没有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卻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子上,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击鼓,并说:“我受伤了!”解张说:“从开始交战,我的手和胳膊就被箭射穿了,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因被血染成了深红色,哪里敢说受了伤?您还是忍住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只要遇到险阻,我一定要下去推车,您哪里知道这些?可是您却受伤了!”解张说:“我们的旗帜和战鼓是军队的耳目,军队进攻和后撤都听从旗鼓指挥。这辆战车只要一个人镇守,就可以成功,怎么能因为负了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去赴死;受伤不到死的地步,您要奋力而为啊!”解张左手把马绳全部握在一起,右手拿过鼓槌来击鼓。战马狂奔不已,晋军跟著主帅的车前进,军大败,晋军追击军,围著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读解】

这是、晋鞌之战中的一个主要场面,胜负只对当事人重要,对我们则没有什么关系。晋军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郑丘缓和解张,如果没有他俩,主帅卻克恐怕早就退兵了。

作为配角的郑立缓和解张并没有喧冥夺主的企图,他们与主帅同在一辆战车上,受的伤不比主帅轻,承担的担子不比主帅轻,而所想到的是作为军队主心骨的旗鼓不能没有,宁可一直战斗到死,因而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自己的军队以获胜而结束了战斗。

角色的交换看上去是偶然的,但人物内心境界的对比却是鲜明的:主帅胆怯了,显示了贪生怕死;助手著急了,表现出慷慨赴死的决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谁先打退堂鼓,也就是先挂出了不过一死免战牌。既然被绑上了同一战车,最坏的结果不过一死,说不定还会“勇斗则生”。

这个事例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见出人物的内心境界。无论一个人外表如何,身份地位如何,口头上如何说大话,毕竟这些都是外在的包装,骨子里是什么货色,要在关键时刻试一试才知道,正如是马是骡,要牵出来溜了之后才会明白一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古人所具有精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比我们要强的多。那时打仗大概还没有工资和奖金,没有勋章和桂冠,凭的是自觉性。他们在挺身而出的时候,显然没有想到过抚血金、烈士称号、家属子女待遇等等,真可是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只讲奉献,只讲忠于职守。

猜你喜欢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晏婴
  附录四 佚文·王符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杜预
  四书经疑贯通卷八·王充耘
  松阳讲义卷六·陆陇其
  卷二十八·余萧客
  第八章 5·辜鸿铭
  卷十·杨甲
  六经正误卷五·毛居正
  卷五十八·江永
  仲冬纪第十一·吕不韦
  哀公·哀公五年·左丘明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江顺诒

    ◎四曰韵○失韵并非无韵西河词话云:“词本无韵,故宋人不制韵。任意取押,虽与诗韵不远,然要是无限度者。予友沈子去矜,与家稚黄取刻之,虽有功于词,反失古意。”[诒]案:此条昭代丛书杨氏已驳之,谓前人疵漏未检,若据以为徵

  • 卷二十七·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七明 梅鼎祚 编舞曲歌辞【通典曰乐之在耳者曰声在目者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於心难以貌观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杨蹈厉以见其意声容选和而後大乐备矣诗序曰咏

  • 卷五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九李远李远字求【一作承】古蜀人第太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立春日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着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緑成藂翦彩翦彩赠相

  • 卷之四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七十一·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酉皆如之。  ○谕内阁。前因京师连次得有甘霖。而山

  • 二 巡抚安徽徐国相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佚名

    康熙十七年七月十二日 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玖级臣徐国相谨奏:为册报支放江宁织造官员钱粮事。 窃照江宁织造等并跟役马匹支过俸饷粮料,例系督臣按年造册奏销,续于奏销钱粮等

  • ●卷十一·钱谦益

    ○河南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本姓王氏,名保保,颍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儿之甥,自幼察罕养以为子,更名扩廓。至正二十二年,察罕为田丰、王士诚所刺,元命袭职总兵,后拜太尉、中书右丞相,封河南王。洪武八年八月,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至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请豫备仓储疏【永乐元年】    杨 溥臣闻尧汤之世不免水旱之患而不闻尧汤之民至于甚艰难者盖豫有备也凡古圣贤之君皆有豫备之政太祖高皇帝惓惓以生民为心凡有豫备皆有定制洪武年间每

  • 卷二十六下·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六下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申公说宣王命樊侯筑城於齐尹吉甫诗以送之孔疏仲山甫是樊国之君爵为侯而字仲山甫也周语称樊仲山甫谏宣王韦昭云食采于樊左

  • 第十章 11·辜鸿铭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辜讲当孔子偶然委托别人,捎口信询问身在异国他乡朋友的身体状况,在捎信的人离开的时候,孔子深深鞠两躬,并把他送到门口。有一次,孔子祖国掌权的贵族部长(季

  • 卷六·佚名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三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触有。不著眼触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非有。不著眼触常。不著眼触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无常。不著

  • 卷二十一·道世

    △福田灾第十(此有三部)▲述意部第一自大觉泥洹,福归众圣。开士应真,弘扬末教。并飞化众刹,随缘摄诱。感殊则同室天隔,应合则异境对颜。是以随敬一僧,则五眼开净;随施一毫,则六度无尽也。▲优劣部第二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

  • 六度集经卷第六·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精进度无极章第四(此有十九章)  精进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精存道奥。进之无怠。卧坐行步。喘息不替。其目仿佛。恒睹诸佛灵像变化立己前矣。厥耳听声。恒闻正真垂诲德音。鼻为道香。口为道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下·湛然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一品十三卷十定品二十七(卷四十此十种定以称理故一一皆从理具而起故凡所入恒具恒空恒在法性即体而用体用不二六即言之皆可修入)尔时世尊存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

  •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佚名

    嘉兴大藏经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长明禅师语录序海内禅宗激扬祖道者代不之人若夫继续心灯亲承密印振铎斯世阐发奥旨播之语言文字间而一时缁白钦归而推重其人宣传其言相与尊之礼之以共称扬于名胜之地是当时之善姓固因言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玄宗正旨·吕洞宾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

  • 天请问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福非火所烧,少欲最安乐等。共九问九答,皆切于开示众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