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鞌之战(成公二年)
一勇斗须在关键时
【原文】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之⑤。克伤于矢,流血及屨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右援枴?鼓(18)。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20)。
【注释】
①师:指、晋两国军队。羞:同“鞍”,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②邴(bing)夏:国大夫。侯:顷公。逢丑父:国大夫。右:车右。③解张:晋国大夫,又称张侯。克:即献子,晋国大大,晋军主帅。郑丘缓:晋国大夫,姓郑丘,名缓。(4)姑:暂且。翦灭:消灭。此;指晋军。朝食;吃早饭。⑤不介马:不给马披甲。驰之:驱马追击敌人。(6)未绝鼓音:作战时,主帅亲自掌旗鼓,指挥三军,所以克受伤后仍然击鼓不停。(7)病:负伤。(8)合:交战。(9)贯:射。穿。肘:胳膊。(10)朱:大红色。殷:深红色。(11)识:知道。(12)殿:镇守。(13)集事:成事。(14)擐(huan):穿上。兵:武器。(15)即:就。即死:就死,赴死。(16)勉:努力。(17)并:合在一起。辔(Pei):马组绳。(18)援:拉过来。枴〉襲):鼓槌。(19)逸:奔跑,狂奔。(20)周:环绕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译文】
六月十七日,国和晋国的军队在鞌摆开了阵势。邴夏为顷公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晋国解张为卻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顷公说:“我暂且先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吃早饭。”军没有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卻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子上,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击鼓,并说:“我受伤了!”解张说:“从开始交战,我的手和胳膊就被箭射穿了,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因被血染成了深红色,哪里敢说受了伤?您还是忍住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只要遇到险阻,我一定要下去推车,您哪里知道这些?可是您却受伤了!”解张说:“我们的旗帜和战鼓是军队的耳目,军队进攻和后撤都听从旗鼓指挥。这辆战车只要一个人镇守,就可以成功,怎么能因为负了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去赴死;受伤不到死的地步,您要奋力而为啊!”解张左手把马绳全部握在一起,右手拿过鼓槌来击鼓。战马狂奔不已,晋军跟著主帅的车前进,军大败,晋军追击军,围著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读解】
这是、晋鞌之战中的一个主要场面,胜负只对当事人重要,对我们则没有什么关系。晋军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郑丘缓和解张,如果没有他俩,主帅卻克恐怕早就退兵了。
作为配角的郑立缓和解张并没有喧冥夺主的企图,他们与主帅同在一辆战车上,受的伤不比主帅轻,承担的担子不比主帅轻,而所想到的是作为军队主心骨的旗鼓不能没有,宁可一直战斗到死,因而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自己的军队以获胜而结束了战斗。
角色的交换看上去是偶然的,但人物内心境界的对比却是鲜明的:主帅胆怯了,显示了贪生怕死;助手著急了,表现出慷慨赴死的决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谁先打退堂鼓,也就是先挂出了不过一死免战牌。既然被绑上了同一战车,最坏的结果不过一死,说不定还会“勇斗则生”。
这个事例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见出人物的内心境界。无论一个人外表如何,身份地位如何,口头上如何说大话,毕竟这些都是外在的包装,骨子里是什么货色,要在关键时刻试一试才知道,正如是马是骡,要牵出来溜了之后才会明白一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古人所具有精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比我们要强的多。那时打仗大概还没有工资和奖金,没有勋章和桂冠,凭的是自觉性。他们在挺身而出的时候,显然没有想到过抚血金、烈士称号、家属子女待遇等等,真可是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只讲奉献,只讲忠于职守。
猜你喜欢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晏婴 附录四 佚文·王符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杜预 四书经疑贯通卷八·王充耘 松阳讲义卷六·陆陇其 卷二十八·余萧客 第八章 5·辜鸿铭 卷十·杨甲 六经正误卷五·毛居正 卷五十八·江永 仲冬纪第十一·吕不韦 哀公·哀公五年·左丘明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