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隐逸传

宋 【一】

○宋一

戚同文【杨悫  宋翼  张昉  滕知白】

陈抟

种放

万适【田诰  杨璞】

李渎

魏野

林逋

高怿【韩退】

徐复

何羣

戚同文 【杨悫  宋翼  张昉  滕知白】

陈抟

种放

万适 【田诰  杨璞】

李渎

魏野

邢惇

林逋

高怿 【韩退】

徐复

何羣

△戚同文 【杨悫  宋翼  张昉  滕知白】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邱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始闻邑人杨悫教授

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益勤励时晋未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

一遂以同文为名字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文即为葬三世直厚加礼待为筑室聚

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同文纯质尚信守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

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义为贵焉用此为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有不循孝悌者

同文必谕以善道颇有知人鉴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乐闻人善未尝言人短与宗翼张昉滕知白为友生平不至京师长子维任随州书记迎同

文就养卒于汉东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尝因使至郡一见相善多与酬唱徽之尝云陶隐居号贞白先生先生纯粹质直以道义自

富遂与其门人追号贞素先生二子维纶维累官职方郎中致仕纶自有传杨悫者虞城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宗翼者蔡州上蔡人父为虞城

主簿因家焉笃孝恭谨负米养母好学强记经籍一见即能默写书得欧阳虞柳楷法能属文隐而不仕家无斗粟怡怡如也未尝以贫窭干人

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同文谓翼曰子劳谦有古人风真吾友也以寿终其子度举进士至侍御史京西转运使张昉有史材至殿中少监

致仕子信自有传滕知白善为诗至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子涉为给事中高象先父凝佑刑部员外以强干称象先至光禄少卿郭成范最

有文终司封员外郎致仕王砺事母甚谨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至屯田郎中子涣渎渊冲泳涣子稷臣渎子尧臣并进士及第涣子梦臣进士出

△陈抟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

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水山为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厯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

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

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诏本州岛司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

赴任世宗令赍茶帛赐抟 【按朱子名臣言行录云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史本传不载】 尝乘白驴欲入汴闻太祖即位大笑坠驴曰天

下于是定矣太平兴国初应召赴阙 【按宋史本传作来朝不言被召考朱子名臣言行录云太宗召赴阙赐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

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则抟之赴阙实应召也东都事略亦称召至阙今据改又按太平兴国初本传作太平兴国中今

据名臣言行录改】 太宗待之甚厚太平兴国九年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九年十月改元雍熙太平兴国九年即雍熙元年也】

复至阙帝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修养之道可以教人

乎对曰抟不知吐纳养生之理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治今天子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与化致治之

秋勤行修练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闻帝益重之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数月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放还山端拱初忽谓弟

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称于七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如期而卒抟好读

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予着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

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种放

种放字明远河南洛阳人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

山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结草为庐仅蔽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吏修以养母母亦乐道薄

滋味放得辟谷术嗜酒自号云溪醉侯 【东都事略作云溪醉叟】 又号退士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乙祠录人颇称之

【按朱子名臣言行录云放闻陈抟之风往见之抟一日令洒埽庭除曰当有佳客至放作樵夫拜庭下抟挽而止之曰君岂樵者二十年后当

得显官重名放曰放以道义来官禄非所闻抟曰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又尝戒放曰子他日不假进取迹动天阙名驰寰海名

者古今美器造物者深忌之天地闲无完名子名将起必有物败可戒之宋史本传不载】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

其母恚曰尝劝汝勿聚徒讲学果为人知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

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宋湜钱若水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

赐钱帛及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孝行纯至可厉风俗简朴亡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

守京兆复条放操行请加旌贲召至阙对崇政殿命坐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

昭文馆御制五言诗宠之赐昭庆坊第一区自是屡得召对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将行又迁起居舍人命馆阁官宴饯于琼林苑

帝赐七言诗三章在席皆赋寻遣使就山抚问图其林泉居处以献优诏趣其入觐放以疾未平为请景德元年入朝二年擢为友谏议大夫表

乞嵩少养疾许之令河南府检校召对资政殿曲宴学士院表乞免都门置饯之礼屡遣中使劳问是冬复还朝三年以兄丧请告归终南复召

宴赐诗表求太宗御书及经史音疏悉给焉十月复至帝欲大用之遣内侍任文庆赍诏谕意放上表固辞帝曰放能守分恳让益可嘉也大中

祥符元年命判集贤院从封泰山拜给事中二年求归山宴饯于龙图阁命学士即席赋诗制序三年复召赴阙表乞赐告手诏优答作歌赐之

乃令京兆府每季遣幕职就山存问四年复入朝从祠汾阴拜工部侍郎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

放不答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至争讼门人族

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嗣宗屡遣人责放不法仍条上其事诏工部郎中施护推究会赦恩而止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

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假余百日续给其奉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

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规算粮具之直时议浸薄之尝曲宴令羣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帝尝语近臣曰放

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廷无知者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其目曰议道议德议刑议器议文武议制度议教化议赏罚议官司议军政议狱讼议征

赋议邪正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藳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酒数行而卒讣闻帝甚嗟悼亲制文遣内侍朱允中致祭赠

工部尚书录其侄世雍同学究出身

△万适 【田诰  杨璞】

万适字纵之陈州宛邱人六七岁即为诗及长喜学问精于道德经与高锡族子冕及韩伾交游不求仕进专以著述为务有狂简集雅书

志苑雍熙诗经籍擿科讨论淳化中伾任翰林学士因召对帝问曰卿早在嵩阳当时流辈颇有遗逸否伾以适及杨璞田诰为对帝悉召至阙

下诏书下而诰卒璞既至对于便殿不愿仕进帝赐以束帛与一子出身遣还故郡适最后至特授慎县主簿适素康强无疾诏下日已病犹勉

强赴谢举止山野人皆笑之后数日卒田诰者厯城人好著述聚徒数百人成进士至显达者接踵以故闻于朝宋惟翰许衮皆其弟子也诰着

作百余篇传于世杨璞字契玄郑州新郑人喜歌诗士大夫多传诵与毕士安尤善每乘牛往来郭店自称东野遗民既被召还作归耕赋以见

志真宗朝诸陵道出郑州遣使以茶帛赐之后以寿终

△李渎

李渎字长源河南洛阳人淳澹好古博览经史不求仕进家世多聚书画王佑典河中深加礼待自是多闻于时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

所居木石幽胜谈唐以来人物厯厯可听罕着文前后州将皆厚遇之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真宗祀汾阴孙冕陈尧叟荐

之命使召见辞足疾不起遣内侍劳问令长吏岁时存抚明年又遣使存问渎数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养疾舍此莫可从吾所好以尽余年

不亦乐乎天禧三年卒特赠秘书省著作佐郎赐其家帛米命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蠲其羡役

△魏野

魏野字仲先陕州陕县人嗜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凿士袤丈曰乐天洞前为草堂弹琴其中好事者多载酒肴从之游啸咏终日前

后郡守虽武臣旧相皆所礼遇或亲造诣赵昌言素僻傲特置宾次戒阍吏野至即报野为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着草堂集十卷大中祥符

初契丹使至尝言本国得其上帙愿求全部诏与之祀汾阴岁与李渎并被荐遣陕令王希招之野言麋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如奉

清燕望回过听许令愚守则畎亩之中永荷帝力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又遣使图其所居观之五年复遣内侍存问天禧三年无疾而卒特赠

秘书省著作郎赙其家米帛命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免其差徭 【按东都事略云野之子闲字云夫喜为诗不乐仕进仁宗嘉其清节赐号

清逸处士亦见朱子名臣言行录】

△邢惇

邢惇字君雅不知何许人家于雍邱与宋准赵昌言交游甚厚太平兴国初尝举进士不第慨然有隐遯意性介僻不妄交友耽玩经史精

于术数工绘画颇嗜酒或游市廛过客询以休咎者多不之语里中号邢夫子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幸亳回邑人列上其事王曾为考制度使以

名闻诏授许州助教惇让而不受干兴元年无疾而卒

△林逋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性恬澹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闲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

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夕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幕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

遗藁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澹峭特既就藁随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

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心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所传尚三百余篇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

此公辅器也及逋卒谘适罢三司使为州守为服缌与其门人葬之刻遗句内圹中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

△高怿 【韩退】

高怿字文悦荆南高季兴四世孙十三岁能属文通经史百家之书闻种放隐终南山乃筑室豹林谷从放受业放奇之不敢处以弟子行

与同时张荛许勃号南山三友会诏举沈沦草泽寇准荐之辞不起景佑中诏录国初侯王后怿推其弟忻得官范雍建京兆府学召怿讲授诸

生杜衍尝请赐处士号乃命为大理评事怿固辞仁宗嘉其守号安素处士诏州县岁时礼遇之给良田五百亩文彦博表其经术该通有高世

之行可以励风俗诏赐第一区嘉佑中就除光禄寺丞复固辞卒有韩退者稷山人亦师事种放母卒负土成坟徒跣终丧去隐嵩山吴遵路石

延年论其高节诏赐粟帛号安逸处士以寿终

△徐复

徐复字复之建州人初游京师举进士不中退而学易通流衍卦气法自筮知无禄遂无进取意游学淮浙闲数年益通阴阳天文地理遁

甲占射诸家之说偶听其乡人林鸿范说诗之所以用于乐者忽若有得因以声器求之遂悟大乐于七音十二律清浊次序及钟磬侈弇匏竹

高下制度皆洞达会胡瑗作钟磬大变古法复笑曰圣人寓器以声今不先求其声而更其器其可用乎果如其言范仲淹过润州见复问曰今

以衍卦占之边境无变异乎复占西方当用兵推其月日后无少差庆历初与布衣郭京俱召见帝问天时人事复对曰以京房易卦推之今年

所配年月日时当小过也刚失位而不中宜在强君德帝又问明年主伺卦复曰干卦用事命为大理评事固以疾辞乃赐号冲晦处士补其子

发试秘书省校书郎复性高洁而处士未尝自异后居杭州十数年卒郭京者少任侠不事家产好言兵范仲淹滕宗谅数荐之故与复同召焉

【按宋史此下有孔旼传今改入孔氏后裔传】

△何羣

何羣字通夫果州西充人嗜古学喜激扬论议虽业进士非其好也庆历中石介在太学四方诸生求学者数千人羣亦自蜀至方会讲介

曰生等知何羣乎羣日思为仁义而已不知饥寒之切己也众皆注仰之介因馆羣于其家使弟子推为学长羣愈自克厉著书数十篇与人言

未尝下意曲从同舍目羣为白衣御史羣尝上书言三代取士皆举于乡里而先行义后世专以文辞就文辞中害道者莫甚于赋请罢去介赞

美其说会谏官御史亦言以赋取士无益治道下两制议皆以为进士科始隋厯唐数百年将相多出此不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巳久不可废

也羣闻其说不可乃取平生所为赋八百余篇焚之讲官视羣赋既多且工以为不情摈出太学羣径归遂不复举进士嘉佑中龙图阁直学士

何剡表其行义赐号安逸处士羣卒后赵抃守益州奏羣遗藁有益时政愿诏果州录上之寝不下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七 历三·欧阳修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宋濂
  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妇尽忠·蔡东藩
  卷八两朝椒难纪略·刘若愚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八·苏天爵
  元史续编卷五·胡粹中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第四○八清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一·佚名
  卷二十·傅恒
  读例存疑卷二十·薛允升
  周敷传·姚思廉
  魏纪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司马光
  恰克图界约·佚名
  第二十四章 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攻击战·李宗仁
  卷四十九祀典二·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三·彭定求

        卷193_1 【咏玉】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卷193_2 【咏露珠】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卷193_3 【咏水精】韦应物   映物随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六·柯劭忞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领路四十二、府七,属府三,属州五十六,属县五十三。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治中兴路。至元二十七年,置云南行御史台。二十九年,徙行御史台于西川,设云南道肃

  • 补遗序·沈德符

    先高祖孝廉公。撰万历野获编二十卷。又续编十二卷。精核该博。凡朝常国典。山川人物。钜细毕举。惜未梓。至崇祯末。长溪为萑苻之薮。流离播迁。累世琬琰。具已澌灭。是编所存。仅十之四五。振自束发受书以来。抚卷寻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丙辰 万寿圣节免朝贺遣阳武侯薛濂武定侯郭应麒怀宁侯孙承荫抚宁侯朱国弼丰城侯李承祚丰润伯曹以忠广宁伯刘嗣爵祭 长陵等陵都指挥使李承恩祭 景皇帝陵内官祭 端肃皇贵妃等陵○御史郑宗周<锍-釒>陈时政一曰充仁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二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行查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二二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行查缴应毁书籍折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九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行查出应毁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节次钦奉谕旨,凡有诞妄不经书籍,饬令查缴净尽。经臣遴委明干丞倅,并派委诚妥晓事之敎职等,前往各处

  • 三十九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戊辰,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大司諫黃暹啓曰:「伏見,委官箚中:『人言,推究非宜云,是以臣等論啓,爲非宜也。』委官箚子批答有『推詰不嚴』之敎。臣旣參鞫,則不免有失,而頃日引避,慮煩不及,昨日同僚偕避

  • 饬令第五十三·韩非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物多末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粟

  • 东溪日谈録卷十三·周琦

    史系谈上唐尧尧之徳详于尧之典尧之治亦详于尧之典故尧之典尧之史也孔子赞尧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去尧之世如此之逺赞尧之徳如此之详其必有所据也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

  • 卷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七明 黄道周 撰九十两月以文宗至欲停防义唐伟伦云诸生虽就试不过数日暇期甚多张敬夫当军旅簿书之际不废讲章蔡季通于患难奔窜之余屡质疑义今方清平捉笔如茶饭之有宾客

  •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甲三 结成分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佛而退,辞还所止。此明说本经之成效,即得益也;结成其效,为当机之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此处发菩提心,乃真发菩提心,即为初住菩萨;前十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卷一上堂小參晚參卷二上堂小参晚参卷三上堂小参晚参卷四上堂小参晚参卷五問答機緣勘辨機緣廣錄卷六頌古諸贊分燈卷七法語佛事卷八書問行實卷九偈上卷十偈下

  • 卷之十七·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嗣法门人幻敏重编书问复武隆沈医官阅门下来问乃医书所载养生之说非禅亦非玄矣即就玄而论玄之一字众妙之门玄之一字众祸之门何也如云玄关一窍少人知那里是

  • 新民公案·吴还初

    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全称《新刻郭青螺六者听讼录新民公案》。4卷。书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吴迁序。日本樱町天皇延享元年(1744)据建州杨百明刊本抄录,抄录者不祥。著者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广东潮州剌史、

  • 尝试集·胡适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

  • 养生秘录·佚名

    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分 《玉溪子丹房语录》、《玉虚子宜春心诀》、《中黄内旨》、《大道歌》、《金丹问答》及《青霞翁丹经直指》等六篇。内容乃辑录南宋到元代有关道家金丹炼性与养生的文稿,属于道经内丹修炼

  • 中庸指归·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新喻(今江西新喻)人。咸淳进士,官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闲居三十年而终。宋代《中庸》之学传自程颐。程颐卒后,弟子各述师说,分门别户。游酢、杨时之说为朱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