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在我十五岁的下半年,家里又迁居了,这回是从文衙弄迁居到曹家巷,仍在阊门内的一隅。我们迁居的地址,是在曹家巷的东口,三条桥的堍。所谓三条桥者,是曲尺式的接连三条桥,一条下面有河,可通船只,两条都在平地。苏州城厢内外不知有多少桥,数也数不清。本来人称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多了水,就多了桥咧。往往平地也有桥者,一定是这个地方是河浜,后来渐次填平了,而桥的旧址与其名称,却依然存在:

  我们所租住的房子,却也是一家故旧的大宅。房主人李姓,他们是大族,现在是子孙式微,便把这座大宅子分析,于是你占内厅,我占花厅,好似一个国家,成为割据局面,为了自己靠了那些祖传的房屋,以之出租,可以不劳而获,于经济上有所进益,于是各将分得的一部份房屋,纷纷出租。因此我们所住居的这座大宅子,同居的人家,总共有二十余家,比了以前,在桃花坞姚宅所住的房子,更见复杂。

  我们所住的是东首一个楼厅,这个楼厅,他们也称之为花厅,实在庭前只有一堆乱石砌的假山,几丛杂蒔的花木而已。房东告诉我:“这里文徵明也住过。”还指给我看,这个厅上,有一块匾额,写着“蘅芜小筑”,也是文衡山的手笔,我笑说:“我们刚从文衙弄迁居来,此间又说文徵明住过,何与文氏缘若此耶?”其实考诸里乘,文待诏从未住过,大约有此一块匾额所题的字,便附会上去,似乎是有光门楣了。

  我的房东李先生,年已六十余,老夫妇两人,膝下仅有一女,年可十八九,并无儿子,我们租住他们的房子,只是楼下一间,楼上三间,厨房公用,自我出生以来,从花桥巷,而刘家浜,而桃花坞,而文衙弄,而曹家巷,至此凡五迁了。但每迁必住居楼房,因为祖母喜欢楼房,为的是楼房高爽,平屋则未免潮湿阴暗,尤其对于江南那些故宅老房子为甚。

  在这房子里,最使我怆痛的,便是我的父亲,在这屋子里逝世了。其它还有两件事,一是我的胞姊,在这屋子里出嫁;一是我在这屋子里进了学,成为一个穷秀才。还有附带的是我在这屋子里生了两场病。

  我的身体素来很弱,年幼时就有了胃病,不能多吃,多吃了胃里便要胀痛,这个病一直到了壮年,在北方住了几年,却好起来了。在十岁以前,我每次吃饭,只吃一小碗。苏州人家,前从还不吃白米,只吃一种黄米,更容易消化。我又不喜欢吃肉(此言猪肉),偶吃一点,非极精不可。最爱吃的是虾与蛋,但蛋又不能溏黄的,假使清晨吃两个“水铺鸡蛋”(此北京称为卧果儿),胃里就要一天不舒服。此外面条也不能吃,看人家吃大肉面,爆鱼面,以及各种各样的面,深讶人家怎么有这样的好胃口,不过到了后来,我就什么都可以吃了。

  因此我是消瘦的,不是壮健的,亲戚中有人说:因我的祖母和母亲太锺爱之故,吃东西非常谨慎,不敢给我多吃,以致惯成如此。也有人说,是母体所关,我母亲是多病的、瘦弱的,所以先天不足。其实都无关,一个儿童,总有他的特性,不过我到十四五岁,就没有什么大病,偶或受点感冒,伤风咳嗽,过一两天就好了。就说是胃病吧,不吃夜饭,安睡一夜,到明天也会好了的。所奇者,我的胃病却与天气有关,风日晴和的时候还好,假使在凄风阴雨的天气,我便要戒严了。砚农表叔是懂得医道的,他传来一方,用“小青皮”(中药名,即橘之未成熟者)磨汁冲服,就可愈了,试之果验。

  但在十六岁的初春,这一场病却不小,先是出痧子(这个病,别的地方称为出疹子,苏州人却称为痧子),后来腮下却生了一个痈。本来这个痧疹,每人都要出一回的,尤其在儿童时代。但这个病是有免疫性的,出过了一回,便无妨碍,没有出过的,便容易传染。我在年幼时,每遇家中人或邻居有出痧子的,祖母或是母亲,带了我,避居到舅祖家或是外祖家去,所以直到现在十六岁,还不曾传染过。可是到底不能避免,此刻却传染来了。

  起初不曾知道,后来方知住在我们后进的李家,有一位十三岁的女孩子,先我在出痧子,我这次的病,来势很凶,家中人急得不得了。至此,方知论语上孔老夫子所说的“父母惟其疾之忧”的这句话的真切。那时父亲失业,家中已贫困不堪,然而他们典质所有,为我疗病。这一年在苏州,儿童们因痧疹而死亡者很不少,他们心中更焦急,幸而痧子愈了,在腮下近颚处,生下一个痈,肿痛非常,有人说:这叫做“穿腮痈”,说不定把右腮溃烂到洞穿了。实在是痧毒未清,须要开刀,天天到外科医生吴召棠那里去医治,这一病,足足病了近三个月。

  病愈了,也没有到朱先生处上课,一病以后,学业也就荒疏了。但是在家里,也很感到寂寞,不比在朱老师处,他们家里人多,而且还有同学。家里和我同伴的仅有姊姊一人,但她正习女红,帮母亲理家事,她已订婚许氏,不久也就要出嫁了。同居的这位李小姐,她是婉妙而活泼的,长日间,惟有伴母亲刺绣。我无聊之极,常到她们那里去聊天,在她们饭罢绣余,有时讲讲故事,有时弄弄骨牌,倒成了一个伴侣。那时她已十九岁,早已订婚了,我仅十六岁,她常呼我为弟,我在这时候,对于异性,不免渐萌爱意。

  就在同个宅子里,我们的隔邻,开了一家纱缎庄,庄名叫做恒兴。这些纱缎庄,在苏州城内是很多的,大概有百余家,因为苏州是丝织物出产区呀,纱与缎是两种织物,行销于本地、全国以及国外。(有一种织成的纱,都销行于朝鲜,因为当时朝鲜的官僚贵族,都以白色纱服为外帔,恒兴庄所织之纱,都外销于此)这种纱缎庄,只做批发,不销门市,大小随资本而异,亦有数家,在苏州是老牌子,海内著名,但像我们邻家的恒兴庄,只不过此业的中型者而已。

  旧日的苏州对于职业问题。有几句口号:“一读书、二学医、三去种田、四织机。”关于种田与织机,是属于农工的,但属于住居城内的大户人家,却变为“收租”与开“丝帐房”。(丝帐房即是营丝织物机构之统称)所以织机亦是苏州最正当的一业。那时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织绸厂,而所有织绸的机器。都是木机,都属于私人所有的。这些私家个人的机器,而他们有技术可以织成纱、绸、缎各种丝织物的人家,苏人称之为“机户”。这些机户,在苏州城厢内外,共有一千数百家。

  实在,纱缎庄是资本家,而机户则是劳动者。更说明一点,纱缎庄是商,而机户是工。一切材料,都由纱缎庄预备好了,然后发给机户去织,机户则限定日期,织成纱缎,交还纱缎庄,才由纱缎庄销行到各行庄去。有的是各庄预备了的存货,推销各埠;有的是各处客帮订下来的定货,规定了颜色、花样的。这个行业,从前在苏州可不小呀!

  那些织机的机工,都住在东乡一带,像蠡市,蠡口等乡镇也很多,近的也在齐门、娄门内外。所以那些纱缎庄,也都开设在东城,像曹家巷我们邻居的一家,已在城里偏西的了。织机的虽是男女都有,但还是男人占多数,因为那是要从小就学习的,织出来的绸缎,灿烂闪亮,五色纷披,谁知道都是出于那班面目黧黑的乡下人之手呢?

  这家纱缎庄,因为是邻居,我常去游玩,结交了两个小朋友。他们都在十七八岁,是个练习生之类。一位姓石,还是苏州从前一位状元石韫玉的后代。他曾经送过我石殿撰亲笔书写的试帖诗两本,那是白摺子式的小楷,可惜我已经遗失了。他的家里我也去过,住在清嘉坊,踏进大门,茶厅上还有“状元及第”三字的一块匾,虽然红底金字,已经黯然无光了。还有一位张润生,是个徽州人,家里开了一爿漆店(按:苏州徽帮极多,除了典当朝奉以外,有各种商业,都属于徽,漆业其一也),他长我两岁,识字有限,而为人干练,但常向我执卷问字。这位朋友,相隔了三十年,不通音问,忽有一天,探寻到我家来(时我已住居上海),他说:他的儿子结婚了,请我去吃喜酒。询其行藏,却在上海某一钜商家里,当一旧式的西席老夫子,奇哉!

猜你喜欢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李焘
  卷六·陆以湉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谋财害命之黑幕·李定夷
  二百四十五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等售参银两拨交内库摺·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目录·佚名
  七五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查对《戒庵漫笔》并改正黏签进呈片·佚名
  史纠卷三·朱明镐
  曾祖考甲寅公家传·林献堂
  卷八·张廷玉
  读例存疑卷十七·薛允升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赵彦昭传·刘昫
  卷之一百八  後鑒錄中(明)謝蕡 撰·邓士龙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出 仙圆·孟称舜

    【糖多令】〔生、旦仙妆上〕花落水空流,天台古渡头。忆真情,生死相投,镜约钗盟今始就,携手向碧云游。〔生〕雨丝晴片两情牵,〔旦〕结得韦家隔世缘。〔生〕几点梨花坟上土,〔旦〕半开半落已经年。〔生〕姐姐,我和你自花前相见

  • 第二十九出 逮社·孔尚任

    ◎乙酉三月〖凤凰阁〗(丑扮书客蔡益所上)堂名二酉,万卷牙签求售。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在下金陵三山街书客蔡益所的便是。天下书籍之富,无过俺金陵;这金陵书铺之多,无过俺三山街;这三山街书

  • 帝纪第三 太宗纪·魏收

    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长子也,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太祖晚有子,闻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天兴六年,封齐王,拜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敘·高廷瑶

    今之稱愛民者曰好官好官何盡心焉而己何謂盡心視民之困苦冤抑如身受為之甦其困乎其冤使民各得其所而已雖然疇不願做好官而盡心恆難者利誘之而心移威脅之而心懾於是心有所顧惜而不能盡者多矣故欲做好官必自盡心始欲盡心

  • ●绎史摭遗卷十三·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文学、儒行列传傅山应撝谦林时对黄宗羲顾炎武李容黄宗炎(弟宗会)于戏!当其残山剩水之局,不有志节之士以品行励人心、以文章维世道,则一线之源几于沦矣。夫啬庐、潜斋暨二曲者,皆诸生耳;其孤介绝俗,惟知以斯

  • 四二○ 闽浙总督钟音奏遵旨查办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四二○ 闽浙总督钟音奏遵旨查办应留应还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臣钟音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一日,臣于闱中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据巴延三奏晋省所进书籍云

  • 卷五十六·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六乾隆二十三年五月癸丑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等疏奏攻围库车城情形雅尔哈善等奏言臣等于五月初六日至库车之东雅哈托和鼐见有回众迁移踪迹次日

  • 张齐贤传·脱脱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乱,迁家到洛阳。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布衣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分别是:下并汾;富民

  • 论语稽求篇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禘自既灌而往节】禘祭有三一是大禘大传防服小记所云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国语与祭法则皆云周人禘喾而郊稷是也一是吉禘春秋闵二年吉禘于庄公杜预何休辈皆以为合羣庙祧庙之主

  • 经礼补逸卷二·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吉礼祠礼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司尊彞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彞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笾人凡祭祀共其笾荐脩之实牧人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诗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愚案春祠夏禴秋尝冬烝此周制

  • 五经稽疑卷二·朱睦㮮

    明 朱睦㮮 撰尚书放勲非尧号程正叔曰放勲非尧号葢史称尧之道也谓三皇而上以神道设教不言而化至尧方见于事功也后人以放勲为尧号故记孟子者遂以尧为放勲也若以尧为放勲则皋陶曰允廸禹曰文命下言敷于四海有甚义防初读

  • 修权第十四·商鞅

    题记:修权即修整权力,也就是该如何使用权力。商鞅指出国家治理好的三个因素,那就是法度、信用、权力。权力由君主独撑,法度、信用是君主臣下共同建立并遵守,这三者不可偏废。同时商鞅提出了&ldquo;任法去私&rdquo;,反对以权

  • 卷五百三十·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三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如化如寻香城五取蕴中。圆满静虑波罗蜜多。具寿善现白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广说

  • 佛法是否哲学·太虚

    ──十四年初春在武院讲──佛法是哲学抑非哲学?在通常人之心目中似无研究之必要。无如乐道探玄之士,从幽渺之心曲中放其智慧之光焰,必欲照澈宇宙之谜以为快,于是佛法是否哲学遂成问题。又若佛法,大家公认其为哲学,则不生问

  • 卷第十(诸天卷上)·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诸天卷上)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弥勒菩萨。曼殊室利菩萨。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