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

○第一章 奕詝 得师傅之助

力旻宁之在位也,于诸子中酷爱第六子奕讠斤,谓其类己,欲以神器付之。于金匮缄名时,几书奕讠斤名者数矣。以奕詝尚无失德,齿且居长,故逡巡未决。时滨州杜受田适为奕詝师傅,微知其意之所在,欲拥奕詝以成非常之勋。一日,旻宁命诸子校猎南苑,奕詝循例至上书房请假。会受田独坐斋中,问将何往,以奉命校猎对。受田乃耳语曰:“阿哥至围场,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约束从人,勿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字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之长,与诸弟竞争也。如是必能契合上意。”奕詝至场所,竟弗驰逐。复命时,奕讠斤所献最多,奕詝无所献。旻宁询之,具如受田所教以对。旻宁大喜曰:“是真有人君之度矣。”立储之议遂决。后数岁,旻宁疾殁,奕讠斤御极,即晋杜受田为协办大学士。迨受田卒,亲临醊奠,追赠太师,盖以酬推戴之功也。而奕詝之所以得袭帝位之原因,亦于此可见云。

○第二章 宠幸那拉氏之始

那拉氏者,惠徵之女也。惠徵尝为徽宁池太广道。其女生长南中,少而慧黠,睘艳无匹侪。雅善南方诸小曲,凡江浙盛行诸周,皆琅琅上口,曲尽其妙。于咸丰初年被选入圆明园,充宫女。是时英法同盟军未至,园尚全盛,各处皆以宫女内监司之。那拉氏乃编入桐阴深处。已而洪、杨之势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闻有歌南调者,心异之。越日复往,近桐阴深处,歌声又作。因问随行内监以歌者何人,内监以兰儿对。兰儿者,那拉氏之小字也。宫中尝以此名呼之。奕詝乃步入桐阴深处,盘坐炕上曰:“召那拉氏入。”略诘数语,即命就廊栏坐,令仍奏前歌。良久,奕詝唤茶。时侍从均散避他舍,那拉氏乃以茶进。此即得幸之始也。或曰,奕詝得屡听歌声,及内监所对之言,均那拉氏贿赂所使。盖宫殿深邃,非有内侍牵引,必不能至。故那拉氏不吝金钱,卒以达其目的云。

○第三章 奕詝饮鹿血

奕詝御宇时,以耽于声色,体多疾,面常黄,时问医者以疗疾法。医者谓鹿血可饮,盖藉以补阳分之虚也。奕詝然之日命取血以进。

迨咸丰十七年七月,英法两国联军率战舰犯大沽,陷东西炮台,入天津,逼通州,焚圆明园,烽火连天,不遑宁处。及徇协办大学士肃顺等之请,避至热河。

濒行,奕詝命率鹿以行。有阻之者曰:“外兵已逼京师,方避寇之不暇,何必率是以为累。他日事平,再饮鹿血未晚也。”自是鹿不行。

既至热河,行宫本湫隘,内外防禁不严,肃慎辈导奕詝出游,益溺于声色中。十一年七月,咯疾大作,令取鹿血以供。

○第四章 垂帘听政之始

方奕詝之宠幸那拉氏也,暇辄至其寝室,旋即有娠。咸丰六年三月,诞生一子,名之曰载淳。是时奕詝心喜甚,故有“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万斯人”之咏。已而那拉氏渐放纵奕詝因不喜其为人,每与肃顺言欲废之,而卒未忍。迨至热河疾笃,始密书遗诏,付东宫钮祜禄氏曰:“西宫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并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观此遗诏,可知当时并无令两宫垂帘之意也。

洎乎奕詝既殂,载淳继立,虽以两后并崇,而仍微有区别。钮祜禄氏称母后皇太后,那拉氏则称圣母皇太后,盖援明万历朝故事也。然那拉氏因是之故,心滋不悦。会肃顺辈在热河矫遗诏,握重权,宫中方侧目,而彼曹犹骄蹇恣肆。由是御史董元醇疏言:“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并派亲王一二人辅政,以系人心。”肃顺辈方欲阻之,而宫中已与奕讠斤密筹还京后,即诛肃顺辈之策矣。

策既定,限期启行。抵京师,急捕肃顺于中途,械至京师斩之,其党亦解职禁锢。同治元年,上两宫徽号。且定嗣后诏书奏牍,皆以慈安、慈禧并称,不复有母后、圣母之分别。而垂帘听政之制,亦由此始。

○第五章 安得海之伏法

同治一朝,钮祜禄氏颇能主持政务。那拉氏虽中怀叵测,尚未敢公然纳贿鬻权。又其时,文祥、沈桂芬、李棠阶先后当国,众贤道长亦时时能面折廷争,那拉氏益不能遂其所志。然中冓之言,则已不克尽掩天下耳目矣。

安得海者,直隶之南皮人也。自宫入内为阉宦,以擅吕不韦舍人嫪毐术,时那拉氏年未逾三十,得之颇欢,安得海藉是以干国柄。先谮奕讠斤短,以去其议政权,继又笼络朝士,使奔走其门,势焰骎骎,遂与明季之魏忠贤埒。

是时载淳年逾十龄,知二人所为,心耻之。尝因事斥安得海,旋为那拉氏所责罚,因是载淳恨之益甚。于宫中,时以小刀断泥人首,内监请其故。则曰:“杀小安子。”于是内监中知安得海之首领将不保矣。至同治八年七月,而安得海果有在山东正法事。

先是,山东巡抚丁葆桢陛见,载淳见其遇事敢为,密商于钮祜禄氏,令葆桢俟机诛安得海,葆桢慨诺去。至是,那拉氏命安得海,往南方织办龙衣。载淳闻悉,阳赞成之,密诏丁葆桢预为备。及得海出都,过德州,知州赵新即禀报葆桢。葆桢饬东昌府程绳武追之。绳武躬笠屩,驰骑烈日中,蹑其后三日,不敢动。乃复檄总兵王止起,率兵追之。及泰安,执安得海,解至济南。得海犹大言曰:“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速死耳。”葆桢乃具疏闻。那拉氏聆而惶骇,莫知所为。钮祜禄氏乃召军机及内务府大臣议之。皆言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死无赦,当就地正法。然其谕犹留中两日未下也。奕譞复诤之,始宣布,而得海遂伏诛。

得海伏诛后,裸尸暴市,以释人疑。然欲益弥彰,世皆知此中别有暧昧事矣。或曰闻山东人言,肆市之尸,乃得海随身小珰,与得海同伏法者,非其真身也。然则其故益可思矣。

○第六章 载淳立后之暗潮

载淳之将立后也,于同治十一年,召满蒙诸大臣女入宫备选。那拉氏独喜侍郎凤委女,欲以中宫处之。凤女虽艳绝侪辈,然举止殊轻佻,钮祜禄氏及载淳皆不之喜,侍郎崇绮女,年稍雅于凤女,貌亦较逊,而雍容端雅,望而知为有德量者,钮祜禄氏深喜之。密询载淳,于二人中意安属,亦以崇女对,册立中宫之议遂定,即世所称孝哲毅皇后也,凤秀女乃封为慧妃。

载淳成婚后,见阿鲁特氏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始终敬礼之。宫中无事,尝举唐诗问阿鲁特氏,则背诵如流,心益喜,故伉俪綦笃,而燕居时,曾无亵容狎语。那拉氏以其子之敬礼阿鲁特氏也,益忿怒。每值阿鲁特氏入见,从未尝假以辞色。浸而母子间亦乖违矣。后乃谓载淳曰:“慧妃贤明,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礼节。皇帝毋辄至宫中,致妨政务。”且阴使内监时时监视之。载淳大不怿,于是终岁独宿乾清宫。

○第七章 载淳微行之屡见

载淳独宿乾清宫时,忄宅憏无聊。内侍有导为微行事者,载淳遂欣然从之。今略举其微行事。

载淳尝微服由后宰门出游。湖南举人某居会馆,与曾国藩寓斋相对。一日,在床摊饭,见有少年入,就案翻视其文,以笔涂抹殆遍,匆匆即去。怪而询诸仆,仆曰:“此曾大人之客也。曾大人出外未回,故信步至老爷处耳。”国藩归,举人白其状。国藩大惊曰:“此今上也。”举人骇甚,竟不敢入春闱,即日束装归。

载淳又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掌柜者见非通用物,辞不受,乃嘱店伙随往取银。至午门内,店伙不敢入,弃纸仓皇遁。翌日,遣小内监如数偿之。载淳出游,偶避雨僧寮,遇一人,穷愁殊甚。询其所执何业,乃某姓家厮养卒也。为主人所逐,故托钵香积厨,以图果腹。又问如尔辈以何处出息最优,则以粤海关对。载淳遽假纸笔作一函,嘱交步军统领衙门,代为位置。时某亲贵执大金吾,得函,即予金治装,赴粤海关承役,其人遂以起家焉。

载淳往往步出内城,作狭邪游,每自称江西拔贡陈某。尝与毛昶熙相遇于某酒肆中,微笑点首。昶熙色变,趋出,急告步军统领某,以勇士十余,密随左右。数日后,载淳见昶熙,犹责其多事。嗣以痘疾,竟至不起。人疑其为花柳病者以此。

○第八章 载淳垂殁之状

清宫禁故事,天子欲行幸诸妃嫔宫,先时由皇后传谕某妃嫔,饬令伺候,然后大驾始前往。谕必钤皇后玺。若未传谕,或有谕而未钤玺,大驾虽至,诸妃嫔得拒弗纳。此盖沿明代旧制。明宗宗自杨金英谋逆后,始为此制,以防不测耳。

载淳之寝疾也,疾稍愈矣,一日忽欲往凤秀女宫中,以语阿鲁特氏。阿鲁特氏不可,载淳固求之,至长跪不起。阿鲁特氏不得已,乃钤玺传谕,载淳始欣然往。次晨,遽变证,召御医入视疾,已不可为矣。阿鲁特氏颇自悔。

或曰,载淳疾大渐时,命单召军机大臣侍郎李鸿藻入见寝宫。鸿藻既至,载淳即命启帘召之人。时阿鲁特氏方问疾在侧,欲引避。载淳止之曰:“毋须。师傅,先帝老臣,汝乃门生媳妇尔。吾方有要言,何必引避耶?”鸿藻入,见阿鲁特氏在侧,急免冠伏地。载淳曰:“师傅快起,此时岂讲礼节时耶?”因执鸿藻手曰:“朕疾不起矣。”鸿藻失声哭,阿鲁特氏亦哭。载淳又止曰:“此非哭时。”因顾阿鲁特氏曰:“朕倘不讳,必立嗣子,汝果属意何人,可速言之。”阿鲁特氏对曰:“国赖长君,我实不愿居太后之虚名,拥委裘之幼子,而诒宗社以实祸。”载淳筦尔曰:“汝知此礼,吾无忧矣。”乃与鸿藻谋,以贝勒载澍入承大统,且口授遗诏,令鸿藻于榻侧书之,凡千余言,所以防那拉氏者至密。书诏成,载淳阅之,犹谓鸿藻曰:“甚妥善。师傅且休息,明日或犹得一见也。”鸿藻既出宫,战栗无人色,即驰至那拉氏宫,请急对。那拉氏召之入。既见,即出袖中草诏以进。那拉氏阅毕,怒不可遏,立碎其纸,掷于地,叱鸿藻出,旋命尽断医药饮膳,不许入乾清宫。移时,载淳死,耗闻于外矣。载澍后来得祸之由,此亦一大原因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脱脱
  卷一百五十五·志第一百八·选举一等·脱脱
  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三·仪卫下·脱脱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柯劭忞
  ●保德州志 附录·王克昌
  卷六十·宋·蒋一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五七二 湖南巡抚李湖奏查出《国朝诗的》等违碍书籍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一九五 拾遗己·周作人
  崔伯谦传·李延寿
  耽罗传·宋濂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726_1 【和三乡诗(会昌时有女子题诗三乡驿和者十人)】陆贞洞   惆怅残花怨暮春,孤鸾舞镜倍伤神。   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卷726_2 【和三乡诗】刘谷   兰蕙芬香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 卷五百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三裵夷直裵夷直字礼卿河东人擢进士第文宗时历右拾遗礼部员外郎进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刺杭州斥驩州司户参军宣宗初复拜江华等州刺史终散骑常侍诗一卷献岁【一作

  •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光宗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

  •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赵尔巽

      ◎兵三   △防军陆军   防军初皆召募,于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于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道光年洋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八月癸巳朔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称本年四月十九日有台山游兵船一只送回董伯起随为官兵阻于黄岐海道副使韩仲雍驰至小埕召倭目明石道友通事高子羙等译审之其长岐一岛彼名为肥前州岛酋村山等安我呼为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五月乙酉朔天津巡抚万世德题称钦奉玺书职掌海务而海堧延亘绵长将领星罗棋布一人之耳目有限难以编历周知乃兵备之官节制不行众心涣散合将海盖天津武德青州四处兵备道各加监军职衔假以事权听其节制平时训练

  • 海外异传·佚名

    读海外异传盛世无由试错盘,远怀利器去求餐。峨冠重见同舟客,青后当年裤下韩。螫毒横流蠢尔蛮,片帆敌忾入台湾。一身是胆胸吞贼,虎穴从容获子还。物光惨淡北风膻,胡骑如云压海堧。大厦倾来孤木在,南疆支得卅余年。妖氛旦夕暗

  • 十国春秋卷一百十·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十国世系表夏书言惇叙九族大雅称夲支百世诚以子姓蕃衍笃亲亲而别昭穆也十国谱牒多散亡廼子孙昆弟名号时时见于它书故秩然不紊焉稍次其原流行軰作十国世系表

  • 吴悌传·张廷玉

    吴悌,字忠诚,金奚谷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乐安知县,后调宣城知县,召入朝任御史。十六年,应天府进呈录取学生试卷,考官评语失书名,学生策问答卷多讥讽朝政。世宗大怒,逮考官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诏令下狱,贬官,知府孙懋

  • 107.邓艾偷渡剑阁·林汉达

    司马昭害死了魏帝曹髦,认为内部已经稳定,决心大举进攻蜀汉。那时候,接替诸葛亮的大臣蒋琬、费袆都已死去,蜀汉担任大将军的是姜维。姜维有心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几乎每年都出兵攻打魏国,但是蜀汉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弱,姜维不

  • 七、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虽中国的无学理根据的医药学,可贡献给世界,予以丰富的研究与发明之

  • 卷一·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一明 杨于庭 撰隐公春王正月上胡氏曰周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建子非春乃以夏时冠周月者此所谓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之验也余曰非也藉令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春则胡氏之说非也若但以

  • 卷第七·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三   叙列代王臣滞惑解下。   梁荀济齐章仇子陀周卫元嵩宋刘慧琳齐顾欢魏邢子才凉高道让齐李公绪隋卢思道唐傅奕十五荀济。颖川人。后居江左。博涉众书志调矫俗。初与梁武布衣相知。及帝登位。

  • 叙 睍 言·太虚

    东阜先生,十余年之文学道义交也。吾顷者归自欧、美,萧然偃息湖畔。一日、与先生邂逅云林,偕游者促之,未遑剧谈。越数日,吾欲之甬,过先生塔山精舍,清话移晷。读其所为之词之诗,气弥沉而锋益敛,知先生之感概深矣!己而出其睍言曰“

  • 风月梦·邗上蒙人

    《风月梦》, 清邗上蒙人著,三十二回。主要版本有,光绪九年(1883年)上海申报馆排印本, 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自序;光绪十年上海江左书林校刻本;光绪十二年聚盛堂刊本,有插图五幅。坊间常见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中

  • 麴头陀济颠全传·王梦吉

    清代长篇白话神魔小说,又名《麴头陀济公全传》,三十六则。康熙刊本,有图十二幅,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字。题“西湖香婴居士重编”, “鸳水紫髯道人详阅”, “西墅道人参定”。首康熙七年(1668)香婴居士自序。按香婴居士即王梦

  • 阴持入经·佚名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

  • 三论玄义·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乃三论宗最简明之纲要书,亦为了解龙树中观思想之入门书。本书分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