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质疑卷一

明 杨于庭 撰

隐公

春王正月上

胡氏曰周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建子非春乃以夏时冠周月者此所谓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之验也余曰非也藉令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春则胡氏之说非也若但以子丑之月为岁首而仍以寅为春则胡氏之说亦非也何言乎以子丑之月为春而胡氏之说非也史伯璿曰行夏之时时者兼春夏秋冬而言之者也既有所谓夏之时则必有所谓商之时周之时矣夏之时以建寅之月为春则周之时必以建子之月为春矣若周之时春亦建寅无异于夏则又何必曰行夏之时哉余按果如此说则是周人建子即以子为春而所谓春王正月者乃孔子从周而不变而杜预所谓所用之历即周正者此也安在其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之验乎故曰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春则胡氏之说非也何言乎以寅为春而胡氏之说亦非也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蔡沈曰商建丑故以十二月为正三代虽正朔不同然至于纪月之数皆以寅为首非独蔡沈有是论也胡氏亦曰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易也后乎周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则知时不易也建子非春明矣愚按果如此言是周人虽以子为岁首而至于春夏秋冬则未尝不以寅为序初非以冬为春春为夏夏为秋秋为冬也至仲尼作春秋乃冠夏时于周月之上而以冬为春是本欲行夏之时而反紊乱天地四时之序大不若建子建丑而仍以寅为春者之为妥矣故曰以寅为春而胡氏之说亦非也然余尝考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曰冬至也隐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桓十有四年春正月成元年二月无氷桓八年冬十月雨雪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皆以为灾而特书之则信乎以十一月为正月矣总之以冬为春者乃鲁史从周而圣人因之而不变正所谓今用之吾从周者也至于告顔子以行夏之时则又斟酌百王所谓某有志焉而未之逮者与此正不相妨也以为冠夏时于周月之上则凿矣

春王正月中

或问于余曰夏时冠周正此非独胡氏之言而程子之言也程子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以立义耳余应之曰理有不可从者尚书序汉儒以为孔子所作今犹议之况程子乎夫春王正月此夏正之十一月也以十一月为正月而遂以为春此周正也鲁人世遵之者也非本无此事而孔子创为之者也何以明其然也礼记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其祖夫日至者冬至也七月日至者夏至也鲁本以季夏六月禘至孟献子改为七月故又曰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则是鲁人明以建巳之月为季夏矣既以建巳之月为季夏则建子非春而何故曰以冬为春此周正也鲁人世遵之非孔子创为之者也十一月可以为春乎曰何不可也春之为言蠢也万物蠢蠢然动也一阳初生管灰吹动即以为春何不可也总之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故三代迭用之然非自三代始也甘誓曰怠弃三正则自唐虞以前固有建子建丑者矣特以历起于子丑终不如建寅者为尽善故孔子独取夏时焉而非谓建子丑为不可也惟秦以建亥为岁首则不过区区厌胜之术而其去三正之义远矣或曰与其托之空言不若见之行事则以夏时冠周正不亦可乎余应之曰行夏之时此平日论为邦则然非谓纂修国史可遽改也信如胡氏之说使圣人修舆服志改周辂为殷辂乎修礼乐书改武舞为韶舞乎春秋一书本为乱臣贼子而作所纪之王周王也所列之诸侯周诸侯也所用之正朔周正朔也若以夏时冠于周月之上是先并时王冬春之序而黜之而已之无王亦已甚矣又何以讨乱臣贼子乎

春王正月下

春秋尊王乎曰然曰隐公元年平王之四十九年也书法宜曰王四十九年春正月而今年用鲁月用周者何也以是推之是年齐僖公禄父必自称九年晋鄂侯郄必自称二年曲沃庄伯鲜必自称十有一年卫桓公完必自称十有三年蔡宣公考父必自称二十有八年郑庄公寤生必自称二十有二年曹桓公终生必自称三十有五年陈桓公鲍必自称二十有三年?武公必自称二十有九年宋穆公和必自称七年秦文公必自称四十有四年楚武王熊通必自称十有九年传曰先王建万国以亲诸侯又曰周之初封千八百国夫千八百国必千八百元年也纷纷不同尚谓大一统欤余应之曰古者诸侯国必有史史必以其君即位之岁纪元元年春正月者鲁史也元年春王正月系之王者圣人之特笔也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皆史也则皆以其国君纪元者也至如称于天子曰朝曰聘称于友邦曰聘曰朝曰?曰会曰遇曰纳币曰胥命未有不用天子之正朔而纷纷自纪其元者何以明其然也臯鼬之?将长蔡于卫也祝佗举践土之旧以争之曰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夫观异姓必列于同姓之後则其举周正以号令诸侯也审矣唯吴楚僭王则其盟会必有自纪其年而不用天子之正朔者此春秋所以亟斥之也欤

不书即位

谷梁之言是也按惠公元妃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礼诸侯不再娶仲子于惠公不过妾耳有文在手安知非附会乎而又安得遂以为夫人乎隐桓均之乎庶而隐公兄也桓公弟也立庶以长桓公安得立隐公又安得成先君之志而欲与桓哉礼人子从治命不从乱命先君之欲与桓乱命也从乱命而遂以与桓此刘恺丁鸿区区之行圣人所不与也故不书即位胡氏谓上不禀命于天子故不书然春秋之书公即位者多矣岂曾禀命天子哉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 天王崩武氏子来求赙

褒救卫则王人子突以下士而书字贬归賵则宰咺以冢宰而书名春秋之予夺严矣然以天王之加礼于鲁如此而比其崩也不奔其丧不会其葬恝然若行道之人焉于是武氏子求赙而鲁若罔闻知也是尚有人心乎谷梁曰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求曰来求赙交讥之也得其旨矣

宋公和卒

胡氏曰诸侯曰薨大夫曰卒五等邦君而书卒者周室东迁诸侯专享其国而上不请命故圣人因其告丧特书曰卒不与其为诸侯也苛乎是弃灰于道者有刑耳孟子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抑教之不改而後诛之乎夫二百四十九年之间岂无一人请命于天子者而何以槩书卒也然则何居曰春秋鲁史也内卒曰薨外诸侯卒曰卒

葬宋穆公

胡氏曰宋殇齐昭书弑不书葬讨其贼也晋景公葬止公故不书讳其辱也吴楚之君不书葬避其号也余曰是也胡氏又曰鲁宋盟会未尝不同而三世不书葬治其罪也余曰非也桓公未葬而襄公会诸侯入春秋亦有陈子会温之例何至并其父葬而削之乎襄公成公并无大罪所云治其罪者何罪也然则三世不葬者何也桓公成公鲁或不会或史失之襄公死于泓为中国讳也

葬卫桓公

胡氏曰卫本侯爵何以称公见臣子之不请于王而私自諡尔余曰非也桓公父庄公庄公父武公即所谓抑戒睿圣者以是知卫之称公久矣诸侯生从其爵卒则称公此孝子慈孙之用心圣人所因而不革何谓请命不请命乎即使请命而天王亦不能以初封之爵称之矣胡氏又曰失位而见弑何以为桓忠孝者不忍为也然尝考之春秋卫侯完并无失德直以州吁有宠于先公而阻兵安忍其见弑也亦不幸耳岂有幽厉之恶而可以恶諡加之乎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齐侯使弟年来聘郑伯使弟语来盟此亦据其事而书之非贬之也以为讥其有宠爱之私者凿也

附録

有文在手为鲁夫人左氏之诬也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公羊之舛也然则隐何以不书即位曰吾从谷梁邾仪父附庸也例称字左氏以为贵之公羊以为与公盟而褒之谷梁以为男子之美称失其旨矣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噫备矣郑伯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公谷皆以为杀何据宰咺归賵仲子卒矣左氏以为未薨豫凶事非也谷梁以为惠公之母孝公之妾非之非也

入极造其国都也非灭也公谷以为灭同姓非也无骇卒未赐族也以为恶灭极而削其族尤非也尹氏卒左氏作君氏声子也然哀公之母定姒书卒书葬声子何以不书葬以是知其非声子也天王崩公羊以为天子记崩不记葬故不书则桓襄匡简景之志崩又志葬何也

郑伯不王天下之恶一也而左氏曰周郑交恶是夷周于诸侯也甚矣其懵于冠履之分也

宋穆公舍其子而立与夷左氏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君子曰否公羊氏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卫人立晋恶其无王命父命而擅置其君也然当是时王命固絶望矣苟有父命则犹可也故于齐陈乞弑荼发之荼固有父景公之命也然乱伦干讨则虽以父命不能抗王命故又于卫侯朔发之朔虽有父宣公之命而四国纳之则贬王人救卫则褒以王命不与其为诸侯也然王命虽重苟非制命以义亦将壅而不行故又于首止之盟发之以见天子之私爱可夺而大义不可揺此所谓大居正也

考仲子之宫曰仲子不与其为夫人也不与其为夫人则桓公之自以为当立与隐公之欲让桓皆非也取郜取防左氏以为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噫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恶乎正入许而不取使大夫百里奉许叔居东偏左氏以为郑庄公于是乎有礼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可谓知礼矣噫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恶乎知礼

春秋质疑卷一

猜你喜欢
  卷三·刘因
  孝经刊误·朱熹
  提要·佚名
  卷三十七·李明复
  春秋随笔卷下·顾奎光
  卷一百六十五·秦蕙田
  卷十九下·王天与
  上下编·钱穆
  因循·慎到
  卷一·佚名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唯识观大纲·太虚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倪偁·唐圭璋

      偁字文举,吴兴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常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有绮川词。  临江仙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天回春色到平芜。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非君思我更谁欤。

  • 第十三折 捕义·李玉

    [外扮公差上]五鼓传呼急,朱单发内堂;犯人难捉获,伙计细商量。自家苏州府堂快手是也。清早五更,只听得敲门甚急,是传大爷呼唤,内衙立等。飞奔到府,进了宅门,太爷当面发下朱单,要拿五个钦犯。又密语分付,如此如此,不可泄漏,我想此事,

  • 楔子·武汉臣

    (冲末扮孛老同卡儿、旦儿、正末郭成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郭二,蒲州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王氏,孩儿郭成,媳妇儿李幼奴。我孩儿幼习经史,学成满

  • 王晔·隋树森

    作者简介见杂剧部分。 小令 【双调】庆东原 风月所举问汝阳记黄肇退状 于飞燕.并蒂莲,有心也待成姻眷。吃不过双生强口脔,当不过冯魁斗谝, 甘不过苏氏胡扇。且交割丽春园,免打入悲田院。 折桂令 问苏

  • 卷八·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八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病橘【上元二年作】【洙曰此诗伤物失所而至於困悴也】补注【鹤曰十道志言蜀云家冇盐泉之井有橘神之园在成都因病橘而思物之失所故作在上元二年】羣橘少生

  • 卷二·钱俨

      ○武肃王下  (丁卯)四年春三月,敕升衣锦城为安国衣锦军。王命文穆王伐温州。夏四月戊午,克温州,斩卢佶而还。王命都监使吴璋为温州制置使。文穆王复讨处州。是月,梁太祖受唐禅,大赦改元开平,奉唐帝为济阴王,敕遣上金吾卫

  • 卷之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年夏四月己未朔礼部造诸王册宝成并上册封礼仪其制册宝皆用金宝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造蟠螭余同皇太子册宝制○亲王分封受册宝仪 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万历十一年正月乙卯朔 上御皇极殿百官致词称贺○赐三辅臣上尊珍馔○松江府地震○丁巳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己未以御史罗应鹤提督北直隶学政王国提督南直隶学政○改南京兵部尚书潘季驯为刑部尚书○升南京右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窦威传·欧阳修

    窦威字文蔚,岐州平陵人。父亲窦炽,在周代为上柱国,入隋后为太傅。唐高祖太穆皇后,是其从兄之女。窦威性情沉静而有器量,博览群书,其家世代勋贵,子弟全都喜爱武艺,惟有窦威喜爱文籍,诸兄笑他是书呆子。内史令李德林推举他应秀异

  • 卷之七十四  菽園雜記二(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卷二十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三上 朱批黄炳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护理山东巡抚印务按察使【臣】黄炳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先帝豢养深恩不次

  • 卷十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集说疏曰此是九州之牧谓之采者以采取当州美物而贡天子故王制曰千里之外曰采窃案新安王氏曰周官侯服外有甸服男服采服卫服外乃有

  •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二十七年春为拥护抗战建国纲领作──近代欧洲文明造成数百年来世界人类之进步,虽不无相当功绩,而就其性质考核之,实趋害他俱害之错路。由个人的损他利自而演成资本主义之剥削,因以激生被剥削者的反抗;由民族的损他利自

  •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印光

    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锻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如人睡惺(xīng清醒)不起,久复睡著

  • 鼻奈耶卷第八·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波逸提法之二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未结过中食戒。尊者迦留陀夷日下晡。著衣持钵入舍卫殡陀跋陀。天阴夜黑厚云。掣电霹雳光亘然明。有一妊娠妇女。出外汲水。尊者迦留陀夷至门欲

  • 目录·志磐

    佛祖统纪目录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middot;第一卷   &middot;释迦牟尼佛本纪一之一   &middot;明本迹   &middot;叙圣源   &middot;名释迦   &middot;第二卷   &middot;释迦牟尼佛本纪一之二  

  • 卷第六·行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六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蹑迹断疑。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