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己亥朔

上在通州

○巡按直隶御史叶忠上行在所曰乃者宁藩不道 陛下赫然震怒降诏亲征以万乘之重下侵一将之事识者固以为非策矣幸而天祐 社稷元凶就擒此亟宜振旅还师之时也顾乃经岁未返道路若于候迎公私疲于供应内而人心危疑外而四夷窥伺 陛下智勇不世出岂诚昧于此哉殆必左右谗佞之人有荥惑 陛下以售其奸者夫 陛下之天下谁与之 天地 祖宗之所以福 陛下者也今天地之大祀未举 祖庙之时祭或缺 陛下之心能安乎 皇太后惟 陛下一子今侍膳之礼久旷倚闾之念必动 陛下之心能安乎三年一考察三年一策士皆国朝大典今过常期者已七八月矣几务滞而弗行 社稷虚而失守 陛下之心能安乎且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今六师久暴饥者弗食劳者弗息万一变生肘腋何以御之昔人有言白龙鱼服困于豫且又曰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可不惧哉愿速发明诏即日班师上副 宗社之托下顺臣工之心初 上渡江时忠上此奏人为危之 上亦不罪也

○以太监金义陈浩充正副使封朝鲜国王李怿嫡长子峼为世子仍以文绮四袭赐之

○己丑命怀宁候孙瑛武靖伯赵弘泽管领红盔将军直宿侍卫丰城候李旻南京协同守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李瑞于五军营大营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马经于殚忠劾义营各坐营管操江西都司都指挥佥事高厚于本司掌印

○打喇儿寨冠带头目用中蓬遣部下番僧头目伽革儿藏卜等贡方物给赏如例

○礼部上献俘礼仪先期一日内官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早锦衣卫设仪仗于午门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御道南东西北向鸿胪寺设赞礼二人于午门前东西相向设文武官及诸番使客人等侍立位于楼前御道南文东武西相向设刑部献俘官位于午门前御道东稍南西向设献俘将校位于午门前御道西稍南北向引礼引文武官东西序立献俘将校引俘候于午门前西边文武班之后 上常服御奉天门钟声止鸿胪寺官跪奏请 上乘舆乐作至午门楼 上升座乐止鸣鞭讫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赞献俘献俘将校引俘至献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前刑部等衙门官诣楼前中道跪劾奏请旨承旨毕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致词官诣中道跪致词贺讫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百官以次退 上可其奏值 上弗豫弗果行

○海外佛朗机前此未通中国近岁吞并满剌加逐其国王遣使进贡因请封诏许来京其留候怀远驿者遂略买人口盖房立寨为久居计满剌加亦尝具奏求捄朝廷未有处也会监察御史丘道隆言满剌加朝贡诏封之国而佛朗机并之且我以利邀求封赏于义决不可听请却其贡献明示顺逆使归还满剌加疆土之后方许朝贡脱或执迷不悛虽外夷不烦兵力亦必檄召诸夷声罪致讨庶几大义以明御史何鳌亦言佛朗机最号凶诈兵器比诸夷独精前年驾大舶突进广平省下铳炮之声震动城郭留驿者违禁交通至京者桀骜争长今听其私舶往来交易势必至于争斗而杀伤南方之祸殆无极矣且 祖宗时四夷来贡皆有年限备倭官军防截甚严间有番舶诡称遭风飘泊欲图贸易者亦必核实具奏抽分如例夷人获利不多故其来有数近因布政使吴廷举首倡缺少上供香料及军门取给之议不拘年分至即抽货以致番舶不绝于海澳蛮夷杂沓于州城法防既疏道路益熟此佛郎机所以乘机而突至也乞查复旧例悉驱在澳番舶及夷人潜住者禁私通严守备则一方得其所矣礼部覆议道隆先为顺德令鳌顺德人故备知其情宜俟满剌加使臣到日会官译诘佛朗机番使侵夺邻国扰害地方之故奏请处置广东三司掌印并守巡巡视备倭官不能呈详防御宜行镇巡官逮问以后严加禁约夷人留驿者不许往来私通贸易番舶非当贡年驱逐远去勿与抽盘廷举倡开事端仍行户部查例停革诏悉如议行之

○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兼提督官校办事后军都督府平虏伯朱彬奏随驾南征奉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指示方略将震濠等逆党申宗远者十五人并家属擒□乞明正其罪 上批答曰卿提督赞画机密军务乃能承受方略缉捕贼党无遗地方安静朕甚嘉之自非谋勇兼资忠诚体国安能及此别当论功行赏先写敕奖励岁加禄米百石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正千户宗远等俟献俘毕法司于阙下会鞫以闻凡侯伯禄米皆本色折色兼支户部尚书杨潭欲媚彬乃援庆云侯例请彬先给禄米一千石并今所加俱本色时题奏虽有称镇国公者犹不敢名惟彬遂指斥若敌已云

○添设副总兵官一员镇守九江安庆等处地方兵部奏九江府隶江西卫隶直隶旧设守备都指挥于安庆兵备副使于九江节制既分逆藩之变遂致误事今宜革兵备副使以守备改充副总兵官兼辖安庆九江使诏从之

○镇守宣府总兵官朱振副总兵陶杰游击将军时春分守太监侯钦冯敬叶森右参将张曰□永左参将都勋江桓守备都指挥朱林俱自宣府来迎驾巡按御史吕秉彝以边将辄离任特奏之得旨谓已知矣

○赐宸濠死先是有旨召皇亲公侯驸马伯内阁府部大臣科道官俱至通州议宸濠狱于是列上其罪状言宸濠大逆不道宜正典刑栱樤觐金□嬴宸沨宸澜宸□□月盈□宸洧宸宸汲宸汤宸浐及已死栱栟觐铤栱槭宸澅助逆皆宜同罪死者亦戮如法 上曰宸濠等得罪 祖宗朕不敢赦但念宗枝姑从轻悉令自尽仍焚弃其尸 上之北还也每令宸濠舟与御舟衔尾而行意甚防之及驻通州谓左右曰吾必决此狱乃入群臣议请如先年处置高煦寘鐇例祭告 天地 宗庙仍敕天下诸王议罪然后明正其法乃为合体 上使人论意再三群臣莫能夺传者皆以江彬将复邀 上北幸故欲速决此狱云

○壬辰腊八节免百官宴

○辰刻日生背气及左右珥俱赤色久之渐散

○彰德府地震

○南京六科给事中易王□赞等言宸濠逞其凶暴中外靡然从之其谋复护卫独大学士费宏以为不可遗以厚贿其弟编修采峻拒不纳且对其使力致沮抑之意若官于江西者则惟先任巡按御史范辂举奏乐官奏荣及议定朝王礼仪副使胡世宁抗发其罪状而四臣者皆罹祸不测今濠既以逆败论其功奚啻比之曲突徙薪者顾可终于摈斥耶此非臣等之私言实天下之公论也伏望以特敕起宏复置左右世宁等皆加超擢庶忠贤举用人心益劝直隶巡按御史甯钦亦言濠阴图不轨宏每发其恶于朝竟为所忌诬以罪而去又并及其弟采今濠果反矣则宏之先见可不谓难哉且大臣之进退国之隆替由之如宏者诚不宜久废也请亟起而任之并复采官河南道御史熊相亦以宏首发濠逆谋功不可泯乞召还内阁且言先任浙江布政使方良永劾钱宁鬻钞几为所陷修撰舒芬员外郎夏良胜主事万潮等谏阻南巡皆被谴谪亦宜令吏部查议生者召还或量升擢死者加赠或录其子孙则 陛下之于喜怒真无固必矣入俱下所司知之

○癸巳初南京吏部考功司火尚书刘春等自引罪并劾巡风郎中尤樾主事黄祺等巡视不严是日 圣驾将至南京百官皆出郊迎春等颇籍为辞 上亦以是勿罪惟夺樾祺俸三月

○甲午 上还京文武百官迎于正阳桥南是日大耀军容俘诸从逆者及家属数千人陈辇道东西陆完钱宁等亦皆棵体反按以白帜标姓名于首死者悬首于竿亦标以白帜凡数里不绝 上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阅视良久乃入诸俘者自东安门踰大内而出弥望皆白识者讶其非美观云

○以亲征凯旋遣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蔡震武定侯郭郧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

○丙申巡抚顺天府等处副都御史刘达从驾至京移文礼部求与庆成庆功宴礼部奏非例 上特允之

○丁酉 大祀 天地于南郊初献时 上拜呕血于地不能终礼遂扶归斋宫盖自是不复郊矣踰宿驾乃入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传旨免宴

○庚子罢皇城四门京城九门防守内外大臣

○以水旱免四川保宁顺庆二府已州苍溪等一十州县税粮有差

○诏广西田州府土兵自今遇有征调夏秋仍户留一二丁耕种以供常税勿尽丁俱发其从征者久劳于外亦量为赈恤或停免其税从掌府事指挥岑猛奏也

○辛丑赏百官彩叚银牌有差

○占城国王沙古卜洛差王叔沙没底大并正副使沙钵脱那办等进贡谢册封恩各赐冠带有差

○壬寅立春 上不视朝顺天府官于奉天门进春如常仪

○癸卯太监魏彬传旨朕体未平暂免朝参各衙门俱安心办事于是文武群臣各具诣左顺门问安 上温旨答之

○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曹参判黄琛等进方物马匹贺明年正旦节赐宴给赏如例

○丙午以霜灾免山西行都司并大同府所属卫所州县秋粮有差

○以灾伤免陕西西安府所属州县并西安左等卫所税粮有差

○南京给事中王纪等言宸濠反叛天驾亲征凯旋之后宜引咎自归诏示天下与民休息深居密忽以餋天和以蕃 圣嗣凡政务之大者以次修举其从征将士论功行赏之后俱速遣回镇给事中徐景嵩亦言之皆不报

○丁未翰林院修撰杨慎以病痊复除原职

○初宸濠之变御史胡洁以提督操江都御史刘玉为江西人请更调吏部尚书陆完入其言更玉巡抚郧阳以所亲南京太仆卿毛珵升右副都御史代玉及命下兵部尚书王琼奏玉防守有功不宜以嫌辄调珵苏州人而提督其地亦未为无嫌乞还玉操江改珵郧阳诏从之琼与完不相能此举其心虽私而事则公也

○戊申监察御史周卿言宋名儒著述惟朱熹之力居多我 太宗文皇帝特命儒臣纂修五经四书大全多主熹说颁布海内家传人诵圣贤之道昭如日星近年以来乃有险薄之徒诋毁儒先诱惑后进纂集私书肆为黄鼓士之高明者固能洞见其非中人以下厌常喜新鲜有不为所乱者妨害正学莫此为甚况此辈口谈道德夷考其行或有庸众人之所不为者诚圣明之罪人盛世之德贼也借使程朱之学果不足取则彼当脱屣利禄以游高明可也夫何始则诵习其书以媒仕进既获之余从而訾毁究其设心无非欲立异以要宠荣冒名以避弹击而已乞敕该部明著为令今后敢有肆为邪说以诋先贤者明寘于法仍尽焚其书庶天下之人心术不坏趋向不偏而于风化亦大有补矣不报

○己酉命太监尹辅往饶州烧造磁器工部议覆江西地方屡遭焚劫复有宸濠之难所在官民十处九空优免赈济尚未苏息若再差官烧造廪给柴薪物料工食所费不赀诚恐激成他变乞炤弘治九年例暂免差官令镇巡三司等官查原欠之数如式烧造以次进用庶官民两便供应不误 上曰业已遣之矣已而给事中吴岩御史杨秉中等亦以为言不允

○盗窃文庙祭器国子监祭酒赵永等具伏罪并劾典守巡视等官得旨令所司严加缉捕永等姑宥之

○太监于经者得幸豹房诱 上以财利创开各处皇店榷歛商货后复随驾巡幸不离左右 上感疾以来食饮多不当意经狎宠应对时有触犯 上怒曰此愚戆至是其寘内书馆令翰林官约束之每日自晨至夕必常在馆俟其知悔出言能慎乃以闻时经已年老且不识字至则俛首与诸内坚齿自是疏斥不复得见 上矣

○庚戌海西答木毛怜等卫女直都指挥使纳儿乞木等呕罕河等卫女直都指挥使亦里哈等各朝贡进马赐宴并赏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山□答山前卫女直都督佥事速黑忒进小熊一只鸿胪寺奏异物非年例 上特纳之

○壬子以岁暮祫祭诣 几筵请 孝贞纯皇后神主祔享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告 太庙及 懿祖皇帝 熙祖皇帝祧庙

○是日 上力疾视朝降手敕改兵部尚书王琼为吏部尚书少师兼太子太师仍旧

○癸丑祫祭 太庙遣驸马都尉蔡震代行礼

○以明日正旦节遣寿宁侯张鹤龄安昌伯钱承宗安仁伯王桓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秦陵

○遣仪宾周钺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是岁天下户共九百三十九万九千九百七十九户口共六千六十万六千二百二十口田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三十三顷一十六亩九分二厘七毫五丝四忽九微五纤田赋二千二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升一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麦四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一勺八抄二撮七圭七粟九粒四微五纤丝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三斤一两三厘一忽四微五尘绵一十六万九千六百斤一两九钱八分八厘七毫七丝绢一十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七疋三丈六寸六分二厘一毫八丝三忽布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疋四尺四分绵花一十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四斤一十一两二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三忽草二千五百九十四万四千二百四束包六斤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三丝九忽七微六纤户口钞八千七百九十七万六千六十七员七百七十八文五分六厘杂课钞七千三百九十二万七千一十九贯折米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三勺盐课二百一十八万二百四引九十一斤九两三钱三分六厘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七石四斗折布四万六千六十三疋一丈八尺五寸五分八厘茶课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一斤九钱七分屯田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二十七顷一十八亩四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粮一百四万一百五十八石三斗九斗一合五勺八抄九撮金银课三万三千九百二十两水银二百二十九斤朱砂四十六斤八两儧运四百万石各处运纳一千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一合三勺三抄三撮七粟六粒减免粮一百四十八万七千一十五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七撮二圭减免草二十六万包

猜你喜欢
  臧榮緒晉書卷八·汤球
  第五十五回 胁代表迭上推戴书 颁申令接收皇帝位·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七·佚名
  提要·吕毖
  宋史全文卷二十三上·佚名
  卷之八·佚名
  上篇·陆圻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九九一 军机大臣奏王应麟《玉海》遵旨拟加按语呈览片·佚名
  赵必愿传·脱脱
  赵纆传·张廷玉
  卷六十二·杨士奇
  卷五十九·佚名
  130.说实话的高允·林汉达
  刘经庶·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吴景旭

      乙集中之下  楚辞  九阳  困学纪闻云吕氏春秋禹南至九阳之山羽人祼民之处不死之乡此屈子逺游所谓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旸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  吴旦生曰王伯厚引此以证不死之乡则可盖九阳谓

  • 后集卷十一·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十一   元 孙存吾 编熊勿轩【前进士】壬子云谷春礼彻俎郡侯素轩先生缄题云谷书院道原堂及晦庵师友道义之祠七大字致山中秋立扁简诸同志二首伊洛何年此道南道原堂上意谁叅古文夫子遗经六

  • 卷六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七恵山类五言古逰恵山         【宋】苏 轼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歩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氷雪光虚明中有色清浄自生香还从世俗去永与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三七言古诗九吕祖谦寄章冠之章侯平生一诗囊酬风酢月徧四方浩歌姑孰酒琳琅醉呼太白同举觞遂登浮玉临渺茫江涛挟笔益怒张沙头倚樯乐未央兴阑忽上秋浦航门前槐花日夜黄闭门琢诗声绕梁白袍纷纷

  • 秋声集卷二·黄镇成

    (元)黄鎭成 撰○五言古体山中杂诗山中春日长芳林翠如织放意得散歩徘徊度阡陌相逄耦耕人藉草成太息雨歇清池深云收暮山碧野蔬聊掇拾共此谋朝夕故人天一方怅望那能即长歌发中情且以慰畴昔粱肉致五和不如蔬味眞浮文谨边幅

  • 卷之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蒙藏院·费行简

    五族共和,蒙藏乃民族之一,当然无别立官署之必要。徒以俗尚不同,封爵未除,故其事项,不能隶之各部署,一也。自入民国,外蒙首先独立,经几多之劝导,始改自治,而内蒙如廓尔罗斯诸旗,亦时有蠢动。西藏则自****私归后,意在为虎作伥,窥伺川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唐隠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附】唐高祖武徳元年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建成高祖长子与秦王及元吉俱窦皇后出隋义宁元年唐国建为世子开府置官属又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徇洛阳还授尚书令高祖受禅

  • 卷四 周公篇·王通

    子谓周公之道:“曲而当,私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子曰:“圣人之道,其昌也潜,其弊也寝,亹亹焉若寒暑进退,物莫不从之,而不知其由也。”温彦博问:“嵇康、阮籍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

  • 君子不忧不惧·孔子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出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可以叫做君子了

  • 卷五十五·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五十五昭公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附录左传】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庚申齐侯取郓葬宋元公【左传】葬宋元公如先君礼也【善宋人违命以合礼】昭公在外而鲁于诸侯之丧每遣

  • 庄公·庄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传】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晋

  • 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尔时世尊住没哩际疏聚落。是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阿难陀我今欲去往诣吠舍离城。尊者阿难陀言。如是世尊我今听命。于是世尊与阿难陀。往吠舍

  • 辽东行部志·王寂

    记行著作。金王寂(1127——1194)撰。一卷。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进士。官县令、刺史、转运史。著有《北迁录》、 《拙轩集》。是书为寂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于明昌元年(1190)巡查沈州、望平、广宁、宜民

  • 苇航纪谈·蒋津

    笔记。宋蒋津著,五卷。原书已佚。《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有摘录。其中《说郛》涵芬楼本存有十则,宛委山堂 本存有十一则(含前者之十则)。书中记有嘉泰间事,知著者为南宋后期人。书中内容甚杂,或记奇闻

  • 罂粟花·佚名

    《罂粟花》(又名《鹦粟花》、《通商原委演义》) 版本:光绪三十三(1907)年自印本。二十五回。 叙述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失败签下南京条约的始末。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张廷玉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事书,使

  • 妙法莲华经玄义·智顗

    二十卷。唐释智顗撰。《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着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玄义以五章叙经,即:一法喻为名,二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