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君子不忧不惧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出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不感到愧疚,那又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

【读解】

根据叔本华的生命哲学思想,人生都是在忧愁和烦恼中度过的,所谓“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怎能没有忧愁,没有恐惧呢?

大概孔子也是深有体会罢,所以他才提出“君子不忧不惧”的说法。能修材怀忧不惧的程度,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了。而不到君子程度的人都是有忧有惧,在烦恼与恐惧中度过一生的。

可司马牛一听,感觉却和我们不太一样,他觉得仅仅是不忧愁不恐惧,这不是太简单了吗?你看那饭店酒馆里猜拳行令,吃五喝六的人,不都是不忧愁不恐惧吗?难道他们都是君子吗?孔子知道司马牛没有弄清楚,所以进一步告诉他说:“不忧愁不恐惧是指自己问心无愧,心地光明安详,这可是不大容易做到的啊!”

原来如此。

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因为内心光明磊落,而不是单纯地忧柴米油盐,怕抢匪上门。这也就是孔子在另一个地方所说的“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宪问》)吧!

仁者勇者风范,当然是君子了。

猜你喜欢
  卷八 太甲下第七·孔颖达
  错法第九·商鞅
  卷一百四 朱子一·黎靖德
  近思録集注卷二·江永
  卷六十二·陈祥道
  卷十六·陈士元
  目录·程端学
  卷一百二十三·山井鼎
  卷十六 觐礼第十·李如圭
  卷十二·朱熹
  卷六·方苞
  卷五·季本
  卷八·佚名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佚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词 二·黄庭坚

      又①  苍崖万仞,下有奔雷千百阵②。自古危哉。谁遣西园么来③。  猿啼云杪④,破梦一声巫峡晓。苦唤愁生,不是西园作么平⑤。  【注释】  ①同上首同时作。  ②奔雷:比喻峡中涛声。  ③西园:曹丕在邺都所建

  • 丁酉、戊戌三十七首·许南英

    丁酉、戊戌(光绪二十三~四年、一八九七~九八)和吴质钦司马原韵丁酉春,在星洲遇吴质钦司马奉游历南洋、采探商务之役。旧友他乡,不尽沧桑之感!复承惠佳章,并索和句,敬步元韵,以志萍踪散聚之缘云尔。铁马金戈忆旧游,相逢又在海西头

  • 提要·史谨

    臣等谨案独醉亭集三卷明史谨撰谨字公谨昆山人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用荐为应天府推官降补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以终是集盖谨所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巻数自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则题曰遗稿疑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

  • 十二集 四卷·钱德苍

    占花魁酒楼(小生上)【引】透骨痴情难自遣,捱长夜,展转如年。我秦锺,昨日偶从湖上经过,只见片石居边绿杨深处,画阁迎风,朱屏临水,闪出一个绝色女子:眉湾欺柳,痴里藏姣;脸晕憎桃,羞中露媚,使我目断魂迷,神驰心死。只是可笑他一出来就进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吴仁杰

    史书令史艺文志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刊误曰史与书令史二名今有书令史仁杰曰史书大篆也太史籀所作以志考之盖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按尚书御史皆在禁中受公卿奏事故下文云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輙举劾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九十一景泰七年十二月丙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戊戌 命大兴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李信子经代为本卫指挥同知 命月给锦衣卫中千户所试所镇抚路贵俸本色米二石贵原以躯干长大充将军至是升镇抚自

  • 卷之七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卷六·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文帝三年冬十月呉王濞淮南王长来朝【史记年表】夏四月淮南王长杀辟阳侯审食其【本纪荀纪】初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张敖献美人长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栢人事发觉并逮

  • 第八十四卷 文苑 一 一·缪荃孙

    常 州 府 一 汉高彪 高岱高彪,字义方,无锡人。家本单寒。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常从马融欲访大义,融疾,不获见,乃复刺遗融书,讥融养疴傲士。融省书渐,追谢还之,彪逝而不顾。后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

  • 李嗣真传·欧阳修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县人。博通技艺术数,应举明经科,中第,累迁至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担任东台修撰之职,表奏李嗣真入直弘文馆,嗣真与学士刘献臣、徐昭都是少年出名,时人称他们为“三少”。高宗东封泰山返回,下诏封赠孔子太

  • 方克勤传·张廷玉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人民举起反元义旗,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令募水兵抵御。克勤献策而金刚奴不采纳,便逃入山中。洪武二年(1369),克勤被任命为县训导,因母老辞职归家。四年召至京师,吏部主试中第二名,特授为济宁

  • 自序·沈初

    甲寅冬自九江还省城度岁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宾客谈次或有询内廷故事者辄疏数条以对自念侍直三十载前辈零落殆尽兹存者偕余入直或又在后昔钱文敏尚书尝慨然诵长江后浪催前浪之语信然顾余亦将老矣感沐圣慈得亲禁近儒臣

  • 心不动更淡定·李叔同

    淡定是人的定慧,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淡定,只有内心没有恐惧的人才从容。想要修一颗淡定的心,就要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定慧作为根基。不要违背自己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很多,但一定要记住,只要你可以选择,就不要违背自己。如果你

  • 卷十四·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四    明 夏良胜 撰三重之义 【因革之礼 郊祀之礼 宗庙之礼朝廷之礼 正乐之礼】履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程頥曰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

  •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佛法大义一讲到&ldquo;佛法&rdquo;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

  • 女士及众生相·海因里希·伯尔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有世界声誉,是1945年之后德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1971年伯尔出版了他的重要作品《女士及众生相》,并于1972年以他在文坛的卓越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女士及众生相

  • 素问直解·高世栻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