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明宫史五卷旧本题芦城赤隠吕毖校次毖始末未详考明末有吕毖字贞九呉县人尝撰事原初畧三十四卷序题崇祯甲申姓名时代皆相合疑即其人然艹茅之士何由得详记禁庭事殆不可解毋乃奄人知文义者所私记毖依附其门为之编録故不称撰述而称校次欤其书叙述当时宫殿楼台服食宴乐及宫闱诸杂事大抵冗碎猥鄙不足据为典要至于内监职掌条内称司礼监掌印秉笔秩尊视元辅权重视总宪云云尤为悖妄葢歴代奄寺之权惟明为最重歴代奄寺之祸亦惟明为最深二百余年之中盗持魁柄浊乱朝纲卒至于宗社郊墟生灵涂炭实为汉唐宋元所未有迨其末造乆假不归视威福自専如具固有遂肆无忌惮笔之于书故迹其致亡之道虽亦多端要以宠任貂珰为病本之所在也我朝自列圣以来家法森严内竖不过供洒扫或违律令必正刑章不待于逺引周官委权冡宰而干纲独握宫掖肃清已足垂法于万世乃犹防微杜渐虑逺思深特命缮录斯编登诸册府着前代乱亡之所自以昭示无穷伏考尚书有曰殷鉴不逺在夏后之世诗大雅有曰仪鉴于殷亦越汉之髙帝使陆贾作新语亦曰着秦之所以失与我之所以得葢时代弥近资考镜者弥切也皇上于内殿丛编捡逢是帙辟其缪而仍存之圣人之所见者大矣谨恭録谕旨弁冕简端仰见衡鉴亲操折衷众论勒千古未有之鸿编皆义主劝惩言资法戒非徒以雕华浮艶为蔵弆之富也

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八·应劭
  卷一百六十七·第一百二十·职官七·脱脱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五·河渠二·脱脱
  卷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司马光
  卷五十八 后秦録六·崔鸿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蔡东藩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第一七九具领状光绪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一四○三-一·佚名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班固
  史天泽传·宋濂
  卷一百二十九·杨士奇
  三·钱穆
  卷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八 郊庙歌辞 周祀圆丘歌十二首     庾信【下并同隋书乐志曰周闵帝受禅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

  • 原序·浦起龙

    长安二年,余以着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起居注。会转中书舍人,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除着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还京,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仍迁秘书少监。自惟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23章 在南京要投降·冯玉祥

    蒋介石召集了一个秘密会议。后来知道蒋找的人没有我,那是德国大使陶德曼提出的调停和议。蒋介石就沟通了曹汝霖、王克敏、李思浩、梁鸿志、吴光新,这一些汉奸都云集在上海沧州饭店、哈同花园,忙个不了。蒋介石派的人是姓

  • 十国春秋巻五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九列传韦縠 欧阳炯顾夐 令狐峤向瓒 句中正孙逢吉鹿防扆阎选 赵元拱王中孚文谷杨九龄何光逺韩保升蒲防轨张立雅韦縠少有文藻梦中得软罗缬巾由是才思益进仕髙祖父子累迁监察御史已又陞【阙】部尚书

  •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范晔

    (刘表)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是鲁恭王的后代。刘表身高有八尺多,容貌温和,体态魁梧。他与同郡的张俭等人一道被人诽谤议论,称为“八顾”。皇帝下诏书逮捕党人加以治罪,刘表逃走没被捉住。党禁解除以后,刘表被大将军何进

  • 元胄传·李延寿

    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第六代孙。祖父元顺,魏时封濮阳王。父元雄,授爵武陵王。  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精通多种武艺,容貌英俊,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就把他招至身边。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官

  • 卷之七十五  菽園雜記三(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宇文融·苏辙

    开元之初,天下始脱中、睿之乱。玄宗厉精政事,姚崇、宋璟弥缝其阙,而损其过,庶几贞观之治矣。在《易》:“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开元之初,无妄之世也。无妄之为言,无一不正之谓也。君子之处此也,亦全其大正,而略其小不正而已。盖

  • 孟子解二十四章·苏辙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孟子对曰:&ldquo;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rdquo;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ldquo;是不然&rdquo;。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为利也。惟不为利,故利存。小人以为不求则弗

  • 卷第十八·朱熹

    伊川先生语四刘元承手编问仁。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之,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恻隐固是爱也。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孟子言恻隐为仁,盖为前已言『恻隐之心,仁之

  •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孔子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结果没有什么收获,还不如学习。” 【读解】 孔子已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要求

  • 治国第四十八·管仲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

  • 弘明集卷第五·僧祐

      罗君章更生论郑道子神不灭论远法师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何镇南难并答)远法师答桓玄明报应论远法师因俗疑善恶无现验三报论更生论(罗君章)  善哉向生之言。曰天者何。万物之总名。人者何。天中

  • 御选语录卷一·雍正

      卷一御制序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盛于晋宋间。远公其殊胜者也。向传泥洹宗旨。由远公而始闻于此土。然观莲社高贤传中。所载远公之语。远公固非洞明泥洹宗旨者。徒闻其说耳。僧肇。与远公同时。晋有远公。秦有

  • 神气养形论·佚名

    经名:神气养形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三十四。论守中抱一服气术。

  • 太上洞真经洞章符·佚名

    《云笈七签》卷 82 收录《洞章符》。本经述服符诵咒,以斩妖去魔。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吕思勉

    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