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必愿传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他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丧,因悲哀他骨瘦如柴。服丧期满后,因祖父赵汝愚的遗表,他被补官为承务郎。

开禧元年(1205),他铨试后为监平江府粮料院,调为常熟丞。嘉定七年(1214),他被推举参知进士考试,任崇安县知县,辨别各种事情都很清楚,官吏不能阻挠他。他整顿学政,定征收租税的法令条目,把户名列为三等,以三期为限,交足的给以表彰,没交足的给以宽限,过期不交的里胥负责监督,百姓都很高兴愿意交纳。赵必愿革除了胥吏卖盐的弊政。赵必愿擅自发放光化社仓的粮食救活饥民,统帅大怒,抓起小吏想惩治他,赵必愿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小吏有什么罪?”他就收拾行装等着受责备,统帅没有什么理由能责问他就结束了这件事。原来有个均惠仓,仓中没什么储备,赵必愿捐钱增买了粮食,使仓储达二千石。他极力主张实行义役法,在乡里间选择善良的人,让他们负责推排,他拿出钱财买田助役,劝勉有资产的人家,有受到感化的人,拿出自己的土地进行倡导,这个风气在这个地区流行起来,上下都很方便。台府听说后,在八郡四十八县颁布了这个办法。赵必愿任职年满,当地百姓共同建立祠堂,刻上碑文纪念他。

赵必愿被授予湖、广总所干办公事。遭父丧,他为父亲守丧完全符合礼节,他给黄干写信请教学术问题。守丧期满后,赵必愿被差派为两浙运司主管文字,再次考核他为官的政绩后,他被特差派为提领安边所主管文字。赵必愿被差遣为全州知州,他向皇上辞别时,上奏请求去道州、江州寻访周敦颐的后代。赵必愿任常州知州,改为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帛交纳银子的弊病,他的建议都被采纳。赵必愿调到泉州任职,罢去白土课税并免除了差吏榷铁,劝各县实行义役。秋季天旱,他极力讲求救灾的事,请求调拨永储、广储两处粮仓的米赈济灾民。赵必愿被差派为主管官告院。过了五天,皇上下诏让他仍旧主管官告院并兼任台州知州,他完全继承祖父的为政作风,访察百姓的疾苦,抚恤贫困的人,修养济院,建陈馞祠,政事和教化都取得了成绩。

端平元年(1234),赵必愿以直秘阁的身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免去了绍定六年(1233)小户人家承担的三万多缗绫罗钱。设立善良、刁顽两种户籍,以便劝戒人们。赵必愿筹措广惠仓和其他粮仓的存粮。他上奏请求减少皇宫仓库的绫罗,向户部申请免用旧例,先废除各种窠名钱,罢去开化税场。赵必愿升为太府寺丞,不久升为度支郎中。皇上下诏赵汝愚和宁宗一起享受祭祀,这是赵必愿请求的。赵必愿兼任右司郎中,皇上召见他,他上疏说:

“陛下英明有运气,独自决断,本想扭转一切。然而大权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许还有权力转移下面的疑虑;各条正路如果都已打开,或许还怀疑有其他的门路。策封和罢免二个宰相,可以消除天灾,被罢免的本来就难再留下来,留下来的恐怕最终也要辞官。留着三公、宰相的高位等待元老旧臣,怀疑的人或许还是不来,何况在数千里之外;按位次任命官员掌握大政,怀疑的人或许还是不敢专心工作,何况他们的官位也不安稳。中书,是政事的根本,现在是什么时候,还能含糊意图而使天下人产生疑虑吗?亲自选拔台谏,是广开言路,任用不长时间,为什么就轻易罢去?罢去不久,为什么让他再来?从地方召用的人,不知究竟能不能被重用而必定安心吗?派遣到外地巡察的官员,不知能不能听从建议而没有避讳呢?

“朝廷任官,国家赏罚,本来是最公正的,现在有姓名没有在朝廷出现过,而提升他的命令忽然从内廷传出,斥逐三衙,竟不说明是因为什么罪名,于是人们开始对陛下产生疑虑了。颁布一个任免官吏的名单,发布一项命令,即使不一定是出自宦官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宦官;即使不一定是出于宠臣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宠臣;即使不一定是出于皇亲国戚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皇亲国戚。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不是陛下所私有的,陛下虽然有革除弊病的心思,然而却做出让人产生怀疑的事,陛下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快乐呢?”

赵必愿的上疏受到当时人的赞扬。

宋朝攻打三京的军队失败,边事十分紧急,皇上诏命大臣上奏防守的计策,赵必愿讲十件事:颁布哀悼的诏书,汇合江淮地区的军队,解救江陵的危急,节省财物,不要派使臣议和,抚恤无家可归的百姓,安置从北方来的人民,设置安抚使,选择更替的将帅,提拔没被重用的将领,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政府议论纸币日益贬值,想命令各州再印制并采用其他称提法,赵必愿力争这样不可行。嘉熙元年(1237),赵必愿给政府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郎中。

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上封事,他说:“对扩充疆土而酿成祸患的人的处罚,受到制约而没施行;对激起事变、放弃城堡的人的诛杀,因姑息而没执行。京、襄沦陷,祖宗的基业没能保住;淮、蜀地区遭受蹂躏,赤子的冤魂失去依托。核实土地的命令下达后却增加了抑配,称提法很严却对告发的人施以重赏。老百姓无屋可住、无物可储,常有转死沟壑的忧患;士大夫吃不饱饭,常有想作乱的志向。”又说:“台谏、给舍忠直的议论不能被容忍,而身边那些靠阿谀奉迎得到宠信的近臣的谗言却很容易被听信。春季、夏季的常规祭祀,是请求祖宗宽恕;授予高官厚禄是对王侯贵戚的厚待。”又说“:一定要处治原任宰相专权的罪过,对贪生怕死的人要斩杀,怀念死者高明的建议。先百姓,后亲贵,除去树木之妖争相统治的祸患;崇尚坚固,革除奢华,劝戒挥霍无度的宴饮,节省宫内不紧迫的营建。”他又论奏济王和立太子的事。

赵必愿升为左司郎中,又升为司农少卿兼左司。他在百官轮次转对时说:“正气被日月消..阻遏,以致今日,不只是士大夫不肯议论政事,下至平民百姓,都闭口不谈了。端平初年,旧病才好,新病还没发作,陛下还勤于询访,恐怕不及时。现在病势攻入心腹,将要使身体分裂,还不寻求治病的药方来拯救危急,太令人疑惑了。”又说“:不要让大臣们因受到指责而心怀疑虑,不要使陛下因压制人言而受到非议。”当时忠直的人相继离去,所以赵必愿谈了这些。赵必愿兼任敕令所删修官,被任命为司农卿,仍兼旧职。第二天,他改任宗正少卿,仍兼删修敕令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不久兼左司,升为太府卿,仍兼编修、检讨,升为宗正少卿。皇上诏命他仍任太府卿,仍兼职,并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百官轮次转对时,他说:“一般的人和昏庸的君主,只是他们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于是失败和灭亡就随之而来。陛下有顺应天意的抱负,早晨和晚上都做以德配天的事,认为这应该能挽回天意,然而迷惑失去常度,火气形成灾害,逼近宫门,几乎烧毁左藏库。烟尘才熄灭,白天掉下星星,遮蔽日光的虹,威胁太阳的冰雹,层出不穷。陛下观察这些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如今的事,没有好的办法改变,只有修身实践,向天请求统治长久而已。”赵必愿升为起居舍人,仍旧兼职。

发生水灾,赵必愿上封事说:“海潮毁坏堤坝,逼近京城,灾害降临,是有道理的,必须要上畏惧天的惩戒,下整治各种事情,改变灾害不祥之气,召来和气,这些全在陛下是否用心。”又说“:《周官》认为国家有大事,就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在事情很急迫了,应该集中大家的谋略,采纳众人好的计策,上至士大夫,下至一般百姓,都可以各抒己见,选择其中可以采用的对策,把这些对策交给管事的大臣,也许能从一千个计谋中得到一个有用的,以成就天下人不因袭的想法。”赵必愿暂时兼任权右郎官。他说“: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能轻率地滥用。总这样下去,一定会导致颠覆,到时候或许要犯罪。现在的士大夫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程异、皇甫..之类的人还乘机搞歪门邪道,想办法剥削百姓,用各种手段争胜,对百姓大肆搜刮,用各种计谋巧取豪夺,从事聚敛,进奉搜刮来的财富,调拨大兴土木所需钱财的命令下达,那么就会像唐朝一样越来越危机了。希望陛下深思熟虑,约束自己,爱护百姓,一定要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一定要像卫文公那样艰苦朴素,这才行。”赵必愿为权吏部右侍郎,他请求免去检正的兼职,被允许。赵必愿兼国史修撰。

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应该命令彭大雅从重庆率领王青的军队东下收复夔州,让李安民及归、峡二州的守臣要坚守城池,调派一名将领统率长江中游的军队,以粉碎敌人顺流而下的计划,调派一名将领从小路到鼎、澧二州的后面,以挫敌人攻打我方力量薄弱地区的锋芒,调派一名将领去壮大芮兴的声势,以防备江陵的危急。还应该命令湖南派快兵和团结民兵等武装力量守卫沅江、益阳江,以防止敌人冲入长沙,把长江上的百姓船只全部收走,不要让它们被敌人所用。”他的谋划都切合事情的关键。赵必愿暂时兼代左侍郎。李宗勉常称赞他公平。他暂时兼代户部侍郎,兼同详定敕令。赵必愿请求立皇太子,请求皇上亲自去祈祷下雨。赵必愿升为户部侍郎,暂时兼给事中。

先前,钱相曾封驳陈洵益赠授节使,没有得到施行,赵必愿又上奏说:“李韶从前为殿中侍御史,上疏议论陈洵益,请求给他管理宫观的闲职,以断绝他对陛下的窥伺。陛下不采纳李韶的话,又罢了李韶的官职,李韶心中不安,就请求到地方任职。现在召李韶,他不回来,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对陈洵益超赠官职,又不采用大臣的封驳,李韶更是没有来的时候了。陛下忍心去掉一位贤能的从官,而不忍心停止对一个已死去内侍的封赠,那么靠什么能建立天下大治的局面,使国势振兴呢?希望停止对陈洵益封赠节钺,使李韶早来任职。”于是赵必愿三次因病请求去担任闲职,没被允许。

赵必愿代理户部尚书,他上疏说:“端平元年,攻打洛阳的军队轻率出发。第二年,德安失陷,襄阳失陷。又过一年,固始失陷,定远失陷,六安失陷,郢、复二州及荆门失陷,蜀地遭受蹂躏,成都被攻破。又过了一年,夔、峡二州落入敌手,浮光投降。又过了一年,滁阳灭亡。过了两年,寿春被丢弃。第二年,真阳受到骚扰,安丰出现危机,成都是一片瓦砾,没有什么留下来。”又说:“去年冬天安丰转危为安,实在是天助。君臣庆贺太平。在雪宴之前天上打雷,在求天保佑时蜀地报警,一放松警惕,被分裂的借鉴就随之而来了。”又请求“命令太府丞,核实户部的收支数目,了解多少盈亏的实情,有剩余的就储存起来,等国家需要时拿出来调拨,有缺额就补上,以表示宫中和官署是一体”。这两个上疏都触犯了丞相史嵩之,赵必愿请求罢官,请求去管理宫观,都没允许。因为司谏郑起潜的弹劾,赵必愿以宝谟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管理宫观的职务;他辞职名,没被允许。淳..五年(1245),赵必愿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为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他三次推辞,没被允许。福建人听说赵必愿来,非常高兴。

赵必愿平易近人,讲求忠信以有补于风俗,忧伤而勤于政事,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对僧寺实封的数目。特别留心军事,他刚到福建,就以军礼会见统帅,申明管理左翼军的有关事项,筹措修理海道,鼓励士卒。他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三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献上遗表,他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

赵必愿博学多才,心地善良,度量阔达,又很早受到家庭忠孝的训导、听到老师和朋友光明正大的话,因此他的为人处世深受赞扬。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二·志第九十五·乐十七·脱脱
  东林列传卷十五·陈鼎
  读礼通考卷三·徐乾学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黄士衡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尚史卷一百三·李锴
  古史原叙·苏辙
  通志卷七十六·郑樵
  卷七·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中·袁枢
  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二·佚名
  长沙景王刘道怜传·沈约
  梁元帝本纪·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杨慎

      ○锺常侍诗话  刘绘字士章。“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言文士之多。“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子建诗“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评阮籍&ldq

  • 第三折·佚名

    (刘唐上,云)我把李孔目盆吊死了,如今拖他出去。丢在死人坑里。(做背尸出,放下科,云)把李孔目尸首丢在这坑里。呀,兀的不下雨了。我回去罢。(下)(正末做醒科)(唱) 【双调】【新水令】一灵真性离子躯腔,又被雨和风半空飘荡。

  • 卷二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十平湖沈季友编明曹侍郎勲勲字允大号峩雪嘉善人崇祯戊辰会元授庻吉士官至礼部侍郎时门户角立勲负时望在讲筵每隠防正类侃侃言之乞养十年留都召起见时事难为规切相臣寻以母丧隠居东干自署东干

  • 卷四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九·道学四等·脱脱

        ◎道学四   ○黄干 李燔 张洽 陈淳 李方子 黄灏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着闻。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

  • ●航海遗闻·顾炎武

      汪光复撰  沙壅钱塘,骑兵飞渡。丙戌六月初六日,荆国公方国安、荡□将军方元科、阁部马士英、阮大铖、方逢年等先走巡边。阁部张国维护卫鲁王监国,于十七日至台州,进王府。  王讳以海,赋性宽厚,笃于孝友,多病喘。  

  • 一〇五 去乡的途中二·周作人

    我将离去绍兴的一个月以前,那个曾任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监督的叔祖椒生公终于去世了。他的顽固和迷信都是小事情,顶不行者是假道学,到得晚年便都暴露出来,特别是关于女色方面,所以在《回忆鲁迅房族和社会环境三十五年间的演

  •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索隐】:按:阳晋,卫地,後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卫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

  •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

  • 清神第一·佚名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人不照于烁金而照于莹镜者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注释】 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

  • 卷三·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三      宋 杨简 撰邶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

  • 卷十·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说卷十宋 项安世 撰说政篇商周太甲之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成王之诗曰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

  • 卷三十二·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二宋 王昭禹 撰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诘起吉反令力正反】【主道利宣不利周利明不利幽又

  • 六反·韩非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

  • 第四十八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七(夜摩天之十三)彼诸天众。既见如是业果报已。彼佛塔内。复更观察异处壁中。觅希有法。于彼壁中。复见天王牟修楼陀随顺法行。不习近欲爱乐法行。作诸众生利益之行。善知一切善恶等业。既知业已不放逸行

  • 本草便读·张秉成

    药学著作。四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每药以一二联,或三四联对语

  • 女娲氏之遗孽·叶灵凤

    短篇小说。叶灵凤著。发表于1926年10月《幻洲》半月刊。写一个中年有夫之妇蕙与青年男子莓箴私通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惠的隐秘被人发觉后,先是感到周围人对她的冷漠而产生思想矛盾,接着是因莓箴的来信而患病,最后由她

  • 天宫事经·佚名

    巴利名Vima^na-vatthu 。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略称毗麻那(巴Vima^na )。系收集说诸天胜报及生天因行之短颂经典,凡分七品八十五天宫。在叙述各天宫之初,皆有目揵连(巴Moggalla^na )等对住在该天宫之天子或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