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周公篇

子谓周公之道:“曲而当,私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

子曰:“圣人之道,其昌也潜,其弊也寝,亹亹焉若寒暑进退,物莫不从之,而不知其由也。”

温彦博问:“嵇康、阮籍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余。”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曰:“刘灵何人也?”子曰:“古之闭关人也。”曰:“可乎?”曰:“兼忘天下,不亦可乎?”曰:“道足乎?”曰:“足则吾不知也。”

陈守谓薛生曰:“吾行令于郡县而盗不止,夫子居于乡里而争者息,何也?”薛生曰:“此以言化,彼以心化。”陈守曰:“吾过矣。”退而静居,三月盗贼出境。子闻之曰:“收善言,叔达善德。”

房玄龄问:“田畴,何人也?”子曰:“古之义人也。”

子谓“《武德》之舞劳而决。其发谋动虑,经天子乎?”谓“《昭德》之舞闲而泰。其和神定气,绥天下乎?”太原府君曰:“何如?”子曰:“或决而成之,或泰而守之。吾不知其变也。噫!《武德》,则功存焉,不如《昭德》之善也。且《武》之未尽善久矣。其时乎?其时乎?”

子谓史谈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废,而知其各有弊也,安得长者之言哉?”子曰:“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故曰:存乎其人。”

子曰:“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安得皇极之主,与之共叙九畴哉?”

杜淹问:“崔浩何人也?”子曰:“迫人也。执小道,乱大经。”

程元曰:“敢问《豳风》何也?”子曰:“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子曰:“君臣相诮,其能正乎?成王终疑,则风遂变矣。非周公至诚,孰能卒之哉?”元曰:“《豳》居变风之末,何也?”子曰:“夷王已下,变风不复正矣。夫子盖伤之者也,故终之以《豳风》。言变之可正也,唯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歌豳曰周之本也。呜呼,非周公孰知其艰哉?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于本,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

子曰:“齐桓尊王室而诸侯服,惟管仲知之;符秦举大号而中原静,惟王猛知之。”或曰符秦逆。子曰:“晋制命者之罪也,符秦何逆?昔周制至公之命,故齐桓、管仲不得而背也;晋制至私之命,故符秦、王猛不得而事也。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纣,齐桓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周。故曰:晋之罪也,符秦何逆?三十余年,中国士民,东西南北,自远而至,猛之力也。”

子曰:“符秦之有臣,其王猛之所为乎?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太原府君曰:“温子升何人也?”子曰:“险人也。智小谋大。永安之事,同州府君常切齿焉,则有由也。”

子读三祖上事。曰:“勤哉,而不补也!无谓魏、周无人,吾家适不用尔。”

子之家庙,座必东南向,自穆公始也。曰:“未志先人之国。”

辽东之役。子闻之曰:“祸自此始矣。天子不见伯益赞禹之词,公卿不用魏相讽宣帝之事。”

王孝逸谓子曰:“天下皆争利弃义,吾独若之何?”子曰:“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

子谓贾琼、王孝逸、凌敬曰:“诸生何乐?”贾琼曰:“乐闲居。”子曰:“静以思道可矣。”王孝逸曰:“乐闻过。”子曰:“过而屡闻,益矣。”凌敬曰:“乐逢善人。”子曰:“多贤不亦乐乎?”

薛收游于馆陶,适与魏徵归。告子曰:“征,颜、冉之器也。”

征宿子之家,言《六经》,逾月不出。及去,谓薛收曰:“明王不出而夫子生,是三才九畴属布衣也。”

刘炫见子,谈《六经》。唱其端,终日不竭。子曰:“何其多也。”炫曰:“先儒异同,不可不述也。”子曰:“一以贯之可矣。尔以尼父为多学而识之耶?”炫退,子谓门人曰:“荣华其言,小成其道,难矣哉!”

凌敬问礼乐之本。子曰:“无邪。”凌敬退,子曰:“贤哉,儒也!以礼乐为问。”

子曰:“《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风》乐极哀来,其悔志之萌乎?”

子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或问佛。子曰:“圣人也。”曰:“其教何如?”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轩车不可以适越,冠冕不可以之胡,古之道也。”

或问宇文俭。子曰:“君子儒也。疏通知远,其《书》之所深乎?铜川府君重之,岂徒然哉?”

子游太乐,闻《龙舟五更》之曲,瞿然而归。曰:“靡靡乐也。作之邦国焉,不可以游矣。”

子谓姚义:“盍官乎?”义曰:“舍道干禄,义则未暇。”子曰:“诚哉!”

或问荀彧、荀攸。子曰:“皆贤者也。”曰:“生死何如?”子曰:“生以救时,死以明道,荀氏有二仁焉。”

子曰:“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贾琼曰:“如何。”子曰:“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镇之以静,则不行而谨。惟有道者能之。”

杨素谓子曰:“甚矣,古之为衣冠裳履,何朴而非便也。”子曰:“先王法服,不其深乎?为冠所以庄其首也,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剑佩锵如,皆所以防其躁也。故曰俨然,人望而畏之。以此防民,犹有疾驱于道者。今舍之曰不便,是投鱼于渊,置猿于木也。天下庸得不驰骋而狂乎?引之者非其道也。”

董常歌《邶?柏舟》。子闻之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邳公好古物,钟鼎什物、圭玺钱具必具。子闻之曰:“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财。”

子谓仲长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会逢其适也,焉知其可?”子曰:“达人哉,隐居放言也!”子光退谓董、薛曰:“子之师,其至人乎?死生一矣,不得与之变。”

薛收问隐。子曰:“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子谓姚义能交。或曰简。子曰:“所以为能也。”或曰广。子曰:“广而不滥,又所以为能也。”

子谓:“晁错率井田之序,有心乎复古矣。”

贾琼问《续书》之义。子曰:“天子之义列乎范者有四,曰制,曰诏,曰志,曰策。大臣之义载于业者有七,曰命,曰训,曰对,曰赞,曰议,曰诫,曰谏。”

文中子曰:“帝者之制,恢恢乎其无所不容。其有大制,制天下而不割乎?其上湛然,其下恬然。天下之危,与天下安之;天下之失,与天下正之。千变万化,吾常守中焉。其卓然不可动乎?其感而无不通乎?此之谓帝制矣。”

文中子曰:“《易》之忧患,业业焉,孜孜焉。其畏天悯人,思及时而动乎?”繁师玄曰:“远矣,吾视《易》之道,何其难乎?”子笑曰:“有是夫?终日乾乾可也。视之不臧,我思不远。”

越公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而遣之。既而曰:“玉帛云乎哉?”

子谓房玄龄曰:“好成者,败之本也;愿广者,狭之道也。”玄龄问:“立功立言何如?”子曰:“必也量力乎?”

子谓:“姚义可与友,久要不忘;贾琼可与行事,临难不变;薛收可与事君,仁而不佞;董常可与出处,介如也。”

子曰:“贱物贵我,君子不为也。好奇尚怪,荡而不止,必有不肖之心应之。”

薛宏请见《六经》,子不出。门人惑。子笑曰:“有好古博雅君子,则所不隐。”

子有内弟之丧,不饮酒食肉。郡人非之。子曰:“吾不忍也。”赋《载驰》卒章而去。

郑和谮子于越公曰:“彼实慢公,公何重焉?”越公使问子。子曰:“公可慢,则仆得矣;不可慢,则仆失矣。得失在仆,公何预焉?”越公待之如旧。

子曰:“我未见勇者。”或曰贺若弼。子曰:“弼也戾,焉得勇?”

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

贾琼曰:“甚矣,天下之不知子也。”子曰:“尔愿知乎哉?姑修焉,天将知之,况人乎?”

贾琼请《六经》之本,曰:“吾恐夫子之道或坠也。”子曰:“尔将为名乎!有美玉姑待价焉。”

杨玄感问孝。子曰:“始于事亲,终于立身。”问忠。子曰:“孝立则忠遂矣。”

猜你喜欢
  卷二·戴震
  春秋集传辨疑卷八·陆淳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三·胡广
  卷五十·程公说
  卷八·胡广
  第五章 2·辜鸿铭
  卷一百四十·卫湜
  卷十三·刘敞
  提要·毛奇龄
  卷二十五·朱熹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戴圣
  普陀洛迦新志卷七·王亨彦
  什 么 是 物·太虚
  法 与 佛 学·太虚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彭定求

        卷35_1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许敬宗   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   星次绝轩台,风衢乖禹服。寰区无所外,天覆今咸育。   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疏网妖鲵漏,盘薮怪禽逋。   髯飞

  • 翁孟寅·唐圭璋

      孟寅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今杭州)人。登临安乡书,曾为贾似道客。   烛影摇红   楼倚春城,锁窗曾共巢春燕。人生好梦比春风,不似杨花健。旧事如天渐远。奈情缘、素丝未断。镜尘埋恨,带粉栖香,曲屏寒浅。   环佩空归,故

  • 第二本·杨景贤

    绛坛宝日丽璇霄 淑景当空午篆高 三殿尽如灵宝界 诸天齐降紫宸朝 第五出诏饯西行 (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九州同。未能奏上甘棠赋,先献商霖第一功。小官虞世南。奉观音佛法旨,荐陈玄奘于朝,小官引见天子。

  • 卷二·李心传

     上德二  己酉传位录光宗皇帝以藩王越继大统盖阜陵为天下虑不私其子而虞允文为相赞成上意密决大议世或未之知也先是隆兴初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首上疏援汉故事乞立太子孝宗方有兵革之事且谦逊未遑也始孝宗在藩邸成穆郭

  • ◎捉奸案之艳判·李定夷

    王得标,宝应产。向曾从戎,近乃退伍经商。娶妻屈氏,清江人。幼随其姊金姓长成,年华花信,姿首可人。十月间,归宁金家,(兴隆巷内)不甘寂寞。与邻居染工杜鸿和结不解缘,莺莺燕燕,已非一日。乃好事多磨,王忽来浦。秽声充耳,殊觉难堪。于

  • 第九卷 帝王·缪荃孙

    楚项 籍项籍,字羽,下相人。梁兄子。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器过人。与季父梁避仇吴中。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奇之。梁起兵,籍为裨将,击斩会稽殷通。徇下县,时年二十四。从梁渡江,别攻襄城、城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六·佚名

    玄宗二姚崇 宋璟【范祖禹 温公 孙之翰 子由 皮日休】卢懐慎【温公 孙之翰】张说【范祖禹】源干曜【范祖禹】张九龄【唐子西 吕温 孙之翰 东坡】周子谅【范祖禹 柳子厚 张唐英 郑獬】陆象先【张唐英】姚崇

  • 西域传序·李延寿

    《夏书》称:“西戎就是序。”班固说:“安置并依顺序排列,不是炫耀武功让他们进贡物品。”汉代最初开通西域,共有三十六个国家,之后,又分立五十五个王,设置校尉、都护来安抚他们。王莽篡位后,便与西域断绝往来。到了后汉,班超到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封建考【四】同姓封爵四奉恩将军显祖系奉恩将军讷尔特宜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德伦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封五十六年五月卒无袭奉恩将军古禄

  •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十一·佚名

    宋 滕珙 撰陵议类谓宜择吉土以安神穴是年绍兴甲寅夏六月孝宗皇帝升遐冬十月赵彦逾按视山陵以为土肉浅薄孙逢吉覆按亦乞别求吉兆有防集议遂上此奏此篇专乞别求吉土以奉衣冠之藏右臣窃惟至尊寿皇圣帝圣徳神功覆冒寰宇

  • 春秋长历卷三·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历编【一】隐元年【己未】正小辛巳二大庚戌三小庚辰四大己酉五大己夘【辛丑二十三日】六小己酉七大戊寅八小戊申九大丁丑十小丁未【庚申十四日】十一大 丙子十二小丙午杜氏云隐元年正月辛巳朔 大

  • 第十九部分·毛公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庙也。【笺】嗣王者,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於庙也。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传】闵,病;造,为;疚,病也。【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

  • 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太虚

    宝明君之“中国佛教之现势”一篇,其意思有从去年显教“中国佛教界最近思潮之观察”一篇抽引来者,简明扼要,阅之颇为醒豁。惟内有二点,吾意稍有不然:晚唐来禅、讲、律、净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衰而趋于净,虽若有江河就下

  • 卷八十五·佚名

    释道树品第七十一【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不得众生,而为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甚难!世尊,譬如人欲于虚空中种树,是为甚难!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

  • 卷第九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钱塘接待法钟觉禅师上堂。觉自半塘一棹。过五龙桥外。路次拾得三万六千顷大。一个白银

  • 雪窗集·孙梦观

    宋文别集。2卷。孙梦观著。集后附录志赞诔文1卷。全书分奏议和故事两部分。“故事者,征引古书于前,而附列议论于后,更番进御,因事纳规。盖当时体制如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如以“司马光谓众言纷纷乃朝廷好事,王

  • 随隐漫录·陈世崇

    宋代笔记。5卷。陈世崇著。本书多记南宋朝廷典章故事、士林轶事及诗词佚文。如卷1记紫宸殿上寿仪,卷3记孟享驾出仪等,颇有史传所末及者。卷1末条记宋亡后二年(1281)之事。第2卷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等条,皆借古事以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