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地理略 【五】

○金

金之先世居肃慎地太祖起兵伐辽攻黄龙府南取辽阳进克临潢拔中京又西掠云中乃入居庸并幽冀还都会寍建国号金太宗时尽

得辽故地于是遣将分徇河南州县执宋二帝关陕山东以次俱下寻破西京宋高宗南渡乃立刘豫于河南既又取之而长淮以北悉为版宇

其壤地封疆东极吉林密雅呼达噶之境北自扶余路之北三千余里和洛和搏穆昆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博勒郭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

跨庆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历葭州及米脂寨出临洮府会州积石之外与生羌地相错复自积石诸山之南

左折而东逾洮州越盐川堡循渭至大散关北并山入京兆络商州南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袭辽制建五京

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上京路领府二曰会寍 【留守司即哈尔呼之地金之旧土也初为会寍州太宗天眷元年升为府号上京】 隆

安 【利涉军节度使本辽黄龙府金天眷三年改为济州世宗大定二十九年改为隆州宣宗贞佑初升为府】 州二曰肇 【武兴军招讨

司旧珠赫店太宗天会八年建州】 信 【彰信军刺史】 路五曰扶余 【节府】 海兰 【初置总管府后改为尹】 率宾 【节度

本辽率宾府金天会二年为路】 哈斯罕 【节度】 和啰噶 【节度】 司一曰乌克苏喇 【招讨司】 咸平路领府一曰咸平 【

总管府本辽咸州金海陵天德二年升为府】 州一曰韩 【刺史】 东京路领府一曰辽阳 【留守司】 州六曰澄 【南海军刺史本

辽海州金天德三年改今名】 渖 【昭德军刺史】 贵德 【刺史】 葢 【奉国军节度本辽辰州金章宗明昌四年改今名】 复 【

刺史】 来远 【本辽来远城金大定中升为州】 路一曰博索 【初置总管府后改为尹】 北京路领府四曰大定 【留守司本辽中

京金贞元元年改为北京】 广寍 【镇寍军节度使本辽显州金天辅七年升为府】 兴中 【辽同】 临潢 【初置总管府为临潢路

大定后罢】 州十曰利 【刺史】 义 【崇义军节度使本辽宜州金海陵天德三年更今名】 锦 【临海军节度】 瑞 【归德军

节度本辽来州金天德三年更为宗州泰和六年改今名】 懿 【寍昌军节度】 建 【保靖军刺史】 全 【盘安军节度章宗承安二

年置】 庆 【玄寍军刺史】 兴 【寍朔军节度本辽北安州兴化军兴化县金承安五年升为州】 泰 【昌德军节度】 西京路领

府二曰大同 【留守司】 德兴 【本辽奉圣州金大安元年升为府】 州十四曰丰 【天德军节度】 弘 【刺史】 净 【刺史

大定十八年置】 桓 【威远军节度】 抚 【镇寍军节度】 昌 【案金史志云天辅七年降为建昌县明昌七年以徇复置而不详其

初置年月】 宣德 【刺史本辽归化州金大定七年改今名】 朔 【顺义军节度】 武 【刺史】 应 【彰国军节度】 蔚 【忠

顺军节度】 云内 【开远军节度】 寍边 【刺史】 东胜 【刺史】 中都路领府一曰大兴 【辽析津府金贞元元年改今名】

州十三曰通 【刺史天德三年升潞县置】 蓟 【刺史】 易 【刺史】 涿 【刺史】 顺 【刺史  案以上四州在辽皆隶府金

升】 平 【兴平军节度】 滦 【永安军节度  案滦州辽隶平州金升】 雄 【永定军节度】 霸 【刺史】 保 【顺天军节度

】 安 【刺史宋顺安军金天会七年升为州】 遂 【刺史宋广信军金天会七年升为州】 安肃 【刺史宋安肃军金天会七年升为

徐州天德三年改今名】 南京路领府三曰开封 【留守司】 归德 【宣武军节度宋应天府归德军金天会八年改军名为府】 河南

【宋西京金兴定元年升为中京改府名曰金昌】 州十九曰睢 【刺史本宋拱州金天德三年改今名】 单 【刺史】 寿 【刺史

】 陕 【保平军节度】 邓 【武胜军节度】 唐 【刺史】 裕 【宋方城县金泰和八年升】 嵩 【刺史宋广州金天德三年改

升名】 汝 【防御】 许 【昌武军节度】 钧 【刺史宋阳翟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升】 亳 【集庆军节度】 阵 【防御】 蔡

【镇南军节度】 息 【宋新息县金泰和八年升】 郑 【防御】 颍 【防御】 宿 【保静军节度】 泗 【防御】 河北东路

领府一曰河闲 【总管府】 州八曰蠡 【刺史本宋永寍军金天会七年升为寍州天德三年改今名】 莫 【刺史】 献 【刺史本

宋河闲府乐寿县金天会七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改今名】 冀 【安武军节度】 深 【刺史】 清 【防御】 沧 【横海军节度

  案元史地理志横海作临海谨附识】 景 【刺史本唐景州宋为永静军金初复为州】 河北西路领府三曰真定 【总管府】 彰德

【彰德军节度本宋相州金明昌三年升为府】 中山 【定武军节度】 州九曰威 【刺史本宋井陉县金天会七年升为州】 沃 【

刺史本宋赵州后升为庆源府金天德三年更名仍为州】 邢 【安国军节度本唐州宋升为信德府金天会七年复旧】 洺 【防御】

磁 【刺史】 祁 【刺史】 卫 【河平军节度】 浚 【防御】 滑 【刺史】 山东东路领府二曰益都 【总管府本宋青州金

初更名升为府】 济南州十一曰潍 【刺史】 宾 【刺史】 沂 【防御】 密海 【刺史】 莒 【刺史本宋城阳军金大定二十

二年升为城阳州二十四年改今名】 棣 【防御】 淄 【刺史】 莱 【定海军节度】 澄 【刺史】 寍海 【刺史本寍海军大

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案山东通志金明昌中于牟平县置寍海军后升为州史文未晰谨附识】 山东西路领府一曰东平 【天平军节度

】 州九曰济 【刺史】 徐 【武寍军节度】 邳 【刺史本宋淮阳军金贞佑三年更名升为州】 滕 【刺史本宋滕阳军金大定

二十二年升为滕阳州二十四年改今名】 博 【防御】 兖 【泰定军节度本兖州宋升为袭庆府金大定十九年复为州】 泰安 【

刺史本兖州奉符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德 【防御】 曹 【刺史本曹州宋升兴仁府金复旧为州】 大名府路领府一曰大名

【总管府】 州三曰恩 【刺史】 濮 【刺史】 开 【刺史本澶州宋升为开德府金皇统四年更名降州】 河东北路领府一曰太

原 【总管府】 州十三曰晋 【兴定四年以寿阳县西张寨置】 忻 【刺史】 平定 【刺史本宋平定军金大定二年升为州】

汾 【汾阳军节度】 石 【刺史】 葭 【刺史本宋晋寍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晋寍州二十四年更今名】 代 【震武军节度】

隩 【本宋火山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改今名】 寍化 【刺史本宋寍化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岚 【镇西军节

度】 岢岚 【防御本宋岢岚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保德 【防御本宋保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管 【刺史本宋宪

州金天德三年改今名】 河东南路领府三曰平阳 【总管府】 河中 【护国军节度】 晋安 【绛阳军节度本宋绛州金兴定二年

升为府】 州九曰隰 【刺史】 吉 【本宋慈州金天德三年改为耿州明昌元年更今名】 解 【宝昌军节度】 泽 【忠昌军节

度】 潞 【昭德军节度本潞州宋升为隆德府金复旧为州】 辽 【刺史】 沁 【义胜军节度本宋威胜军金天会六年升为州】

怀 【沁南军节度】 孟 【防御】 京兆府路领府一曰京兆 【总管府】 州六曰商 【刺史】 虢 【刺史】 干 【刺史本干

州宋改为醴州金天德三年复旧名】 同 【安国军节度】 耀 【刺史】 华 【金安军节度】 凤翔路领府二曰凤翔 【总管府

】 平凉 【平凉军节度本宋渭州金大定二十六年改名升为府】 州四曰德顺 【陇安军节度本宋德顺军金皇统二年升为州】 镇

戎 【刺史本宋镇戎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秦 【镇远军节度】 陇 【防御】 鄜延路领府一曰延安 【总管府】 州五

曰丹 【刺史】 保安 【刺史本宋保安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绥德 【刺史本宋绥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鄜 【

保大军节度】 坊 【刺史】 庆原路领府一曰庆阳 【总管府】 州五曰环 【刺史】 寍 【刺史】 邠 【靖难军节度】 原

【刺史】 泾 【彰化军节度】 临洮路领府一曰临洮 【总管府本宋熙州金皇统二年改名升为府】 州六曰积石 【刺史本宋

积石军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 洮 【刺史】 兰 【刺史】 巩 【通远军节度】 会 【刺史】 河 【平西军节度】 总京

府州凡百七十有九而西北之乌尔衮锡林部族节度乌库里部族节度锡哷部族节度珠噜部族节度布塔本部族节度吉噜部族节度唐古

部族节度多啰努瑚部族节度密雅里乣详衮穆腾乣详衮库坦乣详衮唐古乣详衮伊喇都乣详兖伊敦乣详衮色卜腾详衮呼敦乣详衮阿

敦羣牧布沙堪羣牧耶鲁椀羣牧鄂尔多羣牧乣斡羣牧额勒本羣牧乌展羣牧特们羣牧多托都羣牧乌尔图羣牧腾羣牧富森羣牧不在其

数焉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九 列传六·赵尔巽
  卷七十八·谷应泰
  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蔡东藩
  第九十三回 战秦晋曹文诏扬威 闹登莱孔有德亡命·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七·乾隆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六·张岱
  第三十九回 天付与大清朝升平万岁·黄士衡
  卷二十·王当
  卷五十九·苏辙
  金佗稡编卷二十七·岳珂
  卷七·温达
  列传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一百十·郑麟趾
  刘光祖传·脱脱
  礼一七·徐松
  王百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八苏拯苏拯光化中人诗一卷颂鲁【并序】昔谓孔宣父絶粮於陈蔡历国七十二不遇其一君咸云命不通也愚谓圣人删诗定礼出没行藏承天之意非由命焉不然论语不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

  • 内篇 曲笔第二十五·刘知几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

  • ●卷五·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董相国文恭公年五十大拜,入直军机,三十余年,见人从无疾声厉色,礼貌之周到,虽于童子亦不肯忽也。而退直入家则性气殊急。出门能谦恭数十年如一日,实亦人所难能也。公鼻中有淤肉闭塞,气不得通。每当严冬,入西华门,扑

  • 第五十册 天命八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五十册 天命八年四月至五月二十六日,游击尼玛禅率兵二百驻李家,舒木路率兵二百驻塔米西,乌什泰率兵二百驻劳利,库拜率兵二百驻札库穆,吉勒玛珲率兵二百驻郎家。“奉汗命率兵赴外地驻守之诸将官,尔等为何出师心变,违

  • 崇儒六·徐松

    御制【宋会要】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从丁谓等请,作天章阁眉批:「按《方域》内亦有天章阁,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书言:「圣制已约分部帙,望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从之。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一歌颂四十一【教习进士馆诸臣二】万寿诗【五言律四首】教   习  进  士【臣】张世文甲子周璇纪蓬莱敞寿筵贞符方履泰午位正当乾瑞荚添

  • 广名·孔鲋

    讳死,谓之大行。死而复生,谓之苏。疾甚,谓之阽。请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请诸侯命曰未可以近先君,请大夫命曰未可以从先子。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馈死者,谓之赗;衣服,谓之禭。埋柩,谓之殔。殔、坎,谓之池。圹,谓之竁。下棺,谓之

  • 第三章 育婴院·梁启超

     (慈幼院同。自三岁至五岁入焉,如不设慈幼院,则总归于育婴院可也)  一、凡婴儿断乳后,产母出院,即移送入此院。  一、此院看护者皆女子,以男子心粗性动而少有耐性,不若女子之静细慈和而有耐性也,其名曰保。凡女保皆由

  • 卷二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一   宋 程公说 撰书三厯书第三文公元年乙未【气余一百 归余五万八 朔余二一十三  千九百五  千八】正月甲子大【甲申冬至】   二月甲午小三月癸亥大日食经书二月癸亥日食大

  • 卷一百二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一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五【宋板】王制第五礼记四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四王制第五礼记郑氏注【足利本】王者之制爵禄【王制】考异古本注上大

  • 卷四十二·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四十二考工记之三画缋之事杂五色【画胡卦反缋胡对反】正义贾氏公彦曰画缋并言者画是縂语以其缋绣皆须画之缋则据对方而言东方已下是也六方有六色但玄与黑二者大同故云五也 王氏昭禹曰模成

  • 卷四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一天子之孝恤征戍秦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而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里左贫弱所居言无所不发矣】丘濬曰三代之遣戍役不得已

  • 叹会品第二·佚名

    彼时须臾之间。十方菩萨悉会面现。其菩萨众不可称限无能计会。亿百千数莫能称载。光明所劝集於忍界。诣宝高座住世尊前。时佛宴然从定意兴。其明晃照自然音出。其自然音。普告於三千大千世界。令闻其教。于时佛土信不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才,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

  • 卷五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雪峰存嗣) 因雪峰召曰。备头陀何不徧参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 蓦然趯倒便知休。百粤青山更不游。从此七闽江上月。至今空照钓鱼

  • 好人难寻·弗兰纳里·奥康纳

    《好人难寻》作者是弗兰纳里˙奥康纳,本书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集,除收录她的短篇杰作《好人难寻》外,还收录了其他9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邪恶、赎罪和得救的故事。《好人难寻》

  • 凤山县志·李丕煜

    台湾地方志。清李丕煜修,陈文达等纂。十卷,首一卷。丕煜,河北滦州(今滦县)人。康熙贡生,官南平、凤山等知县。文达,台湾县(今台南)人。康熙贡生,曾参加修纂《台湾府志》及重修《台湾府志》。凤山为清初台湾府三县之一,在台湾

  • 还丹歌诀·元阳子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