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一

天子之孝

恤征戍

秦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而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里左贫弱所居言无所不发矣】

丘濬曰三代之遣戍役不得已而遣之反覆开谕既悯其私情复陈之以公义盖以仁义而行之也秦人则不然以威刼而行之而已则行者岂能得其心而使之効其力哉鼂错以为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室家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则以功利言不如三代之使民専以道义为説也虽然人心不古好义不如好利所以勉励中人以下者亦不得不然

【臣】按丘濬勉励中人之説非也秦当未并天下之先固以爵赏卤获歆动军士何则自其境以外土地人民皆非秦有民知战胜之后取诸于彼非有远涉数千里之劳无异使之得掩有其隣比之赀财也安得而不奋然而秦固教之以夺攘之风矣若夫并天下之后北至长城南至五岭皆秦之境长城以北五岭以南秦亦不能往也顾安所复卤获哉发谪至于闾左矣顾安所得爵赏哉是则秦之计穷矣然而夺攘之风不可变矣此胜广之徒所以起也先王以其孝弟忠信之民而遣劳之以采薇出车杕杜之情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兵之所加服之而已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归市者不止芸者不变师还之日将率之功劳军士之勤苦上之人未有不知之者也故爵赏则有诸而卤获未之前闻也人心有古今之异而财卤之説断无所施于天下一家之日是不得已而用兵正以出之水火奸宄窃发罪不在民易曰有嘉折首书曰歼厥渠魁此外一无所问也方将左飡右粥抚循百姓岂其所过无不残灭而欲以财卤勉励中人教之夺攘哉

晋杜预还襄阳以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乃勤于讲武申严戍守又引滍淯水以浸田万余顷开扬口通零桂之漕公私赖之

【臣】按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春秋传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故讲武事严戍守议兵屯通漕渠皆为克敌制胜善后事宜此杜预平吴之后所以有安不忘危之説也

唐德宗时陆防论关中形势以为王者蓄威以昭德偏废则危居重以驭轻倒持则悖王畿者四方之本也太宗列置府兵分隶禁卫大凡诸府八百余所而在闗中者殆五百焉举天下不敌闗中则居重驭轻之意明矣承平渐久武备寖微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故禄山窃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资一举滔天两京不守尚赖西边有兵诸牧有马毎州有粮故肃宗得以兴乾元之后继有外虞悉师东讨邉备既弛禁戎亦空吐蕃乘虚深入为冦故先皇帝莫与为御避之东游皆是失居重驭轻之权忘深根固柢之虑内冦则殽函失险外侵则汧渭为墟于斯之时虽有四方之师宁救一朝之患陛下追想及此岂不为之寒心哉

初上与李泌议复府兵泌因为上歴叙府兵自西魏以来兴废之由且言府兵平日家居田亩毎府有折冲领之折冲以农隙教习战陈国家有事征发则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参验发之至所期处将帅按阅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者罪及刺史军还则赐勳加赏便道罢之行者近不逾时远不经歳高宗以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于是始有久戍之役武后以来承平日久府兵寖堕为人所贱百姓耻之至蒸熨手足以避其役又牛仙客以积财得宰相边将效之山东戍卒多赍缯帛自随边将诱之寄于府库昼则苦役夜絷地牢利其死而没入其财故自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什无二三其残虐如此然未尝有外叛内侮杀帅自擅者诚以顾恋田园恐累宗族故也自开元之末张説始募长征兵谓之彍【苦郭反满张弩也】骑其后益为六军及李林甫为相奏诸军皆募人为之兵不土著又无宗族不自重惜忘身徇利祸乱遂生至今为梗向使府兵之法常存不废安有如此下陵上替之患哉陛下思复府兵此乃社稷之福太平有日矣

上复问泌以复府兵之防对曰今歳征闗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歳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值百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緍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上曰然则奈何亟减戌卒归之何如对曰陛下用臣之言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粟麦日贱府兵亦成上曰茍能如是何为不用对曰此须急为之过旬日则不及矣今吐蕃久居原兰之间以牛运粮粮尽牛无所用请发左藏恶缯染为防缬因党项以市之毎头不过二三匹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余头又命诸冶铸农器籴麦种分赐沿边军镇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明年麦熟倍偿其种其余据时价五分増一官为籴之来春种禾亦如之关中土沃而久荒所収必厚戍卒获利耕者浸多边地居人至少军士月食官粮粟麦无所售其价必贱名曰増价实比今嵗所减多矣上曰善即命行之因问曰卿言府兵亦集如何对曰戍卒因屯田致富则安于其土不复思归旧制戍卒三年而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家人愿来者本贯给长牒续食而遣之据应募之数移报本道虽河朔诸帅得免更代之烦亦喜闻矣不过数番则戍卒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是变闗中之疲弊为富彊也上喜曰如此天下无复事矣既而戍卒应募愿耕屯田者什五六

文宗时杜牧伤府兵废坏作原十六卫以为国家始踵隋制开十六卫自今观之设官言无谓者其十六卫乎本原事迹其实天下之大命也贞观中内以十六卫蓄养武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有事则戎臣提兵居外无事则放兵居内其居内也富贵恩泽以奉其身所部之兵散舍诸府上府不越千二百人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将府伍散田亩力解势破人人自爱虽有蚩尤为帅亦不可使为乱耳及其居外也缘部之兵被檄乃来斧钺在前爵赏在后飘暴交捽岂暇异略虽有蚩尤为帅亦无能为叛也自贞观至于开元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未始逆篡此大圣人所以能柄统轻重制章表里圣算神术也至于开元末愚儒奏章曰天下文胜矣请罢府兵武夫奏章曰天下力彊矣请搏四夷于是府兵内铲边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内无一人矣尾大中干【尾大不掉外彊中干俱见左】成燕偏重而天下掀然根萌烬然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然也由此观之戎臣兵伍岂可一日使出落钤键哉然为国者不能无兵居外则叛居内则篡使外不叛内不篡古今以还法术最长其置府立卫乎近代以来于其将也弊复为甚率皆市儿辈多赍金玉负倚幽隐折劵交货所能致也絶不识父兄礼义之教复无慷慨感槩之气百城千里一朝得之其彊杰愎勃者则挠削法制不使缚己斩族忠良不使违己力一势便罔不为冦其阴泥巧狡者亦能家算口敛委于邪僻由卿市公去郡得都四履所治指为别馆或一夫不幸而寿则戞割生人略市天下是以天下兵乱不息齐人干耗靡不由是矣呜呼文皇帝十六卫之防其谁原而复之乎

【臣】按唐书兵志论曰古之有天下者其兴亡治乱未始不以德而战国秦汉以来鲜不以兵惟唐立府兵兵制颇有足称焉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自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府兵始一寓之于农其居处教养畜材待事动作休息皆有节目虽不能尽合古法盖得其大意焉此高祖太宗所以盛也至其后世子孙骄弱不能谨守屡变其制夫置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适足为乱又其甚也至困天下以养乱而遂至于亡焉盖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而唐遂以亡措置之势使然也【臣】窃考之唐之名臣如陆防李泌及杜牧作原十六卫罔不以复府兵为説而府兵究未之复者府兵始于西魏其时田尚在官民受田于官固上之所长上之所养也以府卫置兵而以租庸调取民其势相为表里者也府卫变而为长征租庸调变而为两税其势又相为表里者也先王之制内有六乡六遂都鄙之兵外有方伯连帅之兵内外相维缓急相制王制曰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盖百里之国提封万井天子畿内方千里提封百万井率王国之势百倍于诸侯之国所以居重驭轻者然也唐太宗列置府兵八百余而在闗中者殆五百焉此其不必尽泥于古法而深有合于古意者也古者诸侯有事则天子命方伯连帅以诸侯之师讨之王室有故则方伯连帅以诸侯之师定之而天子畿内之兵固不轻出也府兵之制国家有事则以符契征发事已便道罢之近不逾时远不经歳此亦不必尽泥于古法而深有合于古意者也天下有长征久戍之兵则势不得不取于民以养兵既已取于民以养兵则势不得更籍民为兵于是乎府卫废租庸调之法亡矣宿重兵于外竭天下之赀财以奉之内外不足以相维缓急不足以相制戎臣兵伍出落钤键尾大不掉无如之何当此时而欲散遣征戍之兵复置府卫更易两税之法复为租庸调所谓能言之而不能行者也惟有戍卒屯田渐为土著以府兵之法理之李泌之言善矣此又不必尽泥于古法而深有合于古意者也惜乎府卫租庸调既已终废泌之説亦未之能卒行也

宋太祖干德三年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骁勇者升为上军又从赵普之谋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彊壮卒定为兵様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复立更戍法分遣禁旅戍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佚神宗熙宁三年改诸路更戍法初太祖惩五代之弊用赵普策収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分番屯戍以捍邉圉其后定兵制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更番戌边者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者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以为所在防守者曰乡军具籍塞下以为藩篱者曰蕃军大扺四者而已至是议者以更戍法虽无难制之患而兵将不相识缓急不可恃乃部分诸路将兵总禁旅使兵习其将将练其兵平居知有训厉而无番戍之劳寻置京畿河北京东西路三十七将陜西五路四十二将然禁旅尽属将官饮食嬉游养成骄惰又将官遂与州郡长吏争衡毎将各有部队将训练官等数十人而诸州旧有总管钤辖都监监押设官重复虚破廪禄知兵者皆知其非卒不能夺也【臣】按宋祖释诸将兵权而収四方劲兵聚之京师分番屯戍入备宿卫出捍边圉不如是不足以革藩镇之弊也然代更之法实合古制依依杨栁霏霏雨雪未尝不使之往来道路习勤苦均劳佚也夫遣戍卒必命将率劳还役亦劳还将先戍与次戍者冬有监领何患于兵将不相识哉若临事推毂大将则在其威望足以统摄诸将惟所左右而已岂必素所分之兵然后可用哉然则兵之强弱固不系乎此而更戍之法不可改也

宋制凡上军遣戍皆本司整比军头司引对便殿给以装钱代还亦入见犒以饮食采拔精鋭以补之或退其疲老凡大祀有赏给毎歳寒食端午冬至各有特支戍边毎季又加给银鞋环庆缘边艰于爨给者又有薪米钱其役兵劳苦者或季给钱或川广代还者别给装钱川广之补卒或给时服钱屦凡出外卒有口粮

【臣】按丘濬言宋太祖起自兵间深知军中利病而边戍之兵尤为劳苦故优待之也如此臣思先王之世东山杕杜皆为劳归士之诗则非徒歌其诗而已亦必有饮食筐篚之赐宋时出戍代还皆得引见而所以赏给之者比诸内地之军为加优盖得先王之遗意矣或谓如此则国家当诎于物力而丘濬谓国家诚省嬖幸之赏赐异端之崇奉军国之用绰然有余此为节冗费足军实之要言矣虽然谚有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所养之兵必皆可用而无用之兵固不必养广树兵于天下而无以得其死力与夫赏赐嬖幸崇奉异端何异哉夫比闾伍两古之养兵之制固非所论于今而尊君亲上之风不可无以作之使然也

杨时曰自黄帝立丘乘之法以寓军政歴世因之未之有改也至周为尤详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出则为伍两军师之制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用一律也天子无事歳三田以供祭祀宾客充君之庖而已其事宜若缓而不切也而王执路鼓【四面鼓也王击一面太仆戎右佐击两面惟前一面不击】亲临之教以坐作进退有不用命者则刑戮随之其教习之严如此故六乡之兵出则无不胜以其威令素行故也丘井之废久矣兵农不可以复合而伍两军师之制不可不讲无事之时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用之于有事之际则申之以卒伍之令督之以旌旗指挥之节临难而不相救见敌而不用命必戮无赦使士卒畏我而不畏敌然后可用若夫伍法不修虽有百万之师如养骄子不可用也传曰秦之鋭士不可以当齐晋之节制齐晋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窃谓虽有仁义之兵茍无节制亦不可以取胜甘誓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弗用命则孥戮之牧誓曰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乃止齐焉其节制之严盖如此故圣人着之于经以为后世法也故诸葛孔明曰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此之谓也

【臣】按师之有节制即易之所谓师出以律曲礼所云进退有度左右有局者也司马法坐作进退皆有常节鲁侯抚师牛马臣妾戒以勿逐以其乱部分后不可以为师也程传曰律有二义有出师而不以义者有行师而无号令节制者皆失律也然则兴师动众除暴取残固为义矣茍无节制有离次失伍之奸亦不得谓之义义之与节制非二物矣不得已而用兵者王者之仁自然师出有名也其所过及所处自然整齐严肃也仁之与义非二物矣岂有仁义之兵而无节制者哉茍无节制即不得为仁义之兵也

朱熹曰管仲内政士乡十五乃战士也所以教之孝弟忠信尊君亲上之义夫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虽伯者之道亦必如是

或言古人之兵当如子弟之卫父兄而孙吴之徒必曰与士卒同甘苦而后可是子弟必待父兄施恩而后报也熹曰巡而拊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此意也少不得【臣】按伯者之仗义执言固亦托于孝弟忠信尊君亲上之义但以此教人而不能以身教以此责人而不能以责己葵丘五禁使桓公自反不能无愧焉若管子之作内政寄军令则稍变周官之法务多人以速得志耳其所以教战士者未尝不同也孙呉之徒抚循士卒与同甘苦圣贤亦未尝无此意但出自圣贤则为爱人之诚出自孙吴则为以术使之以计驱之也天下无不卫父兄之子弟亦无不爱子弟之父兄孙吴窃此意施恩于人以得其报其所以然者固与圣贤异矣至如秦人但以爵赏卤获鼓动其民乃孟子所为去仁义怀利以相接也

以上恤征戍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大学集编卷上·真德秀
  原叙·李邦献
  洪范明义卷末·黄道周
  卷三十三·湛若水
  卷三十一·胡广
  第二十五卦:《无妄卦》·佚名
  第二十二卦:《贲卦》·佚名
  谢短篇第三六·王充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慧立
  书 赠 海 定·太虚
  阴符经称性直解序·太虚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菩萨处胎经 第七卷·佚名
  方外之交·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凡例·王奕清

    一词者诗之余而曲者又词之余也揆歌之所昉日诗言志歌永言则三百篇实为滥觞一变而为乐府再变而为诗余寖假而为歌曲矣当为乐府之时虽亦名之曰古诗而三百篇之音不传当为诗余之时虽亦号之曰乐府而古乐府之音不传自传竒歌曲

  • 卷一百二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飘然集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建炎初徒歩走行在伏阙上书请诛汪黄等与陈东俱死扵市绍兴中赠秘阁修撰有飘然先生集醉中食鲙歌君不见秋风未发鲈正肥张

  • 卷首一·佚名

    ·御制文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平伊犁、定回部、收金川,是三事皆关大政,各有专文勒太学;诛王伦、翦苏四十三、洗田五,是三事虽属武功,然以内地,怀惭弗芗其说。至于今之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则有不得不详纪颠

  • 第九卷 宋·缪荃孙

    太平兴国寺东幢在常州太平寺拓本八面刻,先经后记,每面高五尺八寸,广一尺一寸。正书八行。大孔雀明王经不录孤子□□□荐亡母乐安下缺弟□钱□ 郑琦 刘守下缺 弟子霍中孚同弟师颜舍钱下缺女弟子朱氏七娘 王氏一娘 尼

  • 卷之七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五 传第五十九 扎萨克一等台吉丹津额尔德尼列传 丹津额尔德尼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亲王善巴再从弟祖毕玛里吉哩谛为赛因诺顔图蒙肯第九子号巴图尔额尔德尼诺

  • 王廷瞻传·张廷玉

    王廷瞻,字稚表,黄冈人。父亲王济,曾官至参政。王廷瞻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淮安推官。入朝担任御史,督理京郊的屯垦。穆宗还在裕邸,想变换庄田,王廷瞻不同意。隆庆元年(1567),京郊长期下雨。他请求皇帝将三宫以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 洪武六年二月癸酉朔,上谕太常司臣曰:“今后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朕亲行中五坛礼,余坛命魏、郑、曹、宋、卫五国公及中山、江夏、江阴三侯分祀。夫祀神之道

  • 国风·桧风·佚名

    羔裘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

  • 积善之方·袁黄

    一、积善之家有馀庆 古时有一妇人颜氏,把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只打听其祖先是否积有大德,而不管孔家是否富有,她认为只要祖上积有大德,其子孙必然会出人头地。孔子也称赞舜之大孝说:“舜必能流芳千古,子孙兴旺”

  • 大学纂疏·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纂疏       宋 赵顺孙 撰朱子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頼此篇之存【语录曰大学一书如一部行程歴相似皆有节次今人防了须是行去今日行得到何处

  • 第十一章 7·辜鸿铭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后,颜回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马车,再给颜回买外棺。孔子

  • 卷六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二     婺源江永撰政事上   通禮十一補洪範九疇次三曰農用八政【八政曰農所以厚生也】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食者民之所急貨者民之所資

  • 卷一·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一宋 熊 节 编熊刚大 注传道支派图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一>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一> <子部,儒家类,性理群书句解,卷一>赞【赞者讃诵之意六先生赞皆文公亲笔而文

  •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答法议品第二  须真天子。则语文殊师利童子言。如来为我发遣三十二事章句法品。惟愿重为广说令解。云何菩萨于此大乘意不忘信。文殊师利答言。心自审信不随他教故。天子复问。云何菩萨所作

  • 蓝色火焰·纪伯伦

    在诗人、思想家、时代骄子……这些耀眼的光环外的纪伯伦是谁?他是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忠厚的兄长、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痴情的男人、一个老实的学生。纪伯伦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人,更能看到这个巨星更真实细腻的一面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徐时栋

    浙江有“方志之乡”之称,在方志发展史上地位突出。以宋元流传于世的方志为例,全国现存完整和较为完整的约有40余种,其中今浙江境域占了 19种之多。在这些方志之中,徐时栋所校勘发行的庆元府的六本方志,也就是烟屿楼本

  • 马首农言·祁寯藻

    地方性农书。一卷。清祁寯藻撰,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作者系山西寿阳人。寿阳古名马首,因记当地农事,并引用当地农言甚多,故名《马首农言》。书中首论地势、气候,依次分述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岑仲勉

    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著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