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三

天文

国初用兵行师未知有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法天文之官亦未备自後割辽疆之半始得辽之太史如特布莽威嘉们三数人皆明天文占验数中始有挈壶供奉等官方干里雅布南下之际宋徽宗内禅太史占帝星复明大惊欲回郭药师时在燕山谓南朝未必有备不如姑行其後京城之围金太史占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宋京城当破後果然

地理

国初族帐散居山谷地仅千余里自後并辽得大辽全盛之地其後深入中原举大江以北皆有之疆宇始广矣其初居草地名会宁号上京僻在一隅海陵王始徙燕遂以渤海辽阳府为东京山西大同府为西京中京大定府为北京东京开封府为南京燕山为中都号大兴府即古幽州也其地名曰永安金国之盛极於此矣

燕京制度

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後升皇帝寨曰会宁府建为上京其辽之上京改作北京城邑宫室制度草创居民往来车马杂遝自前朝门直抵後朝门尽为往来出入之路每孟春击土牛父老士庶无长幼皆聚观於殿侧民有讼未决者多邀驾以诉至熙宗始有内庭之禁炀王弑熙宗筑宫室於燕逮三年而後成城之四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唯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过门有两楼曰文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按范成大石湖集云会同馆燕山客馆也周必大思陵録云来宁馆泛便之馆也】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焉廊之半各有偏门向东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至通天门後改名应天楼高八尺朱门五饰以金钉东西相去一里余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掖内城之正东曰宣华正西曰玉华北曰拱辰及殿凡九重殿凡三十有六楼阁倍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後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嫔妃居之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园若瑶池蓬瀛柳庄杏村尽在於是都城四围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四旁又设两门正东曰宣曜阳春施仁正西曰灏华丽泽彰义正南曰丰宜景风端礼正北曰通元会城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按此书与张棣金图经皆云燕京十二门金史地理志城门十三北四门一曰光泰当以史为确】此外有宣阳门即内城之南门也上有重楼制度宏大三门并立中门常不开唯车驾出入通天门即内城之正南门也四角皆垜楼瓦皆琉璃金钉朱户五门列焉门常扃惟大礼祫享则由之宣华乃内城之正东门玉华正西门也左掖东偏门右掖西偏门也各有武夫守卫士夫过者不敢瞬目拱辰即内城正北门也又曰後朝门制度守卫一与宣华玉华等金碧翬飞规模壮丽矣

汴京制度

汴京制度宣宗所迁大槩依宋之旧宋邹伸之奉使时同官属游故宫宫墙四角皆有楼高五尺每楼一所两旁各有屋以裹墙角自左掖门向西三十步横入一门号左昇龙门入此门即大庆门外由峻廊上俯阚城市正望丹凤楼後下楼即右昇龙门【按左昇龙门右昇龙门金史地理志作左昇平门右昇平门】此两门通左右掖门横通大庆门外其门有三中曰大庆东曰日精西曰月华门旁皆列戟入此门望见大庆殿殿前有两楼对峙东曰嘉福西曰嘉瑞大庆殿屋十一间龙墀三级旁朶殿各三门峻廊後与两庑相接殿壁画四龙各长数丈乃宣宗渡河後画中有御画小龙用拱斗鬬成一方井如佛正殿盖中有一金龙以丝网罩之此正衙也转御屏下峻堦数步一殿曰德仪殿有三门中曰隆平左曰左隆平右曰右隆平【按金史地理志云东曰左昇龙门西曰右昇龙门正门曰隆德】入此门东西两井望见隆德殿即宋垂拱殿也殿庭中东一钟楼西一鼓楼殿屋五大间旁各殿三间堦上龙墀一级东西两阁门并楼屋下有门通往来此常朝殿也此殿後又一庭院有门曰仁安东西两门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入仁安门望见仁安殿龙墀两廊皆如隆德殿规模即宋集英殿也自此後两殿有门皆有丹轩连接两边廊屋止是黑漆窗户意谓必宫人居於此非内殿百官不到前四殿皆琉璃筒瓦一殿曰德和【按金史作纪和】一曰福宁後又有一小殿殿後有直舍此殿後即内宫墙门有仁智殿溪中有龙舟仁智殿下两巨石高三丈广半之东一石有小碑刻?赐昭庆神运万岁峯西一石刻独秀太平岩乃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殿後有石垒成山高百尺广倍之最上刻石曰香石泉山山後挽水上水自上流下至荆玉涧又流至涌翠峯下有太山洞水自洞门飞下复由本路出德和殿迤逦至大庆门外横从右昇龙门出即宋後朝门榜曰启庆之宫入宫门後有三门中曰德昌左曰文昭右曰光兴制度宏丽金碧辉映不可胜言出启庆门复入右昇龙门过大庆门外出左昇龙门向东行一门向南榜曰圣夀宫左安泰门右明昌门即金国太后宫入宫门直入一门榜曰徽音又一门榜曰光熙望见徽音殿长乐殿入光翼门繁禧门有德夀殿复出此宫即秘阁在左掖门之西五门之东即古待漏院自五门望南向丹凤门中间禁路两廊千步廊尽处向东一屏墙向南一大门即太庙门内三门门上并画蟠龙殿宇二十五间高大宏丽两旁修廊东西各开一门与廊相通盖百官陪位入此两门甚便殿上十二室尽榜金国祖宗谥号每一室计三间东边一门西边一窻嵌以小石室上下有石广三丈石门一合可开闭系藏神主处遇祭祀迎神主出石室祭毕复藏殿宇出太庙向西行向南一门即社坛周围皆墙外四门遇祭则开迎四方之气宫室制度金国时有更改大抵皆宋朝之旧也

陵庙制度

金初不设宗庙自平辽後执政大臣言天子之孝在尊祖尊祖之事在建宗庙遂立太庙迨海陵王徙燕再起太庙标名曰衍庆之宫奉安太祖太宗德宗又其东曰元庙奉安元祖大圣皇帝杨格【按金史杨格追谥孝平皇帝庙号穆宗不言有元祖大圣皇帝之号又景祖之子九人而嗣立者三人为世祖肃宗穆宗而世祖之功业尤盛自太祖以下又皆世祖子孙不应舍世祖而祀穆宗盖此书误以太祖为穆宗之子而脱去世祖肃宗康宗三代则此言元祖大圣皇帝必系世祖而误以为穆宗也史言世祖天会十五年追谥圣肃皇帝庙号世祖皇统五年增神武圣肃皇帝亦不着元祖大圣之号疑此系海陵时所更谥号至世宗旋复旧号故史不载耳】追尊远祖起自九代堪布以下各加尊諡【按金史金自始祖以下皆天会十五年追尊加以諡号至皇统又尝增加据此则海陵时又尝增更諡号而金史不载盖必世宗时复用旧号故不见於史耳】立庙祭祀国初祖宗止葬於护国林之东逮海陵徙燕始令司天台卜地於燕山之四围岁余方得良乡县西五十里大洪谷曰龙城寺峯峦秀出林木隐映遂迁祖宗於此唯熙宗葬於山隂以其刑余遂不入陵国初无郊祀之礼至海陵徙燕太庙元庙告成始有尊祖之议时奏议多陈郊祀配天之事海陵令简便讨论礼官再进以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乃上古之制禘当取夏四月祫当取冬十月海陵从之诏告天下遂令太常寺备大乐其九节仪从待期往焉先期一夕宿於正殿次日凌晨令导从之人各服五色画衣执旌幢斧钺幡盖羽扇自内城至庙夹道骈肩而立徐布九节仪从奏乐及歌者皆乘马迨御座衣元纁服衮冕执圭乘玉辂至庙礼毕易金辂服远游冠绦纱袍奏乐而回逮世宗立因而行之

仪卫

建国之初仪卫护从甚简至熙宗立始设护卫将军寝殿实达尔弩手繖子迨幸燕始乘玉辂服衮冕仪从整肃时令翰林待制邢具瞻作引导词曰五年一狩仙仗到人间稼穑艰难苍生眼洗秋光里今日见天顔金瓜玉斧沉烟和舞蹈六龙闲歌讴道咏皆相似天子夀南山护从悉具若寻常出猎观田多无定制或数百骑或千骑前後皆执旗旗上绘以日月御座?或红或黄如或排驾而出一与南朝同导前者皆弩手繖子其人各长六尺八寸衣以真锦团花袍金镀银带簇金蛾拳脚幞头双引而前皆散手及半方有执旗者约千余队旗之後曰驾头驾头之後曰护卫将军皆衣紫窄袖衫金带幞头腰弓矢并马而行约数百至曲盖其形六角红罗曲柄饰以文彩一护军执之以为仪式盖之後曰御座马左右二副点检领之马之後曰寝殿实达尔衣带乘骑一与护卫等止无弓矢而腰以深红包袱又约数百及驾或乘逍遥或乘步辇或乘马临时取旨其上张盖表里皆红罗独微曲驾之後护卫实达尔不计其数又其後曰马军栲栳队数千随焉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六 姚弋仲 姚襄 姚苌·房玄龄
  卷七十 志四十五·赵尔巽
  卷一·谷应泰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八·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六·佚名
  耶律沤里思传·脱脱
  郦琼传·脱脱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司马光
  卷109·陈邦瞻
  卷96·陈邦瞻
  纲鉴易知录卷六七·吴楚材
  周国贤·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六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七古今体九十八首【丁丑二】驻跸德州行宫作行春南去三千里问俗东来第一程但得清尘尽表敬岂期作室俨观成星桥银树婪灯灿火枣金芝应节荣入夜肩舆不呵禁为田

  • 罪与罚(二)·徐志摩

    “你——你问我为什么对你脸红? 这是天良,朋友,天良的火烧, 好,交给你了,记下我的口供, 满铺着谎的床上哪睡得着?” “你先不用问她们那都是谁, 回头你——(你有水不?我喝一口。 单这一提,我的天良就直追, 逼得我一口气直顶着咽喉

  •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二韩滉韩滉字太冲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累迁吏部员外郎大历中改郎中擢尚书左丞德宗朝为江淮转运使加同平章事工书兼善丹青诗二首晦日呈诸

  • 提要·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涉斋集卷一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涉斋集永乐大典题许纶撰集中王晦叔惠听雨图诗序自称永嘉人隆兴元年进士累官至知枢密院事与自序永嘉人合艺文志载许及之文集三十卷

  • 卷上·刘餗

      述曰: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曹参择吏必于长者,惧其文害。观焉马周上事,与曹参异乎许高阳谓死命为不能,非言所也。释教推报应之

  • 卷之四十五·佚名

      顺治六年。己丑秋。七月。戊午朔。享太庙遣固山额真谭泰行礼  ○命摄政王多尔衮、率师征大同。  ○己未。增设江南省城管理仓库官一员。凤阳府管仓司官一员。  ○开江西鼓铸。  ○增设江南盐城营游击一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嘉慶東巡紀事卷二·佚名

    路程 ○路程 東華門起 七月十八日 慈雲寺備用房中伙 【 十七里】  木廠中伙 【 二十八里】  燕郊行宮 【 二十二里】 共六十七里  十九日棋盤莊中伙 【 二十四里】  三河中伙 【 二十三里】  白澗行宮 【 二十

  • 大足·周绍良

    №大足001【盖】失。【志文】大周故处士张君墓志铭原夫自□清上列,灵源共河漠争流,方浊下凝,神基与极天比峻。乃至汉朝丞相,家传带砺之功;晋国司空,门袭璋之业。缨绥赫乎,冠冕昭彰,风裂明宣,可略言矣。曾祖敬,齐

  • 十国春秋卷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八列传冯铎 朱瑾李承嗣【子禅】 彭彦章冯铎泗州涟水人也善骑射侃侃若儒者与里人张雄同为武宁军偏将并见疑于节度使时溥二人惧祸乃合兵三百渡江壁白下取苏州据之稍稍啸会战舰千余兵五万乃自号天成

  • 王颁传·魏徵

    王颁字景彦,是太原祁地人。 他的祖父王神念,梁代时任左卫将军。 他的父亲王僧辩,任太尉。 王颁少时风流倜傥,文武双全。 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留下王颁在荆州作人质,适逢元帝被周朝的军队所困陷,王颁因此入关。 当他听到

  • 礼五五·徐松

    听政【宋会要】请听政御殿。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昭宪皇太后崩。五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九日,始见百官于殿门。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太宗即位。二十三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表请听政,诏答不

  • 天子章第二·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论说天子如何把爱敬双亲之心扩展至天下百姓,让人民受到感化,都能效法天子而去尽孝。【原文】子曰(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2);敬亲者,不敢慢于人(3)。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4)于四海。蓋

  • 卷六 复恩·刘向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

  • 卷之二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二 哲宗辛未元佑六年。 祖自海会移东山。 入院。祖师塔烧香。以手指云。当时与么全身去。今日重来记得无。复云。以何为验。以此为验。遂礼拜。黄梅邑宰请开堂。垂语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

  • 壶山四六·方大琮

    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名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是集共收启札六十八篇。皆四六骈体。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 歙砚说·佚名

    一卷,辨歙石说 一卷。作者不详。《歙砚说》,主要记载歙砚石采掘之地,琢石之法,以及珍贵砚石的性质、声音、硬度、纹理、颜色等,并列举了“眉子”、“罗纹”、“金鈫”等珍贵砚石三十一种之多,也列举了砚石的十种病象。《辨

  •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佚名

    道教内丹经书。一卷,作者不详。大约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经中主张修炼了身应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起一念,万事俱忘,一心内守。经中重点讲性定命住,性命双修的道理。述内丹术,重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