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慶東巡紀事卷二

路程 

○路程 

東華門起 

七月十八日 慈雲寺備用房中伙 【 十七里】  木廠中伙 【 二十八里】  燕郊行宮 【 二十二里】 

共六十七里  

十九日棋盤莊中伙 【 二十四里】  三河中伙 【 二十三里】  白澗行宮 【 二十五里】 

共七十二里  

二十日胡李莊中伙 【 二十二里】  陳新莊大營 【 二十八里】 

共五十里  

二十一日 張官屯中伙 【 二十七里】  八里堡大營 【 二十八里】 

共五十五里  

二十二日 沙流河中伙 【 二十三里】  曹家莊中伙 【 十八里】  五里墩大營 【 二十里】 

共六十一里  

二十三日 周家莊中伙 【 二十一里】  魯家莊中伙 【 二十一里】  柳新莊大營 【 二十二里】 

共六十四里  

二十四日 野雞坨中伙 【 二十三里】  夷齊廟備用房大營 【 二十里】 

共四十三里  

二十五日 胡家莊中伙 【 十七里】  波羅嶺東山根中伙 【 十八里】  天台山大營 【 十八里】 

共五十三里  

二十六日 李家莊中伙 【 十七里】 上白石堡中伙 【 十九里】  深河村西大營 【 十八里】 

共五十四里  

二十七日 西王家嶺中伙 【 十七里】  東王家嶺中伙 【 十五里】  文殊菴備用房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一里  

二十八日 姜女廟備用房中伙 【 十九里】  中前所東大營 【 二十一里】 

共四十一里  

二十九日 陡坡台中伙 【 十六里】  涼水河村東中伙 【 十九里】  周家村西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三里  

三十日保關嶺中伙 【 十九里】 曲河堡中伙 【 十九里】  沙河所東大營 【 二十一里】 

共五十九里  

八月初一日 李家村中伙 【 十九里】 俞家屯中伙 【 二十里】  五里河村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九里  

初二日塔山西中伙 【 二十一里】  高橋村中伙 【 十九里】  杏山東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九里  

初三日石門東中伙 【 二十一里】  興隆屯大營 【 二十二里】 

共四十三里  

初四日大凌河東中伙 【 二十里】  李家堡中伙 【 十八里】  金剛屯北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七里  

初五、六日 閭陽驛中伙 【 二十里】  莊正堡中伙 【 十八里】  廣寧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七里  

初七日車家屯中伙 【 二十里】  平安堡中伙 【 十九里】  常家屯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九里  

初八日岔溝南中伙 【 二十里】  劉家窩鋪中伙 【 十九里】  蔣家店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九里  

初九日大白旗堡中伙 【 二十里】  曹家屯東中伙 【 二十里】  黃旗堡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九里  

初十日珠爾胡珠北中伙 【 二十里】  古銅莊中伙 【 十九里】  老邊大營 【 十八里】 

共五十七里  

十一日後新台中伙 【 十九里】  方家胡中伙 【 十八里】  大台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七里  

十二日上水泉西中伙 【 十九里】  新屯東中伙 【 十九里】  噶布街西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八里  

十三日二道房申中伙 【 十七里】  扎克丹村中伙 【 十九里】  蓮花套大營 【 十六里】 

共五十二里  

十四日哈塘溝中伙 【 十八里】  古路村中伙 【 十七里】  尚家河西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四里  

十五、六日 瑪爾敦東中伙 【 二十二里】  和睦屯中伙 【 十九里】  過夏原大營 【 十九里】  永陵 【 五里】 

夏原大營 【 五里】 

共七十里  

【 駐蹕日大營起五里至永陵十里至顯祐宮地藏寺備用房二里至興京關帝廟十六里至夏原大營共三十三里】 

十七日和睦屯中伙 【 十九里】  瑪爾敦東中伙 【 十九里】  尚家河西大營 【 二十二里】 

共六十里  

十八日古路村中伙 【 十九里】  哈塘溝中伙 【 十七里】  蓮花套大營 【 十八里】 

共五十四里  

十九日扎克丹村中伙 【 十六里】  二道房申中伙 【 十九里】  噶布街西大營 【 十七里】 

共五十二里  

二十日新屯東中伙 【 二十里】  燕台呢嚕村中伙 【 十三里】  福陵 【 九里】  馬關橋大營 【 三里】 

共四十五里  

二十一日 福陵 【 三里】  過馬關橋大營 【 三里】  過瓦子峪大營 【 十七里】  昭陵 【 四里 謁陵後至揚古利墓】  瓦子峪大營 【 四里】 

共三十一里  

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 昭陵 【 四里】  常寧寺 【 四里】  實勝寺 【 五里】 盛京宮 【 五里】 

共十八里  

二十九日 方四屯中伙 【 十九里】  後新台中伙 【 二十里】  老邊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八里  

九月初一日 古銅莊中伙 【 十八里】  珠爾胡珠北中伙 【 十九里】  黃旗堡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七里  

初二日曹家屯東中伙 【 十九里】  大白旗堡中伙 【 二十里】  蔣家店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九里  

初三日劉家窩鋪中伙 【 二十里】  岔溝南中伙 【 十九里】  常家屯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九里  

初四日平安堡中伙 【 二十里】  車子屯中伙 【 十九里】  網戶屯大營 【 十八里】 

共五十七里  

初五日莊正堡中伙 【 十九里】  閭陽驛中伙 【 十八里】  金剛屯北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七里  

初六日李家堡中伙 【 十九里】  大凌河東中伙 【 十八里】  興隆屯大營 【 二十里】 

共五十七里  

初七日石門東中伙 【 二十二里】  杏山東大營 【 二十一里】 

共四十三里  

初八日高橋村中伙 【 十九里】  塔山西中伙 【 十九里】  五里河村大營 【 二十一里】 

共五十九里  

初九日俞家屯中伙 【 二十里】  李家村中伙 【 二十里】  沙河所東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九里  

初十日曲河堡中伙 【 二十一里】  保關嶺中伙 【 十九里】  周家村西大營 【 十九里】 

共五十九里  

十一日涼水河村東中伙 【 十九里】  陡坡台中伙 【 十九里】  中前所東大營 【 十六里】 

共五十四里  

十二、三日 姜女廟備用房中伙 【 二十二里】  文殊菴備用房大營 【 十九里】 

共四十一里  

十四日東王家嶺中伙 【 十九里】  西王家嶺中伙 【 十五里】  深河村西大營 【 十七里】 

共五十一里  

十五日上白石堡中伙 【 十八里】  李家店中伙 【 十九里】  天台山大營 【 十七里】 

共五十四里  

十六日波羅嶺東山根中伙 【 十八里】  胡家莊中伙 【 十八里】  夷齊廟備用房大營 【 十七里】 

共五十三里  

十七日野雞坨中伙 【 二十里】  柳新莊大營 【 二十三里】 

共四十三里  

十八日魯家莊中伙 【 二十二里】  周家莊中伙 【 二十一里】  五里墩大營 【 二十一里】 

共六十四里  

十九日曹家莊中伙 【 二十里】 沙流河中伙 【 十六里】  八里堡大營 【 二十三里】 

共六十一里  

二十日龔家山村中伙 【 二十三里】  小稻地莊中伙 【 二十二里】  隆福寺行宮 【 二十里】 

共六十五里  

二十一日 天台山中伙 【 六里】  昭西陵 【 三里半】  孝陵 【 九里半】  孝東陵 【 一里】  景陵 【 二里】  裕陵 【 三里】  隆福寺行宮中伙 【 十二里】  朱華門 【 九里】  八窪莊中伙 【 二里】  桃花寺行宮 【 十三里】 

共六十一里  

二十二日 獨樂寺行宮中伙 【 二十四里】  白澗行宮 【 三十二里】 

共五十六里  

二十三日 三河中伙 【 二十五里】  棋盤莊中伙 【 二十三里】  燕郊行宮 【 二十四里】 

共七十二里  

二十四里 木廠中伙 【 二十二里】  慈雲寺備用房中伙 【 二十八里】  東華門 【 十七里】 

共六十七里  

盛京駐蹕六日 

八月二十三日 盛京宮起 

出大北門 費英東墓 【 八里】  山裏紅屯中伙 【 十二里】  額伊都墓 【 一里】  進大北門 

盛京宮 【 二十一里】 

共四十二里  

二十四日 賞飯 

二十五日 盛京宮起 

出大南門 天壇 【 八里】  克勤王墓 【 三里】  進小南門  盛京宮 【 七里】 

共十八里  

二十六日 陞殿 筵宴 

二十七日 盛京宮起 

出大東門 堂子 【 三里】  地壇 【 二里】  進大東門 文廟 【 四里】  景佑宮 盛京宮 【 一里】 

共十里  

二十八日 祭祀 

二十九日 還愿用膳啟鑾 

由京至永陵二十七站由永陵至盛京六站由盛京至京二十四站共五十七站駐蹕九日共計六十六日 

嘉慶東巡紀事卷二 

猜你喜欢
  屈节解第三十七·王肃
  卷之三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吕思勉
  尚史卷十六·李锴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三·徐紘
  第三七八谕同治七年四月九日一二二○九--一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纪昀
  四八七 湖广总督三宝奏请严刊刻书籍之禁折·佚名
  金朝祖先·脱脱
  卷三十一·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雍正
  卷一百二十六·宋敏求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三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 五十首·赵崇祚

    韦相庄 二十六首谒金门二首 江城子二首 河传三首 天仙子五首 喜迁莺二首 思帝乡二首 诉衷情二首 上行杯二首 女冠子二首 更漏子一首 酒泉子一首 木兰花一首 小重山一首薛待郎昭蕴 十九首浣溪沙八首 喜

  • 文信国集杜诗原序·文天祥

    天与人不能两得道与身不能两全古之忠臣义士惟知合乎天而于人有不校也惟知全其道而于身有不恤也故人虽有爱憎之殊身虽有死生之异而天理之昭昭吾道之明明者为不昧夫然后匹夫为天下之师一言为后世之法譬之丽水之金昆吾之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战国策卷三·鲍彪

    宋 鲍彪 注秦【苏张説外自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嶲益州皆属焉】孝公【献公子显王八年庚申立】卫鞅【卫之庻孽公子姓

  • 薛渊传·萧子显

    薛渊,河东汾陰人。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偏讳改成薛渊。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北虏,亲族人等都去了北土。太祖镇守淮陰时,薛渊逃来南方,主动投靠了太祖。作风果断干练有勇力。太祖命薛渊领

  • 索元礼传·欧阳修

    索元礼,本是胡人,天性残忍。起先,徐敬业兴兵讨伐武..。武后震怒,又见大臣们似有仇恨状,就想以威制服天下,审讯并排除异己。索元礼揣摩到武后的旨意,上书告密。武后召见,问对时颇得武后欢心,升他为游击将军,任推使按问罪犯,令他在

  • 孙晟传·薛居正

    孙晟,本名孙凤。性情阴险狠毒,爱行奸计。小时当道士,工于诗歌,在庐山简寂道观时,画唐朝诗人贾岛的像,挂在屋内墙上,以礼节侍奉他。观主以为孙晟荒谬反常,用棍子将他赶走,大为当时人嗤笑。后穿上儒士服饰,到镇州拜见唐庄宗,被授任

  •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兵考【十三】藩部各旗【臣】等谨按自昔帝王声教所讫遐迩咸宾凡在要服荒服之列者要不过使之保塞壖通朝贡而止我圣朝威德隆盛列部来同絶幕之

  • 附录一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胡适

    第一条甲、江苏省政府就上海公共租界原有之会审公廨改设临时法庭,除照条约属于各国领事裁判权之案件外,凡租界内民刑案件,均由临时法庭审理。乙、凡现在适用于中国法庭之一切法律(《诉讼法》在内)及条例,及以后制定公布之法

  • 明本释卷中·刘荀

    (宋)刘荀撰正名分者为政之本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范太史曰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胡衡麓曰夫政者凡纪纲法度举错因革维持社稷康保人民者是也有司所掌笾豆出纳簿书期会文为之末者耳夫政与事相须以成者也周礼

  • 卷七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二    宋 卫湜 撰凡接子择日冢子则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大牢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郑氏曰凡接子择日虽三日之内尊卑必皆选其吉焉冢子天子世子也冢大也冢子犹言长子通於下

  • 卷三·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三      宋 欧阳修 撰北风论曰北风本刺卫君暴虐百姓苦之不避风雪相携而去尔郑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喻君政教暴酷者非也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者承上携手同行之语云其可虚徐而不进乎谓当亟去尔皆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六·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大门总摄颂曰。最初为忏谢  第二定属物第三资具衣  目得迦总颂别门初总摄颂曰。忏谢草田中  合免王影胜狗肉盏甘蔗  糖酥根等听第一子摄颂曰。忏谢非近圆  观求寂相貌苾刍与尼

  • 卷第十九·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九 慧聪 姓王。出家已后。游行斋讲。手不释卷。寻经旨趣。心自欣跃。苦形节食。行知足行。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不礼诸佛世尊。即于别院闭门。

  • 雅堂文集·连横

    近代文集。4卷。连横著。初版本未见。1964年1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该集成稿于清末民初。共收文104篇。其中卷1收论说18篇、序跋31篇。卷2收传状12篇、墓志6篇、杂记17篇、哀祭7篇、书启7篇。卷3收笔记4篇

  • 湘中记·罗含

    又作《湘中山水记》或《湘川记》。晋代罗含撰。三卷。内容主要记载湖南省山、水、物产、古迹,共4类,乃湖南之早期志书,后人采之仿之者不少。早佚。《说郛》、《汉唐地理书钞》、《麓山精舍丛书》有辑本。自《水经注》

  • 诗所·李光地

    八卷,清李光地著。此书大旨不主训诂名物,而以推求《诗》意、涵泳文句,得其美刺之旨为止。又不旁征事迹,必求其人以实之。并以为西周篇什之诗,不应寥寥;“二南”之中,有文王、武王以后诗;“风”、“雅”之中,多东迁以